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劉晉正閉著研究,仔細的思索著一些事情,為官十多年了,也是終於坐到了內閣首輔的位置,劉晉並沒有什麽太多的喜悅,反倒是覺得壓力山大。


    每一個內閣首輔上來,隻要是能夠坐得穩的,基本上都會有一套自己的做事風格。


    像劉健,當了十多年的內閣首輔,他做事的風格一向都是老成持重,注重節儉、反對冗官什麽的。


    這隻能算是中規中矩,沒有什麽特色,也沒有太大的作用,當然了,本身來說,劉健在大明諸多的內閣首輔當中,也隻能算是平庸之輩,但也勝在老成持重,在他的主持下,弘治朝一改成化朝的妖孽和詭異波瀾。


    讓大明朝局恢複安寧,同時也是讓廠衛的力量得到了極大的限製,朝野上下的文官們算是過上了不錯的好日子。


    但也僅限於此,對於治國的各個方麵來說,他所遵循的那一套,依然還是儒家的那套治國之道,什麽仁義道德,孝順之類的治國,口號是喊的很不錯,但實際上在治國之道上並沒有卵用。


    那個朝代不是說要以仁義治國,那個皇帝不是以孝治天下,曆朝曆代都是如此,又沒有什麽太大的區別。


    這東西也就是用來忽悠下不明事理的天子,很多時候說的天子好像就不孝,不仁德一般。


    實際上,大明帝國所麵臨的諸多問題,劉健是一個都沒有解決。


    對內來說,國庫空虛、邊防空虛、軍備廢弛,百姓窮苦,劉健是什麽都沒有做,沒錢就天天喊著要節儉,喊著什麽冗官的,要皇帝勤儉節約之類的。


    這都不是廢話嘛,根本就毫無新意,這東西你就是放到任何朝代來說,都是可以說的過去的。


    弘治皇帝就一個老婆一個兒子,一直都很節儉,皇宮都不舍得休憩,就這,還天天被人說要節儉,可是那些大臣呢,哪一個不是奢華無比,哪一個不是鋪張浪費。


    他根本就沒有,或者是是不敢直麵問題的根本。


    大明國庫空虛的根本是土地兼並越來越嚴重,大量的土地被士紳地主給兼並掉,原本要繳納給國庫的糧食,轉而變成了免稅的田地。


    另外就是商稅的問題,商稅一直無法開征,因為朝野上下反對的人很多、很多,他劉健沒有這個魄力和能力去做這個事情,當然也有可能是不願意去坐,因為會損害自己的利益。


    能夠根本解決國庫空虛的兩個主要問題,他都無法去做,也隻能夠喊喊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說什麽冗官之類的廢話了。


    邊防空虛、軍備廢弛關係到大明國防的事情,其根本還是在於軍戶製度糜爛,軍戶的軍田被百戶、千戶、守備等等給大肆的侵占,軍戶吃不飽飯,還怎麽當兵?


    如果要整治就要得罪勳貴集團、得罪大大小小的百戶、千戶、守備等等,他根本就不敢。


    至於軍備廢弛,歸根結底來說又回到了國庫空虛這個事情上了,沒錢自然也就沒有軍備了,更何況,還是文官來管軍隊,貪汙腐敗成風,軍備能好才怪。


    對內來說,劉健可以說並沒有什麽作為,平庸首輔一個。


    對外來說,北方草原的韃子、東邊遼東的女真、東南沿海的倭寇、西南的土司,那是輪番上演,一個也沒有解決。


    既沒有解決的財力,也沒有什麽好的辦法,故而也隻能夠拖著,年年冬天看著韃子南下劫掠,隻要不來進攻北京城就可以了,其它好說,隨便劫掠,劫掠夠了,自然而然也就會回去了。


