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餘間純木構的房子散布在碼頭村子裏,每間都能容納30到40人住宿。
碼頭的建設者們現在還沒有為自己建設固定的居所,而是僅創造一個基本的生存條件,便全力赴地投入造船,與太昊盛夏時的氣候截然不同,這裏的溫度大約高出近10度,豔陽高照下,族人們僅以簡單的獸皮裙或樹葉圍了一下腰,仍勢得大汗河流,僅兩個多月時間,多數匠人和戰士都曬得皮膚黝黑。
我們在大楚時,由於處在叢林中間,包括村子裏麵都保留了不少大樹,還不覺得太熱,但一到江邊,四望皆無遮蔽,火熱的感覺襲來,所帶的族人紛紛為自己減載。
我和梅梅稍微好一點,帶了自己的麻布衣服,其他的族人大為歎服——這種衣服在大元要流行得多,在太昊卻鮮有人響應,估計是太旦比大元要涼爽些,即使是在夏天,也不一定用得上麻衣產品才能達到我對著裝的要求,像眼下我穿的t恤和短褲,以及梅梅的短裙裝,就是出自大元的產品。
看到辛苦勞作的族人身上穿著樹葉裙,我對自己身上穿麻衣所體現出來的“小資”特質頗有些自愧——不能讓勞動者連“工作服”都沒有一件啊!就算是麻製品,還比不上後世的“勞動布”,但總算也聊勝於無吧。
“派一個小隊回太昊去。”
我對騎兵連長交待。
“族長有什麽事情麽?”連長知道,一個小隊一般在10人上下。
主要的任務一般是傳達信息或者運輸少量而重要的物資,比如錫錠。
我沉吟了半晌,這一個小隊還真有不少事情得傳達。
太昊地通訊水平還差得很哪!雖然現在距離發明電話電報還遠得很,但我還是開始在為將來的通訊工作籌謀了。
在無電的遠古,長途通訊應該都是通過人力來完成,成吉思汗時代,快馬要跑一年地國地上,大量的騎兵就負擔著將大汗的命令傳達到各地的任務,可見到了距離我的後世生活時代不到800年的時候,這個問題仍然沒有解決得很好。
怎麽辦?我能夠解決這個困惑了人類數千年的問題麽?罷了,眼下無法,隻得先由騎兵們來做。
“告訴太昊長老們。
我這裏需要大量的麻衣得夠1000人穿,叫他們把太昊廟庫存放的所有大元麻衣都送過來,另外再給元方那邊送過來500頭牛和50個銅犁,100把銅鐮。
其實我也清楚,這些物資送到時,最熱的天氣已經過去了,元方那邊可能在秋收的時候還用得上銅鐮刀,江邊的碼頭工人們應該已經不太需要麻衣了,但我要建設這個地方卻不是僅為了鍍江,而是長遠之計,有一點麻衣儲備是應該的。
看到族長親臨,造船的匠人們幹勁十足,技術方麵也多了一個可以討教的對象,讓匠人們放心不少,騎兵們地工作也大為減輕,從大楚運過來的糧食解決了食物問題,騎兵每天隻需要出動50人左右,即可滿足900餘人的生活所需。
多出來的人力開始投入碼頭建設。
村中的木屋我不去走動,但新建的土坯房卻迅速開工,考慮到後來地族人居住問題,磚房建設推遲到下一步再進行。
但讓我惱火的是,建土壞房一直不太順利。
長江的多雨天氣對夯築土坯房形成了很大的威脅,頭一天才築好地牆體,第二天就被雨水衝得不成模樣,進度屢屢推遲。
這時我有點明白為什麽先前匠人們修的都是全木構房了。
不過新的問題總會有新的解決辦法,木匠們通過連續多天召開,”諸葛亮會”,許多的臭皮匠總算湊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先建屋頂後築牆。
於是,十多個“木亭子”率先在村中樹起,6米多高的“亭柱”將預製好的屋頂高高頂起,在屋頂下麵,終於可以順利地開始構築土坯牆了。
造船的工作總體上也就隻需要500多人,再多,連工作崗位都安排不了,所以現在有近400人投入建房工程,到9月中旬時,經過兩個月的建設,首批15棟土坯房已經全部峻工,第二期工程也已經開工,同時,從船石製板崗位上空閑下來的木匠也開始投入建房工作,這時我已經不再執著於隻建土坯房,與土坯房同時開工的還有十多間木板房。
事實證明,純木板房的建築速度要快得多,幾乎是土坯房的一倍,土坯房的地基剛築完,木板房裏已經住進去人了,這個結果讓我決定改進建設方案,最後建成的村子裏,木板房占了絕大多數,而土地坯房良好的禦寒能力在長江邊上應該不是很必要的。
充分的人力和物資,讓造船工作也取得了超過我預期的順利進展,看來沒有意外的話,過應該可以進行首航了。
這時從大楚傳來信息了,元方那邊急需要一批匠人!看到建房工作進展順利,我給大楚村又送了200名匠人過去,卻明確告訴元方,這一次可不是免費的,大楚村得用秋收的糧食作“勞務費!”據說元方那邊半秒都沒有猶豫,高高興興地就答應了。
這一次向我求援,也正為秋收的問題。
從大楚那邊傳來的消息,這一季的收成遠不如太昊的水平,畝產不過140斤左右,雖然考慮到新開土地的問題,卻也說明這一帶的土地可能並不太適合粟的生長。
不過這也不少了,5000多畝地啊,那不是也得收入350噸糧食?按大楚的人口水平,這起碼是兩年以上的口糧啊!怪不得元方急著要匠人們過去為他修倉庫和曬場。
這一次,得讓元方大出一點血!我的碼頭建設不需要再從太昊運輸糧食過來了!帶著梅梅,我在秋收前趕到了大楚村。
