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真人念念不忘的,就是找韋家的麻煩。
“我覺得韋家留在京城渾水摸魚的概率,並不是很高,”李永生笑著搖搖頭,“荊王已經吸引了太多的火力,韋家繼續留下來的話,很可能就是陪葬。”
“沒錯,”英王也點點頭,他想問題是真的明白,不愧“英”這個封號,“天家平叛,可謂是大義在手,這時候就算襄王作梗,天家也會先拿下再說。”
邵真人點點頭,這兩人的分析,是真的很有說服力,然後他眼睛一亮,“是否可以撒出眼線,探查韋家人的行蹤?”
英王沉吟了起來,片刻之後點點頭,“好的,我去著人查探,邵真人先養足精神,有消息立刻飛報通知你。”
他原本是不想專心對付韋家的,眼下京師形勢大亂,他應該蟄伏不動,專心關心天家風向才對,不過轉念一想,王府三天兩頭遭遇刺殺,這口惡氣也該出一出。
反正順著這些人的意思來,將來英王府萬一有事,也好開口求助。
果不其然,不光是摩天嶺對韋家怨念深,杜家的怨念也不淺,而李永生對於追殺韋家,有極強的執念——衝永馨下手,這可是比對他下手,更令他惱怒。
接下來,王府中的重要人物齊齊被召回了府中,大部分的莊園和村落,也減少了人手看護,聚集起來的人除了拱衛王府,就是偵騎四出,調查一切可疑人等。
因為絕大部分家眷都躲進了王府,比較安全,英王索性又派出了五名化修,一起搜查。
禦林軍在大名府也設了四個關卡,跟當地軍役房布下天羅地網,嚴查路過的行人。
因為沒有多少高手,他們甚至還從三司六房裏抽了一些人,每每看到大批行人路過的時候,關卡早早地就擺出軍陣迎敵。
有些大型商會,提供的證明材料,不能令關卡滿意,就直接被扣下,慢慢地甄別,不到一天的時間裏,大名府四個關卡就扣下了千餘人。
有人搞不清狀況,仗著有點來頭,還要呲牙咧嘴,禦林軍直接用刀槍告訴對方,什麽叫裝逼被雷劈!
就算有人好奇,多問兩句,都要吃一頓棍棒。
因為這個原因,某些心懷鬼胎的人,在過關卡的時候,不得不將隊伍分開,如此一來,強行闖關的可能性就小了,而那些三五個人一撥的行人,給士兵們帶不去多少壓力。
三五人成行,其中最多兩三名化修,每個關卡都攔得住。
不過,四個關卡看到英王府的化修,還是有點眼熱,希望能夠征用。
但是這些真人根本不予理會,征用我?憑你還不配,我們是幫英王巡視封地的,你們想征用,去跟殿下說好了。
也有人想嚐試強行征用——我們奉的是聖諭,英王還不得聽天家的?
結果他們才一露出這苗頭,英王府的人馬上發出報警焰火,四麵就又有化修來援。
這種事發生了兩次,其中一次還差點動起手來,不過最後還是禦林軍退縮了,不是他們打不過,而是他們主要的責任,是封鎖幽州郡、抓捕嫌犯。
跟當地的封王打起來,走了嫌犯,這責任誰也承擔不起。
在這種情況下,十幾名化修在大名府布下了天羅地網,還向外派出了無數眼線,韋家人想要回家,必須要走大名府或者河間府,否則要繞很遠的距離,也影響逃離幽州郡的效率。
別說,最後還真被他們發現了韋家人的行蹤。
韋家中止談判,不管不顧地逃離京城,不光是擔心被天機殿拿下,京城的治安也相當地亂,今上遇刺之後,京城裏接連爆發出數十起刺殺案,甚至有人試圖埋伏坤帥。
這種情況下,韋家實在不敢再在京城待著了,萬一被人載個贓啥的,肯定二話不說先被拿下。
於是他們留了一個子弟,告知朝安局說,我們臨時有事,出京辦事,等我們辦完事,京城裏估計也安定下來了,到時候再談唄。
朝安局的人晚來了一步,他們是真的要把人拿下,也沒有更多的原因——這種混亂的局麵下,京城裏不允許有任何不受控製的勢力存在。
換句話說,若是英王此刻在京城,身邊的一幹化修護衛也要被人看管起來,甚至都有可能下了禁製。
不過,得知韋家走人了,朝安局也沒再追擊,這些人偷跑,令朝安局很惱火,可是眼下順天府實在太亂了,能少一股勢力,還是少一股的好。
韋家人跑出京城,然後才發現禁衛軍正在大索幽州郡。
此刻跟登基大典那一年又不能比,當時雖然出了頓河水庫事件,但是為了粉飾太平穩定民心,小範圍內是大查特查,但是官麵上還遮掩了很多。
而眼下是天家遇刺,是真正的、不加掩飾的大索,有人敢不配合,當場就會被擊傷,敢跑的都可能被直接擊殺。
韋家的人不傻,感受到氣氛不對,就知道不能再在幽州郡待下去了,現在禦林軍隻是劃了片區封鎖,接下來肯定是水銀瀉地一般的搜索。
事實上,發生這麽大的事情,如果沒資格當場參與,韋家人就必須回家,一來家裏比較安全,二來也是此事可能導致權力格局的變化。
而韋家被殺了五名化修,現在又有三名化修在幽州郡,家裏都快沒人看門了,回去商量對策是必然的。
那麽問題就來了,該怎麽回家?
