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該走的總得走,留不住就是留不住。
幾天後,梅梅比我顯得還傷心一些,戀戀不舍地將驪琴送出城外,我則留在宗廟內辦公,連門都沒有出。
驪琴走之前兩天,風餘很八卦地為我打聽回來一個消息。
驪山族的族人告訴他,自古以來,驪山族就是以女性為族長,男性為長老,但有點類似後世的“貞女崇拜”文化,驪山族的族長一生不能婚配,否則就是“殉祖”的下場。
我有點明白過來,為什麽驪琴會成為驪山族的族長了。
以她的外觀,在族內本來就是異類,也沒有婚配的太大可能。
每一屆的驪山族族長都是由長老會選出來的,一旦選定,終生不改。
直到上一任族長死了,才選下任族族長。
在我所知道的這個世界裏,這可能是目前唯一還留存著母係社會遺跡的族長製度了。
罷了,我苦笑了一下,連送別驪琴的機會都放棄了。
接下來的工作還很多,我已經沒有時間和精力再去顧及這件事。
12月23日,我派遣了近300騎,由木駝帶隊,向斟戈氏送去了10噸粟種,500斤鹽,以及部分陶器匠人、木匠、建築技術人員,與往次不同的是,這一次我采用的是“移民”的方式派遣技術人員,所有的技術人員一去不再回來,所以都帶上了家屬。
斟戈氏的位置太重要了,整個大河西邊和南邊的部族要往東北方向的河北平原發展,都可以借斟戈氏所在的大山為跳板,太行山或呂梁山就在他們的北麵,那裏也是後世煤海的所在地,盡管現在還沒有體現出太大的優勢,但遲早會成為一項重要的經濟因素。
加上已經有了斟戈氏和少量地薑氏部族在那裏生息,農業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再加上我給的粟種、太昊的農業技術、建築技術以及工具生產技術。
相信在不久就會有一個比較大地發展。
當然,我也不是無條件的支援,我讓木駝帶口信給斟戈原,所有的粟和鹽。
都要在下一年秋收後還給我,我會讓人上門收取地。
粟是歸還原物,鹽則要折算成粟。
一斤鹽折成20斤粟米,這500斤鹽明年要折算成5噸粟米,相信這應該是斟戈原所能接受的價格。
另一麵,在公孫氏遇到太昊匠人的遭遇讓我開始反省這些年來對族人的安排。
原始人也好,後世人也罷,都有同樣的親情和家庭觀念。
隻是在“公社”性質的部落文化沒有全麵轉向農業社會以家庭為基本單位的新階段之前,族長對族人地安排有著幾乎至高無上的權力。
正是這種權力讓我忽視了對太昊或大元技術人員的家庭照顧。
輕易地一次次決定將太昊騎兵或匠人派遣到遠離家人的地方去。
為了糾正這個錯誤,我在這一次派遣匠人到斟戈氏去地時候,給了族人選擇帶還是不帶家屬的權力。
結果所有已經成家的族人都選擇了帶上家庭所有成員離開。
我開始檢討以前的錯失,並立即開始糾正。
從近的地方做起。
在大河碼頭上的匠人們是第二批享受到家庭溫暖的“外派勞務人員”。
剩下來地300餘騎在數天內帶著碼頭匠人們的家屬趕到了碼頭建設工地上,我親自帶的隊。
“族長!族長!”由於提前就派遣了一個小隊將消息帶給匠人們,讓他們作好接待家人的準備。
當我們的大隊還在遠離碼頭近10裏開外的地方,提前趕到那裏等候的所有匠人們歡呼起來,爭先恐後地擁向我們的騎兵隊伍,從馬背上牽下自己的親人。
讓這些族人和他們的親人暢敘別情,隻我特意到大河邊察看水勢。
現在地大河不複盛夏的威勢恢複了如去年冬天般的孱弱,寬度仍在裏許,卻隻有不到馬膝深。
“族長。
我們這地方可選對了,往下遊一天的距離,就有一個大湖,可寬了,比我們這裏夏天的水麵還寬!”一位經常往返於碼頭和太昊城的運輸騎兵對我說。
