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希山大營以東二十餘裏處的戰鬥,真切地詮釋了什麽叫做“窮寇莫追”。


    眾所周知,鄭王的軍隊,戰鬥力非常地稀鬆,但是這三萬人對著一萬追兵,爆發出了驚人的戰鬥力,他們走得慢不說,在發現追兵之後,早早地擺出了防禦陣勢。


    追兵連續衝擊了好幾次,都沒有對防禦造成什麽實質性的威脅,倒是鄭王的軍隊大喊,“雷穀的人勾連朝廷,罪莫大焉。”


    這喊聲多少有點動搖軍心,尤其是那些義軍,心中更是難免忐忑,雷穀雖然握有大義,但是這麽一個罪名扣下來,對方也握了大義在手。


    義軍多半都是鄉鎮的黎庶,消息不算靈光,可是道宮幹涉紅塵事的後果,他們是聽說過的。


    連續衝擊幾次之後未果,不光義軍們有點不安,就連夏真人也忍不住出聲,“永生,你營地裏的其他義軍,能趕過來支援嗎?”


    連上他帶的一千人,朝廷軍隊一共有六千追兵,那他的營地裏也就隻剩六千人了,最少最少,也要留下兩千兵駐守,能繼續趕來的不過是四千人。


    而李永生的營地裏,尚有三萬人在,還有老海頭坐鎮,不過令人鬱悶的是,這三萬義軍沒怎麽受到過訓練,圍城可以,守營也可以,但是分出一半來追擊,同時還要守營,這就難了。


    訓練過的軍士,和沒訓練過的,真的不一樣。


    而且,此番守軍主力撤退,也隻離開四萬人,大營裏差不多還留下了三萬人。


    這三萬看守營地的士兵,有一萬是桐河和永安人,這個可以不算在內,但是剩下的近兩萬人,不但可以守衛營地,也能隨時主動出擊。


    這才是鄭王軍隊的算計,打不贏你?我們就分兵,看那七拚八湊的所謂義軍,如何能適應這種亂戰場麵。


    若是能真的廢了義軍的用處,朝廷軍隊那點人,真的就不算什麽了。


    李永生聞言,也是有點頭大,他深知自己下麵的義軍是什麽成色,麵對這種亂糟糟的局麵,他著實有點不喜,這讓他感覺似乎有點失控。


    而鄭王的軍隊,對打亂仗卻是極為在行,繼續這麽發展下去,隻會給鄭王的軍隊製造更多的機會。


    烏合之眾和訓練有素,差別就在這裏了,鄭王的軍隊雖說比較垃圾,但是人家的體係是完整的,伍長、什長、都頭、兵馬使、指揮使這一係列的體係是健全的。


    有健全的指揮,才能多點開花,支持好幾個戰場作戰,義軍在這一點上就差遠了。


    事實上,因為大家彼此之間配合得不多,一旦遇到事情,誰該聽誰的,這都有得爭。


    這些是客觀存在的問題,令李永生更擔心的,到現在為止,對方所有的飛舟和一半的戰車,根本蹤跡絕無,他忍不住要琢磨一下:對方把這些東西藏到哪裏了?


    夏真人也知道他的為難,見他不回答,於是輕聲歎口氣,“算了,我先召四千軍士來援,你那邊再出一萬人就行了,走得慢一點,嚴防對方偷襲。”


    李永生想一想,最終還是搖搖頭,“算了,還是先拚這裏,保持對大營的威懾……借我五百騎兵,我去繞到前方,攔住對方的去路。”


    這麽點人數還要分兵?夏真人都不知道該說對方什麽了,你這是不懂軍事呢,還是真正的狂妄?


    然而,他想了想,還真是借了五百騎兵出去,前方的防禦太密集,騎兵衝陣等於是送死,目前也就是起個策應和遊擊的作用,少五百人不打緊。


    事實證明,夏真人還真是小看了李永生的軍事素養,撇開仙使大人在上界的經曆不談,隻說他在柔然和伊萬打了將近一年的仗,就戰場的嗅覺而言,根本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現在被圍住的三萬敵軍,防守是相對比較嚴密,但是這麽一來,就喪失了機動性,隻能被動挨打,所以李永生認為,自己不需要帶多少人,隻須帶上部分機動力量,做出堵住對方去路的行為,就可以逼迫對方,不敢隨便改變戰術。


    總之,就是死死地纏住對方的主力,不令他們逃脫。


    他帶到前方的騎兵,總共也不足八百人,但是看到這一支騎兵出現的方位,對方馬上就派出了兩千騎兵上前驅逐。


    這就對了!李永生並不跟這些騎兵纏鬥,遠遠地繞著圈子。


    而對方雖然人數多,卻明顯是忌憚雷穀一方的高端戰力,不敢分兵,也不敢離主力太遠——背靠主力,起碼可以得到遠程武器的支援。


    戰局發展到中午,雙方的統帥都很不滿意,夏真人見到強攻的損失很大,少不得又同傳音海螺聯係李永生,“你確定了能來多少援兵嗎?”


