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我們該回家了——”太昊十六年春天,太昊城外的青草應該還沒有開始返青吧,大楚城外已經看得到稀疏的野花了。
“不!”梅梅很是不舍“我留下來陪孫子,你去照顧風越!”“奶奶聽話!”我接過元楚“乖孫子以後陪我們的日子長著呢,現在就讓他媽媽多帶兩天吧,沒有我們,梓樺會很累,你不想你的外孫了麽?”元楚仰著小臉,不知道爺爺奶奶在討論什麽問題,卻笑嗬嗬地伸出小手要奶奶抱。
“乖乖都是你爺爺的錯!”梅梅眼中有些發濕“不過也快了,早點長大,到太昊城來陪奶奶,還你的風越哥哥!”看到我和梅梅在收拾東西,公孫讓忙告訴元方,爸媽要走了。
“爸,怎麽會這麽急呢?太昊城裏沒有什麽事吧?姐姐沒說有什麽事要您回去啊?再說元楚還沒有滿周歲呢?”元方沒有怎麽著急,卻還是想留下我們,這陣子他也看到了,元楚跟我和梅梅還親一些,有時公孫詘都抱不過去,小小子對奶奶特別喜歡,有時還跟梅梅“哇哇”地亂咕噥,像是在學說話的樣子。
“誰說有事?隻不過是想去看看風越了,都是我們的孫子,在哪邊不一樣麽,再說這邊不還有這麽多人在幫忙麽,梓樺可就累得多了,反正過兩年元楚就要過去了,這會兒分開一下也沒關係,對不對?奶奶?”梅梅不舍,卻還是點了點頭。
元楚這會兒趁機賣乖,哇哇亂叫著要奶奶抱,逗得梅梅眼角淚光閃爍。
元方眼看留不住,叫偃鵬準備車駕。
用大楚仿製的馬車作為我的座駕,另外安排了三十多人的騎兵隨行,以保一路平安,大量的南方特產又占了幾輛牛車,估計這一趟返程得花不少時間。
元方在大楚至高無上,他的意思連我也無法左右,甚至勸止不了。
隻得由他去,卻同時苦笑——看來我是頗有些老態了,帶上梅梅之後,連一路上的自保能力都得不到元方的信任。
不過有了上次的經驗,我也心下嘀咕:這次坐車回太昊,應該會好過一點吧,不知道梅梅上次坐車來地情況如何。
我對騎馬返回是有些忌憚了,四十多歲的人,不服老是不行了。
這個時代的長老們出行,已經鮮有肯騎馬的。
隻要條件允許,都願意坐牛車或馬車,不僅要舒服得多,也是身份的象征之一。
2月底,這麽一行人終於開始北上,臨行時,元楚居然還叫上了三名庸族婦女,說是一路上好照顧梅梅起居,但從他的安排來看,我私下向偃鵬打聽了一下。
居然都是安排的未婚女孩,而且要求她們留在太昊不必再回來了。
除了對父母有些不舍,我看到這幾個女孩子都私下裏竅喜:能夠到太昊城定居,對庸族人來說,算得上一個極佳地選擇,何況太昊城中已然有了不少庸族人,那些在太昊城當學徒的庸族子弟並沒有全部返回大楚,還有不少繼續在太昊城“進修”呢。
車轔轔,馬蕭蕭,一路走得好難熬!來時騎馬。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二十來天就到了。
還不覺得很遠,返程時,騎兵小心翼翼地護衛著我們的車駕,不肯走快了,加上梅梅也禁不得太顛簸,一路上都是緩緩前進,初時還貪看途中的春色,後來卻所見無新意,行程便頗有些煩人了。
為了讓一路好過一些,我告訴隨行的騎兵,所過的城池都要進去休整一下,我也好久沒有進過大方城和苗城了。
大楚村已經遠沒有昔時地熱鬧,開墾過的土地又長滿了野樹,隻有村外數裏內還有零星的莊稼地在耕種,村中留守地族人不過300左右,倒是不時有零散的庸族人來投,卻多半都打發到了大楚城去,沒有再繼續增長人口地跡象,就這樣了,年青一點的庸族人還在跟父母較勁,都想著搬到大楚城中去住,看來大楚村的消失是遲早的事。
苗城的發展卻是驚人的快,畢竟處在大楚和太昊的通道上,兩城間的任何物資運輸都躲不過苗人的視線,加上元方也頗為大度,往往在運輸隊進入苗城休整時,都與苗人進行一些交易,或送一點物資給苗人宗廟,所以大楚有的東西,除了梓樺通過鴿書傳到大楚城地以外,苗人都幾乎一樣不缺,隻是在數量和質量上略有些差異而已。
