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辦好了嗎?”


    “放心,一切搞定。媚娘,讓夫君看看你傷怎麽樣了,嘿嘿。”


    “哎呀,你的手,放哪兒呢?”


    “嘖嘖嘖,不愧是藥王孫思邈啊,這藥膏端的不凡,塗上後,這麽快就好了,關鍵是,這一江滿月,還是光滑如初,沒有留下一點疤痕,來,讓夫君親一下。”


    “啊,不要啊,不要親那裏啊,髒。”


    一陣男子yin.邪的聲音在翠微殿中響起,武媚娘被弄得咯咯的嬌笑,身體亂顫,好似風中的玫瑰,嬌豔欲滴......


    ※※※※※※※※可愛的分界線※※※※※※※※


    秋冬時節的東海,依舊水平如鏡,宛如一個恬靜、溫柔的少女。


    清晨,太陽像被水衝洗過的紅色氣球,飄飄悠悠地浮出水麵,海麵上拖著長長的倒影。


    海天一色的盡頭,隱約間出現幾個小小朦朧的黑點,緩緩的出現在海麵上,放下手裏價值連城的千裏鏡,呂清有點無奈的對旁邊做夥計打扮的少年道:“不是遠行的商船,是那東瀛的遣唐使們。”


    少年夥計安慰道:“東家不用急,我們的商船是從天下會租借來的,雖然花了大價錢,但船夜市頂頂好的,一定能夠回來的。”


    呂清看了少年一眼,點了點頭。


    話說自十年前,掀起大航海的熱潮,這裏就在有心人的策劃下,括州成了一個海港,用來交易和停泊商船。


    因為有詳細的海圖,天下會的商船成了括州港上最活躍的精靈,南來北往,東去西來,如今天下會的商船最遠已經能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


    但那樣的船可不多,海上的風暴依舊是商船最大的殺手,這些年來不知多少商船,葬身大海之腹,多少水手遠行中當了海龍王的駙馬爺。


    但也有不怕死的水手,拚了命走這條充滿死亡和機遇的黃金航道,沒辦法,隻要到了那官方海圖中說的非洲,和當地人交易,那麽通常百兩白銀能換到一船的貨物。


    各種珍奇的寶石、藥材、海產品,運回大唐能夠翻上百倍。


    至於當地人如果有不合作,哼哼,殺了就是。


    呂清就是這樣的遠航商人,第一次幸運的呂清,嚐到了甜頭,不惜組織第二次遠航.


    這一次,呂清的商船一點貨物都沒帶,和自己鄉裏幾個土豪商量,他們準備做一次無本買賣。


    那些黑黑的土著人,連鐵製弓箭都沒有,憑什麽有資格和自己交易啊,但快一年了,船隊還是沒回來,這才是呂清最擔心的。


    遠處的船越來越近,不用千裏鏡,此時都能看的清清楚楚,船不大,但看樣子還算堅固,慢悠悠的駛進港口。


    船拋錨後,從樓船上走下一群人,這群人個子不高,明顯沒有後世他們子孫的高度,穿的很具東瀛特色的衣服,當先的兩人是,其中矮矮胖胖的,一臉和氣,逢人就是一張大大的笑臉,至於另一個則是一個中年和尚,圓潤如意,和光同塵,白白嫩嫩的,一米七的身高,自有一番氣度在身上,望似不像東瀛倭國之人,倒是十足的中土佛徒打扮。


    “辯機大師,這一路上多虧您念經保平安,否則我們這最後幾艘船,也要毀於風暴之中了。”矮胖的倭人,躬下身,一臉的虔誠,好似佛祖座下最悲天憫人的佛子。


    “阿彌陀佛,犬上施主,一心仰慕我中原文化,曾有入隋的經曆,對中土大唐事務熟悉。這一次抵達我大唐帝都長安,我大唐皇帝必親自接見使團成員,完成你們的心願。”


