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後,朝廷發布詔令,以郝處俊任守侍中職,並以吏部侍郎、檢校右衛大將軍裴行儉行同中書門下三品職,位列政事堂。在聽到朝廷發布這樣的詔令後,陳易驚呆了。郝處俊暫攝侍中職並不是很讓人覺得意外,這個人能力不錯,並且在征戰高麗時候有不俗的表現,深得李治的信任,又不是明顯反武陣營中的人,武則天對他也沒太多惡感,將其提為守侍中,可以說還是情事之中的。驚異的事當然是裴行儉被加了同中書門下三品職的銜,陳易記得曆史上裴行儉直到死,也沒被授以相職,和蘇定方一樣的命運。李靖的徒子徒孫沒有能延續他的輝煌和成就,沒能真正出將入相,這是非常讓人遺憾的,也是許多人所不解的。不過許多曆史學家也明白,雖然蘇定方和裴行儉都有出將入相的資格,但因為其不支持武則天的立場讓他們失去了這資格,可惡的政治鬥爭沒讓他們延續李靖的奇跡。


    但因為陳易的出現,讓曆史的這些遺憾最終沒成為現實中的遺憾,蘇定方在七十多的高齡位列政事堂,並做了一些事,比如努力推進兵製的改革,促進軍隊正規化的建設等;裴行儉也在從安西歸來的當年被授以同中書、門下三品的銜,以吏部侍郎的身份參知政事。這兩個大唐名臣的命運發生了這樣的改變,陳易不知道他們的這些改變將會對曆史產生什麽樣的影響!


    他也不知道裴行儉命運的改變是因為當天他在回答武則天最後一句問詢時候說了裴行儉的名,還是因為蘇定方在病逝前舉薦了裴行儉之故。這件事不能去問武則天,要是武則天想說,她自己會告訴的,武則天沒主動告訴之前,陳易肯定不會去觸及這個話題,他怕遭武則天忌憚!


    陳易也是知道,現在的武則天在人事任免上並不是為所欲為,想讓什麽人當官就讓什麽人當官的。不隻武則天這樣,任何一位君主都是如此,他們除了權力上受到各派勢力製約之外,也要維持朝堂中各方勢力的平衡,幾方勢力平衡了才好駕馭,要是一方過於得勢,那是要出問題的。現在武則天除了依附李治的令掌握朝政外,手下親信的官員在朝中的力量並不占強勢,隻能說是弱勢,在裴行儉的任命上,陳易感覺的出來,武則天這是想將裴行儉爭取過去,或許武則天還會通過他的關係,對裴行儉表示拉攏,他覺得過些日子武則天會委派他一些任務,負責對裴行儉的拉攏。


    隻不過陳易還沒等到武則天的授意,裴行儉卻先一步和他聯係了。


    裴行儉親自上門拜訪的。


    “子應賢弟,請恕某的不請自到!”相互作了禮,陳易屏退下人後,裴行儉也沒再客套,直接說明了來意,“今日某來找你,實是有許多不明白的事要向你谘詢,還請子應一一解答!”


    裴行儉來拜訪,距朝廷下發詔令才兩天時間,這兩天裏要交禦差事,拜會政事堂中其他諸相,可以說裴行儉這兩天是肯定沒什麽空閑時間的,能在兩天後就來拜訪他,陳易覺得蘇定方的這位得意弟子行動夠迅速的。他也在裴行儉到訪後,馬上就將下人屏退了。聽裴行儉這麽說,陳易也不再客套,“守約兄有什麽事,就盡管問詢吧,隻要小弟知道的,一定知無不言!”


    “某想知道,皇後娘娘為何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守約兄是指朝廷下詔授你同中書、門下三品銜的事嗎?”


    裴行儉點點頭,歎了口氣,“某知道皇後娘娘對我有微詞,不然當年朝廷也不會將我貶到安西去任職,而且一呆就是十幾年!此番能應召回朝,也應該是皇帝陛下的意思,隻是沒想到皇後娘娘他會如此恩待某,某不知道這其中有什麽特別在裏麵,還請子應賢弟指點一二!”


    裴行儉雖然聰慧,甚至能以麵相判斷出一個人的前程命運來,且極少失誤,但事臨自己頭上,卻沒那麽理智了。還因為被授以了重職,以本職參知政事,而生出惶惶然來。以他的預計,即使有機會參知政事,身居相位,也肯定在回京任職的好多年後,卻沒想到回京才幾個月,朝廷就授以他相職了。出乎意外的事總是讓人覺得不真實的,一向多疑的裴行儉更是如此,因此在思前思後一陣後,也拉下了臉麵,向陳易請教來了,他覺得陳易能給他答案!