可是讓我驚詫的卻是苗人的數量增長。
難怪當年隨薑由漂蕩的一支由人發展不過苗人,這些苗人一旦得到安身之地,得以休養生息,增長就快的驚人,當年我記得的苗人不過三四千人,眼下的苗城中,卻滿地都是小孩子跑來跑去,城中怕不有六七千人!“由族那邊搬了一些過來,不過這幾年小孩子是生得多些,還不都多得太昊和大楚族長照看!苗人永感大德!”苗城的大長老對我很是恭敬,言語中似乎對元方也感戴頗深,細想想,也不覺釋然,畢竟當年苗人立足未穩時,若不是元方帶著大方城的匠人和騎兵,支援了苗人的建設,並為他們征服庸族人,取得了難得的生存空間,苗人也難得有這麽大地發展。
苗人的發展還不限於城中,城外處處可見一個個小型地村落,與太昊城外和大楚城外相似,卻顯得更密集一些,聽說以前庸族人占據的山林中,也住了不少苗人,看來苗人的發展比我所能夠想像的都更快一些,將來必是不個不可小覷的大族!大方城自不必說,本來就是太昊屬城,諸般製度都源自太昊,物資和技術都以最快的速度傳播過來,大大惠及了依附於大方城的由族人,眼下除了個別極為執拗的部族還抱著地盤不放,多數的由族部落都已經融入到大方城的勢力範圍,要麽就直接舉族搬到城中,要麽就在城外一到兩天的路程範圍內生息繁衍,處處可見大方城的影響,從農業生產模式到族人衣著,都有明顯的太昊風格。
返回太昊城,已經是四月中旬的事了,此時太昊城中春播已經完成,正是一年中最為悠閑的時光,族人三五成群,或在村坊間散漫閑逛,或在田間野外踏春,或跨馬張弓,離城數十裏去狩獵。
梅梅一到城中,沒怎麽顧得上抱外孫,就急著從梓樺手裏把養蜂場接過來,開始春天高產期的管理,我卻急著到布坊去參加春蠶的後期管理,從大楚來的庸族女孩子沒有去處,倒正好在家中幫忙照麵風越,讓我懷疑將來元楚來時,兄弟倆多半都會說庸族話了。
風林和梓樺對我們的返回雖然早得鴿書通知,仍是喜出望外,這大半年來,也著實讓他們有些公私難以兼顧,孩子就是一個最大負擔,風越已經一歲,在家中滿屋亂竄,嚇得他們夫妻倆成天叫人全程陪同,不敢有一絲懈怠。
雖然對我和梅梅已經沒了映象,畢竟血緣至親的關係,孩子很是喜歡梅梅和我,看到我們回來,風林和梓樺都鬆了一口氣。
我卻沒有急著照看風越,去了大半年,太昊城中最讓我牽掛的竟然是那些難看的蟲子!春風中,城外的桑樹長勢喜人,可是春天還不很濃密的樹葉卻極大地限製了春蠶的規模,眼下城中隻有風林有了兩件像樣的絲綢麵料“族長服”,雖然有一件是為我準備,我試穿了一下,實在有些勉強,幹脆一並都讓給風林。
我期望中的絲綢業的春天看來還早,看到去秋族人學著新插的桑枝發出的幾枝嫩芽,我快失去等候的耐心了。
“從你的作坊裏選些人吧,讓他們到大越去養蠶!”一時看不到明顯的成績,我幾乎放棄了太昊絲綢的明天,想把絲綢業送回到它在後世最發達的地方去發展,曆史選擇了餘杭作為絲綢的高度發達地區絕不是偶然的,說不定隻有那邊才適合讓絲綢業快速發展起來。
布坊的老板一時啞然,卻聽出了我的意思,咬咬牙去安排人手去了,結果一些有親人在大越城的匠人竟欣然向往之,報名者還不在少數,看來這也算天命使然,人力勉強不來的。
但這一季的春蠶紡出絲來,居然還是夠了三五件春衫,看來太昊的絲綢業也不一定等到從南方而來,作為原產地仍是大有可為的。
諸事抵定,我又回到了以照顧風越為主,太昊學校上課為輔的常規狀態中,成日階沉浸於太昊學校和家的兩點一線個人天地中,與風越陶然自樂,盡享天倫之福,偶爾間到匠作坊去一趟,開始一點點開始設計以馬尾為弦的太昊琴,這差不多是我到原始之後一切理想的終端了,舍此我還能夠做些什麽?畢竟年歲不饒人,精力和體力都不複當年,也少了豪情壯誌。
可是天不假我之便,沒能讓我這安生日子多過上幾天,就在這波平浪靜之中投入巨石,掀起了一番波瀾。
“父親!請隨我到宗廟議事!木駝叔叔鴿書中說,炎族有變!”
