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晉對湖廣這邊的肯定,也是讓魏英高興不已,要的就是這個效果,辛辛苦苦的努力耕耘一方,求名自然是不用說了,但更多的還是為了能夠更進一步。
魏英和高江兩人都已經是六十多歲的官員了,說實話,如果不能再進一步的話,按照大明規矩,這地方官員65歲就要退休了,也就幹不了多久。
但如果能夠升到京官的話,就可以幹到70退休,並且京官除非是身體實在是不行,一般都會留任一兩次,幹到80歲都可以的。
就像現在的內閣首輔劉健,現在都已經七十六歲了,按理說早就應該退休回家頤養天年了,但是他身體好,又弘治皇帝的老師,幹到八十都可以。
事實上明朝很多有名的大臣,像王直、王恕、楊仕奇等退休的時候都已經八十歲了,六十多歲在京官裏麵都算年輕人了。
如果是地方的封疆大吏,你六十多歲說要退休,給天子上書請恩賜歸鄉養老,一般都會同意,天子對你沒什麽印象的話,根本就不會挽留你。
京官就不一樣了,天天在天子的麵前晃來晃去的,混臉熟了,即便是沒有什麽太大的功勞,又沒有什麽太大的才華,天子也會按照慣例挽留你一二。
像李東陽,他在弘治十四年的時候,腦袋暈眩,再加上自己的長子病死,他多次請辭,弘治皇帝都沒有準許,到了弘治十七年又生病了,多次乞求退休,依然不準。
這一方麵是因為李東陽確實是有才華,是能臣,弘治皇帝需要他的輔佐,另外一方麵也是因為他是京官,還是內閣大臣,多次挽留也是常規操作了,你要是地方官員,縱然是有才華,可是皇帝對你不熟,哪裏還會挽留你。
至於說其他的官員,除非是跟你是很好的故交好友,不然巴不得你趕緊讓出一個位置出來,這樣好安排自己人頂上去。
所以魏英聽到劉晉的話,自然是很高興,特別是最後那句,如果弘治皇帝知曉的話,必定會更加高興,這讓他更是激動。
這事情幹好了,還要讓上麵知道,特別是要讓天子知道才是最重要的,隻要天子對你有好的印象,升遷提拔就跟坐火箭一般。
就如同眼前的這個劉晉,才三十多歲的年紀,已經位高權重,位極人臣了,按照正常的流程來走,劉晉縱然是狀元,也絕對不可能說在如此短、如此年輕的時候坐到這個位置上麵來。
還不是因為弘治皇帝賞識,在弘治皇帝身邊的大紅人,再加上劉晉自己的能力,也就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多謝劉公的肯定~”
“湖廣能夠有今日,這一切都離不開天子的恩賜,也離不開朝中諸公的幫助。”
魏英也是連忙笑著回道。
“高公,江西這邊的情況如何?”
劉晉點點頭,轉頭看向高江,問起江西這邊的情況來。
“托天子的洪福,也要感謝朝中諸公對江西的支持,江西這幾年也是一直風調雨順,糧食產量年年增長,去年糧食的產量比前年增長了15%。”
“此外,我們江西這幾年新辦了五所高等院校,一百多所新式中學,上千所新式小學,另外還新辦了三所書院,三百多所私塾,整個江西所有適齡兒童都可以上學。”
高江也是連忙向劉晉匯報起來。
和湖廣這邊有點不同的是高江特別重視教育,故而一直以來都在想辦法多辦學校,不管是新式學校,還是傳統的私塾、書院,都大力的支持。
“五所高等院校?”
劉晉一聽,頓時就傻眼了,這江西也太虎了吧,一辦就是五所高等院校,要知道現在大明大部分的省份這裏都還沒有屬於自己的高等院校。
這主要是因為辦高等院校的資金都是劉晉自己再出的,故而地方的這些省,劉晉如果不出錢的話,除非是他們自己籌集資金去辦理,否則基本上都不會有高等院校設立。
可是江西這邊,劉晉自己是清楚的,自己可沒有出錢在江西這邊辦新式的高等院校,他們竟然還辦了五所高等院校,這有點不可思議。
“是的,劉公~”
“這五所高等院校,全部都是我們江西這邊自己出錢出力辦起來的,分別是江西理工學院、江西化工學院、贛南學院、江西師院、江西造成學院。”
“自從劉公您創辦新式學校開始,我們江西這邊就在不斷的學習,也是仿照您所創辦的高等院校,創辦了這五所院校,目的也是為了培養更多的新式人才。”
高江鄭重的點點頭回道。
“你們江西人還真是厲害,竟然靠自己都能夠籌辦起五所高等院校,還在整個江西範圍內普及教育,讓所有適齡孩童上學,真是了不起!”
