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白晝愈發短暫,當這支吳軍距離江陵城還有七八裏路程的時候,西邊的斜陽便已日薄西山。
驛道上的吳軍浩浩蕩蕩,旌旗招展,人喊馬嘶之聲絡繹不絕,飛揚的塵土甚囂塵上。
十餘麵“呂”字大旗迎風招展,獵獵作響。
“駕、駕、駕……”
路上不斷有吳軍的斥候帶回消息,向主將呂蒙稟報江陵城的情況。
“報……稟都督,江陵城四門緊閉,城牆上隻有稀疏的劉兵守衛。”
“報……稟都督,江陵南門豎起了白旗,摘下了劉字旗幟。”
“報……稟都督,江陵南門已經敞開,吊橋落下,有一武將正在橋邊等候,成門內有百姓清掃街道。”
馬上的傅士仁聞言喜出望外,奸笑著捋了捋唇角的八字胡,討好的對呂蒙道:“仁早就說過,糜子方別無選擇,隻有歸順主公這條路可走。”
呂蒙年方四旬出頭,方臉短髯,麵目剛毅,鼻梁挺拔,身材中等偏上,眼神中透著敏銳與狡黠。
聽了傅士仁的話,撫須沉吟:“糜芳不會使詐吧?”
“絕對不會。”
傅士仁拍著胸膛打包票,“我二人秉承孔明的策略,結好兩邊關係,這些年賣給都督了十幾萬石糧食與三千多副甲胄。關羽出征前派人核對庫房,糜子方被逼無奈,隻能縱火焚燒……”
“嗬嗬……你們膽子不小啊!”
呂蒙撫須冷笑,眸子裏對傅士仁的鄙夷掩飾不住,“真當關雲長像三歲小兒一般被你們玩弄於鼓掌之間?他隻是還沒有騰出手來徹查此事罷了。”
“唉……我二人也是執行漢中王結好兩邊的策略,是這關羽驕傲自大,目中無人。”
畢竟不是光彩的事情,傅士仁急忙轉移話題,“關羽得了漢中王授予的假節鉞,有了生殺大權,出征之前放話出來,班師之日就是我二人伏罪之時,糜子方不得不降,也不能不降。”
“你提前去江陵南門刺探一番,摸清了城內底細,某再部署進城事宜。”
呂蒙勒馬帶韁,傳下命令,“全軍減速!”
“喏!”
傅士仁知道呂蒙並未完全相信自己,隻能催馬揚鞭,提前趕往江陵南門。
看到傅士仁策馬走遠,滿臉虯髯的潘璋冷哼一聲:“都督,此等賣主求榮之徒,留之無益,等拿下江陵之後一刀殺了便是。”
呂蒙撚了撚短須,肅聲道:“吾亦知此等小人不可重用,但荊州初下,人心未附,殺了他會造成恐慌,暫且留他狗命。”
傅士仁策馬揚鞭,不消半個時辰便來到江陵南城門。
舉目眺望,隻見城牆上掛起了白色旗幟,“劉”字大旗也被摘了下來,牆垛後麵隻有稀疏的兵卒駐守。
城門大開,十幾個百姓正在清掃道路,灑水淨街。
在吊橋前滿臉焦急、東張西望之人不是糜芳又是何人?
“子方兄別來無恙。”
傅士仁催馬向前,笑眯眯的抱著馬鞭施禮。
糜芳歎息一聲:“什麽無恙不無恙的,事到如今,芳還有其他選擇麽?”
“城中文武為何不來迎接?”
傅士仁搖身一變,成為了呂蒙一條忠實的走狗,警惕的提出了疑問。
糜芳苦笑一聲:“此等行徑,將來必是遺臭萬年,芳焉有臉麵讓同僚與士紳出來迎接?讓他們看看我糜芳做叛徒的嘴臉麽?”
“嘿嘿……這倒也是。”
傅士仁心中的疑慮這才打消,“你我兄弟也是被逼無奈,隻怪關某欺人太甚!”
