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昭自然不會在乎區區一個史湘雲。</p>
時間就這麽慢慢流逝了。</p>
內閣文官換了一茬又一茬,但孝德帝的心腹重臣依舊隻有三人。</p>
英國公李長青、曹國公嶽鍾琪和成國公陳昭。</p>
在孝德帝看來,這三人互相製衡,足以任自己掌控,並以他們為首組成的勳貴體係,和文官體係抗衡。</p>
以保證皇權穩固。</p>
這麽多年的天下太平、海清河晏,邊關安穩,流民減少,加上大權獨攬,孝德帝變產生自己就是漢文在世、唐宗附身的感覺。</p>
所以他漸漸飄了。</p>
為了追求長生,開始寵信各種煉丹術士。</p>
不過他也是有心眼的,每每不是獨吃,還讓大臣為他試吃。</p>
比如李長青、比如曆任內閣首輔。</p>
於是孝德十八年六月,年僅五十歲的英國公李長青病逝。</p>
越明年,皇後病逝。</p>
但孝德帝似乎早有盤算,立刻提拔莊妃幼弟楊遇春為平沙侯,掌管京中禁軍,為大都督府正一品都督同知。</p>
楊遇春本就是軍中悍將,先後參與數次大戰,謀勇兼優,且生而沈毅,言笑不苟,在軍中名氣很大,升任高位,也算水到渠成。</p>
但這就給了一些人不好的想法。</p>
隨著莊妃成為後宮之主,加上楊遇春的軍權加重,太子漸漸被冷落。</p>
他時常和皇六子璐王、皇九子福王兩位一母同胞、同時被冷落的兄弟一起飲酒,最終被莊妃所知。</p>
於是孝德二十年某一日,朝中忽有大臣上奏,彈劾太子和璐王、福王勾結,暗操兵甲,圖謀不軌。</p>
此時孝德帝在位二十年,大權獨攬,說一不二,又一心想著長生不老,早就對過早立太子有些後悔,又想他和英國公家的關係,當即怒上心頭,下令將太子、璐王、福王逮捕,並於當日將三人貶為庶人。</p>
孝德帝隨後召集大臣們,商議如何處置太子三人。大都督府一品都督同知楊遇春道:“此陛下家事,非臣等所宜豫。”</p>
嶽鍾琪也道:“陛下家事,臣不敢妄言。”</p>
內閣首輔林如海則據理力爭。</p>
隻有陳昭站在那裏,一言不發。</p>
但孝德帝卻要陳昭說話。</p>
陳昭便淡淡開口:“陛下,臣剛才想起一些往事,有些走神。”</p>
“什麽往事。”</p>
“唐玄宗首任太子李瑛之舊事。”</p>
此言一出,孝德帝、楊遇春臉上同時變色。</p>
原來大唐開元二十五年,唐玄宗李隆基一日殺三子,其中就有太子李瑛,埋下了天寶危機的禍根。</p>
陳昭此言,分明是指責孝德帝日漸昏庸,且楊遇春是李林甫在世。</p>
這和公開罵人沒什麽區別了。</p>
看著文淵閣內所有人的表情,陳昭知道這一天終於要來了。</p>
所以回到府邸之後,在錦衣衛甲胄騎兵的護送下,陳昭連夜帶著全家離開,皇帝布置在身邊的監視力量完全沒有起到作用,反倒是掩護陳昭離京,安全抵達津門。</p>
至於內閣首輔林如海一家,自然也安然離開京城。</p>
津門是陳昭的城市,不管換了多少官員,都無法消除陳昭的影響,這裏有上萬全副武裝的民兵以及龐大的私人艦隊保護他們。</p>
事實上,孝德帝也好,內閣和大都督府也好,根本不知道陳昭此時真正的實力。</p>
連林如海都不知道,要不是因為女兒和外孫,他肯定不會這麽幹脆的離開的。</p>
孝德帝大怒,當即斬殺太子三兄弟,免去林如海內閣首輔的職務,又將孫紹宗、張鶴青等人下獄,隨即派大都督府左都督嶽鍾琪率禁軍進攻津門。</p>
但令人驚異的事情發生了。</p>
禁軍將領們紛紛請假,隨即出城避禍。</p>
緊接著,禁軍嘩然,索要餉銀,還要開拔費、茶水費、上陣費,甚至還有什麽冰敬費、碳敬費。</p>
否則就不肯開動。</p>
一群大頭兵,膽敢這個時候威脅皇帝?</p>
