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今年的收成不好,又被蠻人破壞掉一部分,最後收進城來的糧食本來就不多,若是再少了冬季狩獵的壯丁,這個冬天就難過了,所以當我提出把滿村裏的苗人送回來時,苗族長老們興奮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我卻沒打算當“扶貧班主任”,眼下我所帶的逾十萬斤糧食就不是為苗人準備的——畢竟他們還能*自己的力量渡過難關,而蠻村那邊卻已經沒有了這個能力。
現在苗城初創,已經有了一個很好的發展基礎,加上元方已經為苗城大致廓清了周邊,苗城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按以前由族的生存與發展能力,我對他們的前景還是頗為看好的。
在苗城休整了一天以後,大隊繼續向南,這一帶已經超過了上次我南行的的極限,開始進入到我從來沒有涉足的地域。
元方一路上指點江山,都是他曾經“戰鬥”過的地方,經過一些蠻人村落時,他還會帶我去和村中的族人和長老們見麵。
從這些蠻人眼中,我看到的喜悅極少,反而是對我和元方的恐懼更多一些。
“自古知兵非好戰能攻心則反側自安;不審勢寬嚴既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成都武侯詞內的這一聯,道盡了當年平定川南“蠻人”時的武侯如何小心謹慎。
諸葛孔明在“七擒孟獲”時,便知對付蠻人須令其“心服”,否則後遺問題會層出不窮。
元方畢竟小孩子心性,對這些蠻族村落的所謂“臣服”看得太認真了一些,如果沒有後續的手段,“平南”大計恐怕隻是一場夢。
所以我對建立南方基地的計劃又更深入了一層——它將發揮在南方建設和推廣文明的作用,同時也將用於穩定南方的局勢,減少蠻族和苗族征戰不休的可能性。
不過最近的目標,則是為我的“渡江大計”建立一個基地。
為我地江南之夢奠定基礎。
這一路的地形以山地為主,但如我們剛經過的由族至苗族地區一般,這裏也沒有什麽險峻的高山,都是丘陵為主,但叢林茂密,行進困難,這時我已經能夠明白元方當初追剩蠻人的困難,以及為什麽以少量的騎兵和大量的步兵配合。
像我們眼前這樣。
以騎兵為主,前進時若遇到敵人,在叢林間的遭遇戰中,騎兵就會遠不如步兵靈活。
過了苗城17天後,元月下旬,我們終於抵達了聞名已久地“蠻村”。
這時的蠻村已經在苗族人的協助下,修建起了大量的草屋,雖然遠比太昊的土坯房和磚房簡陋,但對這些蠻人來說,已經遠超他們的樹棚了。
我看到大樹上還殘留的“人巢”已經人去巢空,所有族人都轉移到了地麵。
高大如神的族長,率領龐大的騎兵隊伍開到,令村中的蠻人戰戰兢兢,不知道是禍是福。
但接下來發生地事情讓蠻人們放下心來一一太昊的騎兵們很快架起存放糧食的專用帳篷,10萬斤糧食存放了進去,太昊騎兵的行軍廚房迅速建起,當晚,所有的蠻族人就享受到了太昊標準軍事夥食。
這昧要說蠻族人,就是苗族戰士們也享受到了空前的美味。
這一天。
後來被蠻人記載為部族曆史上的“元日”甚至成為後來蠻人的新年。
第二天開始,緊張的建設工作拉開了序幕。
四座陶窯同時開工,蠻人中的健壯婦女和還能夠勞動地長老都參加了建設,更重要的是一挑土坯房也開挖地基,除了必要的看管馬匹的人員和狩獵人員以外,所有的太昊騎兵都投入到建設之中。
木匠們帶著上百騎兵,將村外數百米處的一處林區伐成了平地。