“呂子明都督何在?”
糜芳不耐煩的催促,“芳已經下令全城封控,任何人不許上街,速速請都督揮兵入城,接管軍政大權。”
傅士仁伸長了脖子向裏眺望:“子方兄不會使詐吧?”
“你敢疑我?”
糜芳勃然大怒,“倘若呂蒙懷疑我也就罷了,我糜子方落得今日這般下場,還不是拜你傅士仁所賜?你如此態度,讓芳如何相信孫權封侯之諾?”
說完撥馬就走,怒氣衝衝的道,“罷了、罷了,橫豎都是死,那我糜子方便閉城死戰,也不至於死後落個叛賊的罵名!”
“哎、哎……子方兄息怒!”
傅士仁豈能讓到手的功勞飛了,急忙催馬追趕,“這話不是愚兄問的,乃是呂都督讓我來刺探情報,不得不問。你我同氣連枝,榮辱與共,愚兄保證吳主絕不是言而無信。否則,將來誰還會歸順與他?”
糜芳這才停下馬蹄,氣呼呼的道:“那就讓呂蒙速速揮兵入城,我糜芳在此羞愧的無地自容,愧對玄德,如坐針氈呢!”
“子方兄稍等片刻,大軍距江陵已經隻剩六七裏路程,稍後便至。”
傅士仁抱拳告辭,撥馬而去,想著一樁大功大手,心情頗為暢快。
張飛和劉鬥躲在女牆後麵監視著糜芳的舉動,看到傅士仁一臉奸笑的樣子,氣得張飛要拿弓箭把傅士仁射下馬來,幸虧劉鬥死死按住張飛的肩膀,才讓他沒有意氣用事。
“三叔……小不忍則亂大謀啊!”
“狗娘養的傅士仁,他與你父王可是同鄉,竟然如此恬不知恥。”
看到傅士仁撥馬遠去,劉鬥對張飛道:“侄兒下去問問傅士仁所為何來?”
片刻之後,劉鬥就催馬出了城門,徑直來到糜芳馬前詢問,“那傅士仁莫非是來探聽城內動靜的?”
一家老小的性命都在劉鬥的身上,糜芳隻能老老實實的配合,“正是,呂蒙懷疑某使詐,故此命傅士仁前來查看。”
“呂蒙這廝果然狡詐如狐。”
劉鬥在馬上罵了一聲,“我猜測吳軍肯定不會走南門,稍後傅士仁多半還會來與你商議,要求打開東城門進城,到時你依他便是。”
“哦……長公子如此肯定?”
糜芳心中忐忑不安,也不知道局勢會發展到何種地步,反正今日已是騎虎難下。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呂蒙不信任傅士仁,那他定然就處處提防,使君直管按照我的吩咐行事。”
劉鬥撥轉馬頭,在糜芳的狐疑中返回了城內。
劉鬥飛快的返回城牆上麵,對張飛麵授機宜:“呂蒙懷疑糜芳使詐,故此命傅士仁前來刺探。侄兒覺得他既然起了疑心,定然會出其不意,十有八九會選擇走東門入城。故此請三叔率領弓箭手前往東城門設伏,痛擊吳寇!”
“倘若呂蒙不去東門,直接從南門進城,三叔豈不是撲了個空?”
張飛有些猶豫,腦子一時間轉不過彎來。
“若吳軍自南門進城,侄兒自會與銀屏、維之予以迎頭痛擊。”
劉鬥目光堅毅,請張飛相信自己,“我等雖然不像三叔萬夫莫敵,但也能讓孫兵付出慘痛代價。”
“倘若吳軍去西門或者北門呢?”