    犬上禦田鍬低下頭喃聲道:“我佛保佑”


    辯機微微一笑,低頭也唱了一聲佛號,隻是眼角中卻露出一絲詭異的笑容。


    ※※※※※※※※可愛的分界線※※※※※※※※


    初冬的長安沒有隆冬的素麗,隻有清冷幹燥的風吹過,和不見陽光的陰天,但卻並不妨礙它的美麗。


    早晨還並並不太冷,隻是氣溫稍稍低了一些,不過翠微殿中自是春意盎然。


    武媚娘的傷快要好了,李治感覺自己的性福日子不遠了,昨晚和武媚娘調了半宿的情,後來武媚娘又逼著自己講起了《倚天屠龍記》,當然裏麵的曆史都被李治給調換了,結果無聊的武媚娘滿意了,李治卻睡的很晚。


    如今一大早的,卻是大朝會,春困秋乏,但初冬季節,也是睡覺的大好時光,但有得到就要付出,雖然李治的付出和回報不成比例,但懶覺?


    還是算了吧,要不然那些禦史諫臣非罵的李治眼睛都綠了不可。


    在宮娥的服侍下,穿好了衣服,話說,這皇帝複雜的袞服,李治至今還穿不好,但所幸地位夠尊崇,也輪不到李治操這個閑心。


    看了一眼,還在**夢會周公的武媚娘,李治大步邁出翠微殿,新鮮空氣迎麵而來,吸進肺裏,清清涼涼的,如冰水般沁人心肺。


    由於才剛剛入冬的緣故,一眼望去,花草樹木還殘留著秋末的景象,完全沒有冬天給人的破敗凋敝的感覺,地上的小草還挺精神地長著一分綠意,如茵的綠色中,還有幾朵不怕冷的小花在零星地開著,向即將來臨的寒冬季釋放出最後的活力。


    有人說初冬是灰色的,因為一到這個時候,整個城市的上空便總是灰蒙蒙的,沒有了陽光,沒有了生機,但李治一年四季中倒是頗喜歡秋冬季節。


    沒有什麽特殊的理由,如果硬說要有,就是秋天夠浪漫,而且要過年了,前世這個時候考完試,就臥在家裏,或者找同學們聚會。


    在過年的時間裏,更是走家串戶,大魚大肉的吃著,紅包拿著,如今想來,竟是那麽美好


    看了看天氣,天高雲淡的,還不錯,心情也不錯。


    “走,上朝。”


    “陛下起駕太極殿。”小桂子的聲音很尖細,但不大,自己的主母還在春睡呢,可不能吵醒。


    很滿意小桂子的機靈勁,這名字沒白取,不過最滿意的是,他是一個真太監。


    自從做了皇帝後,李治就心血**的派人將宮中的大笑公公太監,全部找人檢查了一遍,確認全部合格,才算放心,並且大幅度的消減太監的數量,讓宮女暴增,嘿嘿,太監?


    保留一定就好了,李治也曾想過廢除太監這種畸形的產物,但武媚娘的一席話,卻讓李治猶豫了。


    “陛下,宦官的危害在於權利,陛下可以控製宦官的權利,中土的宦官製度已經延續一千五百多年,自有它存在的道理,陛下一定要保留下來”


    李治知道武媚娘是鄭重其事的,這是夫妻間的默契,每當武媚娘要說大事的時候,都會改口稱陛下,和別人一般無二。


    “你說說看。”李治點點頭,認真的聽著。


    武媚娘嫣然一笑,充滿睿智的道:“陛下宦官的最大作用不是家奴,而是相當於擋板。


    “擋板?你是說緩和矛盾。”李治有點了然了。


    “不錯,陛下,君和臣的關係再親密,也始終有破裂的一天,當君主和臣子發生不可調和的矛盾時,陛下是準備誅殺臣子呢?”


