訾浩看著文星狸,也歎道:“呆在這麽熱鬧的星橋,真不如我當初呆的那沒人去的西山廟橋,你看它的倒黴樣,耳朵尖都被磕沒了!”
這是近幾年立的景觀雕像,當地的商戶也沒把它當什麽文物,那石狸像離路邊太近,平時來往的人隨手就能碰著,每天裝卸門板不小心也會磕著,那立在腦門上的一對耳朵尖都給磕平了。成天樂隻有苦笑,伸手摸了摸兩隻耳朵茬,然後輕輕一拍文星狸的腦門。
成天樂已有前後四次取出法訣的經驗,此時已經明白該怎麽辦了。取出後麵每一步法訣的手法,要與前一步法訣的境界相印證,他運轉以這山塘風景為外景、以自我身心為內息、辟穀采取之法。隻有一瞬間,法訣就自然取到了,宛如天地間早已存在的萬物律動,融入他的心神之中。
突破風邪劫之後,修為究竟有何種精進?最大的區別就是元神外景消失了,所謂消失並非不存在,而是成天樂不必刻意去運轉元神外景之心法,神識法力之所至便是元神外景,他可以自如的收放,感應、煉化這天地間的一切氣息,使之成為自身法力所蘊含的神通妙用,如此才能取得第五步法訣。
星橋很窄,人來人往,成天樂不可能總站在這裏擋道,信手一拍便走過了橋頭。到了河對岸行人稀少的地方,成天樂在一株百年古柳下停住了腳步,定住心神細細回味這第五步法訣的內容。
相比前四步法訣,第五步法訣中的正傳心法次第很少,隻有一步,叫做“禦形”,這便是成天樂接下來要修煉的境界。以天地為熔爐、以身心為玄丹,還轉滋養、采煉精純,追求那傳說中的玄牝妖丹大成或金丹大成之境。
關於道法的修煉隻有這麽一步,就這一步的功夫卻非常不簡單。對於妖修來說甚至異常艱難,它不僅是假借妖丹而練形,而且還要借天地萬物來煉神。但法訣中關於法術的內容卻非常龐雜,如果引申開來。甚至可以說是博大精深。
修為至此,要感悟天地萬物之造化玄機,捕捉、參詳、采取、運用、控製各種造化之機,從而能施展種種神通。傳說中的仙家法術能移山填海,但在人間也不是憑空而來,必然有某種天地間的變化可尋。比如自然界的風雲雷電、鬥轉星移、雨箭霜刀,在天地間去感悟孕育。也可以化為種種法術神通。
至於妖修,擅長何種手段與天賦的神通有關,自可選擇各種最熟悉的方式、根據自己所印證的心得去修煉,會形成五花八門的法術運用。對於修士而言,一個人不可能練成世上各種法術、精通所有神通手段,何況有的神通是天賦福報。這步法訣隻是一個總綱,告訴修習者其原理,至於如何去修煉、能修成什麽結果。那便是各花入各眼,風景各不同了。
所以對於妖修而言,這一步的修煉簡直是無窮無盡的。想突破境界也是無比艱難。若沒有形而上的道訣指點,全憑自悟的話,那麽這天地間的感悟要到何時才能閃現出那一線靈光,是否又能捕捉住呢?修煉種種神通法術隻是運用,禦形之道才是根本正訣。
禦形之道修煉大成之後又將怎樣?法訣中隻有簡單的幾句介紹,提到將要麵臨的下一步考驗叫“妄心天劫”。成天樂曾在修煉中經曆過**劫、身受劫、丹火劫、魔境劫、風邪劫,而接下來要麵臨的妄心劫,在法訣中第一次被冠以“天劫”之名。至於為何如此,這妄心劫又有何玄妙,第五步法訣中卻未提及。隻說將禦形之道修煉大成之後,第六步法訣中自會講解“化妄”之妙。
令成天樂感到驚訝的是,這第五步法訣中除了正傳道法、種種神通法術的修煉總綱之外,還出現了以前沒有的新內容,講解的是世上的事情,竟與傳說中的捉妖師有關。
關於“捉妖師”。成天樂已不陌生,他自己也被誤傳為捉妖大師呢。而他結交了很多妖修,那些妖修對傳說中的捉妖師都有一種本能的忌憚。這種心態也與他們自身的處境有關,化為人形混跡紅塵,誰也不希望被別人發現自己是妖怪,而捉妖師偏偏是能發現他們的人。
妖修碰到捉妖師,就意味著掩藏的身份暴露了、混不下去了,這種情況還算是走運的,若是被收服、被鎮壓、被驅使那就更慘了,一個不小心就會多年修行毀於一旦甚至被誅除斬殺,怎能不怕呢?