劉晉聽完,也是忍不住感歎起來。
這個時候的江西人是真的牛叉啊!
在後世,江西那是妥妥的拖後退的存在,要經濟沒經濟,要交通沒有交通,在上麵也沒有什麽人,好像除了彩禮高有名之外,很多人甚至於都不知道還有江西這個省。
可是這個時候的江西,那是太牛了。
宋明兩朝,江西出的才子、能人實在是太多了,明初的時候朝士半江西可絕對不是開玩笑,而是真的有近半數的官員都來自江西。
江西、浙江、江南,這三個地方可都是赫赫有名的考霸之鄉,出的才子不知道有多少。
這別的地方都還要靠劉晉支持辦新式學校的時候,江西這邊竟然自己都已經開始籌辦起新式學校來,而且一口氣竟然整出了五所高等新式學院。
從這裏就可以看得出來,這個時期的江西能人多,有錢人也多,要不然怎麽可能一口氣弄出五所高等院校來,劉晉可是知道,建起一所高等院校需要的銀子可是非常龐大的,更何況還要維持它的教學和研究了。
“劉公過獎了~”
“我們江西這邊別的什麽可能不如其它地方,但是在教育上麵卻是非常的重視,以前的時候,大家就喜歡籌集資金辦私塾和學院,故而才湧現出了大量的才子。”
“現在也是一樣,不管是傳統的教育還是新式教育,那都是為了培養人才,我們江西人縱然是少吃一點、穿差一點,那也是要跟上時代步伐,傾力去建學校,讓更多的孩子能夠上學。”
“當然,這些都是天子的恩賜,也離不開朝中諸公的大力支持,如果沒有劉公您的支持,我們也不可能建起如此多的新式學校,讓每一個孩子都上學。”
高江笑著回道。
他雖然不是江西人,但在江西為官多年,已經算是半個江西人了。
江西這邊文風極其的興盛,喜歡辦學校,大大小小的私塾,書院不知道有多少,有名氣的書院都很多,像白鷺洲書院、白鹿洞書院和鵝湖書院,都是這個時期大名鼎鼎的書院,這也是為什麽江西出身的官員很多的緣故,重視教育的傳統一直延續下來。
高江作為江西的布政使,他知道劉晉喜歡辦學校,辦新式學院,而江西這邊本身就文風鼎盛,大家喜歡辦學院。
故而他也是大力的給予引導和支持,一口氣就造出了五個高等新式院校,一大堆的中學和小學出來,他篤定,這肯定能夠得到劉晉的賞識。
“說的好啊,知識才能夠改變命運。”
“多辦學校,多讀書,多培養人才肯定是對的,沒想到江西這邊竟然走在了大明各省的最前列。”
劉晉鄭重的點點頭,總算是明白了江西這個時期為什麽多能人的原因了,說到底就是重視教育。
要說經濟的話,江西曆來都不如浙江和江南,甚至於連一旁的湖廣都不如,但是在教育上卻能夠和浙江、江南相比,足見在教育上的投入了。
“劉公,我們江西能夠有今天,還是要多多感謝劉公的大力支持,劉公在我們江西投資興建了大量的新式學校,真金白銀的恩賜於我們江西,這份恩情,江西時代不敢忘。”
“這一次過來,也是希望能夠劉公能夠繼續支持和幫助我們江西。”
“我們江西準備修建一條貫通南北的鐵路,從洪都往南修往贛州,如果條件允許的話,也可以繼續修往廣東,這樣一來的話,可以打通我們江西往南發展動脈,促進我們江西的發展。”
高江看了眼對麵的魏英,你不先說,那我就先說了,鐵路這東西,那是必須要先搶到自己手中的,江南這邊都有鐵路了,江西這邊自然是不能落後於人。
而且一旦方案敲定的話,到時候這大明南北鐵路大動脈就要走江西過了,有了鐵路,交通就得到了極大的便利,做什麽都方便多了。
“劉公,我們湖廣也打算修鐵路,這一次也是過來找劉公,希望劉公能夠大力支持我們湖廣的。”
對麵的魏英一聽,頓時就著急了,也是趕緊說道,再不說的話,怕是要遲了。
魏英和高江兩人都已經是六十多歲的官員了,說實話,如果不能再進一步的話,按照大明規矩,這地方官員65歲就要退休了,也就幹不了多久。