可是皇帝發現,自己居然沒有法子壓製他們。</p>
因為皇帝不差餓兵,你不給人家好處,人家憑什麽給你賣命?</p>
而且孝德帝這幾年在長生不老這個領域上耗費了太多的銀錢,禁軍和京營的軍餉已經快要發不下去了。</p>
臣屬明確地告訴皇帝,如果津門和鬆江沒有將每年的定例銀子送來,禁軍的餉銀都發不下來,何況什麽開拔費?</p>
</p>
沒有餉銀,京城兵馬會不會嘩變都不好說呢。</p>
但更大的旋渦來了。</p>
各地軍官紛紛上奏,聲稱陳昭為國盡忠,皇帝為何要在殺太子之後矛頭指向他。</p>
天下人這才發現,陳昭這二十年來,已經積攢了無數人才。</p>
那些南洋殺戮敵人的豪傑去了軍中,那些在海上積累金山銀海的做了吏官,還有數不清的工坊、工人,各種效率奇高的機器……</p>
無數的人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強大無匹的體係。</p>
這個體係背後牽扯到什麽樣的勢力,大家本來不知道,現在明白過來了,如今天下最顯赫的將門,最豪富的巨商,都和他們有這樣那樣的密切關係,一動全動,天下皆亂。</p>
津門和身後利益集團到現在發達的這麽厲害,從士紳那邊虎口奪食,搶下多少東西,如果陳昭一倒,文官集團肯定要清算回來,難道現在這麽多的錢財田土,還有這威風八麵的權勢都要煙消雲散?</p>
利益攸關,大家的立場馬上就統一了起來。</p>
大家的奏疏都是一個態度,為何陳昭這樣的重臣會離京,為何皇帝會仿效唐玄宗一日殺三子,誰是張九齡,誰是李林甫,誰又是日漸昏庸的唐玄宗……</p>
請朝廷徹查言辭都是謙卑懇切,但奏疏裏的意思很明白,朝廷如果不給個說法的話,那大家恐怕也做不安心了,不安心的話,控製不住的部隊,會出現什麽事情,那就不好說了。</p>
“跟著夫君這麽多年,沒想到他真的算無遺策。”</p>
林黛玉私下和薛寶釵說道。</p>
到了這個位置,如果說陳昭沒有一定的準備也不可能,所以他一旦做出決定,天底下就真的沒有能擋住他的。</p>
陳昭在京津的布置相當的周密,在京師之內就有一千鐵甲騎兵護送,到達天津衛的時候,城內立刻是群情湧動,頭麵人物紛紛出迎,值得注意的是,知府、同知、參將、兵備道嗎,大小官員和富貴人物都是出迎。</p>
津門衛是陳昭的城市,在這裏長期保持著一支艦隊,其中炮艦就有三艘,全大周的火炮都不能與之抗衡。</p>
更不用說依托正非銀行的護衛隊足足兩萬人。</p>
更不用說,天下的海軍都在陳昭掌握之中,隨時可以調遣數萬數十萬精銳過來。</p>
一切安排妥當之後,陳昭這才坐在書房之中,喚來黛玉、寶釵、探春等妻妾,一臉微笑著說道:“我本來隻想和你們富貴一生,卻沒想到皇帝居然走到這一步!”</p>
黛玉堅定地道:“妾身必定追隨夫君,百死不悔。”</p>
寶釵、探春也都點頭。</p>
文官體係本來以為,這是他們的機會,他們重新開始奪回國家權利和輿論。</p>
結果陳昭迅速作出應對,文官們的動作在刀劍和金銀麵前不值一提,凡是做出明確表態站在陳昭對立麵的官員都在一個月內破產,其他官員頓時噤若寒蟬,誰也不敢多說了。</p>
孝德帝終於發現,威風二十年的皇帝,居然成了沒有爪牙的老虎。</p>
無奈之下,孝德帝隻能向陳昭妥協。</p>
被關在監獄的大臣們全都無罪釋放,送到津門了事。</p>
而陳昭被封為津門郡王,在津門養病休息,開津王幕府。</p>
同時被稱作“鐵齒銅牙”的陳昭屬下,舉人紀昀紀曉嵐,被安排進了內閣,排名第三。</p>
另一個屬下,舉人出身的程日興則擔任工部侍郎,亦有上朝資格。</p>
兩人作為津門幕府在京城的代言人,沒有他二人同意,任何利益相關的議題和政策都不可能通過。</p>
