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皇帝一邊看也是一邊微微點頭。
相比起以前的那些大臣來,還是劉晉用的順手,而且做事也更有規劃性和前瞻性。
如果是劉健當內閣首輔,那麽他基本上根本就不會想著去搞什麽基建之類的,頂了天也就是修下河堤防止黃河泛濫什麽的。
沒辦法說在站在整個國家長遠發展的角度和層麵,充分利用大明現在的有利形勢來好好的規劃整個國家的發展。
他們的思想觀念還是留在以前的那種天子垂拱而治、無為而治、仁義道德、以孝治國的理念和犯愁上,隻是空談,至於說具體的該如何去治理好一個國家來,他們是很難拿出一個好的辦法和方法來。
就像以前,明知道國庫空虛,他們也是始終拿不出好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在他們的思想觀念之中,除了多征稅之外就是節流了,而征稅在他們的印象之中往往就是民不聊生,至於節流,那也是天子節流,和他們這些當臣子的是沒有什麽太大關係的。
故而有問題,他們也是無法解決,或者是根本就無法站在更高的層次,更長遠的角度去想辦法解決問題。
他們所能夠做的就是祖製、祖製,又或者是就如同八股文一般,在四書五經之中尋找治國之道。
劉晉就不一樣了,總是能夠想出好的辦法來解決眼下的問題,又能夠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以及整個大明利益的層麵去思考和解決問題。
劉晉從來都不會勸弘治皇帝要勤儉節約什麽的,甚至於劉晉還覺得弘治皇帝應該要注意休息,所以早朝要推遲,每周隻上五天班,節假日要多放假什麽的。
不僅僅天子,整個大明上下都應該是如此,人人都要注意休息,勞逸結合,所以才有了大明的休沐法典。
同時劉晉也是知道天子的事情多,所以內閣在奏疏的審理上,將那些拍馬屁、問好之類的奏疏統統打回去,將這一類官員貶到偏遠地區去當官,天天問好、拍馬屁什麽的,你不累,天子都累了。
還有那些賣弄自己才華的,本來百來字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非要寫個幾千字,又長又臭,懶婆娘的裹腳布一般,純粹就是浪費內閣大臣和天子的事情。
像明朝有一個刑部主事官員茹太素給朱元璋上了一個奏疏,朱元璋讓人去讀這個奏疏,整整讀了三個小時還不到一半,關鍵是還沒有到正題上麵,該說你文采好呢,還是說你文采號呢。
這一類官員,那也是必須要貶斥的,該貶就貶,該罵就罵,浪費內閣大臣和天子的時間,這不是浪費整個大明的寶貴財富嘛。
所以劉晉進入內閣之後,朝廷上下的奏疏數量就以可怕的速度銳減,以前的時候,弘治皇帝一天要批上千的奏疏,多的時候甚至於有幾千。
這些奏疏基本上都垃圾,官員們拍馬屁、問安的,互相檢舉打小報告的、彈劾官員的、讓弘治皇帝勤儉節約的、提醒弘治皇帝納嬪妃的、還有寫詩詞給皇帝欣賞想借此獲得提拔升遷的、還有一些即便是沒事做也要來皇帝麵前打卡的,比如有些官員實在是沒什麽可奏的就寫自己管轄內有婦人拾金不昧、有百歲老人什麽之類的。
這一點明朝可能相對還好一些,因為明朝的文人們有時候講究一個風骨二字,有些拍馬屁的奏疏實在是不能多寫,不然會被其他官員笑話的。
但是在蟎清的時候就不一樣了,特別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各種各樣的拍馬屁的奏疏多如牛毛,以至於雍正皇帝每天最多的時候要看7000多道奏疏,批閱的字數超過起點最牛的讀者了。
在我們看來,奏疏這樣重要的東西,那肯定都是設計到國家大事的,談論的也應該軍國政務之類的大事。
但事實上,奏疏往往都是變成了拍馬屁、問安、互相檢舉打小報告,變成了官員們在皇帝這裏打卡的一種方式了。
聰明人很多,講究著天天寫寫奏疏什麽的上去,在皇帝這裏刷刷存在感,有什麽機會的時候,自然會想到自己,這樣升官發財就更快了。
結果就是累死天子。
當皇帝遠不是大家所想象的那樣舒服,來自方方麵麵的壓力其實是非常大的。
首先來說,這自然是祖宗的基業了,這老祖宗打下來的江山傳到了你的手中,你是不是要好好治理好國家了,這樣才能夠將這份基業給一直傳承下去。
單單是這來說就已經將絕大多數的天子給壓的要變的勤勉起來,不勤勉都不行,因為這對不起祖宗傳下來的江山。
其次就是天子集中了天底下所有的權力和尊榮,看著這個位置的人多著呢,你如果不勤快點,是不是就會容易被人給謀朝篡位了?