關索也湊過來討論,讓劉鬥覺得這個小舅子更像是在抬杠。
劉鬥耐著性子解釋:“西門和北門路遠,吳軍繞路沒有城內調動快捷,我軍可以隨時補防。唯有東門與南門路途相差無幾,倘若吳軍到了東城門,咱們再調兵就來不及了。”
江陵城的防禦目前以南城門為主,躲在女牆後麵的伏兵約有一千五百人,此外就是在內城牆軍營之中待命的五百弓弩手,他們的任務是隨時馳援四門。
東門有一千伏兵,數量僅次於南城門,而相對安全的西門與北門各有五百人防禦。
劉鬥把指揮任務交給了南郡都尉劉瞻,他是光武後裔,血統甚至比劉備還純正,忠誠有足夠的保證。
劉鬥的邏輯很清晰,吳軍是從東南方向來的,要麽直抵南門,要麽直抵東門。
想要去西門與北門除非繞個幾十裏的大圈子,否則順著城池外圍走把行軍路線暴露在守軍眼皮底下有何意義?
排除了北門和西門,那麽就隻剩下距離相當的東門跟南門。
呂蒙派傅士仁來打探消息,說明他疑心很重,即便傅士仁回去稟報,呂蒙也未必完全相信。所以劉鬥猜測呂蒙會選擇東門,這樣可以避免中了糜芳的陷阱。
說白了就是賭一把,能否猜中就看運氣了!
對於劉鬥來說,萬人之敵的張飛就是憋得一個大招,如此煞費苦心的揣摩呂蒙的心思,為的就是把這個大招砸在對手身上。
兩相比較,劉鬥選擇讓張飛去東門。
“既然阿鬥如此自信,那三叔就聽你的。”
張飛疾步下了城牆,提矛上馬,率領軍營裏待命的五百弓弩手以最快的速度趕往東城門。
“我也跟著三叔去殺敵。”
關索心癢難耐,扛著一柄四十斤的大刀一溜煙般跟著下了城牆。
劉鬥無奈的和關銀屏對視一眼:“如此一來,南門隻能靠你我鎮守了。”
關銀屏握緊了手中一丈二的鳳嘴刀,一雙美眸自信滿滿:“我關銀屏誓死守衛江陵,決不讓吳寇踏入半步!”
驛道上的吳軍浩浩蕩蕩,旌旗招展,人喊馬嘶之聲絡繹不絕,飛揚的塵土甚囂塵上。
十餘麵“呂”字大旗迎風招展,獵獵作響。
“駕、駕、駕……”
路上不斷有吳軍的斥候帶回消息,向主將呂蒙稟報江陵城的情況。
“報……稟都督,江陵城四門緊閉,城牆上隻有稀疏的劉兵守衛。”
“報……稟都督,江陵南門豎起了白旗,摘下了劉字旗幟。”
“報……稟都督,江陵南門已經敞開,吊橋落下,有一武將正在橋邊等候,成門內有百姓清掃街道。”
馬上的傅士仁聞言喜出望外,奸笑著捋了捋唇角的八字胡,討好的對呂蒙道:“仁早就說過,糜子方別無選擇,隻有歸順主公這條路可走。”
呂蒙年方四旬出頭,方臉短髯,麵目剛毅,鼻梁挺拔,身材中等偏上,眼神中透著敏銳與狡黠。
聽了傅士仁的話,撫須沉吟:“糜芳不會使詐吧?”
“絕對不會。”
傅士仁拍著胸膛打包票,“我二人秉承孔明的策略,結好兩邊關係,這些年賣給都督了十幾萬石糧食與三千多副甲胄。關羽出征前派人核對庫房,糜子方被逼無奈,隻能縱火焚燒……”
“嗬嗬……你們膽子不小啊!”
呂蒙撫須冷笑,眸子裏對傅士仁的鄙夷掩飾不住,“真當關雲長像三歲小兒一般被你們玩弄於鼓掌之間?他隻是還沒有騰出手來徹查此事罷了。”
“唉……我二人也是執行漢中王結好兩邊的策略,是這關羽驕傲自大,目中無人。”
畢竟不是光彩的事情,傅士仁急忙轉移話題,“關羽得了漢中王授予的假節鉞,有了生殺大權,出征之前放話出來,班師之日就是我二人伏罪之時,糜子方不得不降,也不能不降。”
“你提前去江陵南門刺探一番,摸清了城內底細,某再部署進城事宜。”
呂蒙勒馬帶韁,傳下命令,“全軍減速!”
