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德十年,陳昭又納妾室,</p>
乃是李紈的堂妹,薛蟠的小姨子李綺。</p>
也是李紈拉的線。</p>
本來賈環讀的是錦衣衛學堂,正好讓李紈母子避過了牢獄之災,但賈環在錦衣衛學堂讀久了,讓李紈的父親國子監祭酒李守中心中不喜。</p>
畢竟是詩書世家,怎麽能上杆子去武夫學堂呢?</p>
所以賈環在錦衣衛學堂畢業之後,又轉到那個六六六學堂了,今年下場參加縣試,結果考中了舉人。</p>
按理說李紈算是熬出頭了,但她畢竟和陳昭私通數年,心中不願陳昭為此事介懷,所以將堂妹李綺介紹給他。</p>
陳昭心中感歎,女人心,海底針,真不知道她們怎麽這麽多好心思……</p>
此時昔日的四王八公,隻剩下南安郡王和北靜郡王兩家,其餘都被抄了一遍。</p>
按理說兩家應該低調點,但南安郡王偏偏不。</p>
畢竟祖宗傳爵位至今,誰也不願意看著昔日富貴這麽一天天的敗落下去。</p>
恰巧此時茴香國聯合南疆數國作亂,南安郡王便上書,請求領兵作戰。</p>
孝德帝自然答應,沒想到半年後,前線戰報,因南安郡王貪功冒進,南疆將士首嚐敗績,靠著眾將士的拚死努力,好歹將局勢重新控製住了,可孝德帝大怒,命大都督府重新安排人選,同時將南安郡王和他下屬的部將全都押了回來,論罪責罰。</p>
南安郡王的事情牽連甚廣,孝德帝不僅收回了南安王府的兵權,還將他名下的部將解除的幹幹淨淨。</p>
因南安太妃找上了皇後求情,孝德帝免了南安郡王的死罪,削了他的王位,降為輔國將軍,並要南安王府拿出一百萬兩銀子贖人。</p>
南安太妃得了此恩典,慌忙回去湊銀子贖人。跟著南安郡王的那些部將就沒那樣的好運氣,統統革職,家產沒收,男女均貶為奴仆。</p>
北靜郡王見了南安王府的慘狀,趕緊自動上繳兵權,孝德帝見他知趣,也就樂得留他們一個閑散郡王當當。</p>
文淵閣內,隻有皇帝、忠順親王、陳昭和李長青四個人。</p>
聽到北靜君王交權的消息,忠順親王笑道:“臣弟恭喜皇兄,沒想到這水溶倒是妙人,知道主動上繳兵權。”</p>
孝德帝哼道:“他自然識時務。從前繼承王位時,便風花雪月,不染政事。此次南安王府的事情一出,他更加明白該如何取舍,要留下性命和王位,就要沒有兵權,兩者不能共容。”</p>
李長青陪笑道:“陛下,他如今交了兵權,還需要我們大都督府給個恩惠嗎?”</p>
孝德帝道:“朕給他留了王位,還不算賞他恩典麽?那輔國將軍家,可是一下子降了多少,以後每代還要降,他還有什麽不滿?”</p>
陳昭道:“陛下,那北靜王妃生不出來,北靜王爺的王位也傳不下去,也不知道之前拿著權力幹什麽勁。”</p>
孝德帝笑道:“他家沒有後人可不賴朕。當初朕是要給水溶說媒的,可水溶拒絕了,自己選了這麽門好親事。”</p>
</p>
“哈哈哈……”</p>
忠順親王和李長青隨和大笑。</p>
陳昭哈哈笑了幾聲,拱手道:“臣倒不是擔心這個,隻是想北靜太妃心裏此時想必後悔的腸子都青了,依著他的算計,隻怕會有不忍言之事該發生。”</p>
“哦?”孝德帝一揚眉頭。</p>
他就喜歡陳昭懂事。</p>
整天在軍國大事上參與的少,在一些瑣碎小事上說得多。</p>
這才是朕的錦衣衛嘛!</p>
北境太妃和北靜王妃都出身不凡,家世不相上下,若是這兩個女人發生什麽事,孝德帝相信,錦衣衛和龍禁衛有一百種辦法順藤摸瓜,將她們身後的兩大家族給整的煙消雲散。</p>
想到這裏,他哈哈一笑:“死到臨頭,還要搞什麽內訌,那就別怪朕不客氣了!”</p>
……</p>
北靜太妃此時哪裏是悔的腸子都青了?她是悔得整個人都要青了。當初會看中這個媳婦,是因她家世人品教養容貌規矩心機手段樣樣都是千好萬好,比一般人強了百倍去,做皇後都夠格了,故才推辭掉孝德帝潛邸時的說媒。</p>
哪成想,她居然不會生育!</p>
