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香菱被陳昭納入府中,卻沒急著圓房。</p>


    因為陳昭顧慮林黛玉的感受。</p>


    盡管他倆也沒有說出私定終身之類的話語,但黛玉畢竟是個小心眼的,不把她安撫好了,陳昭如何好意思享受香菱的嬌憨溫柔?</p>


    果然當天晚上,陳昭去梨香院的時候,就見林妹妹的嘴撇得老高,都可以掛醬油瓶子。</p>


    沒說的,就是哄唄。</p>


    其實林黛玉也沒有多吃醋。</p>


    這是一個封建時代,爺們除了正房妻子之外,還有滿院子的小妾。</p>


    當妻子的非但不能嫉妒,還得主動幫著丈夫納妾,否則就是“嫉妒”。</p>


    這妒婦可是在“七出”之列的。</p>


    就是在原著之中,黛玉也從未在乎過襲人和晴雯。</p>


    概因她們是丫鬟出身,對林黛玉的正房之位構不成威脅。</p>


    所以在聽了陳昭一籮筐的好話之後,黛玉的麵色漸漸晴了下來,似笑非笑的道:“那香菱妹妹嬌美可愛,子尚哥哥來京這麽久,今兒總算是尋著逞心如意的了。”</p>


    陳昭哈哈一笑:“我對妹妹的心,可昭日月。倒是這香菱的身世,和咱們那座師賈雨村大人頗有淵源。”</p>


    “哦?”</p>


    女人果然是八卦的,陳昭隨手拿出一個段子,便吸引了黛玉的注意力。</p>


    “我在錦衣衛期間,因為薛蟠的緣故,專門看過咱們那位座師的檔案,赫然發現他在中舉之前,寄居在姑蘇城的葫蘆廟裏,與一位名叫甄士隱的鄉宦交好,得他資助,才有機會進京趕考,而這位甄士隱,有一女叫做英蓮,被人販子拐走,而這個被拐走的可憐女,據說眉心也有一顆胭脂記。”</p>


    “呀!”黛玉驚訝的叫道:“你是說賈師在金陵判薛家大哥打死人的案子,這可憐的香菱,就是那個甄英蓮?”</p>


    “極有可能。”</p>


    “可賈師認出這個英蓮來了嗎?”</p>


    “這種事隻有當事人知道,但我還查出一事來,你想不想聽?”</p>


    “子尚哥哥且說。”</p>


    “薛蟠打死人一案之後,咱們這位賈府尹沒過多久,把衙門的一個門子給分配了。而這個門子的跟腳也很明確,他年輕的時候曾在姑蘇城的葫蘆廟裏做過小沙彌。”</p>


    “啊?你是說他知道香菱的身世,卻畏懼薛家不敢說,不斷胡亂判案,還把知道內情的那麽故人給發配了?”</p>


    “林妹妹當真聰慧,一點就明。”</p>


    “哼!”林黛玉冷哼一聲,道:“那也是你們爺們外邊的事,隻是可憐了香菱。子尚哥哥這麽憐香惜玉,何不安排人好好收拾一下廂房,還給子尚哥哥做個婚房。你要是沒稱心如意的丫鬟,我就安排鶯歌帶人過去幫忙。”</p>


    “妹妹不必生氣。”陳昭雙手握住林黛玉的柔夷,笑道:“我哪有那麽急色?我就先讓她做個粗使丫鬟,不在我麵前礙眼,什麽時候你這醋勁兒下去了,咱們再決定收不收攏她。”</p>


    黛玉又斜了他一眼,道:“什麽咱們你們的,我可不敢當陳府的家,再說了,我要是一輩子不樂意了怎麽辦?”</p>


    陳昭毫不猶豫的道:“那就讓她當一輩子普通丫鬟唄!”</p>


    “呸~!”</p>


    黛玉狠狠啐了一口,卻是綻開滿臉的笑意:“你府上的事,我才不當這壞人呢!你愛什麽時候收攏,就什麽時候收攏!”</p>


    ……</p>


    府裏有個嬌憨可人賞心悅目的小丫鬟,也算樂事一件。</p>


    不過陳昭對十五六歲的丫鬟抗體很強,很有耐心,因此簡單安排之後,一心忙著公事了。</p>


    有了於懷德、王海剛這兩位大理寺老人的協助,陳昭很快上手工作,他開始整理前任判定過的案卷,其中的案情簡述十分簡單,就是描述了某某在某某地區犯案,因為某某事犯了王法,最後定為某某罪當判坐牢或者砍頭,又或者流放充軍之類的懲罰。</p>


