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盛怒之下,朝廷開始快速運轉,一隻五百人的隊伍,在宣城校尉郭鎮虜的統帥下,出城去護送陳昭了。</p>
香河縣的縣令收到消息,當然也會安排民壯過去。</p>
兩方隊伍趕到,陳昭便可以大搖大擺的去津門了。</p>
當中央朝廷為此事開始各方調查的時候,此時紫金街薛府寶釵的小院之內,鳳姐正懶洋洋的坐在一旁,和寶釵談天說地。</p>
</p>
這就是鳳姐的精明之處了,自從鳳姐卸了管家的差事,有促成了薛寶釵嫁給陳昭做平妻,便時不時的來紫金街做客,就是為了聯絡感情。</p>
以後和陳家做生意,還得指望寶釵美言幾句呢。</p>
對了,以寶釵的聰慧,說不得是她主持陳家的生意呢。</p>
而一旁陪坐的,則是惜春。</p>
此時屋子裏的人,表情都十分嚴肅。</p>
原來寶釵之前一個多月沒去大觀園,前兩天去了一趟,所以今日聊天才隨口問起,素日在王夫人身邊的大丫鬟金釧怎麽不見了。</p>
才聽到鳳姐歎了一口氣,方道:“金釧已經死了。”</p>
鳳姐將事情詳細情況簡單地說了一下,道:“……她素日是個心高氣傲、嘴上輕浮、最能見風轉舵的,是二太太身邊的第一得意人,上上下下都捧慣了的,自從我不管家後,她便過來傳個話都不知道行禮,因此我也很看不上她。隻是到底也有幾年的情分,怎麽就那麽想不開,就這麽死了呢?”</p>
身後的李嬤嬤插嘴道:“二奶奶,恕老奴說句公道話,這事,你們府上二太太卻是沒錯的。”</p>
鳳姐道:“我如何不知道二太太沒錯。便是我,若我身邊的丫鬟在我跟前與我兒子調笑,教唆我的兒子去捉庶子和丫鬟的醜事,我也必是不肯饒了她的。按我的脾氣,隻怕比二太太更激烈——二太太好歹還為了寶玉的名聲著想,隻說她是打壞了東西攆出去的。我隻是想不通,金釧兒怎麽就跳井了?二太太還算慈悲,準了她把素日積攢的梯己都帶了出去,人還好好的,又有錢,她老子娘也有臉麵,自己府裏不好配人,求了二太太,放了身契,聘去外頭做個正頭夫妻難道不好?”</p>
惜春道:“二嫂子,她若甘心放出去做個平頭百姓,也不會當著二太太的麵與二哥哥調笑了。”</p>
鳳姐一怔,苦笑不已。</p>
也是,見慣了府裏的榮華富貴,那些丫鬟們哪裏還看的上外頭的生活?</p>
府裏有“誌氣”的丫鬟,都想著做爺們的姨娘呢。沒見那素日最賢良的襲人,早一兩年就勾引著寶玉成了好事,以李嬤嬤的眼神,早看出那秋紋碧月隻怕也不幹淨了。那些個丫鬟,就想著先掙上姨娘,而後再攏著爺們生下個一兒半女,日後自己也就是主子了,出入有人跟著,行動有人伺候著,睡金窩蓋銀被,富富貴貴的過一輩子。若兒女再爭氣些,給自己掙個誥命,將來自己可不就跟老祖宗一樣了麽。</p>
鳳姐歎道:“一個個淨想著癡心做夢呢。家生子的丫鬟就是賣了死契的奴婢,也就不重規矩的人家隨意稱呼一聲姨娘,正經的連妾都算不上。</p>
府裏最正經的例子便是趙姨娘。</p>
她顏色好,極得老爺賈政寵愛,生了一子一女。</p>
可是女兒探春是個聰敏的,壓根不敢認她,明裏暗裏隻敢喊姨娘。</p>
而那個兒子賈環,更是不成器的東西,</p>
若不是探春想方設法打發他去錦衣衛訓練,還不知道有什麽好下場呢?</p>
在封建時代,當家主母打殺買賣那些上不得台麵的姬妾通房,乃是天經地義的權力。</p>
無人能夠質疑。</p>
便是老爺公子還都不能說半個不字。</p>
最典型的不是王夫人,也不是鳳姐。</p>
而是李紈。</p>