津門成為大周的第二個政治中心。</p>
接下來的日子,孝德帝因為年事已高,常年累月的服用丹藥,加上從千古一帝的高位上跌落,身體徹底垮了下來。</p>
於是孝德二十一年,天子駕崩,太子登基之後,改元順津,在內外壓力之下迎津門郡王陳昭入京,總覽軍國大事。</p>
順津二年,津門郡王陳昭親統大軍,兩路並進掃蕩北地,占據整個東北平原,並以流民、逃民、饑民、無田佃戶、冗餘漕工填鎮遼東。</p>
此後十餘年間,無數中原百姓北向關外,至順津十年年戶部大檢時,遼東漢民已逾五百萬。</p>
因為地龍的鋪設,商路的暢通,漢民不斷向北方開拓,斯拉夫人和哥薩克開始不斷遭遇血洗……</p>
順津三年,津門郡王、尚書令陳昭建立‘工、智’二院,多選任匠人為師,</p>
順津五年,天策上將、津門郡王、尚書令陳昭建立稅務總局,號稱“大周之境,唯有呼吸和交稅不止。”</p>
隨即幾隻大艦隊巡視江南,江南乖乖臣服。</p>
順津七年,津王、大都督、尚書令陳昭鼎革科舉、增設地方官塾,行脫虛務實之法,由他所建立的學堂弟子,開始走上各級官員崗位。</p>
順津九年,津王陳昭長子陳柳率軍東征朝鮮,曆時兩月,滅朝鮮國,生擒君臣五千人,建立樂浪省。</p>
順津十一年,海軍提督、樂浪公陳柳東出日本,曆六月經大小三十五戰,生執倭皇、倭征夷大將軍還朝。割裂倭國。</p>
陳昭大喜,對黛玉道:“柳兒如此勇武,孤還有何顧慮。”</p>
天子遂加九錫、拜陳昭為齊王,長子樂浪郡王陳柳為齊王世子。</p>
順津十二年,陳昭代周而立,國號為齊,改元‘炎武’,立陳柳為太子,其餘兒子均封王。</p>
封黛玉為皇後、寶釵為賢妃,探春為良妃,若卿為淑妃。</p>
諸王攻略南洋、澳洲,順勢征略天竺、波斯,大食,大齊的商品銷售天下萬國。</p>
天朝上國的經濟不斷改革,不斷發展,最終順利進入工業時代,領先西方列強數十年……</p>
時間就這麽慢慢流逝了。</p>
內閣文官換了一茬又一茬,但孝德帝的心腹重臣依舊隻有三人。</p>
英國公李長青、曹國公嶽鍾琪和成國公陳昭。</p>
在孝德帝看來,這三人互相製衡,足以任自己掌控,並以他們為首組成的勳貴體係,和文官體係抗衡。</p>
以保證皇權穩固。</p>
這麽多年的天下太平、海清河晏,邊關安穩,流民減少,加上大權獨攬,孝德帝變產生自己就是漢文在世、唐宗附身的感覺。</p>
所以他漸漸飄了。</p>
為了追求長生,開始寵信各種煉丹術士。</p>
不過他也是有心眼的,每每不是獨吃,還讓大臣為他試吃。</p>
比如李長青、比如曆任內閣首輔。</p>
於是孝德十八年六月,年僅五十歲的英國公李長青病逝。</p>
越明年,皇後病逝。</p>
但孝德帝似乎早有盤算,立刻提拔莊妃幼弟楊遇春為平沙侯,掌管京中禁軍,為大都督府正一品都督同知。</p>
楊遇春本就是軍中悍將,先後參與數次大戰,謀勇兼優,且生而沈毅,言笑不苟,在軍中名氣很大,升任高位,也算水到渠成。</p>
但這就給了一些人不好的想法。</p>
隨著莊妃成為後宮之主,加上楊遇春的軍權加重,太子漸漸被冷落。</p>
他時常和皇六子璐王、皇九子福王兩位一母同胞、同時被冷落的兄弟一起飲酒,最終被莊妃所知。</p>
於是孝德二十年某一日,朝中忽有大臣上奏,彈劾太子和璐王、福王勾結,暗操兵甲,圖謀不軌。</p>
此時孝德帝在位二十年,大權獨攬,說一不二,又一心想著長生不老,早就對過早立太子有些後悔,又想他和英國公家的關係,當即怒上心頭,下令將太子、璐王、福王逮捕,並於當日將三人貶為庶人。</p>
孝德帝隨後召集大臣們,商議如何處置太子三人。大都督府一品都督同知楊遇春道:“此陛下家事,非臣等所宜豫。”</p>
嶽鍾琪也道:“陛下家事,臣不敢妄言。”</p>
