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o二章 鑄九鼎,鎮九州
大禹在位時,曾有古越部落族長防風氏,總想獨霸一方,自稱越人各部落之長,不聽大禹的命令。大禹在苗山大會上當眾命令將他處死,並暴屍三天。
各地諸侯、方伯深知夏王朝的威力和大禹的神聖,再不敢冒犯禹王。那些沒有參加朝見禹王的氏族部落聽說此事,也紛紛向夏王朝進貢稱臣。
夏立國後,有名叫儀狄之人,造了些酒,大禹喝了以後感到味道很醇美,就給儀狄下命令,要他停止造酒,儀狄很是不解,就問道:“大王既然說酒的味道很好,那為什麽不讓所有的人都嚐到這種美味,反而要將它禁止呢?”
大禹對他說道:“就因為酒的味道抬醇美了,使人不覺得沉醉其中,讓人除了酒不會去想其它的事,後代定會因沉『迷』其中,而誤了他應該做的事,最後讓天下黎民受苦。”
此言傳於眾部落後,人們均稱讚大禹,說他是上天賜於人們的美玉。
玉當時在人們心目中是一個美好、高尚的字眼,人們常用玉來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故而天帝在當時又有玉帝一稱。人們以玉來稱讚大禹,象征著對他的最高崇拜。
大禹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治水是與治國養民結合進行的。在治水害的同時,還指導人們恢複和發展農業生產,大興水上運輸,重建家園。每治理一個地方,都主動團結氏族部落酋長,完善政權建設,使百姓安居樂業。
當洪水退去後,一塊塊平原『露』出水麵,他帶領人們在田間修起條條溝渠,引水灌溉,種植粟、黍、豆、麻等農作物,還讓人們在地勢低窪的地方種植水稻。不僅治理水患獲得巨大的成功,而且農業生產也取得了進步。孔子曾頌揚禹治水的功德說:我簡直找不到他的一點缺點,他的宮室簡陋卻沒有想到改善,而是盡全力平治水土,開溝洫,發展農耕,鼓勵人民從事勞動。
當大禹斷人皇之位,立國號為夏後,其威望達到了巔峰。此時天下安樂,人們生活富足,各部落已經很少讓大禹『操』心。
據說,三皇之時,天皇伏羲悟出八卦,引導人們趨吉避凶,一心治理人族,得大功德,最終證得天皇之位,與天地同壽。又有神農嚐百草,傳下《神農百草經》而成地皇,黃帝軒轅更是拜仙師廣成子為師,問道於九仙山,成人皇。天地人三皇居於天外,無病無災,與世共存。
大禹覺的自己十七年帶領各部落疏通河浚,治理水患,為人族求得生存之生,讓各部落越大興盛,如此功績也應與三皇一般,成就仙道,與天地同壽。便生出了要求長生之術。
如今三皇證道後,人間仙神不顯於人前,對於鬼神一說很多人族都當做傳說來聽。大禹便是想要求人長生之法,也無處可尋。
此時,他身邊的謀臣便與大禹說:“大王啊,我曾聞上古之時,有天神自稱妖族,俱有不可思議的大神通。人族弱小,常被欺淩。大王雖與人族建立萬世基業,卻無法與三皇相比。人族如今根基形成,若是大王定人族基業,使人族億萬年興盛,當可如三皇一般,成仙成神,與天地同壽。”
大禹聽到後,不由大喜,問道:“如何才能讓人族億萬年興盛,難道我做的還不夠嗎?”
這位大臣與大禹說道:“我曾看到過大祭酒保存無數年的古典,其曰:若要使一人得福祿壽運,便要得一件寶物隨身,以改天命,鎮其氣運;若使一族保長存,也需一鎮族之寶。今大王立夏國,劃九州,統號天下,卻無鎮壓九州之寶,使九州長保平安,氣運長存。若是大王能得至寶鎮於九州,或許可達到三皇成就。”
大禹聽了後,皺起眉頭來,“至寶可遇不可求,我又如何尋得,此法不妥,你可另有方法?”