但如果能夠升到京官的話,就可以幹到70退休,並且京官除非是身體實在是不行,一般都會留任一兩次,幹到80歲都可以的。
就像現在的內閣首輔劉健,現在都已經七十六歲了,按理說早就應該退休回家頤養天年了,但是他身體好,又弘治皇帝的老師,幹到八十都可以。
事實上明朝很多有名的大臣,像王直、王恕、楊仕奇等退休的時候都已經八十歲了,六十多歲在京官裏麵都算年輕人了。
如果是地方的封疆大吏,你六十多歲說要退休,給天子上書請恩賜歸鄉養老,一般都會同意,天子對你沒什麽印象的話,根本就不會挽留你。
京官就不一樣了,天天在天子的麵前晃來晃去的,混臉熟了,即便是沒有什麽太大的功勞,又沒有什麽太大的才華,天子也會按照慣例挽留你一二。
像李東陽,他在弘治十四年的時候,腦袋暈眩,再加上自己的長子病死,他多次請辭,弘治皇帝都沒有準許,到了弘治十七年又生病了,多次乞求退休,依然不準。
這一方麵是因為李東陽確實是有才華,是能臣,弘治皇帝需要他的輔佐,另外一方麵也是因為他是京官,還是內閣大臣,多次挽留也是常規操作了,你要是地方官員,縱然是有才華,可是皇帝對你不熟,哪裏還會挽留你。
至於說其他的官員,除非是跟你是很好的故交好友,不然巴不得你趕緊讓出一個位置出來,這樣好安排自己人頂上去。
所以魏英聽到劉晉的話,自然是很高興,特別是最後那句,如果弘治皇帝知曉的話,必定會更加高興,這讓他更是激動。
這事情幹好了,還要讓上麵知道,特別是要讓天子知道才是最重要的,隻要天子對你有好的印象,升遷提拔就跟坐火箭一般。
就如同眼前的這個劉晉,才三十多歲的年紀,已經位高權重,位極人臣了,按照正常的流程來走,劉晉縱然是狀元,也絕對不可能說在如此短、如此年輕的時候坐到這個位置上麵來。
還不是因為弘治皇帝賞識,在弘治皇帝身邊的大紅人,再加上劉晉自己的能力,也就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多謝劉公的肯定~”
“湖廣能夠有今日,這一切都離不開天子的恩賜,也離不開朝中諸公的幫助。”
魏英也是連忙笑著回道。
“高公,江西這邊的情況如何?”
劉晉點點頭,轉頭看向高江,問起江西這邊的情況來。
“托天子的洪福,也要感謝朝中諸公對江西的支持,江西這幾年也是一直風調雨順,糧食產量年年增長,去年糧食的產量比前年增長了15%。”
“此外,我們江西這幾年新辦了五所高等院校,一百多所新式中學,上千所新式小學,另外還新辦了三所書院,三百多所私塾,整個江西所有適齡兒童都可以上學。”
高江也是連忙向劉晉匯報起來。
和湖廣這邊有點不同的是高江特別重視教育,故而一直以來都在想辦法多辦學校,不管是新式學校,還是傳統的私塾、書院,都大力的支持。
“五所高等院校?”
劉晉一聽,頓時就傻眼了,這江西也太虎了吧,一辦就是五所高等院校,要知道現在大明大部分的省份這裏都還沒有屬於自己的高等院校。
這主要是因為辦高等院校的資金都是劉晉自己再出的,故而地方的這些省,劉晉如果不出錢的話,除非是他們自己籌集資金去辦理,否則基本上都不會有高等院校設立。
可是江西這邊,劉晉自己是清楚的,自己可沒有出錢在江西這邊辦新式的高等院校,他們竟然還辦了五所高等院校,這有點不可思議。
“是的,劉公~”
“這五所高等院校,全部都是我們江西這邊自己出錢出力辦起來的,分別是江西理工學院、江西化工學院、贛南學院、江西師院、江西造成學院。”
“自從劉公您創辦新式學校開始,我們江西這邊就在不斷的學習,也是仿照您所創辦的高等院校,創辦了這五所院校,目的也是為了培養更多的新式人才。”
高江鄭重的點點頭回道。
“你們江西人還真是厲害,竟然靠自己都能夠籌辦起五所高等院校,還在整個江西範圍內普及教育,讓所有適齡孩童上學,真是了不起!”
