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魚,多少錢一斤?”
“三角。”
“這麽貴?一元錢三斤好了。”
“什麽?”
“一元三斤,我要六十斤,送人。”
“啊,行,行。這點全加起來差不多六十斤,全給你好了。”
見習魚販子李朝正以難得一見地速度,象征性地稱了一下魚,打好包,遞給眼前那位帶著眼鏡貌似某部門小領導的同誌。待那領導騎著自行車一拐彎,他以比剛才更快地速度收拾好用具也打道回府了。接下來的幾天,朝正沒敢拋頭露麵,出攤賣魚都是合夥人趙專注出做,自己守在水庫做些善後工作。
春暖乍寒,清晨水麵上偶爾還有一層酥軟薄冰時,李朝正說服趙專注與自己一起做實業,承包了劍之晶水庫。趙專注年長朝正兩歲,現在已是兒女成群,大兒子慶樹、二兒子慶森已是結伴上學每早朗朗書生,三女兒西杏也能跌跌撞撞邁上幾步,整日牙牙學語。
農村孩子小時候,不是遛鷹趕鳥,就是摸魚捉蝦。李朝正在前者出類拔萃,趙專注則在後者卓而不群,因此準備改行換業的李朝正拚命遊說趙專注與自己一起發家致富。
承包水庫的費用一年二百六十元,財大氣粗的李朝正大方地說自己出這部分錢,以後賺了錢叔侄兩人平分,按輩分,趙專注應該叫朝正叔叔。趙專注雖然早已風聞叔叔乃攬財高手,但在金錢分配上他則堅定保守地認為能放進自己兜裏的錢才是自己的錢,因此他很謙虛地不和叔叔平起平做,隻是鼓足勇氣要求每年年底給他三百元錢,就當他辛苦一年的酬勞。
李朝正非常不解之下,隻能感歎鄉人的親情來得比金錢親切,幾次勸說不成,就答應了專注的要求。
接下來的日子,李朝正並沒有聽從趙專注的意見,著急火燎扯起兩指魚網沿庫邊布防,而是又活用了軍事教條“大軍未動,糧草先行。”他一邊招人喚工在水庫邊和泥壘土地蓋起了兩間低矮草房,權做平時歇息貯藏之用,一邊去安峰山水庫船老大那采購了隻半新的木船,並半買半要了些二指、四指的魚網。這些備齊後,他又從家裏搬來床椅桌凳鍋碗瓢盆,還從賀莊水庫管理處收購了些緞網鉤繩。一個看起來簡易的家和相當專業的漁場就這樣齊活了。
趙專注在感慨朝正叔氣大財粗的同時,僥幸起自己的自知之明,這要是一人一半的話,得有多少錢往裏丟啊。李朝正身為叔叔,坦然自得忽視起專注的想法。侄兒除了在捕魚的技術上稍勝自己一籌外,在認知學識上差自己那不是一裏半裏,所以他從始至終除了偶爾問一下專注對以後打算謀劃外,多半時間都是委托專注做監工或看護。
李朝正費盡心思地拉趙專注入水,除了看中他的技術水平,更是深知其為人善良本分,在創業闖蕩時可以做為一個放心的助手。
清明斷雪、穀雨斷霜,當各家各戶將玉米種入土地的時候,李朝正的打漁之路鑼鼓喧天的開始了。
一大清早,朝正和專注帶著陽正、四正、射正三個自家兄弟,又喊來已在小學當語文老師的表弟孫仕,還有些村上的年輕後生共十好幾個人,扛棍提繩的來到水庫。十幾米長的漁船停放在岸邊。大家打好繩結,撬緊木棍,半蹲著身子,微微前傾著身體,雙雙平行站在船的兩邊。朝正大吼一聲:“走。”雙手猛地往前用力,木船在岸邊枯黃的草地上緩緩向前滑動。
“停,停。”遠遠地傳來幾聲喊叫。朝正側臉一看,賀發提著隻黑口袋一邊往這麵跑,一邊衝這兒揮手。
朝正忙喊“停”,大家都住手,站直了身子,往賀發望去。