這是個天大的笑話,一個不會生兒育女的王妃,她要來做什麽?斷了北靜王府的傳承麽?偏陛下又下旨,非原配嫡子不能繼承王位,否則她早就給兒子多納側妃妾室了。</p>
北靜太妃皺著眉,捏著一張方子道:“你確定這次的方子有效?真能治王妃的病?”</p>
她身邊的張嬤嬤笑道:“太妃,你放心,這次這張方子是奴婢特地花了大價錢從南方買來的,據說都使好幾個女人生兒子了,保準沒問題!太妃你呀,就等著抱孫子吧。”</p>
北靜太妃點頭道:“罷了,再試這最後一次吧。若還是不成……”。</p>
張嬤嬤一激靈,忙陪笑不已。</p>
北靜王妃看到張嬤嬤端來的藥,冷笑一聲,道:“嬤嬤,這又是你哪裏求來的什麽妙方啊?”</p>
張嬤嬤躬身道:“王妃,這次的方子是南方買來的,原先是巫蠻一族使用的,老奴可是花了許多的精力財力,才求了人拿了這張方子來,王妃,為了小王爺,你就喝了吧。太妃……可是等得十分不耐煩了啊。”</p>
北靜王妃是聰明人,一聽就明白了張嬤嬤的話外之音,心內一動,便道:“既如此,呈上來吧。”</p>
張嬤嬤放下藥碗,躬身倒退了出去。</p>
北靜王妃望著藥碗,臉色十分難看。她身邊的丫鬟勸道:“王妃,你就喝了吧,或許這次有效呢?”</p>
北靜王妃苦澀道:“我也希望能有效。可閉月,這麽些年,我都喝了多少苦汁水了,哪次有效過?是藥三分毒啊。我上次回娘家,母親請太醫來給我看過了,因前些年亂喝那些補身體的湯湯水水,徹底把身體弄壞了,這輩子,我都不可能再有孩子了。”</p>
閉月嚇了一跳:“王妃,那可怎麽辦?太妃她……太妃她若是知道了這件事,她必是不會放過你的。奴婢記得,陛下下旨,若原配無子,繼室的兒子由王爺上表,還是可以繼承王位的。”</p>
北靜王妃淡漠道:“我知道。張嬤嬤剛才不是說了麽?太妃已經等得不耐煩了。若再沒有辦法產下子嗣,太妃……大約就要朝我下手了。”</p>
閉月慌忙跪下:“王妃……”</p>
zhongsh北靜王妃閉閉眼,道:“無妨,橫豎我心裏有數,必不會真就那樣如了她的意去。太妃嫌棄我生不出孩子,可我的身體壞了,一大部分是因為太妃的藥水造成的,這事,不能就這麽算了。”</p>
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p>
沒幾天,北靜王府太妃過世的消息便傳遍了京城,</p>
北靜王主持風光葬禮,哭聲哀哀,除了少數人之外,沒有幾個人知道堂堂王府後宅的刀光劍影。</p>
雖然北靜太妃臨死前必定交代北靜郡王,要有嫡子傳承家業。必須棄妻再娶。</p>
但是孝德帝卻知道事情的原委,所以他下旨嘉獎北靜王妃,還派了宮中的嬤嬤照顧她。</p>
於是明眼人看得出來,北靜王府隻怕不用幾年,自然就會沒了,比南安王府還幹淨。</p>
至此,開國四大異姓王,東平、西寧兩王人才凋落,早就沉寂許久;南安王吃了敗仗,降為輔國將軍,後代還要降等襲爵,在這京城裏,算是徹底沒落了;北靜王沒有嫡子,庶子又不能襲爵,不削王位也跟削了王位差不離了。從此後,這天下,再也沒有異姓王了。</p>
不僅是四王,其他國公府、侯爵府,凡是經曆數代,子孫又都是沒有城府的,俱都在這十年來的風雲之中,慢慢凋謝下去。</p>
舊的凋落,新的世家崛起。</p>
孝德帝一手重新武勳體係,加上他劇中製衡,使之足以和文官體係抗衡,因此兵事順利。</p>
很快前線戰報,在新的將軍統帥下,南疆大捷,戰事已漸漸穩控,勝利是早晚的事情。</p>
緊接著,土爾扈特部萬裏回國,部落首領渥巴錫受到孝德帝隆重接待。</p>
此外,太上皇去了,四王八公削了三分之二,下剩的不是老弱病殘,就是自家內訌,根本掀不起什麽大浪。</p>
因稅收不斷大漲,百姓卻沒有受到影響,國勢蒸蒸日上,諸多城市也更加繁華,人人皆稱“孝德盛世”,孝德帝也覺得自己可與漢文帝唐太宗比肩,足以稱之為千古一帝。</p>
大喜之下,他便定了國本,立皇長子定王為太子。</p>
