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國府懶散慣了,什麽事都是催了再催才能做好。</p>
但有時候有求於人,鳳姐便會使出渾身手段推動,於是當天陳昭從衙門回府,看到門房那裏停了幾頂轎子,叫過一個仆役問道:“府上有客人來了嗎?”</p>
“回老爺,是賈府一個姓周的管事婦人帶著幾個婆子,送了四個丫鬟過來,說是賈府老太太送來伺候大爺的。”</p>
</p>
“哦,送丫鬟?”陳昭想不到賈府如此壕氣十足,這邊送熊掌,那邊居然送丫鬟大活人。</p>
估計賈母發號施令的時候,林妹妹就在旁邊,這下有的頭疼了。</p>
不過轉念一想,香菱算是未來姨娘,黛玉吃點小醋也就罷了,區區幾個丫鬟而已,算得了什麽,即便是黛玉也未必放在心上。</p>
於是說道:“賈府的人還在嗎?”</p>
“回大人的話,孫管家已經交辦好了,寫了回書,還封了幾封銀子給賈府的人做賞錢。那管事婦人說是要急著回去給回話,已經走了。”</p>
“孫管家呢?”</p>
“孫管家正在前院裏交代事情。”</p>
陳昭跨步走進了前院,隻見打頭的站著四個女子,都不過十二三歲,穿著一身新衣裳,梳攏著角髻,脆生生地站在那裏。旁邊則站了六七個婆子,十來個粗使丫頭。</p>
孫曉東站在前麵,正在揚聲說道:“咱們陳家家主,是以鬥鹽商,供鹽稅被陛下授爵,所以府上行軍法,家丁護衛分作四班,日夜巡視。有弓弩兵仗,你們定不要胡亂私竄,尤其是晚上,大家都在各自的院子裏待著,不要隨意走動。有事要出院子,一定要向各院子裏的主事稟告,再通報了巡夜護衛領班,拿了號牌,對著腰牌,才可行事。否則的話,器械擒拿,死傷無論。都記住了嗎?”</p>
“記住了。”大家應道。有蒼老的聲音,有嘶啞的聲音,更有銀鈴悅耳的聲音。</p>
孫曉東抬頭看到了陳昭走了進來,拱手作揖道:“大人。”</p>
四個丫鬟彎腰施禮,叫了聲:“奴婢見過老爺。”其餘的婆子、粗使丫頭們也慌忙行禮,疏疏落落地喊道:“小的/奴婢見過老爺。”</p>
看來這些人來的時候做過功課,知道這孫曉東不是一般的管家,人家隻是臨時管家,將來還要做官的。</p>
所以孫曉東喊“大人”。</p>
他們則喊“老爺”。</p>
“都起來吧。”陳昭虛抬手道。</p>
孫曉東遞過來一本冊子,低聲道:“大人,這是賈府送過來的名冊,有那四個丫鬟的底細。賣身契我已經放好了,明天派人去大興縣衙交契稅用印,辦妥了過戶。”</p>
“好的。”陳昭嗯了一聲,接過來一看,名冊上第一個寫著“晴雯”。上麵寫著她的姓氏、父母、家鄉皆湮淪無考,年紀是預估的,現年十三歲,生日是六月初二,估計是胡亂編的。</p>
當年是賴大從人牙子手裏買了她,賴嬤嬤將其調養好了,經常帶著她進榮國府,拜見賈母。賈母見了十分喜歡,所以賴嬤嬤就將其孝敬給了賈母,歸在賈母身邊還取了個名字,喚作晴雯。</p>
來曆寫得十分清楚,陳昭一邊看一邊點頭。賈府果然是公侯世家,非常清楚這些事情,知道大戶人家最忌諱的就是用那些來曆不明的丫鬟仆人。</p>
第二個是“紫鵑”,紫鵑同樣是姓氏、父母、家鄉皆湮淪無考,更是孤身一人,沒有任何兄弟姐妹。也是八歲時賴大家從人牙子手裏買來的,後來也是賴嬤嬤孝敬給賈母,留在賈母身邊,還取名為紫鵑。年紀也為十三歲,生日是五月初二。嗬嗬,這些家夥還真圖省事。</p>
看來賈母見黛玉身邊有嬤嬤,有丫鬟,排場不亞於他賈母,所以就沒有將紫鵑派給黛玉,現如今給了陳昭。</p>
繡鸞和彩霞是有跟腳和出處的,來曆都寫的很清楚,陳昭大致看了一眼,她倆一個十二歲,一個十一歲。</p>
“誰是晴雯?”陳昭問道。</p>
