“最後再說一下資源的集權,所謂資源的集權,是指朝廷能夠掌握的資源。”


    劉晉看了看眾人,繼續開口說道。


    “對於朝廷和國家來說,金銀雖然很重要,但金銀隻是代表財富,本身來說,它不能吃不能喝的,並沒有太大的作用。”


    “而像糧食這樣的東西,平時看起來似乎好像不起眼的東西,它才是真正有作用的東西,一旦出現了災荒,糧食的作用就可以顯現出來。”


    “類似於糧食這樣的東西還有,比如煤炭,有煤炭就可以取暖,一旦發生寒災,就可以迅速的調撥煤炭用來賑災。”


    “再比如鋼鐵,鋼鐵可以用來打造武器裝備,也可以用來打造生產用的工具,還可以用來建造橋梁、公路等等。”


    “另外還有棉花、布匹、食鹽等等資源,這些資源都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物資,但是大部分都並不掌握在朝廷和國家的手中,而是掌握在商人、商行的手中。”


    “所謂資源的集權,就有點類似於朝廷建設的大型糧倉,平時用來囤積糧食,一旦有災荒的時候就可以用來賑濟災民。”


    “但這僅僅隻是非常初步、非常簡陋的一種資源集權。”


    “真正的資源集權,朝廷和國家應該掌握大量的各種各樣的資源,糧食、布匹、鋼鐵、水泥、食鹽、馬匹等等這些資源。”


    “手中有大量的資源,一旦有需要就可以立即動用。”


    “以糧食來說,如果朝廷手中掌握了大量的糧食,這糧食價格上漲過快的時候,朝廷就可以大量的拋售糧食,穩定糧價。”


    “當糧食的價格太低,穀賤傷農的時候,朝廷就可以出錢大量的收購糧食,以穩定糧價,保護農民種植糧食的積極性。”


    “而現在朝廷所建立的諸多倉庫,這些倉庫之中的糧食僅僅隻是從各地征收上來的稅糧,而不是朝廷囤積的糧食,算不上資源的掌握,僅僅隻能算是一種稅賦。”


    劉晉一口氣說完,整個人也是可以歇口氣了。


    其實簡單的來說,伴隨著大明向資本主義時代和殖民時代的發展,這大明朝廷管理國家的方式不能再像以前那樣粗放式的管理,而是應該慢慢的向後世的國家管理模式去轉變,要更加的精細化管理。


    從宏觀調控到微觀,方方麵麵的管理國家,才能夠適應時代的需求。


    “嗯~”


    眾人仔細聽,也是一邊聽一邊仔細的思索,聽完之後一個個也是紛紛點頭,不得不發自內心的佩服。


    要說讓他們談論如何治國、如何集權的話,劉健、李東陽、謝遷、佀鍾這些文臣們一個個估計又要什麽以仁義道德治國、以孝治天下什麽的,都是一些假大空的話,根本就沒有什麽實際性的內容。


    但是劉晉卻能夠非常係統、詳細的去講清楚該如何去集權,集權的好處和作用等等,講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下子就讓人清楚該如何去做。


    這大明的版圖再大,人口再多,管理的部族等等再多,隻要按照劉晉這一套去操作都沒有問題,可以將整個國家牢牢的掌控起來,始終在大明天子的治理之下。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


    弘治皇帝也是長長的感歎一聲,他從來都沒有如此清晰的知道該如何去治理一個國家,該如何將一個國家給治理好。


    從小讀的那些儒家典籍、讀的那些史書,學的帝王之術、治國之道等等都沒有劉晉所講的清楚和透徹,關鍵是更讓人通俗易懂。


    原先的時候弘治皇帝其實也是有些慌的,大明的版圖實在太大了,原本的兩京十三省就已經讓弘治皇帝忙碌的早衰了,現在的版圖是原先的幾十倍,再加上這新納入的眾多部族,弘治皇帝都不知道該如何去管理了。


    現在好了,他也是胸有成竹了,抓住核心就可以了。


    “陛下過獎了~”


    劉晉笑了笑回道。


    接著想了想劉晉又道:“其實我們大明現在所麵臨的問題,主要的核心問題,其實就是人的問題。”


    “哦,繼續說下去~”


    弘治見劉晉還有話要說,頓時就又打起精神,豎起耳朵,仔細的聽起來。


    “研究我華夏的曆史,我們可以知道,隻要是我漢民所到之地,當地自然而然就可以慢慢的變成我華夏之故土。”


    “而那些我漢民稀少之地,縱然是一時能夠納入我中原王朝的統治之下,時間一長,最終又會失去。”


