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人見沒有自己可以出力的地方,也就離開了。
他們走了之後,才是重要的。林衝與寧采臣他們在討論一旦發生了意外(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他們走什麽路逃離遼國。
走哪條路才能最快到達水邊。
陸路是行不通的。陸路是騎馬。讓寧采臣他們和牧民們比騎馬,他們還沒有這麽自大。
而一旦上了船,遼人同樣拿他們沒辦法。這騎馬的和操海船的比操舟,絕對是以短擊長。
“大人,這次和議難道就沒有成功的希望嗎?”
寧采臣說:“怎麽成功?這遼人也不是傻子,他們的探子也不是吃素的。大軍一動,必然立即飛報國內。”
其實軍隊的調撥開拔,是想瞞也瞞不住。那麽多的人,是行軍也好,突然消失不見也好,總是動靜很大。
就是隱藏行軍好了,軍營中一下子少了這麽多的人,人聲吃用都少了許多,探子們也不是白癡,自然可以看出來。
就是住在附近的民眾也能感覺出來。隻是他們沒有必要,也沒有那麽大的心力人力去評估測算軍隊去了什麽地方,又去了多少人罷了。
探子們卻不一樣,這林衝也知道。“難道真的要打仗了嗎?”
“咦?聽你的口氣,似乎不想打仗?”寧采臣問道。
“是的,我不希望打仗。”麵對寧采臣。林衝沒有什麽好隱瞞的。實話實說道。
“為什麽?你不是武將嗎?不打仗,你們哪來的軍功?”寧采臣好奇了。這軍人不願意打仗,這實在是出乎他的意料,難不成是由於自己的穿越,改變了林衝的人生,使得林衝變成了混吃等死的人嗎?
不對。說不定這才是林衝。溫柔鄉是英雄塚,有嬌妻在懷,每月薪俸也不少,也難怪他不想拚命了。拚命的林衝,那是變成孤家寡人的林衝。
不妙。不妙啊!
林衝卻說:“聯金滅遼,符合兵法的。而且對我大宋來說,幽雲十六州是最據有戰略意義的地區,不僅可以拒北方遊牧於長城之外。而且作為產馬良地,能壯大宋的軟肋-騎兵。這麽好的機會可謂百年難逢,如果是偏於安逸,那大可放任金遼自相殘殺,反正遼也沒有能力南侵滅我大宋,護我一方平安即可。而正因為陛下心懷祖宗基業,有進取心才會窺探幽雲。”
“咦?這不是好事嗎?那林教頭為什麽不同意北滅遼國?”
“唉!”林衝搖了搖頭說“軍隊不堪使用。”
“軍隊不堪使用?”
“是的,我身為八十萬禁軍教頭,自然知道軍隊的現狀。從太祖年間的三日一操,到現在的一月一操,三月一操,就是這樣,也多是敷衍了事。”
“不是吧?”魯智深問道“不是剛剛才打贏了西夏嗎?軍紀不會如此散漫吧?”
“就是如此散漫!”林衝皺眉說“雖然我不知道為什麽這次西夏會敗得這麽慘。但是就我所知,八十萬禁軍幾乎無用,想打戰,得重新組建軍隊。而且統帥也不能是童大人。童大人為人……為人實在是沒有擔當。”
原來是這個原因啊!
不過這是不是叫英雄所見略同?我提前準備軍隊,看來是做對了。不過這大宋禁軍真的有這麽爛嗎?
魯智深卻說:“那你是什麽意思?啟奉陛下,重練軍隊嗎?”
寧采臣說:“恐怕不行。”
“為什麽?”這次連林衝都不明白了。
身為軍人,還是個教頭。自然不願意要一支不願意訓練的軍隊。在他心目中的軍隊,就應該三日一小操。五日一大操才對。
不願意操練的軍隊,又怎麽可能會願意打戰。這樣的軍隊已經稱不上是軍隊。不如遣散重組好了。
寧采臣卻說:“大宋重文輕武。前不久陛下還頒了禁武令。”
趙家人恨不能平日裏,軍隊一點兒戰鬥力都沒有,這樣才能不威脅自己的統治。
好容易有了八十萬禁止他人動用的禁軍,遣散重招,別開玩笑了。這是不可能的。
就是時時操練都不可能。不是趙家人吝惜練兵錢,在金錢上趙家人有著特有的豪爽。他們擔心的是,這兵練好了,軍隊也不是他們的了。
眾所周知的例子便是宋江,這人最愛//書迷樓最快文字更新.shumilou無彈窗無廣告//,也最會做的便是huā別人的銀子,做自己的事。
大宋文風倡盛,是絕不會隻有一個宋江的。
可是這些能說嗎?不能吧。
聽到禁武令,林衝也歎氣。
雖然這時代的教育,使得林衝不可能直斥君王之非,但是林衝也隱隱約約知道趙官家為什麽不會同意他的建議。這無疑讓他極為鬱悶。
習得武藝,賣於帝王家。可是卻偏偏遇上一個不喜武人的帝王。
難道趙家人不知道軍隊的重要性嗎?