“回大爺,奴婢叫晴雯。”四人中最前的女子站了出來,施禮答道。隻見她眉蹙春山,眼顰秋水,臉媚腰纖,嫋嫋婷婷,自有一番別致,是四個丫鬟中最俏麗的。</p>
果然名不虛傳,陳昭點點頭,繼續點名。</p>
“誰是紫鵑?”</p>
“回大爺,奴婢是紫鵑,給大爺請安。”</p>
紫鵑身形苗條,眉眼清秀,自有一番安靜嫻雅的氣質。</p>
“紫鵑?你是不是原來名字叫做鸚哥?”</p>
“大爺說的是,奴婢原來叫鸚哥,因為與林姑娘身邊的鶯歌名字相近,所以由林姑娘送了一個名字紫鵑,老太太也首肯了。”</p>
紫鵑施禮徐徐道。晴雯站在身邊,看了她一眼,神情複雜。</p>
陳昭又點了繡鸞和彩霞的名字,便道:““以後你們四個就在內院裏伺候著。對了,老孫,京裏的月錢定例是怎樣的規矩?”</p>
“回大人,大丫鬟每月一吊錢,一般的內房丫鬟五百文,每年兩身新衣裳。”</p>
“那就先按一吊月錢,每年四季各一身新衣裳是定例。她們都在長身條,衣裳見年就穿不了了,隨長隨做吧,府裏也不缺那麽幾個錢。”</p>
“好的大爺。”穀</p>
“謝過大爺。”晴雯、紫鵑、繡鸞、彩霞都露出喜色。月錢一吊,算是不錯了,關鍵是衣裳隨長隨做,這就不得了。四人也看出來了,新主家真是仁厚善下的人家。</p>
陳昭住在內院裏的左廂正房裏,相通的左廂左房是他的書房。他不是嬌慣的主,一向就不用婆子丫鬟伺候著,以前隻是在下房、門房裏胡亂住了幾個婆子。</p>
如今先是有了一個“姨娘”香菱,又添了幾個貌美的丫鬟,該有的安排自然要重新調整。</p>
晴雯、紫鵑、繡鸞、彩霞自行去放置隨身行李,收拾各自的房間床鋪,以及值夜用的左廂右房。陳昭自在書房裏讀他的書。</p>
過了兩刻鍾,四人站在書房門口,晴雯開口道:“大爺,我們能幫著收拾你的書房嗎?”</p>
“進來吧。”抬起頭的陳昭看到了四個丫鬟,揮揮手,和氣地說道。四人魚貫走進來,並站在書桌前。</p>
陳昭旁邊站著一個姑娘,比晴雯她們略大一些,正是從薛家過來的香菱,這些人也都是認識的。</p>
“見過姨娘。”晴雯施禮。</p>
香菱臉色一紅,正要分說,陳昭擺擺手道:“香菱你們都認識了,眼下她和你們一樣,隨我處理內院事務,不必生分,‘姨娘’先不必喊,過段時間她的家人找到了,再說。”</p>
“是。”幾個丫鬟對視一眼,不明所以。</p>
香菱長得這麽美,顯然是個絕色,陳昭卻說‘姨娘’先不必喊,顯然還沒有納入屋裏,可見是個守禮的。</p>
“香菱進門的時候,我就問過她,識不識字,香菱認識一二百個字,你們呢?”</p>
“回大爺的話,我識得一兩百個字。”晴雯搶先道。</p>
“那你們呢?”陳昭轉頭其餘三女。</p>
“我跟晴雯一樣。”紫鵑答道。</p>
“奴婢愚笨,隻識得幾十個字。”繡鸞弱弱地答道。</p>
“我也是。”彩霞聲音更低了。</p>
“這樣可不好,你們也知道,我是新科進士,滿屋子的書要讀,你們既然是我的屋裏的丫鬟,怎麽能隻認識那麽點字,以後我要拿什麽書,看什麽砥報,你們都不認得,幫不了忙,那可如何是好。”</p>
陳昭一邊說著,一邊沉吟:“你們以後晚上無事,就學識字吧。明日叫管家準備兩張桌子,四張椅子,四套文房四寶,你們先學識《千字文》。”</p>
“大爺,以前教我們識字的嬤嬤說,女子無才便是德,能識得自己名字已經足夠了,識再多的字也沒用,還不如多花些時間學針工女紅。大爺為何要我們識字,難道還要我們個個成女秀才嗎?”晴雯好奇地問道。</p>
“這‘女子無才便是德’是外邊的無能酸才編出來,為的就是欺壓女性。要知道你們都還年輕,未來的人生很長,少不了有什麽大用,認識字,會讀書看信,也是一個本事。識得了字,就能讀書,讀了書就能明道理,不用做一輩子的糊塗蟲。”</p>