別看她平日裏管家溫良平淡,有什麽事情便問王夫人,幾乎不做什麽主,但過去也曾是個殺伐果斷的主。丈夫賈珠去世後,她哭都沒哭幾聲,一轉頭就把他的那些姬妾通房賣了個精光,哪裏管她們哭饒求情?</p>
再說,便是通房丫頭真生了兒子,兒子真有出息了,那兒子也隻能給嫡母請誥命,庶母一樣不能認。</p>
自李嬤嬤入賈府之後,鳳姐沒少和她私下裏談論。</p>
所以李嬤嬤是十分讚賞王夫人的手段:賈政就是個貪戀美色的假道學,王夫人趁著自己年輕貌美,生了兒子鞏固地位,又提拔了木頭人一般的周姨娘和空有皮囊、實則粗俗不堪的趙姨娘,占了位分。</p>
其後,木頭人的讓老爺自己先厭棄,隻是有顏色的生了兒女也無妨,老太太厭棄她的行事,不待見她和她的兒女,這樣便是老爺也不能待她太過好了去。再把女兒抱過來,養的和生母不親,兒子則留給姨娘自己養,養的一樣猥瑣難看,自己隻管好好養育親生兒子,如珠如寶,與庶子一對比,那嫡子實在勝過百倍,可不就地位穩妥,無人能動搖麽?</p>
將來兒子成親生孫,庶子分出去後,自己想怎麽當家作主,可不都是自己說了算?哪還有什麽礙眼的混賬小老婆在跟前刺心?</p>
說過這些,鳳姐歎道:“所以像金釧這樣的,都是些眼光短淺的,這麽想來,她何止是糊塗了,實在是糊塗透頂。”</p>
惜春道:“我聽說後,有打發入畫送了些碎銀子過去。玉釧兒自己倒是明白的,沒怨的太深,隻是心痛難忍,但她老子娘如今隻剩她一個了,她也懂得自己保重,已經振作起來了。我寒心的是,二哥哥怎麽就跑了呢?金釧兒自己糊塗,他居然也不護她一護?”</p>
鳳姐道:“寶玉是不知世事,往日縣主進賈府的時候,容嬤嬤早告誡過他了,女兒家名節重要,不可任性行事,他隻不當一回事,今兒金釧兒沒命了,我瞧著他多少也有些觸動的。”</p>
寶釵道:“二嫂子,四妹妹也別寒心了。如今已是這樣,唯有保重眼前人。”</p>
幾人說笑了一陣,惜春終於說出了自己的來意。</p>
她想脫離寧國府。</p>
都不用別人多說,李嬤嬤直接開口道:“二奶奶、縣主、四姑娘,你們也便嫌老奴多嘴,四姑娘這心思,實在是再正當也沒有得了。連老奴都聽說過寧國府的種種不堪,四姑娘有此決心,老奴隻有拍手的份。”</p>
一席話說得鳳姐麵紅,寶釵默然,惜春淚流滿麵。</p>
寶釵道:“陳家外遷津門,我哥哥也會一並過去,到時候我們舉家遷過去,將四妹妹的身份遷出來應該不是難事,蓉哥也不會說什麽,隻是四妹妹願意去津門嗎?”</p>
李嬤嬤道:“以老奴所見,遷出寧國府,從禮法上來說應該行得通。琅嬛縣主身邊,正好缺少幾個女官。”</p>
聽到這事從禮法上沒問題,寶釵便點點頭,拉住惜春的手道:‘我知道四妹妹的苦楚,你放心便是。我今天便給縣主寫信。’</p>
惜春掙脫寶釵的手,跪下實實在在的磕了幾個頭,流著淚道:“姐姐救我,恩同再造。”</p>
寶釵忙把她扶起來,笑著安慰了幾句。</p>
鳳姐歎道:“其實四妹妹今日過來,還捎了一封信給我,卻是老太太讓我請陳大爺幫忙周旋一二,隻這件事實在太難看了些,我雖然看了信,卻也不好意思說出口。”</p>
惜春也是搖頭苦笑,一句話也不多說。</p>
這下寶釵好奇了,你不說誰知道什麽事啊。</p>
畢竟錦衣衛在外麵忙活呢,屋裏的是進一位沒過門的家屬。</p>
鳳姐歎道:“昨日二老爺把寶玉給狠狠地打了一頓。”</p>
寶釵對寶玉雖然沒有感覺,但畢竟人家是親戚,忙問端的。</p>
鳳姐道:“這件事發生在昨天,隻怕現在已經鬧得滿城風雨,什麽難聽話都有。信是鴛鴦寫的,說是寶玉和忠順王府的一個戲子有了私情,兩人還交換了定情手巾呢。那戲子是名滿天下的琪官,忠順王不舍得,派管事上門找到寶玉,要討回來,寶玉就供出了琪官的下落,惹的二老爺大怒,不是老太太和二太太求情,就要打死寶玉呢。”</p>