這種時候,肯定是撿近路走比較合適,然而想直接南下,不是過大名府,就是過河間府。
走河間府要近一點,但是韋家不敢走,上次韋家人偷襲趙欣欣一行人,就是在河間府,後來驚動了捕房、軍役房甚至知府!
韋家在河間府,已經掛上號了。
而且河間是連接襄王的重點通道,肯定也是官府高度關注的地方。
若是不南下,那就隻能取道並州郡,繞行豫州郡南下,這個圈子繞得大不說,關鍵是荊王曾經被分封在並州!後來才去的三湘。
繞行並州郡也不合適,那麽就隻有取道大名府了,否則的話隻能東向出海,走海路了。
走海路繞得更遠不說,關鍵是茫茫大海上無處藏身,萬一被人攔住,沒什麽山溝、樹林之類的地方躲藏!
正經是大名府雖然是英王封地,但是英王並未掌控整個大名,還有那麽一絲機會,能溜出去。
於是韋家選擇了走大名府,而且是緊貼著並州郡,一路溜著邊過來,力圖不引起人關注。
當然,四個關卡,他們是不會走的,敢路過肯定就被留下了,於是隻能翻山越嶺地走。
但是當他們進入大名府的時候,忍不住臉一黑:我擦,這裏查得也嚴!
十幾名化修肆無忌憚地散放著神識,像黑夜裏的燈泡一樣明顯。
這是化修查找同階修者所使用的手段,打個比方說,為什麽沒有化修敢隨便進入玄女山?因為隻要有化修進入,必然會被玄女宮的人發現。
玄女宮有真君坐鎮,但很多時候,外來的化修,都是宮中真人發現的。
化修神識外放搜查,那韋家的人就隻能遮掩氣息,匆匆而行,十餘人的隊伍,也分作了三撥,還放了三人出去觀察,前方兩個,後方一個。
待進入英王府的控製範圍之後,韋家的人更難受了,因為路邊總有無知的黎庶,拿著好奇的眼神看著這些陌生人。
這就是李永生和張木子在義安縣的感受,當地黎庶對外來的人十分敏感,尤其他們走的不是大路,而是小路,這裏見到生人的機會不多。
不過總算還好,大名府的人沒有義安人那麽排外,見到有外人路過,並不上前喝問來路,也就是警惕地看一看——外來的壞人很多,偷東西拍花之類的,多是外地人幹的。
因為這地方是在英王府的控製之下,黎庶們並不害怕外來人,看著好奇的話,經常就盯著人看,甚至走近了細看。
韋家人對此無可奈何,本地的化修開著神識,他們敢出手的話,絕對瞞不過這些主動聲呐,所以也隻能硬著頭皮被人看了。
有些人看到他們的時候,眼中有異樣的光芒,韋家人也不敢上前揪住問,你是幹啥的?
正是因為如此,混在黎庶中的眼線,得到了很大的保護。
韋家一行人,前後隔著一裏多地,似乎就是不相幹的三撥人。
然而走到中午的時候,第一撥人通過傳音海螺示警了,“前麵兩個被攔住了,不要慌張,做好戰鬥準備。”
被攔住的兩人是前哨,發現有人躥出來攔路,已經來不及示警了,隻能硬著頭皮走過去。
直到第一撥三人跟過來,攔路的王府衛隊還在檢查前麵那倆人,“你們說自己是豫州朝歌的,朝歌的林家分家,你們知道不知道?”