“大爺說得真的有趣。”晴雯笑嗬嗬地說道。</p>
紫鵑卻說道:“大爺說的真有幾分道理。”</p>
晴雯聽了,又看了一眼紫鵑,低頭沒說話。</p>
“大爺,我識字後可以學做詩嗎?”一直不說話的香菱插話問道。</p>
“當然可以了,等你多識得些字,就可以反複讀《唐詩選本》,‘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p>
“那太好了,大爺,我明天就一邊識字一邊讀唐詩。”晴雯雀躍道。</p>
“我這段時間正在選唐詩宋詞中膾炙人口的名篇,擇其中既易誦又尤要的,各以體裁為經,以時間為緯,編撰成一本唐詩選本,一本宋詞選本,每本三百首左右為限。你們學好了字,讀了詩,可以當我的編撰。到時候,書中序言裏,我給你留個名號。”</p>
“真的嗎,大爺?”香菱驚喜地問道。</p>
“你們以後就是我身邊最親近的人,我還能騙你們不成?”陳昭笑嗬嗬地答道。</p>
聽了這話,不隻是香菱,晴雯等四人也都興高采烈,一起收拾書房,晴雯興致最高,指手畫腳,成了書房清理指揮使。</p>
香菱終究是未來的“姨娘”,又忙了一天,陳昭打發她,以及繡鸞和彩霞他們去休息了,</p>
紫鵑看陳昭把書卷收好,想必是要休息了,連忙去備好銅盆熱水和毛巾。晴雯一看,跺了跺腳,轉身去整理床鋪。</p>
等了一會,紫鵑和晴雯沒有看到陳昭進正房,心中詫異,通過側門走到書房,卻不見人。聽到內院的後園子裏傳來聲響。兩人過去一看,便看見陳昭在月下舞劍。</p>
一時間劍如遊龍,上下翻飛,月光之下,猶如梨花水練一般,說不出的好看,兩個姑娘隻看得心曠神怡。</p>
知道陳昭收劍喊她們,她們才清醒過來。</p>
不過陳昭也沒讓他們服侍,而是自己去洗漱休息。</p>
晴雯自告奮勇值頭班,月光下碾轉反側的聲音極其輕微,約莫戌時三刻,整個內院便在皓月的照耀下恢複了寧靜。</p>
但有時候有求於人,鳳姐便會使出渾身手段推動,於是當天陳昭從衙門回府,看到門房那裏停了幾頂轎子,叫過一個仆役問道:“府上有客人來了嗎?”</p>
“回老爺,是賈府一個姓周的管事婦人帶著幾個婆子,送了四個丫鬟過來,說是賈府老太太送來伺候大爺的。”</p>
</p>
“哦,送丫鬟?”陳昭想不到賈府如此壕氣十足,這邊送熊掌,那邊居然送丫鬟大活人。</p>
估計賈母發號施令的時候,林妹妹就在旁邊,這下有的頭疼了。</p>
不過轉念一想,香菱算是未來姨娘,黛玉吃點小醋也就罷了,區區幾個丫鬟而已,算得了什麽,即便是黛玉也未必放在心上。</p>
於是說道:“賈府的人還在嗎?”</p>
“回大人的話,孫管家已經交辦好了,寫了回書,還封了幾封銀子給賈府的人做賞錢。那管事婦人說是要急著回去給回話,已經走了。”</p>
“孫管家呢?”</p>
“孫管家正在前院裏交代事情。”</p>
陳昭跨步走進了前院,隻見打頭的站著四個女子,都不過十二三歲,穿著一身新衣裳,梳攏著角髻,脆生生地站在那裏。旁邊則站了六七個婆子,十來個粗使丫頭。</p>
孫曉東站在前麵,正在揚聲說道:“咱們陳家家主,是以鬥鹽商,供鹽稅被陛下授爵,所以府上行軍法,家丁護衛分作四班,日夜巡視。有弓弩兵仗,你們定不要胡亂私竄,尤其是晚上,大家都在各自的院子裏待著,不要隨意走動。有事要出院子,一定要向各院子裏的主事稟告,再通報了巡夜護衛領班,拿了號牌,對著腰牌,才可行事。否則的話,器械擒拿,死傷無論。都記住了嗎?”</p>
“記住了。”大家應道。有蒼老的聲音,有嘶啞的聲音,更有銀鈴悅耳的聲音。</p>
孫曉東抬頭看到了陳昭走了進來,拱手作揖道:“大人。”</p>
四個丫鬟彎腰施禮,叫了聲:“奴婢見過老爺。”其餘的婆子、粗使丫頭們也慌忙行禮,疏疏落落地喊道:“小的/奴婢見過老爺。”</p>
