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采臣怎麽會得罪了太子?


    老實說,別看寧采臣沒有為什麽人,也沒有拉學年,交朋友。但是關心他的還不少。


    雖然關心他的大多數都是屁股不幹淨的這一點有點兒不好,但是畢竟是有人關心他的。


    他們全都在交頭接耳,議論寧采臣到底得沒得罪太子。


    如果說沒有,沒有理讓他做使節的。雖然五品官做使節的不是說沒有,但是咱大宋什麽時候用過五品官。


    這二三品的都不一定保得住命,這五品就行。


    這樣看來,他是得罪了太子了。


    有了如此論斷,他們不山聲了。就是本來準備進言,不讓寧采臣去,以交好寧采臣的也不得不退了回來。


    這大概就是奸臣與忠臣的最大區別。一旦得不償失,他們便立即退了出來。


    交好寧采臣是不錯,但是那是建立在寧采臣以後可以幫他們的份上。現在寧采臣就得罪了太子,以後恐怕也就沒得玩了。他們又怎麽會再出手。


    不,應該是他們本來便不怎麽會出手。正所謂: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說的就是他們。


    讓他們辦正事,那是難為他們了。他們也就是適合拖拖後腿,把好事變壞事……這樣的差事。


    反過來則不行。一是沒有那個意識,二是業務不熟練,辦了,也隻能搞砸。


    反倒是趙佶有些過意不去。說道:“煊兒。這寧卿家太過年幼,使他為使,不是那麽恰當。”


    自己兒子與寧采臣有矛盾,他雖然知道不多,但是多少還是知道一些。本以為兒子是真的成熟了,開始有心學業了,卻想不到竟然是為了算計寧采臣。


    趙煊卻說:“父皇,寧大人足智多謀,正是出使遼國的極好人選。安撫遼人的不二人選。”


    我是招你惹你了,受你這麽嫉恨。曆史上這時候出使的使節好像掛了吧?


    我使節你妹啊!不是我已經今時不同往日。這要是去了,那不是十死無生?


    算了。就做次好人好了。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我也就替下那個倒黴蛋好了。


    表像,絕對是表像。


    與其說是救那個沒人記住的倒黴蛋。不如說是準備在刷趙佶的好感度。


    看趙佶那糾結的樣子,一方麵是自己兒子,一方麵卻是兒子在陷害自己的大臣。


    唉!為難啊!


    趙佶看向寧采臣。


    他這一眼卻讓寧采臣不得不站出來:“啟稟陛下,臣願往。”


    反正趙佶最後還是會護兒子,還不如刷了這好感度。


    如果不去,那才是真的找死。


    趙佶一聽,果然雙目一亮,急問道:“卿家真的願去?”


    “臣自然願去,但是還請陛下答應臣一個條件。”


    “好!隻要卿家願往,別說一個。就是十個,朕也答應。”


    寧采臣說:“此去遼國危險非常,十死無生……”反正是怎麽危險,怎麽說。“為免臣的任務沒有完成,白白丟了性命。臣希望能有勇武之士保護臣的安全。”


    “好,準奏。膚這就調撥禁軍,沿途護衛於你。”


    “謝陛下。不過臣有相熟之人,希望能派他們護送於臣。”


    狗屎!雖然不知趙煊這挫孩子為什麽會針對自己,但是既然知道了,還以為我還敢相信大宋禁軍嗎?萬一這屎孩子往裏麵插一兩個間諜的話。那真是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趙佶沒有聽人心聲的本事,立即問道:“是哪些人,朕立即調他們來。”


    “一是禁軍教頭林衝,二是大相國寺魯智深和尚。有他們二人足矣。”不是寧采臣不想要更多的人,但是這等冒險本就是用熟不用生。其他那些人。或為一方守將,或為一方首領。


    來了之後。再不服管教,那才是麻煩事。


    “這二人,就是上次愛卿售書時的兩個金甲壯士吧?”


    “回陛下,正是此二人。”


    “好,這事簡單,朕一會兒就命少監去傳令。”


    少監也就是太監的一種官職,略高於普通宦者。其實太監也是官職,而且還是所有太監最高的官職。不過這書是寫給今人看的,也就不細究了。


    不過,在漢人的朝代。一般傳旨傳令,是不用太監的,而是用官員。因為這與禮製不合。


    趙佶不知是高興,還是激動,竟然說命少監去。


    這也可以看出大宋武職地位之低下了。


    這麽低下的社會地位,卻可以取得70%的戰勝率,不得不為大宋男兒賀。


    真真正正的孺子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


    趙煊雖然奇怪寧采臣會主動請纓,但是他還是很高興的。


    在以一種看死人的眼光看寧采臣後,他發覺寧采臣還真不錯。至少這滿朝大臣,隻有一個半人願意去這必死的任務。


    真是可惜了!好在我大宋人才濟濟,否則孤還真舍不得你去。


    趙煊很得意,覺得除了個情敵。恐怕他做夢都沒有想到,他把寧采臣趕出了汴京,卻把汴京百姓們害苦了。


    此乃後話。


    趙佶現在卻是怎麽看寧采臣,怎麽順眼。一個大才子,又這麽為君父解憂。為什麽一開始朕對他的印象會不好呢?這樣的人才才應該重用啊!