“喏!”
傅士仁知道呂蒙並未完全相信自己,隻能催馬揚鞭,提前趕往江陵南門。
看到傅士仁策馬走遠,滿臉虯髯的潘璋冷哼一聲:“都督,此等賣主求榮之徒,留之無益,等拿下江陵之後一刀殺了便是。”
呂蒙撚了撚短須,肅聲道:“吾亦知此等小人不可重用,但荊州初下,人心未附,殺了他會造成恐慌,暫且留他狗命。”
傅士仁策馬揚鞭,不消半個時辰便來到江陵南城門。
舉目眺望,隻見城牆上掛起了白色旗幟,“劉”字大旗也被摘了下來,牆垛後麵隻有稀疏的兵卒駐守。
城門大開,十幾個百姓正在清掃道路,灑水淨街。
在吊橋前滿臉焦急、東張西望之人不是糜芳又是何人?
“子方兄別來無恙。”
傅士仁催馬向前,笑眯眯的抱著馬鞭施禮。
糜芳歎息一聲:“什麽無恙不無恙的,事到如今,芳還有其他選擇麽?”
“城中文武為何不來迎接?”
傅士仁搖身一變,成為了呂蒙一條忠實的走狗,警惕的提出了疑問。
糜芳苦笑一聲:“此等行徑,將來必是遺臭萬年,芳焉有臉麵讓同僚與士紳出來迎接?讓他們看看我糜芳做叛徒的嘴臉麽?”
“嘿嘿……這倒也是。”
傅士仁心中的疑慮這才打消,“你我兄弟也是被逼無奈,隻怪關某欺人太甚!”
“呂子明都督何在?”
糜芳不耐煩的催促,“芳已經下令全城封控,任何人不許上街,速速請都督揮兵入城,接管軍政大權。”
傅士仁伸長了脖子向裏眺望:“子方兄不會使詐吧?”
“你敢疑我?”
糜芳勃然大怒,“倘若呂蒙懷疑我也就罷了,我糜子方落得今日這般下場,還不是拜你傅士仁所賜?你如此態度,讓芳如何相信孫權封侯之諾?”
說完撥馬就走,怒氣衝衝的道,“罷了、罷了,橫豎都是死,那我糜子方便閉城死戰,也不至於死後落個叛賊的罵名!”
“哎、哎……子方兄息怒!”
傅士仁豈能讓到手的功勞飛了,急忙催馬追趕,“這話不是愚兄問的,乃是呂都督讓我來刺探情報,不得不問。你我同氣連枝,榮辱與共,愚兄保證吳主絕不是言而無信。否則,將來誰還會歸順與他?”
糜芳這才停下馬蹄,氣呼呼的道:“那就讓呂蒙速速揮兵入城,我糜芳在此羞愧的無地自容,愧對玄德,如坐針氈呢!”
“子方兄稍等片刻,大軍距江陵已經隻剩六七裏路程,稍後便至。”
傅士仁抱拳告辭,撥馬而去,想著一樁大功大手,心情頗為暢快。
張飛和劉鬥躲在女牆後麵監視著糜芳的舉動,看到傅士仁一臉奸笑的樣子,氣得張飛要拿弓箭把傅士仁射下馬來,幸虧劉鬥死死按住張飛的肩膀,才讓他沒有意氣用事。
“三叔……小不忍則亂大謀啊!”
“狗娘養的傅士仁,他與你父王可是同鄉,竟然如此恬不知恥。”
看到傅士仁撥馬遠去,劉鬥對張飛道:“侄兒下去問問傅士仁所為何來?”