看來這些人來的時候做過功課,知道這孫曉東不是一般的管家,人家隻是臨時管家,將來還要做官的。</p>
所以孫曉東喊“大人”。</p>
他們則喊“老爺”。</p>
“都起來吧。”陳昭虛抬手道。</p>
孫曉東遞過來一本冊子,低聲道:“大人,這是賈府送過來的名冊,有那四個丫鬟的底細。賣身契我已經放好了,明天派人去大興縣衙交契稅用印,辦妥了過戶。”</p>
“好的。”陳昭嗯了一聲,接過來一看,名冊上第一個寫著“晴雯”。上麵寫著她的姓氏、父母、家鄉皆湮淪無考,年紀是預估的,現年十三歲,生日是六月初二,估計是胡亂編的。</p>
當年是賴大從人牙子手裏買了她,賴嬤嬤將其調養好了,經常帶著她進榮國府,拜見賈母。賈母見了十分喜歡,所以賴嬤嬤就將其孝敬給了賈母,歸在賈母身邊還取了個名字,喚作晴雯。</p>
來曆寫得十分清楚,陳昭一邊看一邊點頭。賈府果然是公侯世家,非常清楚這些事情,知道大戶人家最忌諱的就是用那些來曆不明的丫鬟仆人。</p>
第二個是“紫鵑”,紫鵑同樣是姓氏、父母、家鄉皆湮淪無考,更是孤身一人,沒有任何兄弟姐妹。也是八歲時賴大家從人牙子手裏買來的,後來也是賴嬤嬤孝敬給賈母,留在賈母身邊,還取名為紫鵑。年紀也為十三歲,生日是五月初二。嗬嗬,這些家夥還真圖省事。</p>
看來賈母見黛玉身邊有嬤嬤,有丫鬟,排場不亞於他賈母,所以就沒有將紫鵑派給黛玉,現如今給了陳昭。</p>
繡鸞和彩霞是有跟腳和出處的,來曆都寫的很清楚,陳昭大致看了一眼,她倆一個十二歲,一個十一歲。</p>
“誰是晴雯?”陳昭問道。</p>
“回大爺,奴婢叫晴雯。”四人中最前的女子站了出來,施禮答道。隻見她眉蹙春山,眼顰秋水,臉媚腰纖,嫋嫋婷婷,自有一番別致,是四個丫鬟中最俏麗的。</p>
果然名不虛傳,陳昭點點頭,繼續點名。</p>
“誰是紫鵑?”</p>
“回大爺,奴婢是紫鵑,給大爺請安。”</p>
紫鵑身形苗條,眉眼清秀,自有一番安靜嫻雅的氣質。</p>
“紫鵑?你是不是原來名字叫做鸚哥?”</p>
“大爺說的是,奴婢原來叫鸚哥,因為與林姑娘身邊的鶯歌名字相近,所以由林姑娘送了一個名字紫鵑,老太太也首肯了。”</p>
紫鵑施禮徐徐道。晴雯站在身邊,看了她一眼,神情複雜。</p>
陳昭又點了繡鸞和彩霞的名字,便道:““以後你們四個就在內院裏伺候著。對了,老孫,京裏的月錢定例是怎樣的規矩?”</p>
“回大人,大丫鬟每月一吊錢,一般的內房丫鬟五百文,每年兩身新衣裳。”</p>
“那就先按一吊月錢,每年四季各一身新衣裳是定例。她們都在長身條,衣裳見年就穿不了了,隨長隨做吧,府裏也不缺那麽幾個錢。”</p>
“好的大爺。”穀</p>
“謝過大爺。”晴雯、紫鵑、繡鸞、彩霞都露出喜色。月錢一吊,算是不錯了,關鍵是衣裳隨長隨做,這就不得了。四人也看出來了,新主家真是仁厚善下的人家。</p>
陳昭住在內院裏的左廂正房裏,相通的左廂左房是他的書房。他不是嬌慣的主,一向就不用婆子丫鬟伺候著,以前隻是在下房、門房裏胡亂住了幾個婆子。</p>
如今先是有了一個“姨娘”香菱,又添了幾個貌美的丫鬟,該有的安排自然要重新調整。</p>
晴雯、紫鵑、繡鸞、彩霞自行去放置隨身行李,收拾各自的房間床鋪,以及值夜用的左廂右房。陳昭自在書房裏讀他的書。</p>
過了兩刻鍾,四人站在書房門口,晴雯開口道:“大爺,我們能幫著收拾你的書房嗎?”</p>
“進來吧。”抬起頭的陳昭看到了四個丫鬟,揮揮手,和氣地說道。四人魚貫走進來,並站在書桌前。</p>
陳昭旁邊站著一個姑娘,比晴雯她們略大一些,正是從薛家過來的香菱,這些人也都是認識的。</p>