    武媚娘的話,讓李治微微一愣,突然發現自己確實忽略了一個最基本的問題,那就是階層之間的矛盾衝突。


    如武媚娘所說,當君主和臣子發生矛盾的時候,君主應該怎麽辦呢


    誅殺大臣的皇帝,如幽王、紂王等人,誅殺臣子太多而被臣子造反殺死,還被冠上一個迷戀女色誤國的罪名。


    西周後,宦官製度漸漸完善,迷戀美色誤國而被臣子推翻的皇帝再找不到了,而宦官作為特殊的政治體係登上曆史舞台。


    從此之後,君王和臣子的尖銳矛盾,因為宦官這個特殊體係的存在,矛盾很悲劇的被轉嫁到宦官頭上。


    於是乎,這些可憐可悲可恨的宦官,成為君王手中調和矛盾衝突的工具,君王指揮宦官殺死和自己矛盾衝突嚴重的臣子,而臣子也將報複對象指向宦官,君王樂得兩邊鬥來鬥去而自己坐收漁利。


    而這種平衡製度在後世明朝,演化到了極致,嘉靖皇帝哪怕二十年不上朝,國家依然平穩的運轉著,期間宦官和一張居正為首的士大夫文官甚至武將們,彼此相互製約,鬥得不亦樂乎,國家國力卻還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可以說,這是這種製度最大的好處。


    當然弊處就不說了,看一看後世那些宦官掌權後,做出的事吧,甚至魏忠賢那變態差點逆天篡了皇位。


    但是,正如武媚娘所言


    如果宦官這個政治體係消失不見的話,君臣間尖銳矛盾衝突的矛頭將會直指君王。


    當矛盾累計一定程度,衝突爆發時,君臣之間總要出現一場生死相爭。


    但無論勝負,國家的力量在衝突中消耗巨大,最後失去最多的總是君王。


    無論是李世民也好,還是李治自己也罷,都是有信心絕對壓製身邊一幹臣子的。


    但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權位、金錢和女人,就會有打打殺殺,就會出現江湖。


    矛盾嘛,是不可避免的,也一定會存在滴,這是不可調和的。


    當矛盾累計到衝突爆發時,李治還真不知該如何緩和這種矛盾,難道像李隆基那傻蛋一樣,拋出自己心愛的女人緩和矛盾?


    武媚娘看著李治眼珠子亂轉,心思轉動的模樣,笑道:“陛下本宮勸陛下采取宦官製度也是有私心的,如果沒有宦官的存在,當君臣之間發生衝突時,宮中女人往往也許是最好的調和對象,特別是像本宮這種掌握大全的後.宮女子,更是調和矛盾最大的籌碼不知道當那一天來臨時候,陛下用什麽調和衝突呢”


    吐出一口氣,李治對武媚娘的話深以為然,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武媚娘的話,已經涉及到政治肮髒的一麵,可以理解。


    自古以來,中原作為一個非常穩定的社會結構,在兩千年的封建社會中,絕大部分時間都是以政治權利的鞏固加強為中心,而不是開疆拓土。


    因為中原優越的自然環境和天然雄厚的農業經濟基礎,所以君王的著眼點從來不是生存問題。


    於是乎,圍繞君王身邊的政治鬥爭,成為中原王朝一直以來最主要的矛盾來源。


    權力是男人最好的外衣,權力的滋味也是最**人的,但中原千年的文化傳統,卻又直接規定了,所有的權利都屬於君王,君權神授。


    於是君臣之間每每又上演了一出出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


    宦官其實可以看作一種特殊的政治體係,而且其權利完全出於君王,君王隨時有收回的能力,所以隻要不是傻子,基本上構不成滅國的威脅。


    用宦官作為權利鬥爭的第三方,同時作為君臣之間緩和的棋子,是君王一招非常高明的手段,利用宦官殺死臣子,再將宦官推出去做棄子而妥協,緩和臣子的衝突,這種高超的政治手段一支延續到封建君主專製製度的結束。


    李治從來談不上多麽信任手下所有的臣子,這可能和他來自於後世有關。


    無所謂忠誠,忠誠是因為背叛的籌碼還不夠高,後世,這可是被很多實用主義者奉為至理名言。


    這也是李治一直不明白,南宋亡後,那十萬儒生,沒事跳崖幹什麽,殉國?