人數。人數實在是太有迷惑性了。
八十萬禁軍。就是八十萬頭豬,讓人砍,都能砍得崩了刀口。
這是最直觀的印象。隻是人不是豬。人組成的軍隊是會潰散,是會投降的。
看他這麽喪氣,寧采臣決定透露一點兒:“放心好了。咱們這次出使,不光為了大宋,也為他遼國。”
“為遼國?”
“不錯。你們說,如果咱們告訴遼國皇帝,這金人要造他的反,你們覺得如何?”寧采臣笑著說。
一想到遼人會把軍隊調去全力圍殺金人,寧采臣就想笑。打吧,打吧!打得越慘越好。
“不行!”“不可!萬萬不可!”
自以為是個絕妙的主意,卻沒有想到得到了林衝與魯智深的同時反對。
魯智深更是說道:“大人,金人民寡國小,一旦遼人知曉他們的反意,必然加以剿滅。到時金人萬萬不敵的。”
“林教頭,你也是這樣的看法嗎?”
“是的。兄長言之有理。”林衝認真說道。
唉!不怪他們。這時代沒人看好金人,畢竟他們的人口太少,底子太簿。就和後世的野豬皮一樣,誰也料不到他們竟然真的能占據中原,還一占二百多年,完全打破了胡人沒有百年國運的大魔咒。
現在嗎?
如果告訴他們,金人必然會滅遼,無論有沒有宋的幫助。差別隻是時間長短罷了。
他們絕對會當笑話來聽。這就像是後世有人說:“聽說了嗎?爪哇必將滅亡美國。”
你說得出,也沒有人會相信。沒辦法,這就是骨感十足的現實。後世也沒有人相信有國可以滅亡美國吧?還是爪哇這樣的小國。
知道曆史,卻難以讓人相信。寧采臣也就不費這個唇舌了。他想了想說:“這樣做,嗯,這樣做應該是有好處的。”
“好處?”
“不錯。”寧采臣邊想邊說“既然林教頭認為大宋軍隊不堪使用,而陛下又不可能同意急訓出一批可以使用的軍隊,那麽能做的也隻有降低遼人軍隊的水準了。”
“降低遼軍的水準?”
魯智深問道:“咱們又不是遼人,怎麽能指使得動他們?”
“這就是金人的作用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隻要他們開戰了,便必然會損耗他們的軍隊。有經驗的老兵打光了,他們的軍隊也自然是不堪使用了。”
睜著眼說瞎話。寧采臣是知道曆史走向的,但是不這樣說,又能怎麽辦呢?誰讓這時代的人隻相信這個。金人能贏?白日做夢吧!
魯智深果然欣喜道:“原來還有這個辦法?我怎麽沒想到?看來真是離開軍隊太久了。”
魯智深本是軍人,一聽便知道可行。打仗便會死人,而真正的精銳一死太多,這軍隊的戰鬥力自然也就降了下來。
他是武者,自然不是文人。文人由於對武藝了解不多,隻會看雙方軍隊的人數與裝備,根本就不懂一支精銳部隊的戰鬥力,根本就不是人數可以彌補的。那種差之毫厘的生死相博的特有武者直覺,根本就不是字麵上可以看出來的。
就是林衝也沒有看出寧采臣辦法有什麽不妥的地方,唯一不妥就是:“寧大人,這蕃邦求救於我國,我等不加以援手,卻落井下石,拆穿他們,這過於殘忍了吧!”
是啊!這也是華夏的特點,做什麽都過於仁慈了。為了別人的命,就可以犧牲自己的命嗎?
然而還不能就此爭辯。一旦爭辯了,哪怕你不是,也要擔上個“見私利而忘義”的罪名。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這就是華夏特色。
為了在這世界站穩腳,就是寧采臣也學會了用大道理大義做事的法子。
隻聽他說:“林教頭也說了大宋的軍隊不堪使用。可是陛下他們不知道。一旦以這樣的軍隊與遼**隊做戰,我國恐怕凶多吉少。到時又是一片生靈塗炭。”
寧采臣覺得自己也變了。大話欺人不說,更是連生靈都代表了起來。他會這樣,就是他自己也不敢相信。明明是為了保小命(主要是使節團的小命)的法子,可是卻不得不掛上萬千生靈的幌子。
不過看林衝認真考慮,仔細比較說與不說的優劣處,即將讓說服的樣子,也算是個安慰了。
沒辦法,這時代就是這樣。好人是不談私利的。(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他們走了之後,才是重要的。林衝與寧采臣他們在討論一旦發生了意外(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他們走什麽路逃離遼國。
走哪條路才能最快到達水邊。
陸路是行不通的。陸路是騎馬。讓寧采臣他們和牧民們比騎馬,他們還沒有這麽自大。
而一旦上了船,遼人同樣拿他們沒辦法。這騎馬的和操海船的比操舟,絕對是以短擊長。
“大人,這次和議難道就沒有成功的希望嗎?”