“見過姨娘。”晴雯施禮。</p>
香菱臉色一紅,正要分說,陳昭擺擺手道:“香菱你們都認識了,眼下她和你們一樣,隨我處理內院事務,不必生分,‘姨娘’先不必喊,過段時間她的家人找到了,再說。”</p>
“是。”幾個丫鬟對視一眼,不明所以。</p>
香菱長得這麽美,顯然是個絕色,陳昭卻說‘姨娘’先不必喊,顯然還沒有納入屋裏,可見是個守禮的。</p>
“香菱進門的時候,我就問過她,識不識字,香菱認識一二百個字,你們呢?”</p>
“回大爺的話,我識得一兩百個字。”晴雯搶先道。</p>
“那你們呢?”陳昭轉頭其餘三女。</p>
“我跟晴雯一樣。”紫鵑答道。</p>
“奴婢愚笨,隻識得幾十個字。”繡鸞弱弱地答道。</p>
“我也是。”彩霞聲音更低了。</p>
“這樣可不好,你們也知道,我是新科進士,滿屋子的書要讀,你們既然是我的屋裏的丫鬟,怎麽能隻認識那麽點字,以後我要拿什麽書,看什麽砥報,你們都不認得,幫不了忙,那可如何是好。”</p>
陳昭一邊說著,一邊沉吟:“你們以後晚上無事,就學識字吧。明日叫管家準備兩張桌子,四張椅子,四套文房四寶,你們先學識《千字文》。”</p>
“大爺,以前教我們識字的嬤嬤說,女子無才便是德,能識得自己名字已經足夠了,識再多的字也沒用,還不如多花些時間學針工女紅。大爺為何要我們識字,難道還要我們個個成女秀才嗎?”晴雯好奇地問道。</p>
“這‘女子無才便是德’是外邊的無能酸才編出來,為的就是欺壓女性。要知道你們都還年輕,未來的人生很長,少不了有什麽大用,認識字,會讀書看信,也是一個本事。識得了字,就能讀書,讀了書就能明道理,不用做一輩子的糊塗蟲。”</p>
“大爺說得真的有趣。”晴雯笑嗬嗬地說道。</p>
紫鵑卻說道:“大爺說的真有幾分道理。”</p>
晴雯聽了,又看了一眼紫鵑,低頭沒說話。</p>
“大爺,我識字後可以學做詩嗎?”一直不說話的香菱插話問道。</p>
“當然可以了,等你多識得些字,就可以反複讀《唐詩選本》,‘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p>
“那太好了,大爺,我明天就一邊識字一邊讀唐詩。”晴雯雀躍道。</p>
“我這段時間正在選唐詩宋詞中膾炙人口的名篇,擇其中既易誦又尤要的,各以體裁為經,以時間為緯,編撰成一本唐詩選本,一本宋詞選本,每本三百首左右為限。你們學好了字,讀了詩,可以當我的編撰。到時候,書中序言裏,我給你留個名號。”</p>
“真的嗎,大爺?”香菱驚喜地問道。</p>
“你們以後就是我身邊最親近的人,我還能騙你們不成?”陳昭笑嗬嗬地答道。</p>
聽了這話,不隻是香菱,晴雯等四人也都興高采烈,一起收拾書房,晴雯興致最高,指手畫腳,成了書房清理指揮使。</p>
香菱終究是未來的“姨娘”,又忙了一天,陳昭打發她,以及繡鸞和彩霞他們去休息了,</p>
紫鵑看陳昭把書卷收好,想必是要休息了,連忙去備好銅盆熱水和毛巾。晴雯一看,跺了跺腳,轉身去整理床鋪。</p>
等了一會,紫鵑和晴雯沒有看到陳昭進正房,心中詫異,通過側門走到書房,卻不見人。聽到內院的後園子裏傳來聲響。兩人過去一看,便看見陳昭在月下舞劍。</p>
一時間劍如遊龍,上下翻飛,月光之下,猶如梨花水練一般,說不出的好看,兩個姑娘隻看得心曠神怡。</p>
知道陳昭收劍喊她們,她們才清醒過來。</p>
不過陳昭也沒讓他們服侍,而是自己去洗漱休息。</p>
晴雯自告奮勇值頭班,月光下碾轉反側的聲音極其輕微,約莫戌時三刻,整個內院便在皓月的照耀下恢複了寧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