“朝,朝正啊。”賀發一把歲數,跑得苟延殘喘式的。
“發叔,什麽事啊,慢點說,我們正忙著呢。”朝正既惱怒他打斷自己推船下水,又擔心他曆盡滄桑的身體。
“朝正,你的船驅法了沒有?”賀發好不容易喘勻了氣。
“驅法?驅什麽法?是不是怯邪?”朝正不解地問。
“也可以說是怯邪。做了沒有?”賀發肯定了一下朝正的解釋,又急切地問。
“發叔啊,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根本不信這個。”朝正現在一肚子全是對賀發的埋怨了。
“朝正,聽叔說,叔在山東時,見過邪門的事情。”賀發仿佛著急萬分,連自己光輝的快與日月爭輝的往事都不避諱了。
文革之初,賀發被王國軍左批鬥右遊街,不是頂個黑白無常式的尖尖高帽,就是擺個童子拜佛樣的金雞獨立,每日活動豐富地很。
運動深入後,賀發的每日活動卻沒有跟著水漲船高的日新月新。照理說,以賀發村支書這般品低職微,能撈個牛棚的右派待遇就算祖墳冒青煙了,誰成想人家倒是坐飛機式的連升多級成了高幹,被公派到濰坊監獄十年。
讓賀發平步青雲的當然不是他解放前與黨的是是非非,而是一次他上交集體的草料中有兩根鐵軌上用的鉚釘。
幾萬公裏的鐵路,不論是軌道還是枕木,隨便搞點都比種地刨田強,而這麽長的鐵路又不能步步駐兵把守,因此鐵路部門就特事特辦,亂世用重典。兩根鉚釘就解決了賀發十個春秋的住房用餐問題,真是比種地刨田強。當然,在依法辦事執法必嚴之前,賀發懂規知矩,照例喊了幾聲冤枉,政府也按章辦事,審問追查走了一番程序。
賀發到了山東華北平原,被發配到崇山峻嶺裏打魚摸蝦,為日理萬機一心為民的公仆們增加些營養。在群山環繞的湖邊,除了每日的夥食差強人意,勞動超限透長外,一切都是世外桃源的感覺,青的山、綠的水,天上的白雲朵朵飛。
這些麵黃肌瘦的人中,隻有賀發一個人濫竽充數,別的不是貨真價實的高幹,就是身藏不同政見的算命打卦、念佛吃齋、信主靠神的。
與奇能異士們共同勞作的還有當地的一對漁民夫婦,你打漁來我耕田,好象是不亦樂乎的。而事實上,在高幹們未來休養之前,丈夫湖中打漁時,妻子也想夫唱婦隨的,無奈一上船就頭暈目眩上吐下泄的,所以隻能夫妻分工。並且她還是從小在湖上長大的,據說年輕時一氣遊浮個兩、三裏後,還能再飄流個三、五裏。
對漁家大嫂這種奇難疑症,那幫自謂懷才不遇的人象是得了什麽無價之寶,一個個鑽研思索起來。能坐牢的都是非同一般的人,此言誠不欺人,漁家大嫂的頭痛病迎刃而解。
原來問題出在漁人打造船隻之時。
木匠動手之前,主人家要請木匠喝開工酒。木匠中席內急,就推門而出欲找一偏靜處暢快淋漓,不料一出門,一頭罩上漁夫老婆的衣服。木匠這門手藝也算操刀弄槍,十分忌諱血染的風彩。為了破煞讓自己免收血光之災,木匠就偷偷從衣服邊緣扯下一根線頭,在做船時,打造進了船身。木匠是破了煞,可衣服的主人從此後也不能上船了。
破解之法看起來是相當容易,那麽高人嘴裏念念有詞一會,讓漁人夫婦燒點火紙,再對湖麵磕三個頭。待漁婦大著膽子登上船頭時果然有如履如地的愜意。賀發也在無聊的同時,找到了消遣的方式,哭著喊著讓人教他這些所謂的五行八卦。
聽到這,李朝正才明白為什麽發叔一個這樣唯物主義的村支書,被被改造成了神神叨叨的賀半仙。