寧采臣說:“怎麽成功?這遼人也不是傻子,他們的探子也不是吃素的。大軍一動,必然立即飛報國內。”
其實軍隊的調撥開拔,是想瞞也瞞不住。那麽多的人,是行軍也好,突然消失不見也好,總是動靜很大。
就是隱藏行軍好了,軍營中一下子少了這麽多的人,人聲吃用都少了許多,探子們也不是白癡,自然可以看出來。
就是住在附近的民眾也能感覺出來。隻是他們沒有必要,也沒有那麽大的心力人力去評估測算軍隊去了什麽地方,又去了多少人罷了。
探子們卻不一樣,這林衝也知道。“難道真的要打仗了嗎?”
“咦?聽你的口氣,似乎不想打仗?”寧采臣問道。
“是的,我不希望打仗。”麵對寧采臣。林衝沒有什麽好隱瞞的。實話實說道。
“為什麽?你不是武將嗎?不打仗,你們哪來的軍功?”寧采臣好奇了。這軍人不願意打仗,這實在是出乎他的意料,難不成是由於自己的穿越,改變了林衝的人生,使得林衝變成了混吃等死的人嗎?
不對。說不定這才是林衝。溫柔鄉是英雄塚,有嬌妻在懷,每月薪俸也不少,也難怪他不想拚命了。拚命的林衝,那是變成孤家寡人的林衝。
不妙。不妙啊!
林衝卻說:“聯金滅遼,符合兵法的。而且對我大宋來說,幽雲十六州是最據有戰略意義的地區,不僅可以拒北方遊牧於長城之外。而且作為產馬良地,能壯大宋的軟肋-騎兵。這麽好的機會可謂百年難逢,如果是偏於安逸,那大可放任金遼自相殘殺,反正遼也沒有能力南侵滅我大宋,護我一方平安即可。而正因為陛下心懷祖宗基業,有進取心才會窺探幽雲。”
“咦?這不是好事嗎?那林教頭為什麽不同意北滅遼國?”
“唉!”林衝搖了搖頭說“軍隊不堪使用。”
“軍隊不堪使用?”
“是的,我身為八十萬禁軍教頭,自然知道軍隊的現狀。從太祖年間的三日一操,到現在的一月一操,三月一操,就是這樣,也多是敷衍了事。”
“不是吧?”魯智深問道“不是剛剛才打贏了西夏嗎?軍紀不會如此散漫吧?”
“就是如此散漫!”林衝皺眉說“雖然我不知道為什麽這次西夏會敗得這麽慘。但是就我所知,八十萬禁軍幾乎無用,想打戰,得重新組建軍隊。而且統帥也不能是童大人。童大人為人……為人實在是沒有擔當。”
原來是這個原因啊!
不過這是不是叫英雄所見略同?我提前準備軍隊,看來是做對了。不過這大宋禁軍真的有這麽爛嗎?
魯智深卻說:“那你是什麽意思?啟奉陛下,重練軍隊嗎?”
寧采臣說:“恐怕不行。”
“為什麽?”這次連林衝都不明白了。
身為軍人,還是個教頭。自然不願意要一支不願意訓練的軍隊。在他心目中的軍隊,就應該三日一小操。五日一大操才對。
不願意操練的軍隊,又怎麽可能會願意打戰。這樣的軍隊已經稱不上是軍隊。不如遣散重組好了。
寧采臣卻說:“大宋重文輕武。前不久陛下還頒了禁武令。”
趙家人恨不能平日裏,軍隊一點兒戰鬥力都沒有,這樣才能不威脅自己的統治。
好容易有了八十萬禁止他人動用的禁軍,遣散重招,別開玩笑了。這是不可能的。
就是時時操練都不可能。不是趙家人吝惜練兵錢,在金錢上趙家人有著特有的豪爽。他們擔心的是,這兵練好了,軍隊也不是他們的了。
眾所周知的例子便是宋江,這人最愛//書迷樓最快文字更新.shumilou無彈窗無廣告//,也最會做的便是huā別人的銀子,做自己的事。
大宋文風倡盛,是絕不會隻有一個宋江的。
可是這些能說嗎?不能吧。
聽到禁武令,林衝也歎氣。
雖然這時代的教育,使得林衝不可能直斥君王之非,但是林衝也隱隱約約知道趙官家為什麽不會同意他的建議。這無疑讓他極為鬱悶。
習得武藝,賣於帝王家。可是卻偏偏遇上一個不喜武人的帝王。
難道趙家人不知道軍隊的重要性嗎?