內閣首輔林如海則據理力爭。</p>
隻有陳昭站在那裏,一言不發。</p>
但孝德帝卻要陳昭說話。</p>
陳昭便淡淡開口:“陛下,臣剛才想起一些往事,有些走神。”</p>
“什麽往事。”</p>
“唐玄宗首任太子李瑛之舊事。”</p>
此言一出,孝德帝、楊遇春臉上同時變色。</p>
原來大唐開元二十五年,唐玄宗李隆基一日殺三子,其中就有太子李瑛,埋下了天寶危機的禍根。</p>
陳昭此言,分明是指責孝德帝日漸昏庸,且楊遇春是李林甫在世。</p>
這和公開罵人沒什麽區別了。</p>
看著文淵閣內所有人的表情,陳昭知道這一天終於要來了。</p>
所以回到府邸之後,在錦衣衛甲胄騎兵的護送下,陳昭連夜帶著全家離開,皇帝布置在身邊的監視力量完全沒有起到作用,反倒是掩護陳昭離京,安全抵達津門。</p>
至於內閣首輔林如海一家,自然也安然離開京城。</p>
津門是陳昭的城市,不管換了多少官員,都無法消除陳昭的影響,這裏有上萬全副武裝的民兵以及龐大的私人艦隊保護他們。</p>
事實上,孝德帝也好,內閣和大都督府也好,根本不知道陳昭此時真正的實力。</p>
連林如海都不知道,要不是因為女兒和外孫,他肯定不會這麽幹脆的離開的。</p>
孝德帝大怒,當即斬殺太子三兄弟,免去林如海內閣首輔的職務,又將孫紹宗、張鶴青等人下獄,隨即派大都督府左都督嶽鍾琪率禁軍進攻津門。</p>
但令人驚異的事情發生了。</p>
禁軍將領們紛紛請假,隨即出城避禍。</p>
緊接著,禁軍嘩然,索要餉銀,還要開拔費、茶水費、上陣費,甚至還有什麽冰敬費、碳敬費。</p>
否則就不肯開動。</p>
一群大頭兵,膽敢這個時候威脅皇帝?</p>
可是皇帝發現,自己居然沒有法子壓製他們。</p>
因為皇帝不差餓兵,你不給人家好處,人家憑什麽給你賣命?</p>
而且孝德帝這幾年在長生不老這個領域上耗費了太多的銀錢,禁軍和京營的軍餉已經快要發不下去了。</p>
臣屬明確地告訴皇帝,如果津門和鬆江沒有將每年的定例銀子送來,禁軍的餉銀都發不下來,何況什麽開拔費?</p>
</p>
沒有餉銀,京城兵馬會不會嘩變都不好說呢。</p>
但更大的旋渦來了。</p>
各地軍官紛紛上奏,聲稱陳昭為國盡忠,皇帝為何要在殺太子之後矛頭指向他。</p>
天下人這才發現,陳昭這二十年來,已經積攢了無數人才。</p>
那些南洋殺戮敵人的豪傑去了軍中,那些在海上積累金山銀海的做了吏官,還有數不清的工坊、工人,各種效率奇高的機器……</p>
無數的人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強大無匹的體係。</p>
這個體係背後牽扯到什麽樣的勢力,大家本來不知道,現在明白過來了,如今天下最顯赫的將門,最豪富的巨商,都和他們有這樣那樣的密切關係,一動全動,天下皆亂。</p>
津門和身後利益集團到現在發達的這麽厲害,從士紳那邊虎口奪食,搶下多少東西,如果陳昭一倒,文官集團肯定要清算回來,難道現在這麽多的錢財田土,還有這威風八麵的權勢都要煙消雲散?</p>
利益攸關,大家的立場馬上就統一了起來。</p>
大家的奏疏都是一個態度,為何陳昭這樣的重臣會離京,為何皇帝會仿效唐玄宗一日殺三子,誰是張九齡,誰是李林甫,誰又是日漸昏庸的唐玄宗……</p>
請朝廷徹查言辭都是謙卑懇切,但奏疏裏的意思很明白,朝廷如果不給個說法的話,那大家恐怕也做不安心了,不安心的話,控製不住的部隊,會出現什麽事情,那就不好說了。</p>
“跟著夫君這麽多年,沒想到他真的算無遺策。”</p>
林黛玉私下和薛寶釵說道。</p>
到了這個位置,如果說陳昭沒有一定的準備也不可能,所以他一旦做出決定,天底下就真的沒有能擋住他的。</p>