偽造路引這種事,常見得很,有些路引做得十分精致,一般都看不出來。
不過檢查的人肯想辦法的話,核實起來也不難。
朝歌林家分家,韋家哪裏可能知道?須知韋家是會稽郡廣陵的,還在海岱之南,跟豫州郡根本不交界,一個隻有司修的小家族,韋家怎麽也關注不到啊。(未完待續。)
“我覺得韋家留在京城渾水摸魚的概率,並不是很高,”李永生笑著搖搖頭,“荊王已經吸引了太多的火力,韋家繼續留下來的話,很可能就是陪葬。”
“沒錯,”英王也點點頭,他想問題是真的明白,不愧“英”這個封號,“天家平叛,可謂是大義在手,這時候就算襄王作梗,天家也會先拿下再說。”
邵真人點點頭,這兩人的分析,是真的很有說服力,然後他眼睛一亮,“是否可以撒出眼線,探查韋家人的行蹤?”
英王沉吟了起來,片刻之後點點頭,“好的,我去著人查探,邵真人先養足精神,有消息立刻飛報通知你。”
他原本是不想專心對付韋家的,眼下京師形勢大亂,他應該蟄伏不動,專心關心天家風向才對,不過轉念一想,王府三天兩頭遭遇刺殺,這口惡氣也該出一出。
反正順著這些人的意思來,將來英王府萬一有事,也好開口求助。
果不其然,不光是摩天嶺對韋家怨念深,杜家的怨念也不淺,而李永生對於追殺韋家,有極強的執念——衝永馨下手,這可是比對他下手,更令他惱怒。
接下來,王府中的重要人物齊齊被召回了府中,大部分的莊園和村落,也減少了人手看護,聚集起來的人除了拱衛王府,就是偵騎四出,調查一切可疑人等。
因為絕大部分家眷都躲進了王府,比較安全,英王索性又派出了五名化修,一起搜查。
禦林軍在大名府也設了四個關卡,跟當地軍役房布下天羅地網,嚴查路過的行人。
因為沒有多少高手,他們甚至還從三司六房裏抽了一些人,每每看到大批行人路過的時候,關卡早早地就擺出軍陣迎敵。
有些大型商會,提供的證明材料,不能令關卡滿意,就直接被扣下,慢慢地甄別,不到一天的時間裏,大名府四個關卡就扣下了千餘人。
有人搞不清狀況,仗著有點來頭,還要呲牙咧嘴,禦林軍直接用刀槍告訴對方,什麽叫裝逼被雷劈!
就算有人好奇,多問兩句,都要吃一頓棍棒。
因為這個原因,某些心懷鬼胎的人,在過關卡的時候,不得不將隊伍分開,如此一來,強行闖關的可能性就小了,而那些三五個人一撥的行人,給士兵們帶不去多少壓力。
三五人成行,其中最多兩三名化修,每個關卡都攔得住。
不過,四個關卡看到英王府的化修,還是有點眼熱,希望能夠征用。
但是這些真人根本不予理會,征用我?憑你還不配,我們是幫英王巡視封地的,你們想征用,去跟殿下說好了。
也有人想嚐試強行征用——我們奉的是聖諭,英王還不得聽天家的?
結果他們才一露出這苗頭,英王府的人馬上發出報警焰火,四麵就又有化修來援。
這種事發生了兩次,其中一次還差點動起手來,不過最後還是禦林軍退縮了,不是他們打不過,而是他們主要的責任,是封鎖幽州郡、抓捕嫌犯。
跟當地的封王打起來,走了嫌犯,這責任誰也承擔不起。
在這種情況下,十幾名化修在大名府布下了天羅地網,還向外派出了無數眼線,韋家人想要回家,必須要走大名府或者河間府,否則要繞很遠的距離,也影響逃離幽州郡的效率。
別說,最後還真被他們發現了韋家人的行蹤。
韋家中止談判,不管不顧地逃離京城,不光是擔心被天機殿拿下,京城的治安也相當地亂,今上遇刺之後,京城裏接連爆發出數十起刺殺案,甚至有人試圖埋伏坤帥。
這種情況下,韋家實在不敢再在京城待著了,萬一被人載個贓啥的,肯定二話不說先被拿下。
於是他們留了一個子弟,告知朝安局說,我們臨時有事,出京辦事,等我們辦完事,京城裏估計也安定下來了,到時候再談唄。
朝安局的人晚來了一步,他們是真的要把人拿下,也沒有更多的原因——這種混亂的局麵下,京城裏不允許有任何不受控製的勢力存在。
換句話說,若是英王此刻在京城,身邊的一幹化修護衛也要被人看管起來,甚至都有可能下了禁製。
不過,得知韋家走人了,朝安局也沒再追擊,這些人偷跑,令朝安局很惱火,可是眼下順天府實在太亂了,能少一股勢力,還是少一股的好。
韋家人跑出京城,然後才發現禁衛軍正在大索幽州郡。
此刻跟登基大典那一年又不能比,當時雖然出了頓河水庫事件,但是為了粉飾太平穩定民心,小範圍內是大查特查,但是官麵上還遮掩了很多。
而眼下是天家遇刺,是真正的、不加掩飾的大索,有人敢不配合,當場就會被擊傷,敢跑的都可能被直接擊殺。
韋家的人不傻,感受到氣氛不對,就知道不能再在幽州郡待下去了,現在禦林軍隻是劃了片區封鎖,接下來肯定是水銀瀉地一般的搜索。
事實上,發生這麽大的事情,如果沒資格當場參與,韋家人就必須回家,一來家裏比較安全,二來也是此事可能導致權力格局的變化。
而韋家被殺了五名化修,現在又有三名化修在幽州郡,家裏都快沒人看門了,回去商量對策是必然的。
那麽問題就來了,該怎麽回家?