    “有邢國公的舉薦,還有守約兄這些年在安西所做出的貢獻,守約兄位居相職,是理所當然的事!”陳易一本正經地說道:“守約兄戍邊十幾年,安西在你治下慢慢平靜,諸部都慕義而歸,連吐蕃人在最強盛時候都沒辦法染指,如此功績,又有幾人做到?你回朝任職後,又馬上組織編寫製定了官員候選人名資曆的長榜,建議朝廷規範選拔人才,完善選拔考核人才的規章流程,為又地方官員的考核任免定下了升降標準和等級評定方法,即使隻憑你製定的這些製度,也足可名垂青史,讓後人敬仰了!”


    裴行儉在安西所立下的功勞,陳易是據實而說,但後麵這一點,也就是裴行儉主持吏部工作後製定製度的影響力,陳易是有點誇大其辭了,至少現在是如此。


    這套製度在曆史是非常有名聲,據曆史記載後世時代千年之間的官員選拔規程都是參考裴行儉所製定的製度,但這也隻是陳易這個先知先覺的人在了解這段曆史時候知道,並為之敬佩的。但製度這東西,時間內效果是顯現不出來的。何況這套製度並未施行,裴行儉也隻是將自己撰寫的人才選拔製度以奏本的形式交上去,還沒得到武則天的認可呢!


    不過有時候事情往往會是陰差陽錯的,一向聰慧過人的裴行儉在聽了陳易這話後,竟然沒有任何的懷疑,甚至他還欣喜若狂,他以為陳易看到過他所寫的東西,並和武則天討論過,他所擬定的那套章程得到了武則天的認可,陳易所說就是武則天的意思。


    要是得到了武則天的認可,那他幾個月的心血可就沒花。要真是因為武則天賞識他這個,認可他所寫的製度而加他同中書、門下三品銜,那他非常有成就感。隻不過他是個行事謹慎小心的人,在小小地興奮了一下後,又輕聲問道:“子應賢弟,皇後娘娘她認可了某所寫的那些奏言?”


    “當然認可!”陳易沒猶豫就答應了,雖然武則天並未和他說起過裴行儉所呈的奏本事,但既然曆史記載當中裴行儉這套製度影響深遠,那說明當時肯定得皇帝李治和皇後武則天的認可,不然這套製度也不可能得以實行的。即使原來的曆史上都認可了,那現在裴行儉進一步受到重用,也沒理由不得武則天認可的,陳易覺得他應該哪天和武則天聊聊這事,在邊上添把柴,讓武則天早點回得裴行儉。


    “如此就好!”像是吃了顆定心丸的裴行儉鬆了口氣,很奇怪地並沒再追問陳易關於官職升遷的事,而是將話題叉了出去,“子應賢弟,某知道,這些年你一直在皇後娘娘身邊做事,非常得娘娘的賞識,可某卻曾因當年私議娘娘幹政的事而受到貶嫡,此番恩師一再教導,要向你學習,不要恃才傲眾,以後啊還要請賢弟在這方麵多多教導,某是個武人,粗人,在安西呆了十幾年,回朝後許多事更是不清楚,以後你可要多與我交流交流啊!”


    這話讓陳易心裏一動,有點品出話外音了,隻是卻沒去點破,而是笑著道:“守約兄,你我雖然剛剛結識不久,但初見就覺得挺投緣,又同得邢國公的賞識,我可把你當知己了,今日一些話也就直說了吧!在下剛到長安之時,還是失了記憶,連身份都弄不清楚,皇後娘娘卻給予了另眼相看,我的一些提議她很是讚同,並馬上采納,並授以了我官職,短短幾年飛速升遷,娘娘對我有知遇之恩,我定會報答她的!娘娘理政方麵的能力一點不比陛下差,在她治理下,大唐才會有現在這樣的兵強馬壯,國庫殷實,百姓富足,如今太子殿下年幼,更是沒處事經驗,這些年朝廷的大政肯定還是皇後娘娘處置的,我是覺得現在這種情況下,不必去挑剔誰主事,不要耿耿於懷皇後這樣的女人幹涉朝政,隻要現在依然是大唐,繼位的是陛下的兒子,那就不是問題,唉!其實我也不知道怎麽說,我隻是覺得由皇後娘娘執政,比太子即位親政更好,陛下現在又不能理事……”


    陳易說著,搖搖頭歎了口氣,他真的不知道在裴行儉麵前如何表達自己對武則天的態度,畢竟武則天最後會當上皇帝,這是任何人都沒想到過的事。其實他自己現在也不知道,曆史還會不會如原來那般發展,武則天最終當上皇帝。即使他能確定武則天能當上皇帝,難道還能勸裴行儉抱緊武則天的大腿,共同擁護武則天上位嗎?話說到這裏,他已經不知道怎麽說了。


    陳易的話讓裴行儉也有點莫名其妙,不過他還是聽出了其中的意思,隻是這樣的事太過於**,他在敬佩陳易敢直說這樣話的同時,卻不敢發表什麽意見!rs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遠並收藏唐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