香河縣的縣令收到消息,當然也會安排民壯過去。</p>
兩方隊伍趕到,陳昭便可以大搖大擺的去津門了。</p>
當中央朝廷為此事開始各方調查的時候,此時紫金街薛府寶釵的小院之內,鳳姐正懶洋洋的坐在一旁,和寶釵談天說地。</p>
</p>
這就是鳳姐的精明之處了,自從鳳姐卸了管家的差事,有促成了薛寶釵嫁給陳昭做平妻,便時不時的來紫金街做客,就是為了聯絡感情。</p>
以後和陳家做生意,還得指望寶釵美言幾句呢。</p>
對了,以寶釵的聰慧,說不得是她主持陳家的生意呢。</p>
而一旁陪坐的,則是惜春。</p>
此時屋子裏的人,表情都十分嚴肅。</p>
原來寶釵之前一個多月沒去大觀園,前兩天去了一趟,所以今日聊天才隨口問起,素日在王夫人身邊的大丫鬟金釧怎麽不見了。</p>
才聽到鳳姐歎了一口氣,方道:“金釧已經死了。”</p>
鳳姐將事情詳細情況簡單地說了一下,道:“……她素日是個心高氣傲、嘴上輕浮、最能見風轉舵的,是二太太身邊的第一得意人,上上下下都捧慣了的,自從我不管家後,她便過來傳個話都不知道行禮,因此我也很看不上她。隻是到底也有幾年的情分,怎麽就那麽想不開,就這麽死了呢?”</p>
身後的李嬤嬤插嘴道:“二奶奶,恕老奴說句公道話,這事,你們府上二太太卻是沒錯的。”</p>
鳳姐道:“我如何不知道二太太沒錯。便是我,若我身邊的丫鬟在我跟前與我兒子調笑,教唆我的兒子去捉庶子和丫鬟的醜事,我也必是不肯饒了她的。按我的脾氣,隻怕比二太太更激烈——二太太好歹還為了寶玉的名聲著想,隻說她是打壞了東西攆出去的。我隻是想不通,金釧兒怎麽就跳井了?二太太還算慈悲,準了她把素日積攢的梯己都帶了出去,人還好好的,又有錢,她老子娘也有臉麵,自己府裏不好配人,求了二太太,放了身契,聘去外頭做個正頭夫妻難道不好?”</p>
惜春道:“二嫂子,她若甘心放出去做個平頭百姓,也不會當著二太太的麵與二哥哥調笑了。”</p>
鳳姐一怔,苦笑不已。</p>
也是,見慣了府裏的榮華富貴,那些丫鬟們哪裏還看的上外頭的生活?</p>
府裏有“誌氣”的丫鬟,都想著做爺們的姨娘呢。沒見那素日最賢良的襲人,早一兩年就勾引著寶玉成了好事,以李嬤嬤的眼神,早看出那秋紋碧月隻怕也不幹淨了。那些個丫鬟,就想著先掙上姨娘,而後再攏著爺們生下個一兒半女,日後自己也就是主子了,出入有人跟著,行動有人伺候著,睡金窩蓋銀被,富富貴貴的過一輩子。若兒女再爭氣些,給自己掙個誥命,將來自己可不就跟老祖宗一樣了麽。</p>
鳳姐歎道:“一個個淨想著癡心做夢呢。家生子的丫鬟就是賣了死契的奴婢,也就不重規矩的人家隨意稱呼一聲姨娘,正經的連妾都算不上。</p>
府裏最正經的例子便是趙姨娘。</p>
她顏色好,極得老爺賈政寵愛,生了一子一女。</p>
可是女兒探春是個聰敏的,壓根不敢認她,明裏暗裏隻敢喊姨娘。</p>
而那個兒子賈環,更是不成器的東西,</p>
若不是探春想方設法打發他去錦衣衛訓練,還不知道有什麽好下場呢?</p>
在封建時代,當家主母打殺買賣那些上不得台麵的姬妾通房,乃是天經地義的權力。</p>
無人能夠質疑。</p>
便是老爺公子還都不能說半個不字。</p>
最典型的不是王夫人,也不是鳳姐。</p>
而是李紈。</p>
別看她平日裏管家溫良平淡,有什麽事情便問王夫人,幾乎不做什麽主,但過去也曾是個殺伐果斷的主。丈夫賈珠去世後,她哭都沒哭幾聲,一轉頭就把他的那些姬妾通房賣了個精光,哪裏管她們哭饒求情?</p>