這種時候,肯定是撿近路走比較合適,然而想直接南下,不是過大名府,就是過河間府。
走河間府要近一點,但是韋家不敢走,上次韋家人偷襲趙欣欣一行人,就是在河間府,後來驚動了捕房、軍役房甚至知府!
韋家在河間府,已經掛上號了。
而且河間是連接襄王的重點通道,肯定也是官府高度關注的地方。
若是不南下,那就隻能取道並州郡,繞行豫州郡南下,這個圈子繞得大不說,關鍵是荊王曾經被分封在並州!後來才去的三湘。
繞行並州郡也不合適,那麽就隻有取道大名府了,否則的話隻能東向出海,走海路了。
走海路繞得更遠不說,關鍵是茫茫大海上無處藏身,萬一被人攔住,沒什麽山溝、樹林之類的地方躲藏!
正經是大名府雖然是英王封地,但是英王並未掌控整個大名,還有那麽一絲機會,能溜出去。
於是韋家選擇了走大名府,而且是緊貼著並州郡,一路溜著邊過來,力圖不引起人關注。
當然,四個關卡,他們是不會走的,敢路過肯定就被留下了,於是隻能翻山越嶺地走。
但是當他們進入大名府的時候,忍不住臉一黑:我擦,這裏查得也嚴!
十幾名化修肆無忌憚地散放著神識,像黑夜裏的燈泡一樣明顯。
這是化修查找同階修者所使用的手段,打個比方說,為什麽沒有化修敢隨便進入玄女山?因為隻要有化修進入,必然會被玄女宮的人發現。
玄女宮有真君坐鎮,但很多時候,外來的化修,都是宮中真人發現的。
化修神識外放搜查,那韋家的人就隻能遮掩氣息,匆匆而行,十餘人的隊伍,也分作了三撥,還放了三人出去觀察,前方兩個,後方一個。
待進入英王府的控製範圍之後,韋家的人更難受了,因為路邊總有無知的黎庶,拿著好奇的眼神看著這些陌生人。
這就是李永生和張木子在義安縣的感受,當地黎庶對外來的人十分敏感,尤其他們走的不是大路,而是小路,這裏見到生人的機會不多。
不過總算還好,大名府的人沒有義安人那麽排外,見到有外人路過,並不上前喝問來路,也就是警惕地看一看——外來的壞人很多,偷東西拍花之類的,多是外地人幹的。
因為這地方是在英王府的控製之下,黎庶們並不害怕外來人,看著好奇的話,經常就盯著人看,甚至走近了細看。
韋家人對此無可奈何,本地的化修開著神識,他們敢出手的話,絕對瞞不過這些主動聲呐,所以也隻能硬著頭皮被人看了。
有些人看到他們的時候,眼中有異樣的光芒,韋家人也不敢上前揪住問,你是幹啥的?
正是因為如此,混在黎庶中的眼線,得到了很大的保護。
韋家一行人,前後隔著一裏多地,似乎就是不相幹的三撥人。
然而走到中午的時候,第一撥人通過傳音海螺示警了,“前麵兩個被攔住了,不要慌張,做好戰鬥準備。”
被攔住的兩人是前哨,發現有人躥出來攔路,已經來不及示警了,隻能硬著頭皮走過去。
直到第一撥三人跟過來,攔路的王府衛隊還在檢查前麵那倆人,“你們說自己是豫州朝歌的,朝歌的林家分家,你們知道不知道?”
偽造路引這種事,常見得很,有些路引做得十分精致,一般都看不出來。
不過檢查的人肯想辦法的話,核實起來也不難。
朝歌林家分家,韋家哪裏可能知道?須知韋家是會稽郡廣陵的,還在海岱之南,跟豫州郡根本不交界,一個隻有司修的小家族,韋家怎麽也關注不到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