    好感度一刷,老和尚留下趙佶對寧采臣的潛意識算是完全瓦解了,再也不起任何作用。寧采臣總算與其他大人處於同一起跑線了。


    隻是這一變故,寧采臣的官運竟然完全轉紅了。隻是官運一變,趙佶立即說道:“上諭,寧母教子有方,特封誥命宜人夫人,其妻為敕命安人夫人。”


    這是封賞了。封建社會等級森嚴,可不像後世,是個人的婆娘就叫“夫人”。


    想叫“夫人”,行,拿誥命來吧!夫人在這時代可是如假包換的尊稱。


    一品二品官員的正妻叫做“夫人”,嫡母叫做“太夫人”;三品是淑人,四品是恭人,五品是宜人,六品是安人(書書屋.shushu5最快更新.shushu5),七品以下是孺人。五品以上叫“誥命”,六品以下叫“敕命”。


    做大宋的官也不短了,這還是寧采臣頭一次寫聖旨。幸好,他有了解真正的聖旨是什麽格式,否則他都會寫出“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樣的笑話來。


    了解了才知道,這聖旨也是有等級的。不是所有聖旨都用這個開頭的!絕對不可能出現一個宦官跑到一個大臣跟前,展開手裏的黃綾卷軸裝模作樣的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任命某某某為某地知府……”


    奉天承運開頭的聖旨是最鄭重的一種,一般來說,一個皇帝在位期間,除了冊封皇後、冊立太子(太子妃)、敕封諸侯王之類特殊大事,是不會用這種格式的聖旨的。


    絕大多數聖旨,開頭就倆字“聖諭”或者“上諭”。真是奉天承運開頭的聖旨,正常情況下也絕對不會派太監出去宣旨,都是部堂高官擔任宣旨欽差。


    第一次寫聖旨,還是寫給自家的。老實說,寧采臣都有意用瘦金體去寫。


    這樣保存到後世,那些專家學者們到底是會說這聖旨是假的,還是會說這是趙佶親手寫的聖旨?


    可惜這寫旨意的字體也有規定不說,末了還要給趙佶過目。


    什麽?幻道?


    你知道為了讓幻道在皇宮起作用,我吃了多少苦嗎?


    而聖旨可是承載國運龍氣的東西。


    幻道本身也許可以瞞過龍氣,但是寧采臣現在還不行。


    不要小看瞞過龍氣,隻是一個“瞞”字。然而龍氣本身的特殊性決定了這個“瞞”字可不簡單。瞞得好,就是決定皇位更替也並非難事。


    那個老和尚更攻趙佶的記憶,說白了,也就是一個“瞞”字。隻是他沒有“瞞”好,遭到龍氣反噬,丟了性命。


    寧采臣的人道雖然在龍氣上比天道修煉者有優勢,但是當這優勢不足以抵擋力量反擊時,是沒有人敢招惹的。就是寧采臣也不行。


    即使不會丟命,也必然形成敵我死敵。


    不會丟命,也不是因為他現在是不死的,而是在於他的道不在天。沒有天遣加成,自然不會死。


    反倒同為人,又染指了龍氣,形成二龍爭主之態,這是人道允許的,卻不是寧采臣希望的。


    寧采臣寫好旨意,趙佶看了一下,上了玉璽。立時龍氣吐出,國運彌漫,這國運是分與受封之人的,隻是此時此刻存於聖旨罷了。也就是說聖旨隻是個載體,本身並沒有龍氣國運。這也是為什麽國破家亡,聖旨沒有效力的原因。


    寧采臣隻是覺得可惜,這旨意不能由他自己傳。否則他就能好好感應這國運龍氣轉載的方式方法了。


    別誤會,不是寧采臣對大宋的龍氣起了歹心,而僅僅是好奇。


    人是好奇心很重的動物,以前看不見,不知道的東西,在看得見之後,總是想千方百計看清楚它,弄明白它。


    寧采臣也不例外。


    看到寧采臣這麽關心聖旨,盯著它總是看。趙佶不由笑道:“看來卿家很是在意這封旨意。這樣好了,卿家先回家去。朕這就派人去傳旨。”


    有人為官為的是財,有人為的是名,有的為的是封妻蔭子……


    趙佶見得多了,自然不以為怪,甚至心說:如果寧采臣真回不來,朕一定會讓他封妻蔭子,得償所願。(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白蛇傳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虛數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虛數點並收藏從白蛇傳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