而自古以來謀朝篡位之後,你這個前皇帝是不是都難逃一死?順帶著連累整個皇室宗親什麽的,你能夠不勤快點,不上心點?
還有,這江山如果不好好治療的話,百姓民不聊生、農民起義四起的話,你是不是又要擔心改朝換代了?
可以說這個國家的內憂外患都壓在你的身上,當皇帝可沒有那麽舒服的。
這還是國家大事,還有各種各樣的家事也是足以讓你傷透腦筋。
像後宮的妃子們彼此爭風吃醋了,你本來隻是想要好好休息、休息的,結果這些後宮的女人一個個如狼似虎,都恨不得榨幹了伱。
張口閉口都是要你保重龍體,然後又恨不得榨幹了你,你說這龍體能好嗎?
還有皇帝雖然天天播種,你卻是發現自己竟然子嗣很少,還不如普通老百姓的張三和李四,張三和李四就一個老婆,人家生了十幾個孩子。
你後宮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的,結果卻是隻有幾個兒子,關鍵是很多時候,皇子都很容易夭折,你總是覺得有問題,一查才知道,是後宮妃子們彼此之間都在拚命的下黑手所導致的。
等皇子們稍微長大了,你很快有發現,他們一個個都在爭著、搶著的想要當皇帝,兄弟反目成仇,大臣們又各自站隊,似乎好像都在等著你掛掉了一樣。
這些家事又讓你身心疲倦、心力交瘁,你看似風光無限,高高在上,可是誰又能夠知道你其實早就已經累的不行了。
所以皇帝不好當,累的很。
弘治皇帝是深有體會的,以前這些大臣天天叫自己保重龍體,可是該上奏疏的一樣上奏疏,有事沒事都要來打卡,知道自己勤奮,那字都還要多寫一些,賣弄下文采,刷刷存在感。
保重龍體要多休息、少操心,可是他們卻始終沒有辦法解決大明所存在大問題,內憂外患,怎麽能夠休息的下,少操心的來?
說到底,這些大臣們啊,都是嘴上說的漂亮,實際行動的卻是很少、很少,一個個隻想著自己升官發財的事情,哪裏會管天子過的舒服不舒服,管國家的生死存亡之類的。
還是劉晉為替自己著想,解決大明上下存在的諸多問題,國庫有錢了,軍隊強大了,國家富裕了,百姓有吃有喝生活富足了,他這個皇帝才可以真的輕鬆下來。
連奏疏經過內閣之後,到了弘治皇帝這裏之後,每天的奏疏也就隻剩下幾十道了,弘治皇帝以前每天都看奏疏到深夜。
現在嘛,每天下午的時候,一兩個小時就看完了,剩下的時間是自己鍛煉下身體也好,陪陪張皇後一起去看看自己的那些寶貝孫子也好。
又或者是去京城球場看看球賽、看看戲、聽聽曲什麽的都是可以的,小日子過的自然就舒服,操心的少了,身體都更好了,現在天天都要拉著張皇後造人,精力旺盛的很,這身體才叫好。
用劉晉的話來說,天子和朝中的大臣每天應該思索的是在國家的層麵上去思索長遠發展和規劃的問題,而不是天天忙著去問安和看奏疏上麵,又或者是聽著大臣們在哪裏互相的你舉報我,我又舉報你之類的,互相攻訐之上。
這些純粹是浪費時間,浪費生命又毫無意義,對國家也沒有什麽用處。
天子和大臣們的時間,應該是思索國家的大事,規劃國家的大事上,做真正有益於天下的大事和長遠的規劃上。
很顯然,劉晉就是這樣去做的,也是這去規劃的。
這才當了內閣首輔沒有太久的時間,現在就已經開始去規劃整個大明長遠的發展方向了,過了劉晉的手,弘治皇帝是看不到各種各樣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是不需要大臣們天天的來問安之類的,
弘治皇帝需要的是思索著大明的未來,思索大明長遠的發展和規劃。
現在這份大搞基建的奏疏和規劃也是如此,以國家計劃的形勢來製定出基礎建設規劃,同時調整大明各地的均衡發展,鞏固大明的邊疆地區,為大明的長遠發展做出規劃和部署。
ps:有沒有想回古代當皇帝的?