    這種消極避世的態度,李治佩服,但卻絕不認同,佩服他們愛國之心,也佩服他們真敢跳啊,但卻談不上認同。


    當臣子的家族和皇族衝突的時候,任何人都難以保持自己忠誠的立場,褚遂良就是這樣的人,家國天下,家,是人立身之本,有幾人能為國棄家,至少李治很那做到。


    忠孝不能兩全啊。


    如今大唐那些操.蛋的世家,不就是例子嗎,當手下臣子擁有一個龐大的家族體係的時候,忠誠什麽的都是浮雲,淡薄隨風了。


    不過,也要限製限製這些宦官,小兄弟沒了,性情變態也可以了解了,而且唐中期以後,這些宦官可是把一個個皇帝三天兩頭殺了換,換了殺,不亦樂乎啊。


    說到這,倒要學學慈禧老婆娘了,雖然那老娘們不是個東西,但卻也有個優點。


    無論是安德海,還是李蓮英,在宮中囂張跋扈,但在外麵卻產生不了多大的影響力,慈禧能很好的將宦官的勢力,控製在宮中,充分的將家奴和擋風板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那安德海不就是這樣悲劇的嗎?


    坐在玉攆上,胡思亂想著,轉眼間,就到了太極殿。


    “陛下,到地兒了。”


    “哦,是嗎?”李治一愣神,再看時,果然。


    抬玉攆的壯碩中官放下玉攆,李治邁步而出,後麵跟著的是大內禦前侍衛總管歸海一刀,和大太監小桂子。


    一個忠憨粗壯,一個奸猾似鬼,頗有《康熙微服私訪》中的法印和三德子的味道。


    “走,上朝”


    李治吐出一口氣,嚴肅自己的麵皮,一股王霸之氣,油然而生,做皇帝,就是要威嚴神秘,要不然,遲早被人滅。


    ※※※※※※※※可愛的分界線※※※※※※※※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愛卿平身吧。”


    “謝陛下”


    李治有點無奈,禮多,也會很麻煩的。


    其實這就有點得意賣乖了,如果這些大臣禮少了,估計以小李同學的心眼,絕對會給這些大臣穿小鞋的。


    “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又到了小桂子吆喝的時候了,果然一陣尖亮的聲音後,就連昏昏欲睡的李治都來了精神,**,和野貓叫的一樣,挺嚇人的。


    眾臣一人出班,道:“秉陛下,東瀛倭國遣唐使犬上禦田鍬求見陛下。”


    李治這會兒的精神是徹底來了,直起身,往前傾了傾,盯著鴻臚寺卿唐儉,問道:“唐儉,老唐,你再說一遍,是誰求見?”


    “回陛下,是東瀛倭國遣唐使犬上禦田鍬求見。”唐儉有點無奈這位新皇對自己的新稱呼,其它的大臣都是掩嘴失笑,這位陛下的性情,較之先皇還要豪放,甚至大不敬的說,有點憊懶,但卻有一股很讓人著迷的魅力。