但如今的成天樂多少已明白,所謂的捉妖師應該是一種誤傳,世上並不存在專門的捉妖師這種職業,他們大多是各門各派的修士或者懂神通道法的人,要麽幹脆就是其他的妖修。比如成天樂就沒想過要做什麽捉妖師,他隻是碰上了而已,這些人出手收服妖物各有其目的和原因。
但是這第五步法訣中,卻提到了人間各派修士自古以來所遵守的一種行事規則,名為“散行戒”,內容看似很簡單,隻有三條——
其一,不得矯眾顯靈自稱聖,惑亂鄉裏。
其二,切勿得神通而忘法本,殘害眾生。
其三,禁止仗道術以圖**邪,勒索黎民。
據說各門各派的戒律各不相同,但在世間行事都包括這三條,不僅是眾修士的自律之道,若有妖修觸犯,他們也會出手懲處。世間妖修有很多不明情況,久而久之就有了捉妖師的傳說。那位留下法訣的前輩特意提到,這“散行戒”若是觸犯了,很可能會把捉妖師給招來。
法訣中又提到,世間的捉妖師很多時候並非是因為這三條“散行戒”才會出手對付妖修的,往往是其他種種原因或個人的目的,沒有必要一一去分析,這就是世間百態,就與人們做其他的事情所產生的愛恨情仇與利益衝突一般。
法訣中還刻意強調,假如有妖修觸犯了“散行戒”,被人撞見是很危險的情況,但另一種情況更危險,那就是碰見了修士也觸犯“散行戒”,這時要盡量躲遠點,否則弄不好會被滅口。而另一方麵,法訣中還提到觸犯“散行戒”未必一定會招來捉妖師;就算招來了,假如碰到好說話的,也未必會受到很嚴重的責罰,凡事還要看前因後果和緣由。
成天樂看完了這段介紹,心中不禁有些疑惑。至於那“散行戒”講什麽內容,他當然是搞清楚了,也不認為有什麽問題。那可能是古代修士製定的戒律,就算在當代社會也是很有必要的,他以前雖然沒有聽說過,但也不會去觸犯這些。在世間行事,最起碼要做個正常人吧,這些都是很自然的舉止要求,不需要去刻意強調。
但留下法訣的那位前輩究竟是什麽意思呢?聽他描述這件事的語氣,成天樂分不清這位前輩究竟是教後人怎樣去做捉妖師、還是怎樣去躲避捉妖師?他究竟是告誡後人要遵守這些,還是提醒後人做那些事情時要小心別被發現?或者那位前輩並沒有這麽複雜的目的,就是介紹這種狀況而已,但他的表述方式卻容易使人產生種種聯想。
這種事情,除非去問那位前輩本人,否則怎麽想也沒用,搞明白有這回事就行了,成天樂也就沒有再去琢磨,而是用心去體會法訣中所說的禦形之道。修煉天地間所孕化的種種神通法術,皆可暗合禦形之道,必須要在天地間去感悟和捕捉、煉化那種氣息。
一念印入心境,何謂禦形,言語難述。在回去的路上,成天樂的神情有點恍恍惚惚,仿佛沉浸在某種狀態裏,又仿佛融入到周圍的天地中。這並不僅僅是一種氣息的融入,而是形神的交感。以前他曾在閉關時顯得有些恍惚,而此刻走在馬路上竟然也是這副樣子,凝神恰如出神。
怎麽形容這種感覺呢?天地仿佛就成了畫卷,而成天樂是走在一幅徐徐展開的畫卷中。訾浩雖然還沒有突破風邪劫,但他也讀到了第五步法訣的內容,在成天樂的形神中也有體會,驚歎道:“成天樂,這感覺好奇特!以前我們進入畫卷,如進入真切的世界。現在你走在街上,卻像走在一幅畫卷中。”
成天樂答道:“是啊,取得第五步法訣,我覺得那幅畫卷的玄妙更加深不可測,畫中之境暗合修行次第。”
訾浩反而嚇了一跳道:“咦,你還有心跟我聊天啊?我以為你已經在行走中入定了。”
成天樂微微一笑道:“待你突破風邪劫、也修煉這禦形之道就明白了,似定非定,無時無刻不在定境中,又無時無刻都行止如常,行走坐臥都在運轉法訣行功,所追求的就是這種身心之境。除非是要涵養恢複神氣法力,否則不必像以前那樣定坐。”
成天樂就是在這種狀態下,回到宅院召集眾妖又開了新年第一次法會。仍然運轉後園中的法陣,匯聚地氣靈樞、隔絕內外聲息,開講的內容包括:何謂風邪、禦形之境、散行三戒。