“不!”梅梅很是不舍“我留下來陪孫子,你去照顧風越!”“奶奶聽話!”我接過元楚“乖孫子以後陪我們的日子長著呢,現在就讓他媽媽多帶兩天吧,沒有我們,梓樺會很累,你不想你的外孫了麽?”元楚仰著小臉,不知道爺爺奶奶在討論什麽問題,卻笑嗬嗬地伸出小手要奶奶抱。
“乖乖都是你爺爺的錯!”梅梅眼中有些發濕“不過也快了,早點長大,到太昊城來陪奶奶,還你的風越哥哥!”看到我和梅梅在收拾東西,公孫讓忙告訴元方,爸媽要走了。
“爸,怎麽會這麽急呢?太昊城裏沒有什麽事吧?姐姐沒說有什麽事要您回去啊?再說元楚還沒有滿周歲呢?”元方沒有怎麽著急,卻還是想留下我們,這陣子他也看到了,元楚跟我和梅梅還親一些,有時公孫詘都抱不過去,小小子對奶奶特別喜歡,有時還跟梅梅“哇哇”地亂咕噥,像是在學說話的樣子。
“誰說有事?隻不過是想去看看風越了,都是我們的孫子,在哪邊不一樣麽,再說這邊不還有這麽多人在幫忙麽,梓樺可就累得多了,反正過兩年元楚就要過去了,這會兒分開一下也沒關係,對不對?奶奶?”梅梅不舍,卻還是點了點頭。
元楚這會兒趁機賣乖,哇哇亂叫著要奶奶抱,逗得梅梅眼角淚光閃爍。
元方眼看留不住,叫偃鵬準備車駕。
用大楚仿製的馬車作為我的座駕,另外安排了三十多人的騎兵隨行,以保一路平安,大量的南方特產又占了幾輛牛車,估計這一趟返程得花不少時間。
元方在大楚至高無上,他的意思連我也無法左右,甚至勸止不了。
隻得由他去,卻同時苦笑——看來我是頗有些老態了,帶上梅梅之後,連一路上的自保能力都得不到元方的信任。
不過有了上次的經驗,我也心下嘀咕:這次坐車回太昊,應該會好過一點吧,不知道梅梅上次坐車來地情況如何。
我對騎馬返回是有些忌憚了,四十多歲的人,不服老是不行了。
這個時代的長老們出行,已經鮮有肯騎馬的。
隻要條件允許,都願意坐牛車或馬車,不僅要舒服得多,也是身份的象征之一。
2月底,這麽一行人終於開始北上,臨行時,元楚居然還叫上了三名庸族婦女,說是一路上好照顧梅梅起居,但從他的安排來看,我私下向偃鵬打聽了一下。
居然都是安排的未婚女孩,而且要求她們留在太昊不必再回來了。
除了對父母有些不舍,我看到這幾個女孩子都私下裏竅喜:能夠到太昊城定居,對庸族人來說,算得上一個極佳地選擇,何況太昊城中已然有了不少庸族人,那些在太昊城當學徒的庸族子弟並沒有全部返回大楚,還有不少繼續在太昊城“進修”呢。
車轔轔,馬蕭蕭,一路走得好難熬!來時騎馬。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二十來天就到了。
還不覺得很遠,返程時,騎兵小心翼翼地護衛著我們的車駕,不肯走快了,加上梅梅也禁不得太顛簸,一路上都是緩緩前進,初時還貪看途中的春色,後來卻所見無新意,行程便頗有些煩人了。
為了讓一路好過一些,我告訴隨行的騎兵,所過的城池都要進去休整一下,我也好久沒有進過大方城和苗城了。
大楚村已經遠沒有昔時地熱鬧,開墾過的土地又長滿了野樹,隻有村外數裏內還有零星的莊稼地在耕種,村中留守地族人不過300左右,倒是不時有零散的庸族人來投,卻多半都打發到了大楚城去,沒有再繼續增長人口地跡象,就這樣了,年青一點的庸族人還在跟父母較勁,都想著搬到大楚城中去住,看來大楚村的消失是遲早的事。
苗城的發展卻是驚人的快,畢竟處在大楚和太昊的通道上,兩城間的任何物資運輸都躲不過苗人的視線,加上元方也頗為大度,往往在運輸隊進入苗城休整時,都與苗人進行一些交易,或送一點物資給苗人宗廟,所以大楚有的東西,除了梓樺通過鴿書傳到大楚城地以外,苗人都幾乎一樣不缺,隻是在數量和質量上略有些差異而已。
可是讓我驚詫的卻是苗人的數量增長。