    “我在前方試探了一下,認為援兵不來也沒什麽,”李永生笑著回應。


    他已經有了腹案,所以回答得異常輕鬆,,“隻要能纏住這三萬人,慢慢地解決掉那殿後的伊萬人,至於駐紮在營地的隊伍……可以做出攻擊軍營的姿態。”


    “攻擊軍營?”夏真人先是愕然,然後馬上就反應了過來,“也是,咱們死死地纏住他們,你的人再拖住軍營裏的人,接下來就是水磨功夫了。”


    義軍的最大問題,是調度和指揮不靈,應變能力極差,不過用心圍攻大營的話,卻能充分發揮他們的長處——就算攻不下,守住營地總是沒問題。


    而軍營的守軍受到牽製,肯定不能再去操心逃跑的主力了。


    如此一來,在目前的戰場上,就是李永生一方的一萬四千人,纏住三萬敵人。


    等到另一萬追兵將殿後的敵軍擊潰,然後匯合過來,就是兩萬四千人合圍三萬人。


    就算殿後的敵軍也靠攏向主力,到最後也不過是兩萬四千人和四萬人的決戰。


    其實李永生的思路很簡單,發現敵人舍不得扔掉壇壇罐罐之後,他就迅速做出了決定: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隻要你不輕身逃跑,我就有留下你的把握。


    戰局發展到這一刻,這裏的主力糾纏,就算不得重點了,義軍嚐試攻打軍營,也不是重點,重點在於,那一萬追兵,要盡快解決一萬殿後的敵軍。


    但是鄭王的軍隊也打出了性子,十分的難纏,一時間,戰事成膠著狀態。


    到了未時,鄭王一方接到大營被攻的消息,頓時明白了對手的算計。


    於是他們在戰鬥間歇,遣人大聲喊話,“李永生,你勾結朝廷的事情,我們已經飛報鄭王,此刻收手還來得及,否則待其他三大宮出麵,問罪於玄女宮,你就追悔莫及了!”


    李永生長笑一聲,“勾結朝廷?玄女宮勾結朝廷?哈哈,你這笑話一點都不好笑。”


    對方又大聲喊話,“既然沒有勾結朝廷,你為何阻我們的歸程?”


    這是鄭王的人第二次這麽問了,他們實在想不通,雷穀在其他縣,手段尚算溫和,為何來了希山之後,就大打出手,還是配合了朝廷軍方。


    其實這裏麵的因素相當多,李永生也早就準備好了理由,此前他不向使者解釋,一來是嫌對方身份低微,態度也不端正,二來就是不讓對方摸清自己底牌,推算出自己要采取的行動。


    但是現在,他再不解釋的話,就要影響己方軍心了,於是他大聲回答,“你們向希山的黎庶打糧,剝奪了百姓的最後一口吃食,致使生靈塗炭,餓殍遍野,我雷穀怎麽能不過問?”


    好了,這次他不說邪教妖人了,直接拿打糧說事。


    道宮不幹涉紅塵事,但是發生了大麵積災難的話,道宮也是有資格過問的——譬如巴蜀天久不雨,李永生和張木子將開發出的冰洞,轉交給煙霞觀,十方叢林就可以惠及黎庶。


    鄭王的人先是一愣,然後大聲發話,“趙家的江山,趙家的子民,關道宮什麽事?”


    “哈哈,”夏真人仰天長笑,大聲嗬斥對方,“混蛋,雷穀之所以入世,豈不就是因為這樣的事情?荊王把三湘折騰得太慘,流民遍地……才有了雷穀!”


    眾人這才想到,原來趙欣欣組建雷穀,初衷就是為解救黎庶。


    對雷穀而言,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李永生此次的“追查邪教妖人”,反倒是順帶而已。


    聽到這一番解釋,李永生這一方的人心大定。


    但是鄭王這邊忍不住了,“也不見雷穀就跟朝廷聯手了,李永生你跟朝廷兵馬一起攻打我們,這是實情,容不得你抵賴!”


    李永生懶得跟他們多說,隻是大聲發話,“你們交出糧食,我自會退到一邊,現在交出,還來得及……莫要說我不給你們機會!”


    鄭王的軍隊聞言大嘩,於是那廝又高聲發話,“那你們就不打我們了?”


    “想得倒美,”夏真人高喊著回答,“雷穀還要追查邪教妖人,還有……殘害黎庶的凶手,雷穀也不會放過!”


    他是鐵下心思要拉雷穀下水,不過這番話,倒也合李永生的心思。


    所以李大師隻是遠遠地看他一眼,輕聲嘀咕一句,“居然學會搶答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尋情仙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風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風笑並收藏尋情仙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