朝正聽了不以為然,而那幫後生則麵現誠恐,一個個請求發叔施法破解。
“我這船又沒鬼沒怪的,要破解什麽?”朝正有些惱怒。
“叔啊,小心駛得萬年船。”專注輕聲說。
朝正看了眼專注,這個比自己還年長的大侄,滿臉的虔誠,他歎了口氣,無奈地點了點頭:“發叔,我可沒錢給你啊。”
“錢,錢,你叔就缺你那兩錢。”賀發已是發如霜染,背如駝峰的年紀,見朝正說出這種話,麵上就堆滿了慍色,他生氣地打開黑包,將火紙和鞭炮取出遞給專注。
此後每天早晚兩次,朝正和專注定時撒撈魚網檢查魚緞。近百米長的魚網一字排開,中間沒入水中,遠看波光粼粼,隻有首尾兩個大大的白色浮標隨著湖水的呼吸在一上一下的惹眼。更長的魚緞沒有舒適熨貼地伸展開,而是在隔上幾米就在加注捆綁的長長竹杆幫扶下,象螺紋一樣從中間層層環繞而出。
網緞檢查鋪設好後,朝正和專注,一個在船尾身子一傾一斜地輕輕劃著船漿,一個在船頭盤腿而坐象得道高僧一樣,雙手交替敲著擺在麵前的鐵板,那“邦邦”的響聲就抑揚頓挫地飄蕩在朝霞晚彩之中。而魚們就在這節奏粗獷的敲擊聲裏,要麽隨聲翩翩起舞於絲網之間,要麽循序縱貫而入竹緞之內。
當水庫兩邊農田中的麥穗已沉甸甸的勾搭著腦袋在微風中不便搖擺時,朝正和專注的腦袋也和麥穗一樣,垂地厲害。剛承包水庫時,不說船滿網盈,每日裏至少也有個二百來斤的收獲,青、草、鏈、鱅四大家魚,那是排著隊的往岸上跑。現在打上來的,不是左衝右突瞎扒拉的老鱉分量不足,就是活蹦亂跳亂鑽縫的泥鰍正熱衷減肥。
中午時分,專注回家侍弄自己的早麥,朝正赤身裸體地立於水中漿洗衣服,木船慵懶地停靠在邊上紋絲不動。
“三角。”
“這麽貴?一元錢三斤好了。”
“什麽?”
“一元三斤,我要六十斤,送人。”
“啊,行,行。這點全加起來差不多六十斤,全給你好了。”
見習魚販子李朝正以難得一見地速度,象征性地稱了一下魚,打好包,遞給眼前那位帶著眼鏡貌似某部門小領導的同誌。待那領導騎著自行車一拐彎,他以比剛才更快地速度收拾好用具也打道回府了。接下來的幾天,朝正沒敢拋頭露麵,出攤賣魚都是合夥人趙專注出做,自己守在水庫做些善後工作。
春暖乍寒,清晨水麵上偶爾還有一層酥軟薄冰時,李朝正說服趙專注與自己一起做實業,承包了劍之晶水庫。趙專注年長朝正兩歲,現在已是兒女成群,大兒子慶樹、二兒子慶森已是結伴上學每早朗朗書生,三女兒西杏也能跌跌撞撞邁上幾步,整日牙牙學語。
農村孩子小時候,不是遛鷹趕鳥,就是摸魚捉蝦。李朝正在前者出類拔萃,趙專注則在後者卓而不群,因此準備改行換業的李朝正拚命遊說趙專注與自己一起發家致富。
承包水庫的費用一年二百六十元,財大氣粗的李朝正大方地說自己出這部分錢,以後賺了錢叔侄兩人平分,按輩分,趙專注應該叫朝正叔叔。趙專注雖然早已風聞叔叔乃攬財高手,但在金錢分配上他則堅定保守地認為能放進自己兜裏的錢才是自己的錢,因此他很謙虛地不和叔叔平起平做,隻是鼓足勇氣要求每年年底給他三百元錢,就當他辛苦一年的酬勞。
李朝正非常不解之下,隻能感歎鄉人的親情來得比金錢親切,幾次勸說不成,就答應了專注的要求。