上千棵“原木”存入到了村中,隨後開始製板。
太昊戰士和匠人們的勞動熱情吸引了苗族人,本來已經接受安排即將返回苗城的苗族戰士也堅決申請留下來參加建設,考慮再三,我同意他們多留半個月,把前期地土建工程推動起來。
十天以後,30餘間土坯房的地基已經挖得差不多了。
築牆工作已經開始,我卻早沒有了耐性,急急地催促元方帶我去看長江。
過蠻村向南,四天功夫,在一個豔陽天的下午。
震天的水響在前方的一道山陵後響起。
我止不住心中的激動,躍馬直上山嶺長江!這隻能是長江!按我對地理那點可憐的知識殘存地記憶。
這裏應該在河南的正南方,湖北境內的長江一段。
在後世裏,我家就在長江邊上,夜夜伴著長江的水響入眠,但由於是在長江上遊,江麵較窄,滿江白帆的景象小時候從來沒有目睹過。
成年後也曾經從中下遊地長江大橋上經過,卻從來沒有見過眼前這般浩大的長江。
映象中地長江上遊好像也就數公裏寬,到了中下遊應該有數十公裏寬的樣子,可是眼前我站在高度也有六七十米高的地方,對岸卻似乎隻是一條隱約的線。
難怪元方初時會以為到了海邊。
跟在我後麵的太昊騎兵們眼前都豁然開朗,被這條壯觀的大江所懾服。
“我們在這裏建一座碼頭!”我指著江邊一處高地,那裏有數塊平整的礁石伸入江中。
“不!爸爸!”元方竟然反對“我們在這裏建一座城!好不好?”這小子!我摸摸他的頭,卻被他不經意地隨手擋開。
老爸這些年來所做的,究竟是為了什麽?你以為建一座城是想建就能建的麽?這些年來,算一算,由我主持建設的城也不少了,加上在太昊影響和指導下建設的城,中原地區已經有了17座城池,還有的少昊部落建設的新城是我所不知道的。
但每建一座新城,至少都有近2000人以上的人口基礎支撐,才能夠達到對一座城的基本功能人口分工,少了這個數字,城的功能就會大為受限,建設成本也會不合理地偏高。
不過元方也沒有錯一一遲早,這裏會有一座城。
卻不知道,會是誰來修
不過我卻沒打算當“扶貧班主任”,眼下我所帶的逾十萬斤糧食就不是為苗人準備的——畢竟他們還能*自己的力量渡過難關,而蠻村那邊卻已經沒有了這個能力。
現在苗城初創,已經有了一個很好的發展基礎,加上元方已經為苗城大致廓清了周邊,苗城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按以前由族的生存與發展能力,我對他們的前景還是頗為看好的。
在苗城休整了一天以後,大隊繼續向南,這一帶已經超過了上次我南行的的極限,開始進入到我從來沒有涉足的地域。
元方一路上指點江山,都是他曾經“戰鬥”過的地方,經過一些蠻人村落時,他還會帶我去和村中的族人和長老們見麵。
從這些蠻人眼中,我看到的喜悅極少,反而是對我和元方的恐懼更多一些。
“自古知兵非好戰能攻心則反側自安;不審勢寬嚴既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成都武侯詞內的這一聯,道盡了當年平定川南“蠻人”時的武侯如何小心謹慎。
諸葛孔明在“七擒孟獲”時,便知對付蠻人須令其“心服”,否則後遺問題會層出不窮。
元方畢竟小孩子心性,對這些蠻族村落的所謂“臣服”看得太認真了一些,如果沒有後續的手段,“平南”大計恐怕隻是一場夢。
所以我對建立南方基地的計劃又更深入了一層——它將發揮在南方建設和推廣文明的作用,同時也將用於穩定南方的局勢,減少蠻族和苗族征戰不休的可能性。
不過最近的目標,則是為我的“渡江大計”建立一個基地。
為我地江南之夢奠定基礎。