劉晉聽完,也是忍不住感歎起來。
這個時候的江西人是真的牛叉啊!
在後世,江西那是妥妥的拖後退的存在,要經濟沒經濟,要交通沒有交通,在上麵也沒有什麽人,好像除了彩禮高有名之外,很多人甚至於都不知道還有江西這個省。
可是這個時候的江西,那是太牛了。
宋明兩朝,江西出的才子、能人實在是太多了,明初的時候朝士半江西可絕對不是開玩笑,而是真的有近半數的官員都來自江西。
江西、浙江、江南,這三個地方可都是赫赫有名的考霸之鄉,出的才子不知道有多少。
這別的地方都還要靠劉晉支持辦新式學校的時候,江西這邊竟然自己都已經開始籌辦起新式學校來,而且一口氣竟然整出了五所高等新式學院。
從這裏就可以看得出來,這個時期的江西能人多,有錢人也多,要不然怎麽可能一口氣弄出五所高等院校來,劉晉可是知道,建起一所高等院校需要的銀子可是非常龐大的,更何況還要維持它的教學和研究了。
“劉公過獎了~”
“我們江西這邊別的什麽可能不如其它地方,但是在教育上麵卻是非常的重視,以前的時候,大家就喜歡籌集資金辦私塾和學院,故而才湧現出了大量的才子。”
“現在也是一樣,不管是傳統的教育還是新式教育,那都是為了培養人才,我們江西人縱然是少吃一點、穿差一點,那也是要跟上時代步伐,傾力去建學校,讓更多的孩子能夠上學。”
“當然,這些都是天子的恩賜,也離不開朝中諸公的大力支持,如果沒有劉公您的支持,我們也不可能建起如此多的新式學校,讓每一個孩子都上學。”
高江笑著回道。
他雖然不是江西人,但在江西為官多年,已經算是半個江西人了。
江西這邊文風極其的興盛,喜歡辦學校,大大小小的私塾,書院不知道有多少,有名氣的書院都很多,像白鷺洲書院、白鹿洞書院和鵝湖書院,都是這個時期大名鼎鼎的書院,這也是為什麽江西出身的官員很多的緣故,重視教育的傳統一直延續下來。
高江作為江西的布政使,他知道劉晉喜歡辦學校,辦新式學院,而江西這邊本身就文風鼎盛,大家喜歡辦學院。
故而他也是大力的給予引導和支持,一口氣就造出了五個高等新式院校,一大堆的中學和小學出來,他篤定,這肯定能夠得到劉晉的賞識。
“說的好啊,知識才能夠改變命運。”
“多辦學校,多讀書,多培養人才肯定是對的,沒想到江西這邊竟然走在了大明各省的最前列。”
劉晉鄭重的點點頭,總算是明白了江西這個時期為什麽多能人的原因了,說到底就是重視教育。
要說經濟的話,江西曆來都不如浙江和江南,甚至於連一旁的湖廣都不如,但是在教育上卻能夠和浙江、江南相比,足見在教育上的投入了。
“劉公,我們江西能夠有今天,還是要多多感謝劉公的大力支持,劉公在我們江西投資興建了大量的新式學校,真金白銀的恩賜於我們江西,這份恩情,江西時代不敢忘。”
“這一次過來,也是希望能夠劉公能夠繼續支持和幫助我們江西。”
“我們江西準備修建一條貫通南北的鐵路,從洪都往南修往贛州,如果條件允許的話,也可以繼續修往廣東,這樣一來的話,可以打通我們江西往南發展動脈,促進我們江西的發展。”
高江看了眼對麵的魏英,你不先說,那我就先說了,鐵路這東西,那是必須要先搶到自己手中的,江南這邊都有鐵路了,江西這邊自然是不能落後於人。
而且一旦方案敲定的話,到時候這大明南北鐵路大動脈就要走江西過了,有了鐵路,交通就得到了極大的便利,做什麽都方便多了。
“劉公,我們湖廣也打算修鐵路,這一次也是過來找劉公,希望劉公能夠大力支持我們湖廣的。”
對麵的魏英一聽,頓時就著急了,也是趕緊說道,再不說的話,怕是要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