接下來的日子,李朝正並沒有聽從趙專注的意見,著急火燎扯起兩指魚網沿庫邊布防,而是又活用了軍事教條“大軍未動,糧草先行。”他一邊招人喚工在水庫邊和泥壘土地蓋起了兩間低矮草房,權做平時歇息貯藏之用,一邊去安峰山水庫船老大那采購了隻半新的木船,並半買半要了些二指、四指的魚網。這些備齊後,他又從家裏搬來床椅桌凳鍋碗瓢盆,還從賀莊水庫管理處收購了些緞網鉤繩。一個看起來簡易的家和相當專業的漁場就這樣齊活了。
趙專注在感慨朝正叔氣大財粗的同時,僥幸起自己的自知之明,這要是一人一半的話,得有多少錢往裏丟啊。李朝正身為叔叔,坦然自得忽視起專注的想法。侄兒除了在捕魚的技術上稍勝自己一籌外,在認知學識上差自己那不是一裏半裏,所以他從始至終除了偶爾問一下專注對以後打算謀劃外,多半時間都是委托專注做監工或看護。
李朝正費盡心思地拉趙專注入水,除了看中他的技術水平,更是深知其為人善良本分,在創業闖蕩時可以做為一個放心的助手。
清明斷雪、穀雨斷霜,當各家各戶將玉米種入土地的時候,李朝正的打漁之路鑼鼓喧天的開始了。
一大清早,朝正和專注帶著陽正、四正、射正三個自家兄弟,又喊來已在小學當語文老師的表弟孫仕,還有些村上的年輕後生共十好幾個人,扛棍提繩的來到水庫。十幾米長的漁船停放在岸邊。大家打好繩結,撬緊木棍,半蹲著身子,微微前傾著身體,雙雙平行站在船的兩邊。朝正大吼一聲:“走。”雙手猛地往前用力,木船在岸邊枯黃的草地上緩緩向前滑動。
“停,停。”遠遠地傳來幾聲喊叫。朝正側臉一看,賀發提著隻黑口袋一邊往這麵跑,一邊衝這兒揮手。
朝正忙喊“停”,大家都住手,站直了身子,往賀發望去。
“朝,朝正啊。”賀發一把歲數,跑得苟延殘喘式的。
“發叔,什麽事啊,慢點說,我們正忙著呢。”朝正既惱怒他打斷自己推船下水,又擔心他曆盡滄桑的身體。
“朝正,你的船驅法了沒有?”賀發好不容易喘勻了氣。
“驅法?驅什麽法?是不是怯邪?”朝正不解地問。
“也可以說是怯邪。做了沒有?”賀發肯定了一下朝正的解釋,又急切地問。
“發叔啊,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根本不信這個。”朝正現在一肚子全是對賀發的埋怨了。
“朝正,聽叔說,叔在山東時,見過邪門的事情。”賀發仿佛著急萬分,連自己光輝的快與日月爭輝的往事都不避諱了。
文革之初,賀發被王國軍左批鬥右遊街,不是頂個黑白無常式的尖尖高帽,就是擺個童子拜佛樣的金雞獨立,每日活動豐富地很。
運動深入後,賀發的每日活動卻沒有跟著水漲船高的日新月新。照理說,以賀發村支書這般品低職微,能撈個牛棚的右派待遇就算祖墳冒青煙了,誰成想人家倒是坐飛機式的連升多級成了高幹,被公派到濰坊監獄十年。
讓賀發平步青雲的當然不是他解放前與黨的是是非非,而是一次他上交集體的草料中有兩根鐵軌上用的鉚釘。
幾萬公裏的鐵路,不論是軌道還是枕木,隨便搞點都比種地刨田強,而這麽長的鐵路又不能步步駐兵把守,因此鐵路部門就特事特辦,亂世用重典。兩根鉚釘就解決了賀發十個春秋的住房用餐問題,真是比種地刨田強。當然,在依法辦事執法必嚴之前,賀發懂規知矩,照例喊了幾聲冤枉,政府也按章辦事,審問追查走了一番程序。
賀發到了山東華北平原,被發配到崇山峻嶺裏打魚摸蝦,為日理萬機一心為民的公仆們增加些營養。在群山環繞的湖邊,除了每日的夥食差強人意,勞動超限透長外,一切都是世外桃源的感覺,青的山、綠的水,天上的白雲朵朵飛。