見大禹不滿意這個主意,大臣想了片刻後,才與大禹說道:“當年三皇曆萬難,才使人族大治。大王不如親手造得至寶,以此鎮壓九州氣運,再與上天祈禱,為天所知,說不定便可成就三皇一般的偉業。”
大禹想了良久後,點點頭,高興的說道:“我也見過大祭酒祭祀天地時,有一寶鼎,無香可燃,實乃寶貝。不如我把各部落大祭酒傳來,讓他們把這位寶鼎獻上,我選其中最精美的,鑄九方大鼎,鎮於九州之地,你意如何?”
聽到大禹這個主意,大臣搖搖頭,與大禹勸道:“大王不可,大祭酒能與天神溝通,乃是各部最尊貴之人,也是各部之根本,不可失禮於他們。大王若要選精美祭鼎,還要親自去拜訪各部大祭酒,以顯心誠。再說,與上天禱告的祭文還要尋找大祭酒來寫。”
所謂禮下人前,大禹也知道自己剛才說的話有些不妥,同意了這位大臣的提議。
沒過幾日,大禹把都城各事處理完畢,就親自到各部落拜訪諸位大祭灑,參觀他們的祭鼎。曆時三年,大禹才選出九個大鼎,做為樣式,準備鑄造鎮壓九州之鼎。
大禹收九牧之金,又招數萬工匠開始鑄鼎,為了親自參與到這件關乎自己成仙的大事中,大禹還找了一位經驗最豐富的工匠學習鑄造之術,又與大祭灑學習祭祀神文。這祭祀神文傳說是乃是黃帝期時倉頡拜異人所學,有莫測神通。
大禹鑄造九鼎之事,傳於人族,被龍神所知,它便與大禹傳夢,說此事乃是大功德,願助他一臂之力,讓自己的九個龍子為居於鎮內,成為鼎靈,使其以鎮壓氣運。
這個離奇的夢讓大禹大吃一驚,從睡夢中醒來。回想著自己剛才做的夢,夢中神龍有九爪,騰雲駕霧,身長千丈,又無窮神通。大禹想到這個離奇的夢境,便再也睡不著了,連夜把自己的心腹大臣招來,告之他自己方才夢中諸事。
這位大臣聽後,立馬跪下與高聲大呼:“大禹王乃是真龍天子!”
大禹不解其意,遂問道:“我乃是天下之主,何呼我為真龍天子?”
大臣與他解釋:“傳聞龍乃神物,曾為至尊,有紫微真氣萬邪不侵。大王夢中得真龍相助,如今身懷真龍紫微真氣,乃是天命的歸。紫微真氣非龍子不承,大王不就成為了真龍天子嗎?”
見大禹還是不明白,又與講述三皇時的典故:傳聞黃帝當年與九黎部大戰,有龍神名為應,出世相助,倉頡造字曾得龍族相助,與其許諾四海河流湖泊水域以龍為尊,人族便崇拜龍為圖騰。凡得紫微真氣都便是天命所歸。
聽到此,禹大悅,遂命大臣傳檄天下,要鑄九鼎使人族得萬世之基。大禹開始了鑄鼎之事。
大禹每製造完成一個大鼎後,就命令旁邊的人將九州四海抓來的邪物封進大鼎,然後盤踞在天上的龍神就將他的一個兒子派駐在大鼎鎮壓這些邪物。
傳聞中龍神有九子,正是龍生九子,子子不同,老大囚牛,老二睚眥,老三嘲風。老四蒲牢,老五狻猊,老六霸下,老七狴犴,老八負屭。老九草『藥』螭吻。
鑄造九鼎時,大禹又以『射』日神弓引下太陽神火煆煉九九八十一日,每隻大鼎繪有山川地理,九州物貌,又刻有神文。這些神文流傳於後世,經過無數年發展,最終成為人類最早的甲骨文。
九鼎鑄成後,大禹又選大力士把它們分別安放於九州之地。其中最大的一隻鼎為中心鼎,稱帝鼐,塗黃顏『色』,在土王日行大祭,祭品一律用黃『色』,樂器用宮架。