7017k
相比起以前的那些大臣來,還是劉晉用的順手,而且做事也更有規劃性和前瞻性。
如果是劉健當內閣首輔,那麽他基本上根本就不會想著去搞什麽基建之類的,頂了天也就是修下河堤防止黃河泛濫什麽的。
沒辦法說在站在整個國家長遠發展的角度和層麵,充分利用大明現在的有利形勢來好好的規劃整個國家的發展。
他們的思想觀念還是留在以前的那種天子垂拱而治、無為而治、仁義道德、以孝治國的理念和犯愁上,隻是空談,至於說具體的該如何去治理好一個國家來,他們是很難拿出一個好的辦法和方法來。
就像以前,明知道國庫空虛,他們也是始終拿不出好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在他們的思想觀念之中,除了多征稅之外就是節流了,而征稅在他們的印象之中往往就是民不聊生,至於節流,那也是天子節流,和他們這些當臣子的是沒有什麽太大關係的。
故而有問題,他們也是無法解決,或者是根本就無法站在更高的層次,更長遠的角度去想辦法解決問題。
他們所能夠做的就是祖製、祖製,又或者是就如同八股文一般,在四書五經之中尋找治國之道。
劉晉就不一樣了,總是能夠想出好的辦法來解決眼下的問題,又能夠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以及整個大明利益的層麵去思考和解決問題。
劉晉從來都不會勸弘治皇帝要勤儉節約什麽的,甚至於劉晉還覺得弘治皇帝應該要注意休息,所以早朝要推遲,每周隻上五天班,節假日要多放假什麽的。
不僅僅天子,整個大明上下都應該是如此,人人都要注意休息,勞逸結合,所以才有了大明的休沐法典。
同時劉晉也是知道天子的事情多,所以內閣在奏疏的審理上,將那些拍馬屁、問好之類的奏疏統統打回去,將這一類官員貶到偏遠地區去當官,天天問好、拍馬屁什麽的,你不累,天子都累了。
還有那些賣弄自己才華的,本來百來字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非要寫個幾千字,又長又臭,懶婆娘的裹腳布一般,純粹就是浪費內閣大臣和天子的事情。
像明朝有一個刑部主事官員茹太素給朱元璋上了一個奏疏,朱元璋讓人去讀這個奏疏,整整讀了三個小時還不到一半,關鍵是還沒有到正題上麵,該說你文采好呢,還是說你文采號呢。
這一類官員,那也是必須要貶斥的,該貶就貶,該罵就罵,浪費內閣大臣和天子的時間,這不是浪費整個大明的寶貴財富嘛。
所以劉晉進入內閣之後,朝廷上下的奏疏數量就以可怕的速度銳減,以前的時候,弘治皇帝一天要批上千的奏疏,多的時候甚至於有幾千。
這些奏疏基本上都垃圾,官員們拍馬屁、問安的,互相檢舉打小報告的、彈劾官員的、讓弘治皇帝勤儉節約的、提醒弘治皇帝納嬪妃的、還有寫詩詞給皇帝欣賞想借此獲得提拔升遷的、還有一些即便是沒事做也要來皇帝麵前打卡的,比如有些官員實在是沒什麽可奏的就寫自己管轄內有婦人拾金不昧、有百歲老人什麽之類的。
這一點明朝可能相對還好一些,因為明朝的文人們有時候講究一個風骨二字,有些拍馬屁的奏疏實在是不能多寫,不然會被其他官員笑話的。
但是在蟎清的時候就不一樣了,特別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各種各樣的拍馬屁的奏疏多如牛毛,以至於雍正皇帝每天最多的時候要看7000多道奏疏,批閱的字數超過起點最牛的讀者了。
在我們看來,奏疏這樣重要的東西,那肯定都是設計到國家大事的,談論的也應該軍國政務之類的大事。
但事實上,奏疏往往都是變成了拍馬屁、問安、互相檢舉打小報告,變成了官員們在皇帝這裏打卡的一種方式了。
聰明人很多,講究著天天寫寫奏疏什麽的上去,在皇帝這裏刷刷存在感,有什麽機會的時候,自然會想到自己,這樣升官發財就更快了。
結果就是累死天子。
當皇帝遠不是大家所想象的那樣舒服,來自方方麵麵的壓力其實是非常大的。
首先來說,這自然是祖宗的基業了,這老祖宗打下來的江山傳到了你的手中,你是不是要好好治理好國家了,這樣才能夠將這份基業給一直傳承下去。
單單是這來說就已經將絕大多數的天子給壓的要變的勤勉起來,不勤勉都不行,因為這對不起祖宗傳下來的江山。
其次就是天子集中了天底下所有的權力和尊榮,看著這個位置的人多著呢,你如果不勤快點,是不是就會容易被人給謀朝篡位了?