片刻之後,劉鬥就催馬出了城門,徑直來到糜芳馬前詢問,“那傅士仁莫非是來探聽城內動靜的?”
一家老小的性命都在劉鬥的身上,糜芳隻能老老實實的配合,“正是,呂蒙懷疑某使詐,故此命傅士仁前來查看。”
“呂蒙這廝果然狡詐如狐。”
劉鬥在馬上罵了一聲,“我猜測吳軍肯定不會走南門,稍後傅士仁多半還會來與你商議,要求打開東城門進城,到時你依他便是。”
“哦……長公子如此肯定?”
糜芳心中忐忑不安,也不知道局勢會發展到何種地步,反正今日已是騎虎難下。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呂蒙不信任傅士仁,那他定然就處處提防,使君直管按照我的吩咐行事。”
劉鬥撥轉馬頭,在糜芳的狐疑中返回了城內。
劉鬥飛快的返回城牆上麵,對張飛麵授機宜:“呂蒙懷疑糜芳使詐,故此命傅士仁前來刺探。侄兒覺得他既然起了疑心,定然會出其不意,十有八九會選擇走東門入城。故此請三叔率領弓箭手前往東城門設伏,痛擊吳寇!”
“倘若呂蒙不去東門,直接從南門進城,三叔豈不是撲了個空?”
張飛有些猶豫,腦子一時間轉不過彎來。
“若吳軍自南門進城,侄兒自會與銀屏、維之予以迎頭痛擊。”
劉鬥目光堅毅,請張飛相信自己,“我等雖然不像三叔萬夫莫敵,但也能讓孫兵付出慘痛代價。”
“倘若吳軍去西門或者北門呢?”
關索也湊過來討論,讓劉鬥覺得這個小舅子更像是在抬杠。
劉鬥耐著性子解釋:“西門和北門路遠,吳軍繞路沒有城內調動快捷,我軍可以隨時補防。唯有東門與南門路途相差無幾,倘若吳軍到了東城門,咱們再調兵就來不及了。”
江陵城的防禦目前以南城門為主,躲在女牆後麵的伏兵約有一千五百人,此外就是在內城牆軍營之中待命的五百弓弩手,他們的任務是隨時馳援四門。
東門有一千伏兵,數量僅次於南城門,而相對安全的西門與北門各有五百人防禦。
劉鬥把指揮任務交給了南郡都尉劉瞻,他是光武後裔,血統甚至比劉備還純正,忠誠有足夠的保證。
劉鬥的邏輯很清晰,吳軍是從東南方向來的,要麽直抵南門,要麽直抵東門。
想要去西門與北門除非繞個幾十裏的大圈子,否則順著城池外圍走把行軍路線暴露在守軍眼皮底下有何意義?
排除了北門和西門,那麽就隻剩下距離相當的東門跟南門。
呂蒙派傅士仁來打探消息,說明他疑心很重,即便傅士仁回去稟報,呂蒙也未必完全相信。所以劉鬥猜測呂蒙會選擇東門,這樣可以避免中了糜芳的陷阱。
說白了就是賭一把,能否猜中就看運氣了!
對於劉鬥來說,萬人之敵的張飛就是憋得一個大招,如此煞費苦心的揣摩呂蒙的心思,為的就是把這個大招砸在對手身上。
兩相比較,劉鬥選擇讓張飛去東門。
“既然阿鬥如此自信,那三叔就聽你的。”
張飛疾步下了城牆,提矛上馬,率領軍營裏待命的五百弓弩手以最快的速度趕往東城門。
“我也跟著三叔去殺敵。”
關索心癢難耐,扛著一柄四十斤的大刀一溜煙般跟著下了城牆。
劉鬥無奈的和關銀屏對視一眼:“如此一來,南門隻能靠你我鎮守了。”
關銀屏握緊了手中一丈二的鳳嘴刀,一雙美眸自信滿滿:“我關銀屏誓死守衛江陵,決不讓吳寇踏入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