難怪當年隨薑由漂蕩的一支由人發展不過苗人,這些苗人一旦得到安身之地,得以休養生息,增長就快的驚人,當年我記得的苗人不過三四千人,眼下的苗城中,卻滿地都是小孩子跑來跑去,城中怕不有六七千人!“由族那邊搬了一些過來,不過這幾年小孩子是生得多些,還不都多得太昊和大楚族長照看!苗人永感大德!”苗城的大長老對我很是恭敬,言語中似乎對元方也感戴頗深,細想想,也不覺釋然,畢竟當年苗人立足未穩時,若不是元方帶著大方城的匠人和騎兵,支援了苗人的建設,並為他們征服庸族人,取得了難得的生存空間,苗人也難得有這麽大地發展。
苗人的發展還不限於城中,城外處處可見一個個小型地村落,與太昊城外和大楚城外相似,卻顯得更密集一些,聽說以前庸族人占據的山林中,也住了不少苗人,看來苗人的發展比我所能夠想像的都更快一些,將來必是不個不可小覷的大族!大方城自不必說,本來就是太昊屬城,諸般製度都源自太昊,物資和技術都以最快的速度傳播過來,大大惠及了依附於大方城的由族人,眼下除了個別極為執拗的部族還抱著地盤不放,多數的由族部落都已經融入到大方城的勢力範圍,要麽就直接舉族搬到城中,要麽就在城外一到兩天的路程範圍內生息繁衍,處處可見大方城的影響,從農業生產模式到族人衣著,都有明顯的太昊風格。
返回太昊城,已經是四月中旬的事了,此時太昊城中春播已經完成,正是一年中最為悠閑的時光,族人三五成群,或在村坊間散漫閑逛,或在田間野外踏春,或跨馬張弓,離城數十裏去狩獵。
梅梅一到城中,沒怎麽顧得上抱外孫,就急著從梓樺手裏把養蜂場接過來,開始春天高產期的管理,我卻急著到布坊去參加春蠶的後期管理,從大楚來的庸族女孩子沒有去處,倒正好在家中幫忙照麵風越,讓我懷疑將來元楚來時,兄弟倆多半都會說庸族話了。
風林和梓樺對我們的返回雖然早得鴿書通知,仍是喜出望外,這大半年來,也著實讓他們有些公私難以兼顧,孩子就是一個最大負擔,風越已經一歲,在家中滿屋亂竄,嚇得他們夫妻倆成天叫人全程陪同,不敢有一絲懈怠。
雖然對我和梅梅已經沒了映象,畢竟血緣至親的關係,孩子很是喜歡梅梅和我,看到我們回來,風林和梓樺都鬆了一口氣。
我卻沒有急著照看風越,去了大半年,太昊城中最讓我牽掛的竟然是那些難看的蟲子!春風中,城外的桑樹長勢喜人,可是春天還不很濃密的樹葉卻極大地限製了春蠶的規模,眼下城中隻有風林有了兩件像樣的絲綢麵料“族長服”,雖然有一件是為我準備,我試穿了一下,實在有些勉強,幹脆一並都讓給風林。
我期望中的絲綢業的春天看來還早,看到去秋族人學著新插的桑枝發出的幾枝嫩芽,我快失去等候的耐心了。
“從你的作坊裏選些人吧,讓他們到大越去養蠶!”一時看不到明顯的成績,我幾乎放棄了太昊絲綢的明天,想把絲綢業送回到它在後世最發達的地方去發展,曆史選擇了餘杭作為絲綢的高度發達地區絕不是偶然的,說不定隻有那邊才適合讓絲綢業快速發展起來。
布坊的老板一時啞然,卻聽出了我的意思,咬咬牙去安排人手去了,結果一些有親人在大越城的匠人竟欣然向往之,報名者還不在少數,看來這也算天命使然,人力勉強不來的。
但這一季的春蠶紡出絲來,居然還是夠了三五件春衫,看來太昊的絲綢業也不一定等到從南方而來,作為原產地仍是大有可為的。
諸事抵定,我又回到了以照顧風越為主,太昊學校上課為輔的常規狀態中,成日階沉浸於太昊學校和家的兩點一線個人天地中,與風越陶然自樂,盡享天倫之福,偶爾間到匠作坊去一趟,開始一點點開始設計以馬尾為弦的太昊琴,這差不多是我到原始之後一切理想的終端了,舍此我還能夠做些什麽?畢竟年歲不饒人,精力和體力都不複當年,也少了豪情壯誌。
可是天不假我之便,沒能讓我這安生日子多過上幾天,就在這波平浪靜之中投入巨石,掀起了一番波瀾。
“父親!請隨我到宗廟議事!木駝叔叔鴿書中說,炎族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