而自古以來謀朝篡位之後,你這個前皇帝是不是都難逃一死?順帶著連累整個皇室宗親什麽的,你能夠不勤快點,不上心點?
還有,這江山如果不好好治療的話,百姓民不聊生、農民起義四起的話,你是不是又要擔心改朝換代了?
可以說這個國家的內憂外患都壓在你的身上,當皇帝可沒有那麽舒服的。
這還是國家大事,還有各種各樣的家事也是足以讓你傷透腦筋。
像後宮的妃子們彼此爭風吃醋了,你本來隻是想要好好休息、休息的,結果這些後宮的女人一個個如狼似虎,都恨不得榨幹了伱。
張口閉口都是要你保重龍體,然後又恨不得榨幹了你,你說這龍體能好嗎?
還有皇帝雖然天天播種,你卻是發現自己竟然子嗣很少,還不如普通老百姓的張三和李四,張三和李四就一個老婆,人家生了十幾個孩子。
你後宮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的,結果卻是隻有幾個兒子,關鍵是很多時候,皇子都很容易夭折,你總是覺得有問題,一查才知道,是後宮妃子們彼此之間都在拚命的下黑手所導致的。
等皇子們稍微長大了,你很快有發現,他們一個個都在爭著、搶著的想要當皇帝,兄弟反目成仇,大臣們又各自站隊,似乎好像都在等著你掛掉了一樣。
這些家事又讓你身心疲倦、心力交瘁,你看似風光無限,高高在上,可是誰又能夠知道你其實早就已經累的不行了。
所以皇帝不好當,累的很。
弘治皇帝是深有體會的,以前這些大臣天天叫自己保重龍體,可是該上奏疏的一樣上奏疏,有事沒事都要來打卡,知道自己勤奮,那字都還要多寫一些,賣弄下文采,刷刷存在感。
保重龍體要多休息、少操心,可是他們卻始終沒有辦法解決大明所存在大問題,內憂外患,怎麽能夠休息的下,少操心的來?
說到底,這些大臣們啊,都是嘴上說的漂亮,實際行動的卻是很少、很少,一個個隻想著自己升官發財的事情,哪裏會管天子過的舒服不舒服,管國家的生死存亡之類的。
還是劉晉為替自己著想,解決大明上下存在的諸多問題,國庫有錢了,軍隊強大了,國家富裕了,百姓有吃有喝生活富足了,他這個皇帝才可以真的輕鬆下來。
連奏疏經過內閣之後,到了弘治皇帝這裏之後,每天的奏疏也就隻剩下幾十道了,弘治皇帝以前每天都看奏疏到深夜。
現在嘛,每天下午的時候,一兩個小時就看完了,剩下的時間是自己鍛煉下身體也好,陪陪張皇後一起去看看自己的那些寶貝孫子也好。
又或者是去京城球場看看球賽、看看戲、聽聽曲什麽的都是可以的,小日子過的自然就舒服,操心的少了,身體都更好了,現在天天都要拉著張皇後造人,精力旺盛的很,這身體才叫好。
用劉晉的話來說,天子和朝中的大臣每天應該思索的是在國家的層麵上去思索長遠發展和規劃的問題,而不是天天忙著去問安和看奏疏上麵,又或者是聽著大臣們在哪裏互相的你舉報我,我又舉報你之類的,互相攻訐之上。
這些純粹是浪費時間,浪費生命又毫無意義,對國家也沒有什麽用處。
天子和大臣們的時間,應該是思索國家的大事,規劃國家的大事上,做真正有益於天下的大事和長遠的規劃上。
很顯然,劉晉就是這樣去做的,也是這去規劃的。
這才當了內閣首輔沒有太久的時間,現在就已經開始去規劃整個大明長遠的發展方向了,過了劉晉的手,弘治皇帝是看不到各種各樣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是不需要大臣們天天的來問安之類的,
弘治皇帝需要的是思索著大明的未來,思索大明長遠的發展和規劃。
現在這份大搞基建的奏疏和規劃也是如此,以國家計劃的形勢來製定出基礎建設規劃,同時調整大明各地的均衡發展,鞏固大明的邊疆地區,為大明的長遠發展做出規劃和部署。
ps:有沒有想回古代當皇帝的?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