人數。人數實在是太有迷惑性了。
八十萬禁軍。就是八十萬頭豬,讓人砍,都能砍得崩了刀口。
這是最直觀的印象。隻是人不是豬。人組成的軍隊是會潰散,是會投降的。
看他這麽喪氣,寧采臣決定透露一點兒:“放心好了。咱們這次出使,不光為了大宋,也為他遼國。”
“為遼國?”
“不錯。你們說,如果咱們告訴遼國皇帝,這金人要造他的反,你們覺得如何?”寧采臣笑著說。
一想到遼人會把軍隊調去全力圍殺金人,寧采臣就想笑。打吧,打吧!打得越慘越好。
“不行!”“不可!萬萬不可!”
自以為是個絕妙的主意,卻沒有想到得到了林衝與魯智深的同時反對。
魯智深更是說道:“大人,金人民寡國小,一旦遼人知曉他們的反意,必然加以剿滅。到時金人萬萬不敵的。”
“林教頭,你也是這樣的看法嗎?”
“是的。兄長言之有理。”林衝認真說道。
唉!不怪他們。這時代沒人看好金人,畢竟他們的人口太少,底子太簿。就和後世的野豬皮一樣,誰也料不到他們竟然真的能占據中原,還一占二百多年,完全打破了胡人沒有百年國運的大魔咒。
現在嗎?
如果告訴他們,金人必然會滅遼,無論有沒有宋的幫助。差別隻是時間長短罷了。
他們絕對會當笑話來聽。這就像是後世有人說:“聽說了嗎?爪哇必將滅亡美國。”
你說得出,也沒有人會相信。沒辦法,這就是骨感十足的現實。後世也沒有人相信有國可以滅亡美國吧?還是爪哇這樣的小國。
知道曆史,卻難以讓人相信。寧采臣也就不費這個唇舌了。他想了想說:“這樣做,嗯,這樣做應該是有好處的。”
“好處?”
“不錯。”寧采臣邊想邊說“既然林教頭認為大宋軍隊不堪使用,而陛下又不可能同意急訓出一批可以使用的軍隊,那麽能做的也隻有降低遼人軍隊的水準了。”
“降低遼軍的水準?”
魯智深問道:“咱們又不是遼人,怎麽能指使得動他們?”
“這就是金人的作用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隻要他們開戰了,便必然會損耗他們的軍隊。有經驗的老兵打光了,他們的軍隊也自然是不堪使用了。”
睜著眼說瞎話。寧采臣是知道曆史走向的,但是不這樣說,又能怎麽辦呢?誰讓這時代的人隻相信這個。金人能贏?白日做夢吧!
魯智深果然欣喜道:“原來還有這個辦法?我怎麽沒想到?看來真是離開軍隊太久了。”
魯智深本是軍人,一聽便知道可行。打仗便會死人,而真正的精銳一死太多,這軍隊的戰鬥力自然也就降了下來。
他是武者,自然不是文人。文人由於對武藝了解不多,隻會看雙方軍隊的人數與裝備,根本就不懂一支精銳部隊的戰鬥力,根本就不是人數可以彌補的。那種差之毫厘的生死相博的特有武者直覺,根本就不是字麵上可以看出來的。
就是林衝也沒有看出寧采臣辦法有什麽不妥的地方,唯一不妥就是:“寧大人,這蕃邦求救於我國,我等不加以援手,卻落井下石,拆穿他們,這過於殘忍了吧!”
是啊!這也是華夏的特點,做什麽都過於仁慈了。為了別人的命,就可以犧牲自己的命嗎?
然而還不能就此爭辯。一旦爭辯了,哪怕你不是,也要擔上個“見私利而忘義”的罪名。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這就是華夏特色。
為了在這世界站穩腳,就是寧采臣也學會了用大道理大義做事的法子。
隻聽他說:“林教頭也說了大宋的軍隊不堪使用。可是陛下他們不知道。一旦以這樣的軍隊與遼**隊做戰,我國恐怕凶多吉少。到時又是一片生靈塗炭。”
寧采臣覺得自己也變了。大話欺人不說,更是連生靈都代表了起來。他會這樣,就是他自己也不敢相信。明明是為了保小命(主要是使節團的小命)的法子,可是卻不得不掛上萬千生靈的幌子。
不過看林衝認真考慮,仔細比較說與不說的優劣處,即將讓說服的樣子,也算是個安慰了。
沒辦法,這時代就是這樣。好人是不談私利的。(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