    開始倒是沒什麽,隻是感覺案卷描述得太過簡單,雖然講清楚罪犯的作案動機,以及作案過程中的手段和情況,但描述的言簡意賅。</p>


    </p>


    單看卷宗,根本無法判斷他是不是有罪無罪,想翻案,想發回重審,完全無從說起。</p>


    難道我大周朝的刑部,就是這麽簡潔?</p>


    要知道大理寺是各類案件的最終審定機構,無論是死刑又或者流放充軍,還有其它重刑都由大理寺複核審定才能執行。</p>


    陳昭長歎一聲,不過隨即醒過神來,這時代一切公文都是以筆記為主,而且還是毛筆字這樣的大字,一張公文正紙一麵也寫不了多少字,也就明白了下麵官府的為難之處。</p>


    真要是寫得太過詳細,估計上報大理寺的公文都得用馬車來送,而且還是以十為單位的貨運馬車,不說其中的麻煩單單大理寺審定就是一樁不小工程,所以就學了文人的春秋筆法。</p>


    書寫一道,大大限製了公文案卷的詳細情況啊!</p>


    難怪文人發明了文言文,不這樣辦,根本沒法寫公文啊!</p>


    尤其是那些寫史書的,更是如此。據說歐陽修在翰林院時,和兩位同事走在大街上,看見一匹奔跑的馬把路邊臥著的一隻黃狗踩死了,便說:請你們用文字記錄一下這裏發生的事情。甲說:“有犬臥於通衢,逸馬蹄而殺之。“乙說:“有馬逸於街衢,臥犬遭之而斃。“歐陽修笑道:這要是讓你們來寫曆史,那是一萬卷也寫不完啊。甲乙二人問歐陽修:那麽依你之見應該怎麽寫呢?歐陽修說:“逸馬殺犬於道“,有這六個字也就夠了!</p>


    隻是史書可以簡略,大理寺要是這種做法那就太過草率,怎麽說都是關乎人命的大事,或者錯判一次就是人頭落地,又或者充軍流放,一個家庭甚至一個家族因此徹底分崩離析,影響實在太大不得不慎重再慎重才是。</p>


    當然,雖然心中是這麽想的,但他也沒有一定要改變的意思,起碼現在還沒這樣的能力改變,隻能以後等機會合適了再慢慢來不遲。</p>


    想到這裏,陳昭又拿起一份卷宗,隻是掃了一眼,心中一震,感覺到了一絲不同尋常,仔細翻閱了這道案卷,將其中的內容仔細印入腦海。</p>


    丁醜年三月初八,順天府郊外獵戶楊林,殺死石頭村保正一家,獲死刑!</p>


    從案卷之上什麽都看不出來,但心裏的疑惑不斷加重,仿佛在提醒著他,這個案子一定有問題!</p>


    這是一個佃戶因為私怨報複主家的案子,人證物證齊全,順天府府判了一個充軍流放三千裏的重罰。</p>


    這時代可不比現代,邊疆地區還有一些沒有開發的區域,自然環境和生存條件十分惡劣,基本上正常人過去都得丟掉半條命,而囚犯一路風餐路宿艱難跋涉,到了地頭基本上沒有活著離開的可能。</p>


    別的不說,單單數千裏跋涉就是一個相當艱苦的過程,有些地方甚至都沒有標準的官道。而且有些地方環境特殊很容易染上不知明的疾病,充軍流放看起來是朝廷往開一麵給了機會,實則跟死刑差不多。</p>


    流放內地不毛之地還算好的,要是流放到邊塞之地那才叫倒黴。北邊的瓦剌部,東北的女真部可是時常打草穀的,弄不好小命就丟了。</p>


    真正能夠從流放之地全身而退的,無不是背後有權勢之輩鼎力支持,花費了大把金銀才能僥幸逃生,就是如此也得脫上一層皮。而對於普通的老百姓來說,充軍流放就跟死刑差不多。</p>