這是近幾年立的景觀雕像,當地的商戶也沒把它當什麽文物,那石狸像離路邊太近,平時來往的人隨手就能碰著,每天裝卸門板不小心也會磕著,那立在腦門上的一對耳朵尖都給磕平了。成天樂隻有苦笑,伸手摸了摸兩隻耳朵茬,然後輕輕一拍文星狸的腦門。
成天樂已有前後四次取出法訣的經驗,此時已經明白該怎麽辦了。取出後麵每一步法訣的手法,要與前一步法訣的境界相印證,他運轉以這山塘風景為外景、以自我身心為內息、辟穀采取之法。隻有一瞬間,法訣就自然取到了,宛如天地間早已存在的萬物律動,融入他的心神之中。
突破風邪劫之後,修為究竟有何種精進?最大的區別就是元神外景消失了,所謂消失並非不存在,而是成天樂不必刻意去運轉元神外景之心法,神識法力之所至便是元神外景,他可以自如的收放,感應、煉化這天地間的一切氣息,使之成為自身法力所蘊含的神通妙用,如此才能取得第五步法訣。
星橋很窄,人來人往,成天樂不可能總站在這裏擋道,信手一拍便走過了橋頭。到了河對岸行人稀少的地方,成天樂在一株百年古柳下停住了腳步,定住心神細細回味這第五步法訣的內容。
相比前四步法訣,第五步法訣中的正傳心法次第很少,隻有一步,叫做“禦形”,這便是成天樂接下來要修煉的境界。以天地為熔爐、以身心為玄丹,還轉滋養、采煉精純,追求那傳說中的玄牝妖丹大成或金丹大成之境。
關於道法的修煉隻有這麽一步,就這一步的功夫卻非常不簡單。對於妖修來說甚至異常艱難,它不僅是假借妖丹而練形,而且還要借天地萬物來煉神。但法訣中關於法術的內容卻非常龐雜,如果引申開來。甚至可以說是博大精深。
修為至此,要感悟天地萬物之造化玄機,捕捉、參詳、采取、運用、控製各種造化之機,從而能施展種種神通。傳說中的仙家法術能移山填海,但在人間也不是憑空而來,必然有某種天地間的變化可尋。比如自然界的風雲雷電、鬥轉星移、雨箭霜刀,在天地間去感悟孕育。也可以化為種種法術神通。
至於妖修,擅長何種手段與天賦的神通有關,自可選擇各種最熟悉的方式、根據自己所印證的心得去修煉,會形成五花八門的法術運用。對於修士而言,一個人不可能練成世上各種法術、精通所有神通手段,何況有的神通是天賦福報。這步法訣隻是一個總綱,告訴修習者其原理,至於如何去修煉、能修成什麽結果。那便是各花入各眼,風景各不同了。
所以對於妖修而言,這一步的修煉簡直是無窮無盡的。想突破境界也是無比艱難。若沒有形而上的道訣指點,全憑自悟的話,那麽這天地間的感悟要到何時才能閃現出那一線靈光,是否又能捕捉住呢?修煉種種神通法術隻是運用,禦形之道才是根本正訣。
禦形之道修煉大成之後又將怎樣?法訣中隻有簡單的幾句介紹,提到將要麵臨的下一步考驗叫“妄心天劫”。成天樂曾在修煉中經曆過**劫、身受劫、丹火劫、魔境劫、風邪劫,而接下來要麵臨的妄心劫,在法訣中第一次被冠以“天劫”之名。至於為何如此,這妄心劫又有何玄妙,第五步法訣中卻未提及。隻說將禦形之道修煉大成之後,第六步法訣中自會講解“化妄”之妙。
令成天樂感到驚訝的是,這第五步法訣中除了正傳道法、種種神通法術的修煉總綱之外,還出現了以前沒有的新內容,講解的是世上的事情,竟與傳說中的捉妖師有關。
關於“捉妖師”。成天樂已不陌生,他自己也被誤傳為捉妖大師呢。而他結交了很多妖修,那些妖修對傳說中的捉妖師都有一種本能的忌憚。這種心態也與他們自身的處境有關,化為人形混跡紅塵,誰也不希望被別人發現自己是妖怪,而捉妖師偏偏是能發現他們的人。
妖修碰到捉妖師,就意味著掩藏的身份暴露了、混不下去了,這種情況還算是走運的,若是被收服、被鎮壓、被驅使那就更慘了,一個不小心就會多年修行毀於一旦甚至被誅除斬殺,怎能不怕呢?