這一路的地形以山地為主,但如我們剛經過的由族至苗族地區一般,這裏也沒有什麽險峻的高山,都是丘陵為主,但叢林茂密,行進困難,這時我已經能夠明白元方當初追剩蠻人的困難,以及為什麽以少量的騎兵和大量的步兵配合。
像我們眼前這樣。
以騎兵為主,前進時若遇到敵人,在叢林間的遭遇戰中,騎兵就會遠不如步兵靈活。
過了苗城17天後,元月下旬,我們終於抵達了聞名已久地“蠻村”。
這時的蠻村已經在苗族人的協助下,修建起了大量的草屋,雖然遠比太昊的土坯房和磚房簡陋,但對這些蠻人來說,已經遠超他們的樹棚了。
我看到大樹上還殘留的“人巢”已經人去巢空,所有族人都轉移到了地麵。
高大如神的族長,率領龐大的騎兵隊伍開到,令村中的蠻人戰戰兢兢,不知道是禍是福。
但接下來發生地事情讓蠻人們放下心來一一太昊的騎兵們很快架起存放糧食的專用帳篷,10萬斤糧食存放了進去,太昊騎兵的行軍廚房迅速建起,當晚,所有的蠻族人就享受到了太昊標準軍事夥食。
這昧要說蠻族人,就是苗族戰士們也享受到了空前的美味。
這一天。
後來被蠻人記載為部族曆史上的“元日”甚至成為後來蠻人的新年。
第二天開始,緊張的建設工作拉開了序幕。
四座陶窯同時開工,蠻人中的健壯婦女和還能夠勞動地長老都參加了建設,更重要的是一挑土坯房也開挖地基,除了必要的看管馬匹的人員和狩獵人員以外,所有的太昊騎兵都投入到建設之中。
木匠們帶著上百騎兵,將村外數百米處的一處林區伐成了平地。
上千棵“原木”存入到了村中,隨後開始製板。
太昊戰士和匠人們的勞動熱情吸引了苗族人,本來已經接受安排即將返回苗城的苗族戰士也堅決申請留下來參加建設,考慮再三,我同意他們多留半個月,把前期地土建工程推動起來。
十天以後,30餘間土坯房的地基已經挖得差不多了。
築牆工作已經開始,我卻早沒有了耐性,急急地催促元方帶我去看長江。
過蠻村向南,四天功夫,在一個豔陽天的下午。
震天的水響在前方的一道山陵後響起。
我止不住心中的激動,躍馬直上山嶺長江!這隻能是長江!按我對地理那點可憐的知識殘存地記憶。
這裏應該在河南的正南方,湖北境內的長江一段。
在後世裏,我家就在長江邊上,夜夜伴著長江的水響入眠,但由於是在長江上遊,江麵較窄,滿江白帆的景象小時候從來沒有目睹過。
成年後也曾經從中下遊地長江大橋上經過,卻從來沒有見過眼前這般浩大的長江。
映象中地長江上遊好像也就數公裏寬,到了中下遊應該有數十公裏寬的樣子,可是眼前我站在高度也有六七十米高的地方,對岸卻似乎隻是一條隱約的線。
難怪元方初時會以為到了海邊。
跟在我後麵的太昊騎兵們眼前都豁然開朗,被這條壯觀的大江所懾服。
“我們在這裏建一座碼頭!”我指著江邊一處高地,那裏有數塊平整的礁石伸入江中。
“不!爸爸!”元方竟然反對“我們在這裏建一座城!好不好?”這小子!我摸摸他的頭,卻被他不經意地隨手擋開。
老爸這些年來所做的,究竟是為了什麽?你以為建一座城是想建就能建的麽?這些年來,算一算,由我主持建設的城也不少了,加上在太昊影響和指導下建設的城,中原地區已經有了17座城池,還有的少昊部落建設的新城是我所不知道的。
但每建一座新城,至少都有近2000人以上的人口基礎支撐,才能夠達到對一座城的基本功能人口分工,少了這個數字,城的功能就會大為受限,建設成本也會不合理地偏高。
不過元方也沒有錯一一遲早,這裏會有一座城。
卻不知道,會是誰來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