    得到了滿意的答案,李治微微的眯起眼,勾起了一抹邪笑,很是燦爛,還不斷發出“嘿嘿”的笑聲。


    房玄齡、長孫無忌、李靖、李績等人麵麵相覷,不明所以,但服侍李治長大的小桂子和做了李治十幾年爪牙鷹犬的歸海一刀,可是明白,自家主子爺這樣的微笑是生氣了。


    這是要算計啊


    而且是怎麽陰怎麽幹,小桂子和歸海一刀站在禦階前麵左右,相互對視一眼,一臉興奮,看來這兩貨也被李治玷汙了純潔的心靈。


    “遣唐使嗎?朕就不見了。讓高表仁卻接見吧。”李治笑了,笑的很邪惡。


    眾臣此時卻是明白了自家陛下的意思,這是不待見這東瀛小矮人啊。


    高表仁是誰?大唐第一民族分子是也。


    昔年東瀛第一次派出的遣唐使團,也是由正使犬上禦田鍬率領,貞觀五年抵達唐朝首都長安,唐太宗接見了使團成員,並於第二年派新州刺史高表仁為使臣護送回日本並進行回訪。


    而得知天朝上國來使回訪的消息,當時日本的舒明天皇非常重視,馬上組織了一個盛大的歡迎團,率三十二隻國內最大的船,在難波津歡迎高表仁的到來。


    然而,這位高老大登岸後,卻讓舒明天皇下禦座,麵北跪倒接受唐使國書,牛.逼的不行了。


    人家舒明怎麽說也是一天皇啊,自然無法接受這個要求。


    於是乎雙方相持不下,這個高老大脾氣也倔,你不跪是吧?


    李世民的國書往懷裏一揣,哥閃了,老子還不伺候了,立刻回國。


    可惜的是,回國後高老大被李世民批評了,不僅被罷免了官職,而且被罰沒兩年俸祿,說他“無綏遠才”。


    但是李治卻很是欣賞,一登基,就把他官複原職了,後來一次談話,發現這位脾氣火爆的高老大,可比李治這位自詡是憤青的人憤青多了。


    尤其是說到,大業年間,東瀛的國書時,更是差點朝李治吼了起來。


    那是大業三年,禮官小野妹子奉日本第一位女皇,推古天皇和聖德太子之命出使隋朝,恢複了已經中斷一百多年的中日往來。


    而“日出處天子敬白日沒處天子書”就是推古天皇和聖德太子寫給隋煬帝的國書裏的第一句話,意思類似於“日出之地國家的皇帝向日落之地國家的皇帝問候”。


    本來好大喜功的雄霸之主隋煬帝,還是很高興,有外夷朝拜自己,自己這個萬國天子,還是蠻有麵子的。


    便下令設下豪華鋪張的盛宴歡迎使者,以顯示泱泱大國的非同凡響。


    不料,卻因為這份國書而惹得楊廣大動肝火。


    與自己平起平坐?這是推古女皇時代外交的第一個變化。


    但是,楊老大自是不爽的,就要斷掉和東瀛的往來


    當時的使者還算聰明,趕緊說:日人不諳漢文,詞不達意,祈諒。


    才算了事,不過由此也可看出日本那顆不甘寂寞的心,和對中原王朝的野心,可從來不弱於北方那些遊牧民族,而因為地處海外,不收中原皇朝重視,威脅更大。


    昔年八年抗日,如果日本一開始實施當年滿清入關的政策,打一批,殺一批,拉一批,說不得當時中國就悲劇了。


    但天佑中華,這小日本一上岸就忘乎所以了,“三光政策”,注定隻能引起國人的反抗。


    既然天賜這麽一個機會,李治肯定會好好招待這個日本使者,好好招待東瀛小鬼子們的。


    話說,辯機也回來了,自己也應該見見人家了,當年自己把人家忽悠去,這幾年也該安慰一下他寂寞的心了,嗯,順便將小日本的氣候、勢力、地形的信息弄到手。


    這才是最關鍵的,自己可不能重蹈昔年蒙古大軍的“神風”悲劇。


    “好了好了,這件事,就說到這兒吧。”


    李治很有點不耐煩,對朕不滿,難道丫的想當漢奸?算了,不知者不為過也。


    ※※※※※※※※可愛的分界線※※※※※※※※


    為小鬼子們默哀吧,李治同學要憤青了。推薦、收藏、打賞,急求啊。v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皇帝李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妖的菜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妖的菜刀並收藏大唐皇帝李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