再說,便是通房丫頭真生了兒子,兒子真有出息了,那兒子也隻能給嫡母請誥命,庶母一樣不能認。</p>
自李嬤嬤入賈府之後,鳳姐沒少和她私下裏談論。</p>
所以李嬤嬤是十分讚賞王夫人的手段:賈政就是個貪戀美色的假道學,王夫人趁著自己年輕貌美,生了兒子鞏固地位,又提拔了木頭人一般的周姨娘和空有皮囊、實則粗俗不堪的趙姨娘,占了位分。</p>
其後,木頭人的讓老爺自己先厭棄,隻是有顏色的生了兒女也無妨,老太太厭棄她的行事,不待見她和她的兒女,這樣便是老爺也不能待她太過好了去。再把女兒抱過來,養的和生母不親,兒子則留給姨娘自己養,養的一樣猥瑣難看,自己隻管好好養育親生兒子,如珠如寶,與庶子一對比,那嫡子實在勝過百倍,可不就地位穩妥,無人能動搖麽?</p>
將來兒子成親生孫,庶子分出去後,自己想怎麽當家作主,可不都是自己說了算?哪還有什麽礙眼的混賬小老婆在跟前刺心?</p>
說過這些,鳳姐歎道:“所以像金釧這樣的,都是些眼光短淺的,這麽想來,她何止是糊塗了,實在是糊塗透頂。”</p>
惜春道:“我聽說後,有打發入畫送了些碎銀子過去。玉釧兒自己倒是明白的,沒怨的太深,隻是心痛難忍,但她老子娘如今隻剩她一個了,她也懂得自己保重,已經振作起來了。我寒心的是,二哥哥怎麽就跑了呢?金釧兒自己糊塗,他居然也不護她一護?”</p>
鳳姐道:“寶玉是不知世事,往日縣主進賈府的時候,容嬤嬤早告誡過他了,女兒家名節重要,不可任性行事,他隻不當一回事,今兒金釧兒沒命了,我瞧著他多少也有些觸動的。”</p>
寶釵道:“二嫂子,四妹妹也別寒心了。如今已是這樣,唯有保重眼前人。”</p>
幾人說笑了一陣,惜春終於說出了自己的來意。</p>
她想脫離寧國府。</p>
都不用別人多說,李嬤嬤直接開口道:“二奶奶、縣主、四姑娘,你們也便嫌老奴多嘴,四姑娘這心思,實在是再正當也沒有得了。連老奴都聽說過寧國府的種種不堪,四姑娘有此決心,老奴隻有拍手的份。”</p>
一席話說得鳳姐麵紅,寶釵默然,惜春淚流滿麵。</p>
寶釵道:“陳家外遷津門,我哥哥也會一並過去,到時候我們舉家遷過去,將四妹妹的身份遷出來應該不是難事,蓉哥也不會說什麽,隻是四妹妹願意去津門嗎?”</p>
李嬤嬤道:“以老奴所見,遷出寧國府,從禮法上來說應該行得通。琅嬛縣主身邊,正好缺少幾個女官。”</p>
聽到這事從禮法上沒問題,寶釵便點點頭,拉住惜春的手道:‘我知道四妹妹的苦楚,你放心便是。我今天便給縣主寫信。’</p>
惜春掙脫寶釵的手,跪下實實在在的磕了幾個頭,流著淚道:“姐姐救我,恩同再造。”</p>
寶釵忙把她扶起來,笑著安慰了幾句。</p>
鳳姐歎道:“其實四妹妹今日過來,還捎了一封信給我,卻是老太太讓我請陳大爺幫忙周旋一二,隻這件事實在太難看了些,我雖然看了信,卻也不好意思說出口。”</p>
惜春也是搖頭苦笑,一句話也不多說。</p>
這下寶釵好奇了,你不說誰知道什麽事啊。</p>
畢竟錦衣衛在外麵忙活呢,屋裏的是進一位沒過門的家屬。</p>
鳳姐歎道:“昨日二老爺把寶玉給狠狠地打了一頓。”</p>
寶釵對寶玉雖然沒有感覺,但畢竟人家是親戚,忙問端的。</p>
鳳姐道:“這件事發生在昨天,隻怕現在已經鬧得滿城風雨,什麽難聽話都有。信是鴛鴦寫的,說是寶玉和忠順王府的一個戲子有了私情,兩人還交換了定情手巾呢。那戲子是名滿天下的琪官,忠順王不舍得,派管事上門找到寶玉,要討回來,寶玉就供出了琪官的下落,惹的二老爺大怒,不是老太太和二太太求情,就要打死寶玉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