    “現在我大明所管轄的疆域,北方的遼東、草原,遼東地區還好一些,我漢民已經占絕大多數,可是在草原上,我漢民依然稀少,占多少的依然還是草原人。”


    “在西域,雖然朝廷移民百萬人口過去,但在西域這裏,我漢民占比依然沒有優勢,甚至於總數還遠不如西域本地的部族人口。”


    “在南洋,交趾、象林兩省本地的人口依然非常多,漢民數量稀少,短時間內還沒有什麽,但是時間一長,依然很容易出問題。”


    “在黃金洲,本土的殷商後裔人口眾多,並且民風彪悍,我漢民更加的稀少,故而這黃金洲雖然名義上是我大明之地,但我們目前也僅僅隻是掌握了一些沿海殖民據點,對於黃金洲大陸並未真正的掌控。”


    “這一切的核心,說到底還是我們漢民太少!”


    “所以臣以為,朝廷如果想要一直統治如此廣袤的疆域,那就必須大力的鼓勵生育,鼓勵我們漢民生育孩子。”


    劉晉想了想也是開口說道。


    關於這一點,也是後世諸多學者研究之後的出來的結論,有人才有一切,唯有自己人才是最可靠的,因為和自己有著共同的血緣、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價值觀。


    “臣以為這樣是否不妥,既然都是天子的子民,這唯獨鼓勵漢民生育,對於生活在我們大明的其它部族來說是否不公平?”


    佀鍾想了想表示了不同的意見。


    這鼓勵生育也不算什麽新鮮事了,曆朝曆代都鼓勵生育,甚至於獎勵生育,每一代帝王和朝代對此事都非常的重視。


    也正是因為這種重視,所以華夏才能夠綿延幾千年,縱然是遭受了一波又一波的劫難,卻始終能夠迅速的恢複過來,因為自古以來大家都懂一個道理,有人才有一切,而沒有人的話,什麽都沒有。


    “不公平嗎?”


    “臣覺得這很公平。”


    “他們這些部族現在願意臣服於我大明,向天子效忠,並不是因為他們和我們是一條心的,而是因為他們被我們大明強大的武力所征服,他們懼怕我們,所以才不得不臣服於我們。”


    “但是一旦給他們機會,他們立即又會和我們兵戎相見,甚至於還會圖謀我神州沃土,這樣的事情在曆史上還少嗎?”


    “臣以為,我大明應當進行一次徹底的人口普查,弄清楚我大明到底有多少人口,這其中有多少男女,有多少老幼,有多少漢民,又有多少異族。”


    “在徹底弄清楚我大明的人口之後,朝廷應該製定一個政策,詳細的將我大明的子民進行劃分,漢民應該處於最高的一層,接著就是那些已經受過了教化,一心向著大明,和我們漢民雖然不同血脈,但是有著文化和思想觀念上共同的異族人。”


    “再接著就是那些已經該漢姓、取漢名,能夠說大明話的人;再然後就是那些既不願意改漢姓又不去漢名,依然冥頑不化的人。”


    “製定這樣的政策,也是為了區分嫡庶,進行區別的對待,不同的層次之間也是可以互相晉升的,這樣就可以促進我大明境內的那些部族之人努力的學習我漢家文化。”


    “隻要他們學習漢家文化,受過禮教教化,自然而然也就會和我們有著共同的語言、文字和思想,隻有那樣才可以算是我們自己人。”


    “如果不進行區別的對待,用所謂的公平來對待這些部族,就會和曆史上一次次上演的事情一樣。”


    “等待著這些大大小小的部族實力壯大起來,我中原王朝實力弱小的時候,他們又會立即對我們再次舉起屠刀。”


    “這不僅僅是利益上的衝突,更重要還是因為我們和他們之間沒有共同的語言、共同的文字、共同的習俗和思想,就好像是涇渭之水一樣,彼此即便是合在一起,那也是涇渭分明,終究不是一家人。”


    劉晉頓時就笑了,臣服於你僅僅隻是臣服於你,並不代表著他們以後就不反叛,你將他們當成自己人,他們可是從來都沒有將你當成一家人。


    劉晉堅信後世諸多學者所提出來的觀點,唯有思想、文化上的認同才是最牢固的,大明的版圖越來越大,加入來的部族越來越多,如果確立這樣的理念,以後肯定是要吃大虧的。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是古今中外用無數人的鮮血所驗證的一個鐵律。


    弘治皇帝、劉健、李東陽等人聽完也是紛紛點點頭表示了認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鎮海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華田園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華田園牛並收藏大明鎮海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