北邊的稱寶鼎,塗黑顏『色』,冬至時祭祀,祭品用黑『色』。東北方的叫牡鼎,塗青顏『色』,立春時祭祀,祭品用黑『色』。東邊的叫蒼鼎,塗碧『色』,春分時祭祀,祭品用青『色』。東南方的稱風鼎,塗綠顏『色』,立夏時祭祀,祭品用粉紅『色』。南方的稱彤鼎,塗紫顏『色』,夏至時祭祀,祭品用粉紅『色』。西南方的稱阜鼎,塗黑顏『色』,立秋的時候祭祀,祭品用白顏『色』。西邊的稱皛鼎,塗紅顏『色』,秋分時祭祀,祭品用白顏『色』。西北方的稱魁鼎,塗白顏『色』,立冬時祭祀,祭品用黑『色』。周圍八個鼎都用中等規模祭祀,祭祀供品用素食。
九鼎安於九州後,大禹又築一壇,把中心鼎放於天壇之上,帶領百官沐浴三日,與天壇祭文告天。
時天降功德,於九州之地。天地之間生一胎膜,成為結界,叫做九州結界,以護人族安寧,不使外邪來九州侵害人類,不讓仙神輕易下得凡間。
大禹鑄九鼎,以鎮九州氣運,與人族有大功,上天又降功德,落於大禹之身,可卻沒有使大禹達到自己的最終目的,與天地同壽。大禹由此心鬱成結,再不複先前強壯,身體一天天衰弱起來。
在禹身體一天不如一天,近臣見之,提議大禹巡視天下,以排胸中鬱結,大禹應之。帶百官行於會稽後,封禪於天,並在那裏死去。死前把天下傳給益,取國號為伯,人皆稱其為伯益。
大禹有一子名啟,不服伯益繼承人皇之位,遂勾結大臣奪取了伯益的皇位,並將伯益流放。
大禹在位時,曾有古越部落族長防風氏,總想獨霸一方,自稱越人各部落之長,不聽大禹的命令。大禹在苗山大會上當眾命令將他處死,並暴屍三天。
各地諸侯、方伯深知夏王朝的威力和大禹的神聖,再不敢冒犯禹王。那些沒有參加朝見禹王的氏族部落聽說此事,也紛紛向夏王朝進貢稱臣。
夏立國後,有名叫儀狄之人,造了些酒,大禹喝了以後感到味道很醇美,就給儀狄下命令,要他停止造酒,儀狄很是不解,就問道:“大王既然說酒的味道很好,那為什麽不讓所有的人都嚐到這種美味,反而要將它禁止呢?”
大禹對他說道:“就因為酒的味道抬醇美了,使人不覺得沉醉其中,讓人除了酒不會去想其它的事,後代定會因沉『迷』其中,而誤了他應該做的事,最後讓天下黎民受苦。”
此言傳於眾部落後,人們均稱讚大禹,說他是上天賜於人們的美玉。
玉當時在人們心目中是一個美好、高尚的字眼,人們常用玉來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故而天帝在當時又有玉帝一稱。人們以玉來稱讚大禹,象征著對他的最高崇拜。
大禹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治水是與治國養民結合進行的。在治水害的同時,還指導人們恢複和發展農業生產,大興水上運輸,重建家園。每治理一個地方,都主動團結氏族部落酋長,完善政權建設,使百姓安居樂業。
當洪水退去後,一塊塊平原『露』出水麵,他帶領人們在田間修起條條溝渠,引水灌溉,種植粟、黍、豆、麻等農作物,還讓人們在地勢低窪的地方種植水稻。不僅治理水患獲得巨大的成功,而且農業生產也取得了進步。孔子曾頌揚禹治水的功德說:我簡直找不到他的一點缺點,他的宮室簡陋卻沒有想到改善,而是盡全力平治水土,開溝洫,發展農耕,鼓勵人民從事勞動。
當大禹斷人皇之位,立國號為夏後,其威望達到了巔峰。此時天下安樂,人們生活富足,各部落已經很少讓大禹『操』心。