    之後一個下午時間,他翻閱了數百份最近十年以來,各地官府在大理寺掛了號的案卷,又從其中現了十來份心中有疑惑的案卷。</p>


    輕鬆將這些案卷裏涉及到的人和事全部記住,然後便在師爺程日興的通知下,收拾了一番準備散衙。</p>


    不過沒走幾步,他便讓師爺程日興將左寺丞於懷德喚來。</p>


    “本官上任有一段時日了,多虧了你們的鼎力相助,本官在清風樓設宴,邀清諸位同僚一起吃個便飯如何?”</p>


    於懷德聽罷大喜。</p>


    領導請客吃飯,這就是要把他們培養成自己人的節奏啊!</p>


    這陳昭陳大人簡在帝心,文武雙全,日後前程不可限量,現在拋來橄欖枝,自己當然得抓住啊。</p>


    “哪能讓大人破費,下官……”</p>


    “哎,你跟本官客氣什麽。還不把咱們左卿衙署的同僚們一起喊來,同去清風樓。”</p>


    “是,大人。”</p>


    “大人,要不要去清風樓吃頓便飯?”</p>


    清風樓距離大理寺官衙不遠,是一處中等檔次的酒樓,在京都內城並不是很起眼的所在。</p>


    到了清風酒樓後要了個二樓雅間,等酒菜上齊後便是一番熱鬧的推杯換盞。</p>


    作為在場官位最高的那位,陳昭自然是被恭維奉承的那個,他更是顯露了自己豪爽大氣的一麵,來者不懼酒到杯幹,酒桌上的氣氛一時熱烈之極喝彩聲不絕。</p>


    “陳大人這般海量,佩服佩服!”</p>


    不過片刻功夫已是酒酣耳熱,幾斤清風樓自釀的竹葉青酒下肚,那幾位不常上酒樓的綠袍小吏便有些受不住酒勁了,一個個滿臉佗紅好不敬佩。</p>


    “諸位有所不知,本官練過內家真功,飲酒不過小菜一碟,別說是諸位幾個,就是再征戰沙場的將軍們來了,本官也能將你們全部喝趴下!”</p>


    陳昭哈哈大笑豪爽大氣,雖然隻有二十來歲歲的年齡,可是說話老成,語氣中帶有上位者的霸氣,便在在座的官場老油條,也不禁生出臣服之心。</p>


    沒辦法,人家不但簡在帝心,而且能力一等一,連錦衣衛番子都能揉搓成麵團,真要對付他們幾個,那是易如反掌。</p>


    “對了,本官心中有個疑惑,想向諸位請教。”</p>


    酒足飯飽,等小二將殘羹冷炙移走,換上茶水慢慢品嚐之際,他突然開口說道:“這些天本官都在熟悉大理寺事務,發現了一個很是困惑的地方!”</p>


    “哦,不知道大人有何疑惑,盡管道來!我等定然知無不言。”</p>


    於懷德聞弦歌而知雅意,立即接口表態:“大人盡管垂詢,</p>


    下官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p>


    “對,大人但有垂詢,盡管直說就是!”</p>


    “下官在大理寺多年,對於業務工作還是相當熟悉的!”</p>


    “……”</p>


    旁邊的綠袍小吏不甘示弱,紛紛開口討好道。</p>


    “是這樣的!”</p>


    陳昭半點沒有和他們客氣的意思,直接說道:“大理寺的案卷本官翻了一些,發現其中的介紹都十分簡單!”</p>


    眾官吏點頭,這又不是什麽見不得光的事情。不光大理寺如此,其餘幾部衙門裏的案卷也差不了多少,大哥不要笑二哥。</p>


    “本官就是心存疑惑,這樣簡單的案件介紹,不會引起誤判錯判麽?”</p>


    陳昭眼神清明,一點都沒有醉酒之像,語氣輕緩悠悠然問道:“本官翻閱了幾十本案卷,隻覺得這些案卷寫的太過簡單了。”</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天從讓子彈飛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少江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少江南並收藏諸天從讓子彈飛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