    至於東南地區的倭寇,那也是聽之任之,沒有海船和戰船,又沒有強大的軍隊,根本就奈何不了那些倭寇。


    讓他們劫掠就是了,反正對於大明來說,損失也不大。


    也正是這樣聽之任之的態度,這才會導致倭寇越來越猖獗,越來越肆虐,到了正德、嘉靖朝的時候,倭患就已經相當的嚴重了,不得不大力去清剿了。


    如果能夠在弘治朝的時候就對倭寇進行嚴厲的清剿和打擊,根本就不會有後麵的事情,有些東西就是慢慢就這樣養大的。


    西南的土司也是如此,明知道他們反複無常,剿滅了之後又繼續讓他們當土司,當土皇帝,自然而然也就鬧個不停,沒完沒了了。


    總結下劉健當內閣首輔的這些年,可以說是非常的平庸,並且毫無作為。


    穀筘


    也就是後麵隨著劉晉在弘治皇帝大力支持下,不斷的出台諸多的新政策出來,進行諸多方麵的改革,這才有了現在的大明帝國。


    要是按照劉健以前的套路去做事的話,大明現在的日子隻會越來越難。


    土地兼並越演越烈,鹽商、徽商、糧商勢力持續坐大,江南士林持續強大,黨爭逐漸形成,並且慢慢走向激烈的對抗。


    最終等待大明王朝的,也會是和其它的朝代一樣,最終走向滅亡。


    其實弘治朝算是大明最關鍵的時刻,處於中期,諸多的問題都已經開始暴露、凸顯出來,如果能夠有效的進行改變,則可以變的興盛強大起來。


    如果沒有任何的改變,那麽大明王朝的滅亡就無可避免,它各種各樣的問題就會持續不斷的暴露出來,最終的結果就是改朝換代。


    現在劉晉當了內閣首輔了,作為群臣之首,劉晉也是在思索著自己可以做些什麽,又該如何去做,才能夠將大明帝國帶向更加輝煌的未來。


    大明帝國現在雖然國富民強、國庫充足,百姓富足,軍隊強盛,國土遼闊,但並不是說大明帝國就沒有存在什麽問題。


    恰恰相反,矛盾任何時候都不會消失,隻會轉變。


    任何時候都會有問題,有時候月盈則虧、盛極而衰的事情是常有的,當年大唐帝國在李隆基的治理下,強盛無比,開元盛世可不是開玩笑的。


    然而沒有注意到大唐帝國存在的嚴重問題,地方節度使權力過大,尾大不掉,安祿山一造反,整個大唐帝國就風雲飄搖,由盛轉衰也僅僅隻是幾年的時間而已。


    平定安史之亂之後,大唐帝國就徹底的打廢了,而且地方節度使的權力更大了,還有宦官的權力空前強大,明朝的宦官和唐朝的宦官相比,那真是小兒科了。


    唐朝的宦官殺皇帝就跟殺小雞一般,一個不爽就殺皇帝,明朝的太監始終都是皇帝的狗,根本就翻不出皇帝的手掌心,再牛皇帝一道聖旨就跪了。


    所以很多時候,看似強大,也有其空虛的一麵。


    現在的大明帝國來說,問題就很多。


    國土麵積太大了,海外土地的控製和發展上就比較難,存在諸多不穩定的因素,像黃金洲這邊,離大明太遠,黃金洲又土地廣袤、肥沃,資源豐富,隻要人口上去了,你要是沒有加強統治的話,黃金洲肯定會有人裂土封王。


    還有新學和舊學之間存在的天然矛盾,舊學讀儒家,始終四書五經,儒家經典的在其中走不出來,這些讀書人很多都是隻會之乎者也,並沒有什麽太大的才能和對社會進步有什麽貢獻。


    事實上,儒家發展到了現在,八股文的那一套東西之下,已經嚴重的限製和阻礙了大明帝國的發展了。


    看看曆史上就知道,從明朝開始逐漸落後於世界,到了蟎清,持續使用這樣的策略,不管是思想界還是科技界,都是萬馬齊喑,滿朝一朝兩百多年的曆史當中硬是沒有誕生任何的思想家、科學家之類的出來。


    當然,這雖然也跟蟎清作為異族統治者不斷打壓、壓榨漢人思想和文化發展的因素,但儒家的那一套已經完全腐朽也是不爭的事實。


    儒家發展到了明清,它已經對於國家、對於民族、對於社會都已經沒有什麽用了,反倒是在不斷的阻礙了國家、民族和社會的進步,讓我們開始落後於世界。


    新學就不一樣了,從基礎教育開始,倡導實用、倡導集百家之長,新式教育出來的學生開始大明的方方麵麵綻放光芒。


    大明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將汽車、電報等等之類的搞出來,這和新學的教育是離不開的。


    新學的人數越來越多,發展的越來越快,現在也是開始在思想界湧現出一些新的思想家出來,他們所倡導的東西,和儒家的那一套是完全不一樣了。


    兩者之間的矛盾是必然的,也是無法調和的。


    另外最關鍵的是在權力上麵,傳統的儒家讀書人霸占官場,新學讀書人無法做官,起初還好一些,但是隨著新學的人才越來越多,力量越來越大,必然會向著朝堂進發的,要求獲得更多的權力,同時出台更符合新學思想的政策。


    這個矛盾在未來必然是會爆發的,而且一個不小心的話,大明帝國內部可能就爆發大規模的內戰,最終的結果也必然是新學戰勝傳統的儒學。


    大明不是沒有問題,相反問題還有很多,歸根結底來說,還是封建製度同資本主義生產力之間的矛盾,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的矛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鎮海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華田園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華田園牛並收藏大明鎮海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