乃是李紈的堂妹,薛蟠的小姨子李綺。</p>
也是李紈拉的線。</p>
本來賈環讀的是錦衣衛學堂,正好讓李紈母子避過了牢獄之災,但賈環在錦衣衛學堂讀久了,讓李紈的父親國子監祭酒李守中心中不喜。</p>
畢竟是詩書世家,怎麽能上杆子去武夫學堂呢?</p>
所以賈環在錦衣衛學堂畢業之後,又轉到那個六六六學堂了,今年下場參加縣試,結果考中了舉人。</p>
按理說李紈算是熬出頭了,但她畢竟和陳昭私通數年,心中不願陳昭為此事介懷,所以將堂妹李綺介紹給他。</p>
陳昭心中感歎,女人心,海底針,真不知道她們怎麽這麽多好心思……</p>
此時昔日的四王八公,隻剩下南安郡王和北靜郡王兩家,其餘都被抄了一遍。</p>
按理說兩家應該低調點,但南安郡王偏偏不。</p>
畢竟祖宗傳爵位至今,誰也不願意看著昔日富貴這麽一天天的敗落下去。</p>
恰巧此時茴香國聯合南疆數國作亂,南安郡王便上書,請求領兵作戰。</p>
孝德帝自然答應,沒想到半年後,前線戰報,因南安郡王貪功冒進,南疆將士首嚐敗績,靠著眾將士的拚死努力,好歹將局勢重新控製住了,可孝德帝大怒,命大都督府重新安排人選,同時將南安郡王和他下屬的部將全都押了回來,論罪責罰。</p>
南安郡王的事情牽連甚廣,孝德帝不僅收回了南安王府的兵權,還將他名下的部將解除的幹幹淨淨。</p>
因南安太妃找上了皇後求情,孝德帝免了南安郡王的死罪,削了他的王位,降為輔國將軍,並要南安王府拿出一百萬兩銀子贖人。</p>
南安太妃得了此恩典,慌忙回去湊銀子贖人。跟著南安郡王的那些部將就沒那樣的好運氣,統統革職,家產沒收,男女均貶為奴仆。</p>
北靜郡王見了南安王府的慘狀,趕緊自動上繳兵權,孝德帝見他知趣,也就樂得留他們一個閑散郡王當當。</p>
文淵閣內,隻有皇帝、忠順親王、陳昭和李長青四個人。</p>
聽到北靜君王交權的消息,忠順親王笑道:“臣弟恭喜皇兄,沒想到這水溶倒是妙人,知道主動上繳兵權。”</p>
孝德帝哼道:“他自然識時務。從前繼承王位時,便風花雪月,不染政事。此次南安王府的事情一出,他更加明白該如何取舍,要留下性命和王位,就要沒有兵權,兩者不能共容。”</p>
李長青陪笑道:“陛下,他如今交了兵權,還需要我們大都督府給個恩惠嗎?”</p>
孝德帝道:“朕給他留了王位,還不算賞他恩典麽?那輔國將軍家,可是一下子降了多少,以後每代還要降,他還有什麽不滿?”</p>
陳昭道:“陛下,那北靜王妃生不出來,北靜王爺的王位也傳不下去,也不知道之前拿著權力幹什麽勁。”</p>
孝德帝笑道:“他家沒有後人可不賴朕。當初朕是要給水溶說媒的,可水溶拒絕了,自己選了這麽門好親事。”</p>
</p>
“哈哈哈……”</p>
忠順親王和李長青隨和大笑。</p>
陳昭哈哈笑了幾聲,拱手道:“臣倒不是擔心這個,隻是想北靜太妃心裏此時想必後悔的腸子都青了,依著他的算計,隻怕會有不忍言之事該發生。”</p>
“哦?”孝德帝一揚眉頭。</p>
他就喜歡陳昭懂事。</p>
整天在軍國大事上參與的少,在一些瑣碎小事上說得多。</p>
這才是朕的錦衣衛嘛!</p>
北境太妃和北靜王妃都出身不凡,家世不相上下,若是這兩個女人發生什麽事,孝德帝相信,錦衣衛和龍禁衛有一百種辦法順藤摸瓜,將她們身後的兩大家族給整的煙消雲散。</p>
想到這裏,他哈哈一笑:“死到臨頭,還要搞什麽內訌,那就別怪朕不客氣了!”</p>
……</p>
北靜太妃此時哪裏是悔的腸子都青了?她是悔得整個人都要青了。當初會看中這個媳婦,是因她家世人品教養容貌規矩心機手段樣樣都是千好萬好,比一般人強了百倍去,做皇後都夠格了,故才推辭掉孝德帝潛邸時的說媒。</p>
哪成想,她居然不會生育!</p>
這是個天大的笑話,一個不會生兒育女的王妃,她要來做什麽?斷了北靜王府的傳承麽?偏陛下又下旨,非原配嫡子不能繼承王位,否則她早就給兒子多納側妃妾室了。</p>