但如今的成天樂多少已明白,所謂的捉妖師應該是一種誤傳,世上並不存在專門的捉妖師這種職業,他們大多是各門各派的修士或者懂神通道法的人,要麽幹脆就是其他的妖修。比如成天樂就沒想過要做什麽捉妖師,他隻是碰上了而已,這些人出手收服妖物各有其目的和原因。
但是這第五步法訣中,卻提到了人間各派修士自古以來所遵守的一種行事規則,名為“散行戒”,內容看似很簡單,隻有三條——
其一,不得矯眾顯靈自稱聖,惑亂鄉裏。
其二,切勿得神通而忘法本,殘害眾生。
其三,禁止仗道術以圖**邪,勒索黎民。
據說各門各派的戒律各不相同,但在世間行事都包括這三條,不僅是眾修士的自律之道,若有妖修觸犯,他們也會出手懲處。世間妖修有很多不明情況,久而久之就有了捉妖師的傳說。那位留下法訣的前輩特意提到,這“散行戒”若是觸犯了,很可能會把捉妖師給招來。
法訣中又提到,世間的捉妖師很多時候並非是因為這三條“散行戒”才會出手對付妖修的,往往是其他種種原因或個人的目的,沒有必要一一去分析,這就是世間百態,就與人們做其他的事情所產生的愛恨情仇與利益衝突一般。
法訣中還刻意強調,假如有妖修觸犯了“散行戒”,被人撞見是很危險的情況,但另一種情況更危險,那就是碰見了修士也觸犯“散行戒”,這時要盡量躲遠點,否則弄不好會被滅口。而另一方麵,法訣中還提到觸犯“散行戒”未必一定會招來捉妖師;就算招來了,假如碰到好說話的,也未必會受到很嚴重的責罰,凡事還要看前因後果和緣由。
成天樂看完了這段介紹,心中不禁有些疑惑。至於那“散行戒”講什麽內容,他當然是搞清楚了,也不認為有什麽問題。那可能是古代修士製定的戒律,就算在當代社會也是很有必要的,他以前雖然沒有聽說過,但也不會去觸犯這些。在世間行事,最起碼要做個正常人吧,這些都是很自然的舉止要求,不需要去刻意強調。
但留下法訣的那位前輩究竟是什麽意思呢?聽他描述這件事的語氣,成天樂分不清這位前輩究竟是教後人怎樣去做捉妖師、還是怎樣去躲避捉妖師?他究竟是告誡後人要遵守這些,還是提醒後人做那些事情時要小心別被發現?或者那位前輩並沒有這麽複雜的目的,就是介紹這種狀況而已,但他的表述方式卻容易使人產生種種聯想。
這種事情,除非去問那位前輩本人,否則怎麽想也沒用,搞明白有這回事就行了,成天樂也就沒有再去琢磨,而是用心去體會法訣中所說的禦形之道。修煉天地間所孕化的種種神通法術,皆可暗合禦形之道,必須要在天地間去感悟和捕捉、煉化那種氣息。
一念印入心境,何謂禦形,言語難述。在回去的路上,成天樂的神情有點恍恍惚惚,仿佛沉浸在某種狀態裏,又仿佛融入到周圍的天地中。這並不僅僅是一種氣息的融入,而是形神的交感。以前他曾在閉關時顯得有些恍惚,而此刻走在馬路上竟然也是這副樣子,凝神恰如出神。
怎麽形容這種感覺呢?天地仿佛就成了畫卷,而成天樂是走在一幅徐徐展開的畫卷中。訾浩雖然還沒有突破風邪劫,但他也讀到了第五步法訣的內容,在成天樂的形神中也有體會,驚歎道:“成天樂,這感覺好奇特!以前我們進入畫卷,如進入真切的世界。現在你走在街上,卻像走在一幅畫卷中。”
成天樂答道:“是啊,取得第五步法訣,我覺得那幅畫卷的玄妙更加深不可測,畫中之境暗合修行次第。”
訾浩反而嚇了一跳道:“咦,你還有心跟我聊天啊?我以為你已經在行走中入定了。”
成天樂微微一笑道:“待你突破風邪劫、也修煉這禦形之道就明白了,似定非定,無時無刻不在定境中,又無時無刻都行止如常,行走坐臥都在運轉法訣行功,所追求的就是這種身心之境。除非是要涵養恢複神氣法力,否則不必像以前那樣定坐。”
成天樂就是在這種狀態下,回到宅院召集眾妖又開了新年第一次法會。仍然運轉後園中的法陣,匯聚地氣靈樞、隔絕內外聲息,開講的內容包括:何謂風邪、禦形之境、散行三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