碼頭的建設者們現在還沒有為自己建設固定的居所,而是僅創造一個基本的生存條件,便全力赴地投入造船,與太昊盛夏時的氣候截然不同,這裏的溫度大約高出近10度,豔陽高照下,族人們僅以簡單的獸皮裙或樹葉圍了一下腰,仍勢得大汗河流,僅兩個多月時間,多數匠人和戰士都曬得皮膚黝黑。
我們在大楚時,由於處在叢林中間,包括村子裏麵都保留了不少大樹,還不覺得太熱,但一到江邊,四望皆無遮蔽,火熱的感覺襲來,所帶的族人紛紛為自己減載。
我和梅梅稍微好一點,帶了自己的麻布衣服,其他的族人大為歎服——這種衣服在大元要流行得多,在太昊卻鮮有人響應,估計是太旦比大元要涼爽些,即使是在夏天,也不一定用得上麻衣產品才能達到我對著裝的要求,像眼下我穿的t恤和短褲,以及梅梅的短裙裝,就是出自大元的產品。
看到辛苦勞作的族人身上穿著樹葉裙,我對自己身上穿麻衣所體現出來的“小資”特質頗有些自愧——不能讓勞動者連“工作服”都沒有一件啊!就算是麻製品,還比不上後世的“勞動布”,但總算也聊勝於無吧。
“派一個小隊回太昊去。”
我對騎兵連長交待。
“族長有什麽事情麽?”連長知道,一個小隊一般在10人上下。
主要的任務一般是傳達信息或者運輸少量而重要的物資,比如錫錠。
我沉吟了半晌,這一個小隊還真有不少事情得傳達。
太昊地通訊水平還差得很哪!雖然現在距離發明電話電報還遠得很,但我還是開始在為將來的通訊工作籌謀了。
在無電的遠古,長途通訊應該都是通過人力來完成,成吉思汗時代,快馬要跑一年地國地上,大量的騎兵就負擔著將大汗的命令傳達到各地的任務,可見到了距離我的後世生活時代不到800年的時候,這個問題仍然沒有解決得很好。
怎麽辦?我能夠解決這個困惑了人類數千年的問題麽?罷了,眼下無法,隻得先由騎兵們來做。
“告訴太昊長老們。
我這裏需要大量的麻衣得夠1000人穿,叫他們把太昊廟庫存放的所有大元麻衣都送過來,另外再給元方那邊送過來500頭牛和50個銅犁,100把銅鐮。
其實我也清楚,這些物資送到時,最熱的天氣已經過去了,元方那邊可能在秋收的時候還用得上銅鐮刀,江邊的碼頭工人們應該已經不太需要麻衣了,但我要建設這個地方卻不是僅為了鍍江,而是長遠之計,有一點麻衣儲備是應該的。
看到族長親臨,造船的匠人們幹勁十足,技術方麵也多了一個可以討教的對象,讓匠人們放心不少,騎兵們地工作也大為減輕,從大楚運過來的糧食解決了食物問題,騎兵每天隻需要出動50人左右,即可滿足900餘人的生活所需。
多出來的人力開始投入碼頭建設。
村中的木屋我不去走動,但新建的土坯房卻迅速開工,考慮到後來地族人居住問題,磚房建設推遲到下一步再進行。
但讓我惱火的是,建土壞房一直不太順利。
長江的多雨天氣對夯築土坯房形成了很大的威脅,頭一天才築好地牆體,第二天就被雨水衝得不成模樣,進度屢屢推遲。
這時我有點明白為什麽先前匠人們修的都是全木構房了。
不過新的問題總會有新的解決辦法,木匠們通過連續多天召開,”諸葛亮會”,許多的臭皮匠總算湊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先建屋頂後築牆。
於是,十多個“木亭子”率先在村中樹起,6米多高的“亭柱”將預製好的屋頂高高頂起,在屋頂下麵,終於可以順利地開始構築土坯牆了。
造船的工作總體上也就隻需要500多人,再多,連工作崗位都安排不了,所以現在有近400人投入建房工程,到9月中旬時,經過兩個月的建設,首批15棟土坯房已經全部峻工,第二期工程也已經開工,同時,從船石製板崗位上空閑下來的木匠也開始投入建房工作,這時我已經不再執著於隻建土坯房,與土坯房同時開工的還有十多間木板房。
事實證明,純木板房的建築速度要快得多,幾乎是土坯房的一倍,土坯房的地基剛築完,木板房裏已經住進去人了,這個結果讓我決定改進建設方案,最後建成的村子裏,木板房占了絕大多數,而土地坯房良好的禦寒能力在長江邊上應該不是很必要的。
充分的人力和物資,讓造船工作也取得了超過我預期的順利進展,看來沒有意外的話,過應該可以進行首航了。
這時從大楚傳來信息了,元方那邊急需要一批匠人!看到建房工作進展順利,我給大楚村又送了200名匠人過去,卻明確告訴元方,這一次可不是免費的,大楚村得用秋收的糧食作“勞務費!”據說元方那邊半秒都沒有猶豫,高高興興地就答應了。
這一次向我求援,也正為秋收的問題。
從大楚那邊傳來的消息,這一季的收成遠不如太昊的水平,畝產不過140斤左右,雖然考慮到新開土地的問題,卻也說明這一帶的土地可能並不太適合粟的生長。
不過這也不少了,5000多畝地啊,那不是也得收入350噸糧食?按大楚的人口水平,這起碼是兩年以上的口糧啊!怪不得元方急著要匠人們過去為他修倉庫和曬場。
這一次,得讓元方大出一點血!我的碼頭建設不需要再從太昊運輸糧食過來了!帶著梅梅,我在秋收前趕到了大楚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