據說,三皇之時,天皇伏羲悟出八卦,引導人們趨吉避凶,一心治理人族,得大功德,最終證得天皇之位,與天地同壽。又有神農嚐百草,傳下《神農百草經》而成地皇,黃帝軒轅更是拜仙師廣成子為師,問道於九仙山,成人皇。天地人三皇居於天外,無病無災,與世共存。
大禹覺的自己十七年帶領各部落疏通河浚,治理水患,為人族求得生存之生,讓各部落越大興盛,如此功績也應與三皇一般,成就仙道,與天地同壽。便生出了要求長生之術。
如今三皇證道後,人間仙神不顯於人前,對於鬼神一說很多人族都當做傳說來聽。大禹便是想要求人長生之法,也無處可尋。
此時,他身邊的謀臣便與大禹說:“大王啊,我曾聞上古之時,有天神自稱妖族,俱有不可思議的大神通。人族弱小,常被欺淩。大王雖與人族建立萬世基業,卻無法與三皇相比。人族如今根基形成,若是大王定人族基業,使人族億萬年興盛,當可如三皇一般,成仙成神,與天地同壽。”
大禹聽到後,不由大喜,問道:“如何才能讓人族億萬年興盛,難道我做的還不夠嗎?”
這位大臣與大禹說道:“我曾看到過大祭酒保存無數年的古典,其曰:若要使一人得福祿壽運,便要得一件寶物隨身,以改天命,鎮其氣運;若使一族保長存,也需一鎮族之寶。今大王立夏國,劃九州,統號天下,卻無鎮壓九州之寶,使九州長保平安,氣運長存。若是大王能得至寶鎮於九州,或許可達到三皇成就。”
大禹聽了後,皺起眉頭來,“至寶可遇不可求,我又如何尋得,此法不妥,你可另有方法?”
見大禹不滿意這個主意,大臣想了片刻後,才與大禹說道:“當年三皇曆萬難,才使人族大治。大王不如親手造得至寶,以此鎮壓九州氣運,再與上天祈禱,為天所知,說不定便可成就三皇一般的偉業。”
大禹想了良久後,點點頭,高興的說道:“我也見過大祭酒祭祀天地時,有一寶鼎,無香可燃,實乃寶貝。不如我把各部落大祭酒傳來,讓他們把這位寶鼎獻上,我選其中最精美的,鑄九方大鼎,鎮於九州之地,你意如何?”
聽到大禹這個主意,大臣搖搖頭,與大禹勸道:“大王不可,大祭酒能與天神溝通,乃是各部最尊貴之人,也是各部之根本,不可失禮於他們。大王若要選精美祭鼎,還要親自去拜訪各部大祭酒,以顯心誠。再說,與上天禱告的祭文還要尋找大祭酒來寫。”
所謂禮下人前,大禹也知道自己剛才說的話有些不妥,同意了這位大臣的提議。
沒過幾日,大禹把都城各事處理完畢,就親自到各部落拜訪諸位大祭灑,參觀他們的祭鼎。曆時三年,大禹才選出九個大鼎,做為樣式,準備鑄造鎮壓九州之鼎。
大禹收九牧之金,又招數萬工匠開始鑄鼎,為了親自參與到這件關乎自己成仙的大事中,大禹還找了一位經驗最豐富的工匠學習鑄造之術,又與大祭灑學習祭祀神文。這祭祀神文傳說是乃是黃帝期時倉頡拜異人所學,有莫測神通。
大禹鑄造九鼎之事,傳於人族,被龍神所知,它便與大禹傳夢,說此事乃是大功德,願助他一臂之力,讓自己的九個龍子為居於鎮內,成為鼎靈,使其以鎮壓氣運。
這個離奇的夢讓大禹大吃一驚,從睡夢中醒來。回想著自己剛才做的夢,夢中神龍有九爪,騰雲駕霧,身長千丈,又無窮神通。大禹想到這個離奇的夢境,便再也睡不著了,連夜把自己的心腹大臣招來,告之他自己方才夢中諸事。
這位大臣聽後,立馬跪下與高聲大呼:“大禹王乃是真龍天子!”