這些麵黃肌瘦的人中,隻有賀發一個人濫竽充數,別的不是貨真價實的高幹,就是身藏不同政見的算命打卦、念佛吃齋、信主靠神的。
與奇能異士們共同勞作的還有當地的一對漁民夫婦,你打漁來我耕田,好象是不亦樂乎的。而事實上,在高幹們未來休養之前,丈夫湖中打漁時,妻子也想夫唱婦隨的,無奈一上船就頭暈目眩上吐下泄的,所以隻能夫妻分工。並且她還是從小在湖上長大的,據說年輕時一氣遊浮個兩、三裏後,還能再飄流個三、五裏。
對漁家大嫂這種奇難疑症,那幫自謂懷才不遇的人象是得了什麽無價之寶,一個個鑽研思索起來。能坐牢的都是非同一般的人,此言誠不欺人,漁家大嫂的頭痛病迎刃而解。
原來問題出在漁人打造船隻之時。
木匠動手之前,主人家要請木匠喝開工酒。木匠中席內急,就推門而出欲找一偏靜處暢快淋漓,不料一出門,一頭罩上漁夫老婆的衣服。木匠這門手藝也算操刀弄槍,十分忌諱血染的風彩。為了破煞讓自己免收血光之災,木匠就偷偷從衣服邊緣扯下一根線頭,在做船時,打造進了船身。木匠是破了煞,可衣服的主人從此後也不能上船了。
破解之法看起來是相當容易,那麽高人嘴裏念念有詞一會,讓漁人夫婦燒點火紙,再對湖麵磕三個頭。待漁婦大著膽子登上船頭時果然有如履如地的愜意。賀發也在無聊的同時,找到了消遣的方式,哭著喊著讓人教他這些所謂的五行八卦。
聽到這,李朝正才明白為什麽發叔一個這樣唯物主義的村支書,被被改造成了神神叨叨的賀半仙。
朝正聽了不以為然,而那幫後生則麵現誠恐,一個個請求發叔施法破解。
“我這船又沒鬼沒怪的,要破解什麽?”朝正有些惱怒。
“叔啊,小心駛得萬年船。”專注輕聲說。
朝正看了眼專注,這個比自己還年長的大侄,滿臉的虔誠,他歎了口氣,無奈地點了點頭:“發叔,我可沒錢給你啊。”
“錢,錢,你叔就缺你那兩錢。”賀發已是發如霜染,背如駝峰的年紀,見朝正說出這種話,麵上就堆滿了慍色,他生氣地打開黑包,將火紙和鞭炮取出遞給專注。
此後每天早晚兩次,朝正和專注定時撒撈魚網檢查魚緞。近百米長的魚網一字排開,中間沒入水中,遠看波光粼粼,隻有首尾兩個大大的白色浮標隨著湖水的呼吸在一上一下的惹眼。更長的魚緞沒有舒適熨貼地伸展開,而是在隔上幾米就在加注捆綁的長長竹杆幫扶下,象螺紋一樣從中間層層環繞而出。
網緞檢查鋪設好後,朝正和專注,一個在船尾身子一傾一斜地輕輕劃著船漿,一個在船頭盤腿而坐象得道高僧一樣,雙手交替敲著擺在麵前的鐵板,那“邦邦”的響聲就抑揚頓挫地飄蕩在朝霞晚彩之中。而魚們就在這節奏粗獷的敲擊聲裏,要麽隨聲翩翩起舞於絲網之間,要麽循序縱貫而入竹緞之內。
當水庫兩邊農田中的麥穗已沉甸甸的勾搭著腦袋在微風中不便搖擺時,朝正和專注的腦袋也和麥穗一樣,垂地厲害。剛承包水庫時,不說船滿網盈,每日裏至少也有個二百來斤的收獲,青、草、鏈、鱅四大家魚,那是排著隊的往岸上跑。現在打上來的,不是左衝右突瞎扒拉的老鱉分量不足,就是活蹦亂跳亂鑽縫的泥鰍正熱衷減肥。
中午時分,專注回家侍弄自己的早麥,朝正赤身裸體地立於水中漿洗衣服,木船慵懶地停靠在邊上紋絲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