陳昭在京津的布置相當的周密,在京師之內就有一千鐵甲騎兵護送,到達天津衛的時候,城內立刻是群情湧動,頭麵人物紛紛出迎,值得注意的是,知府、同知、參將、兵備道嗎,大小官員和富貴人物都是出迎。</p>
津門衛是陳昭的城市,在這裏長期保持著一支艦隊,其中炮艦就有三艘,全大周的火炮都不能與之抗衡。</p>
更不用說依托正非銀行的護衛隊足足兩萬人。</p>
更不用說,天下的海軍都在陳昭掌握之中,隨時可以調遣數萬數十萬精銳過來。</p>
一切安排妥當之後,陳昭這才坐在書房之中,喚來黛玉、寶釵、探春等妻妾,一臉微笑著說道:“我本來隻想和你們富貴一生,卻沒想到皇帝居然走到這一步!”</p>
黛玉堅定地道:“妾身必定追隨夫君,百死不悔。”</p>
寶釵、探春也都點頭。</p>
文官體係本來以為,這是他們的機會,他們重新開始奪回國家權利和輿論。</p>
結果陳昭迅速作出應對,文官們的動作在刀劍和金銀麵前不值一提,凡是做出明確表態站在陳昭對立麵的官員都在一個月內破產,其他官員頓時噤若寒蟬,誰也不敢多說了。</p>
孝德帝終於發現,威風二十年的皇帝,居然成了沒有爪牙的老虎。</p>
無奈之下,孝德帝隻能向陳昭妥協。</p>
被關在監獄的大臣們全都無罪釋放,送到津門了事。</p>
而陳昭被封為津門郡王,在津門養病休息,開津王幕府。</p>
同時被稱作“鐵齒銅牙”的陳昭屬下,舉人紀昀紀曉嵐,被安排進了內閣,排名第三。</p>
另一個屬下,舉人出身的程日興則擔任工部侍郎,亦有上朝資格。</p>
兩人作為津門幕府在京城的代言人,沒有他二人同意,任何利益相關的議題和政策都不可能通過。</p>
津門成為大周的第二個政治中心。</p>
接下來的日子,孝德帝因為年事已高,常年累月的服用丹藥,加上從千古一帝的高位上跌落,身體徹底垮了下來。</p>
於是孝德二十一年,天子駕崩,太子登基之後,改元順津,在內外壓力之下迎津門郡王陳昭入京,總覽軍國大事。</p>
順津二年,津門郡王陳昭親統大軍,兩路並進掃蕩北地,占據整個東北平原,並以流民、逃民、饑民、無田佃戶、冗餘漕工填鎮遼東。</p>
此後十餘年間,無數中原百姓北向關外,至順津十年年戶部大檢時,遼東漢民已逾五百萬。</p>
因為地龍的鋪設,商路的暢通,漢民不斷向北方開拓,斯拉夫人和哥薩克開始不斷遭遇血洗……</p>
順津三年,津門郡王、尚書令陳昭建立‘工、智’二院,多選任匠人為師,</p>
順津五年,天策上將、津門郡王、尚書令陳昭建立稅務總局,號稱“大周之境,唯有呼吸和交稅不止。”</p>
隨即幾隻大艦隊巡視江南,江南乖乖臣服。</p>
順津七年,津王、大都督、尚書令陳昭鼎革科舉、增設地方官塾,行脫虛務實之法,由他所建立的學堂弟子,開始走上各級官員崗位。</p>
順津九年,津王陳昭長子陳柳率軍東征朝鮮,曆時兩月,滅朝鮮國,生擒君臣五千人,建立樂浪省。</p>
順津十一年,海軍提督、樂浪公陳柳東出日本,曆六月經大小三十五戰,生執倭皇、倭征夷大將軍還朝。割裂倭國。</p>
陳昭大喜,對黛玉道:“柳兒如此勇武,孤還有何顧慮。”</p>
天子遂加九錫、拜陳昭為齊王,長子樂浪郡王陳柳為齊王世子。</p>
順津十二年,陳昭代周而立,國號為齊,改元‘炎武’,立陳柳為太子,其餘兒子均封王。</p>
封黛玉為皇後、寶釵為賢妃,探春為良妃,若卿為淑妃。</p>
諸王攻略南洋、澳洲,順勢征略天竺、波斯,大食,大齊的商品銷售天下萬國。</p>
天朝上國的經濟不斷改革,不斷發展,最終順利進入工業時代,領先西方列強數十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