河中來來往往都是太昊的騎兵,負責鹽和銅錠的運輸,兩岸的匠人們正緊張地建設基地,盡管現在的大河看起來很“溫柔”,但大家都知道,如果到了明年洪水期。
照樣又是濁浪活天的景象,這兩岸的碼頭始終都是要派上用場的。
現在的碼頭已經初具一個城鎮的規模,隻是城牆用的是簡化版的土坯牆,為了防雨,土坯牆頂上蓋了瓦,看上去也隻是起一道圍牆的作用。
這道牆現大已經圈起了河岸兩邊各一個邊長約300米的正方形,***裏大量建設的都是土坯房,在人手有限的情況下,還沒有開窯燒磚。
匠人和經常往返於碼頭的騎兵一起,也不過就是700來人,現在的建設規模對他們來說,已經非常的大了。
現在就是加上才來的近300名家屬,也不過就近千人的樣子,兩個碼頭都還顯得很寬鬆。
“族長,這兩個碼頭叫什麽名宇?”一名匠人過來問我。
嗬嗬!還真是忘了,這兩個碼頭都還沒有名字呢!“這樣啊,反正現在主要運的是銅和鹽,就叫銅碼頭和鹽碼頭吧!”工業村那邊距離太遠,考慮到運送家屬有很大的困難,我就沒有采取跟兩個碼頭相同的作法,而是反其道而行之。
這一批騎兵沒有隨我返回太昊城,而是過大河繼續向前,往工業村而去。
在我回到太昊城後,城中已經是一派繁忙,族人們已經在我的帶動下,形成了“過年”的習慣,眼下正在為過年而準備。
但就在12月29日,大年前夕,一個極壞的消息從薑由那邊傳來。
派遣往驪山族的薑氏長老被由族人設伏擊殺了!同時派遣到由族去的黎族8名長老已經被由族扣起來,要求石頭城中的這8位長老分別所在的8個部族搬遷到南方去,否則就會被視為已經投靠了炎族,成為由族的敵人。
薑由決定不再采用我所建議的“攻心為上”之策,全麵轉向征服作戰,並派遣人到石頭城來催促黎族各部出兵,同時其他薑氏各族也得到了宗族族長的命令。
唯一的例外來自驪山族,他們的長老已經全部放回,並向薑由表明了不會派遣戰士參加對由族的作戰。
我該怎麽做?就在這時,一隊帶著黍的由族人到了我的太昊城,要求交換鹽。
幾天後,梅梅比我顯得還傷心一些,戀戀不舍地將驪琴送出城外,我則留在宗廟內辦公,連門都沒有出。
驪琴走之前兩天,風餘很八卦地為我打聽回來一個消息。
驪山族的族人告訴他,自古以來,驪山族就是以女性為族長,男性為長老,但有點類似後世的“貞女崇拜”文化,驪山族的族長一生不能婚配,否則就是“殉祖”的下場。
我有點明白過來,為什麽驪琴會成為驪山族的族長了。
以她的外觀,在族內本來就是異類,也沒有婚配的太大可能。
每一屆的驪山族族長都是由長老會選出來的,一旦選定,終生不改。
直到上一任族長死了,才選下任族族長。
在我所知道的這個世界裏,這可能是目前唯一還留存著母係社會遺跡的族長製度了。
罷了,我苦笑了一下,連送別驪琴的機會都放棄了。
接下來的工作還很多,我已經沒有時間和精力再去顧及這件事。
12月23日,我派遣了近300騎,由木駝帶隊,向斟戈氏送去了10噸粟種,500斤鹽,以及部分陶器匠人、木匠、建築技術人員,與往次不同的是,這一次我采用的是“移民”的方式派遣技術人員,所有的技術人員一去不再回來,所以都帶上了家屬。
斟戈氏的位置太重要了,整個大河西邊和南邊的部族要往東北方向的河北平原發展,都可以借斟戈氏所在的大山為跳板,太行山或呂梁山就在他們的北麵,那裏也是後世煤海的所在地,盡管現在還沒有體現出太大的優勢,但遲早會成為一項重要的經濟因素。
加上已經有了斟戈氏和少量地薑氏部族在那裏生息,農業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再加上我給的粟種、太昊的農業技術、建築技術以及工具生產技術。
相信在不久就會有一個比較大地發展。
當然,我也不是無條件的支援,我讓木駝帶口信給斟戈原,所有的粟和鹽。
都要在下一年秋收後還給我,我會讓人上門收取地。