大禹不解其意,遂問道:“我乃是天下之主,何呼我為真龍天子?”
大臣與他解釋:“傳聞龍乃神物,曾為至尊,有紫微真氣萬邪不侵。大王夢中得真龍相助,如今身懷真龍紫微真氣,乃是天命的歸。紫微真氣非龍子不承,大王不就成為了真龍天子嗎?”
見大禹還是不明白,又與講述三皇時的典故:傳聞黃帝當年與九黎部大戰,有龍神名為應,出世相助,倉頡造字曾得龍族相助,與其許諾四海河流湖泊水域以龍為尊,人族便崇拜龍為圖騰。凡得紫微真氣都便是天命所歸。
聽到此,禹大悅,遂命大臣傳檄天下,要鑄九鼎使人族得萬世之基。大禹開始了鑄鼎之事。
大禹每製造完成一個大鼎後,就命令旁邊的人將九州四海抓來的邪物封進大鼎,然後盤踞在天上的龍神就將他的一個兒子派駐在大鼎鎮壓這些邪物。
傳聞中龍神有九子,正是龍生九子,子子不同,老大囚牛,老二睚眥,老三嘲風。老四蒲牢,老五狻猊,老六霸下,老七狴犴,老八負屭。老九草『藥』螭吻。
鑄造九鼎時,大禹又以『射』日神弓引下太陽神火煆煉九九八十一日,每隻大鼎繪有山川地理,九州物貌,又刻有神文。這些神文流傳於後世,經過無數年發展,最終成為人類最早的甲骨文。
九鼎鑄成後,大禹又選大力士把它們分別安放於九州之地。其中最大的一隻鼎為中心鼎,稱帝鼐,塗黃顏『色』,在土王日行大祭,祭品一律用黃『色』,樂器用宮架。
北邊的稱寶鼎,塗黑顏『色』,冬至時祭祀,祭品用黑『色』。東北方的叫牡鼎,塗青顏『色』,立春時祭祀,祭品用黑『色』。東邊的叫蒼鼎,塗碧『色』,春分時祭祀,祭品用青『色』。東南方的稱風鼎,塗綠顏『色』,立夏時祭祀,祭品用粉紅『色』。南方的稱彤鼎,塗紫顏『色』,夏至時祭祀,祭品用粉紅『色』。西南方的稱阜鼎,塗黑顏『色』,立秋的時候祭祀,祭品用白顏『色』。西邊的稱皛鼎,塗紅顏『色』,秋分時祭祀,祭品用白顏『色』。西北方的稱魁鼎,塗白顏『色』,立冬時祭祀,祭品用黑『色』。周圍八個鼎都用中等規模祭祀,祭祀供品用素食。
九鼎安於九州後,大禹又築一壇,把中心鼎放於天壇之上,帶領百官沐浴三日,與天壇祭文告天。
時天降功德,於九州之地。天地之間生一胎膜,成為結界,叫做九州結界,以護人族安寧,不使外邪來九州侵害人類,不讓仙神輕易下得凡間。
大禹鑄九鼎,以鎮九州氣運,與人族有大功,上天又降功德,落於大禹之身,可卻沒有使大禹達到自己的最終目的,與天地同壽。大禹由此心鬱成結,再不複先前強壯,身體一天天衰弱起來。
在禹身體一天不如一天,近臣見之,提議大禹巡視天下,以排胸中鬱結,大禹應之。帶百官行於會稽後,封禪於天,並在那裏死去。死前把天下傳給益,取國號為伯,人皆稱其為伯益。
大禹有一子名啟,不服伯益繼承人皇之位,遂勾結大臣奪取了伯益的皇位,並將伯益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