北靜太妃皺著眉,捏著一張方子道:“你確定這次的方子有效?真能治王妃的病?”</p>
她身邊的張嬤嬤笑道:“太妃,你放心,這次這張方子是奴婢特地花了大價錢從南方買來的,據說都使好幾個女人生兒子了,保準沒問題!太妃你呀,就等著抱孫子吧。”</p>
北靜太妃點頭道:“罷了,再試這最後一次吧。若還是不成……”。</p>
張嬤嬤一激靈,忙陪笑不已。</p>
北靜王妃看到張嬤嬤端來的藥,冷笑一聲,道:“嬤嬤,這又是你哪裏求來的什麽妙方啊?”</p>
張嬤嬤躬身道:“王妃,這次的方子是南方買來的,原先是巫蠻一族使用的,老奴可是花了許多的精力財力,才求了人拿了這張方子來,王妃,為了小王爺,你就喝了吧。太妃……可是等得十分不耐煩了啊。”</p>
北靜王妃是聰明人,一聽就明白了張嬤嬤的話外之音,心內一動,便道:“既如此,呈上來吧。”</p>
張嬤嬤放下藥碗,躬身倒退了出去。</p>
北靜王妃望著藥碗,臉色十分難看。她身邊的丫鬟勸道:“王妃,你就喝了吧,或許這次有效呢?”</p>
北靜王妃苦澀道:“我也希望能有效。可閉月,這麽些年,我都喝了多少苦汁水了,哪次有效過?是藥三分毒啊。我上次回娘家,母親請太醫來給我看過了,因前些年亂喝那些補身體的湯湯水水,徹底把身體弄壞了,這輩子,我都不可能再有孩子了。”</p>
閉月嚇了一跳:“王妃,那可怎麽辦?太妃她……太妃她若是知道了這件事,她必是不會放過你的。奴婢記得,陛下下旨,若原配無子,繼室的兒子由王爺上表,還是可以繼承王位的。”</p>
北靜王妃淡漠道:“我知道。張嬤嬤剛才不是說了麽?太妃已經等得不耐煩了。若再沒有辦法產下子嗣,太妃……大約就要朝我下手了。”</p>
閉月慌忙跪下:“王妃……”</p>
zhongsh北靜王妃閉閉眼,道:“無妨,橫豎我心裏有數,必不會真就那樣如了她的意去。太妃嫌棄我生不出孩子,可我的身體壞了,一大部分是因為太妃的藥水造成的,這事,不能就這麽算了。”</p>
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p>
沒幾天,北靜王府太妃過世的消息便傳遍了京城,</p>
北靜王主持風光葬禮,哭聲哀哀,除了少數人之外,沒有幾個人知道堂堂王府後宅的刀光劍影。</p>
雖然北靜太妃臨死前必定交代北靜郡王,要有嫡子傳承家業。必須棄妻再娶。</p>
但是孝德帝卻知道事情的原委,所以他下旨嘉獎北靜王妃,還派了宮中的嬤嬤照顧她。</p>
於是明眼人看得出來,北靜王府隻怕不用幾年,自然就會沒了,比南安王府還幹淨。</p>
至此,開國四大異姓王,東平、西寧兩王人才凋落,早就沉寂許久;南安王吃了敗仗,降為輔國將軍,後代還要降等襲爵,在這京城裏,算是徹底沒落了;北靜王沒有嫡子,庶子又不能襲爵,不削王位也跟削了王位差不離了。從此後,這天下,再也沒有異姓王了。</p>
不僅是四王,其他國公府、侯爵府,凡是經曆數代,子孫又都是沒有城府的,俱都在這十年來的風雲之中,慢慢凋謝下去。</p>
舊的凋落,新的世家崛起。</p>
孝德帝一手重新武勳體係,加上他劇中製衡,使之足以和文官體係抗衡,因此兵事順利。</p>
很快前線戰報,在新的將軍統帥下,南疆大捷,戰事已漸漸穩控,勝利是早晚的事情。</p>
緊接著,土爾扈特部萬裏回國,部落首領渥巴錫受到孝德帝隆重接待。</p>
此外,太上皇去了,四王八公削了三分之二,下剩的不是老弱病殘,就是自家內訌,根本掀不起什麽大浪。</p>
因稅收不斷大漲,百姓卻沒有受到影響,國勢蒸蒸日上,諸多城市也更加繁華,人人皆稱“孝德盛世”,孝德帝也覺得自己可與漢文帝唐太宗比肩,足以稱之為千古一帝。</p>
大喜之下,他便定了國本,立皇長子定王為太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