粟是歸還原物,鹽則要折算成粟。
一斤鹽折成20斤粟米,這500斤鹽明年要折算成5噸粟米,相信這應該是斟戈原所能接受的價格。
另一麵,在公孫氏遇到太昊匠人的遭遇讓我開始反省這些年來對族人的安排。
原始人也好,後世人也罷,都有同樣的親情和家庭觀念。
隻是在“公社”性質的部落文化沒有全麵轉向農業社會以家庭為基本單位的新階段之前,族長對族人地安排有著幾乎至高無上的權力。
正是這種權力讓我忽視了對太昊或大元技術人員的家庭照顧。
輕易地一次次決定將太昊騎兵或匠人派遣到遠離家人的地方去。
為了糾正這個錯誤,我在這一次派遣匠人到斟戈氏去地時候,給了族人選擇帶還是不帶家屬的權力。
結果所有已經成家的族人都選擇了帶上家庭所有成員離開。
我開始檢討以前的錯失,並立即開始糾正。
從近的地方做起。
在大河碼頭上的匠人們是第二批享受到家庭溫暖的“外派勞務人員”。
剩下來地300餘騎在數天內帶著碼頭匠人們的家屬趕到了碼頭建設工地上,我親自帶的隊。
“族長!族長!”由於提前就派遣了一個小隊將消息帶給匠人們,讓他們作好接待家人的準備。
當我們的大隊還在遠離碼頭近10裏開外的地方,提前趕到那裏等候的所有匠人們歡呼起來,爭先恐後地擁向我們的騎兵隊伍,從馬背上牽下自己的親人。
讓這些族人和他們的親人暢敘別情,隻我特意到大河邊察看水勢。
現在地大河不複盛夏的威勢恢複了如去年冬天般的孱弱,寬度仍在裏許,卻隻有不到馬膝深。
“族長。
我們這地方可選對了,往下遊一天的距離,就有一個大湖,可寬了,比我們這裏夏天的水麵還寬!”一位經常往返於碼頭和太昊城的運輸騎兵對我說。
河中來來往往都是太昊的騎兵,負責鹽和銅錠的運輸,兩岸的匠人們正緊張地建設基地,盡管現在的大河看起來很“溫柔”,但大家都知道,如果到了明年洪水期。
照樣又是濁浪活天的景象,這兩岸的碼頭始終都是要派上用場的。
現在的碼頭已經初具一個城鎮的規模,隻是城牆用的是簡化版的土坯牆,為了防雨,土坯牆頂上蓋了瓦,看上去也隻是起一道圍牆的作用。
這道牆現大已經圈起了河岸兩邊各一個邊長約300米的正方形,***裏大量建設的都是土坯房,在人手有限的情況下,還沒有開窯燒磚。
匠人和經常往返於碼頭的騎兵一起,也不過就是700來人,現在的建設規模對他們來說,已經非常的大了。
現在就是加上才來的近300名家屬,也不過就近千人的樣子,兩個碼頭都還顯得很寬鬆。
“族長,這兩個碼頭叫什麽名宇?”一名匠人過來問我。
嗬嗬!還真是忘了,這兩個碼頭都還沒有名字呢!“這樣啊,反正現在主要運的是銅和鹽,就叫銅碼頭和鹽碼頭吧!”工業村那邊距離太遠,考慮到運送家屬有很大的困難,我就沒有采取跟兩個碼頭相同的作法,而是反其道而行之。
這一批騎兵沒有隨我返回太昊城,而是過大河繼續向前,往工業村而去。
在我回到太昊城後,城中已經是一派繁忙,族人們已經在我的帶動下,形成了“過年”的習慣,眼下正在為過年而準備。
但就在12月29日,大年前夕,一個極壞的消息從薑由那邊傳來。
派遣往驪山族的薑氏長老被由族人設伏擊殺了!同時派遣到由族去的黎族8名長老已經被由族扣起來,要求石頭城中的這8位長老分別所在的8個部族搬遷到南方去,否則就會被視為已經投靠了炎族,成為由族的敵人。
薑由決定不再采用我所建議的“攻心為上”之策,全麵轉向征服作戰,並派遣人到石頭城來催促黎族各部出兵,同時其他薑氏各族也得到了宗族族長的命令。
唯一的例外來自驪山族,他們的長老已經全部放回,並向薑由表明了不會派遣戰士參加對由族的作戰。
我該怎麽做?就在這時,一隊帶著黍的由族人到了我的太昊城,要求交換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