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皓南這一路上再未開口說話,金子淩知道他心情複雜,也不再招惹於他。[]
天明時分,眾人終於到達平晉城外,利國監的義兒軍事先得了消息,早就在城門外候著,將金子淩接入城去。
劉皓南急於回渡天寨向義父稟報整件事情的始末,向金子淩要了兩匹快馬,便即告辭。
他回頭看看一直跟在自己身後的妙風尊者蘇茹合,不禁微微皺眉,將其中一匹馬的韁繩放到蘇茹合手中,說道:“你別再跟著我了,趕快去找明力、妙火等人,向他們告知柴宗誨的陰謀,才是正事!”
經劉皓南提醒,蘇茹合才想起自己還有這件大事沒辦,吐了吐舌頭道:“正是!我竟忘了這件大事,真是該死……你呢?你要去哪裏?”
“我還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你不必管我。”劉皓南整理著自己的馬鞍,態度非常冷淡。
蘇茹合微覺失望,又問道:“那我怎樣才能再見到你?”
劉皓南已轉身上馬,冷冷地拋下了一句話:“為免旁人閑話,你我還是不要再見的好。”
蘇茹合不由怔住,看著他冷漠的背影,頓覺心頭苦澀難言,忍不住叫道:“為什麽?我想和你在一起!”
劉皓南平靜的聲音令人心寒:“不必說這個了……雲台觀我救你一次,今日你又救我一次,你我算是扯平了吧。告辭!”言罷伸手一拉韁繩,狂奔出去,再不回頭。
他沒有看見,蘇茹合的眼淚已悄無聲息地落了下來,她滿心希望地一路尋他到此,卻不料他會如此絕情。
那一日劉皓南出師離開雲台觀,她也尾隨他悄然下山。之前肯留在雲台觀養傷,也是因為有劉皓南在,劉皓南一走,她也沒耐性繼續住在觀中了。
她下山之後便用大光明教的暗號召集風部弟子集會,卻無人回應,她心知不妙,再去探查時,發現自己帶來中原的十幾名風部弟子均已失蹤,不用說定是淨氣尊者柴宗誨幹的好事。與此同時,她打探到柴宗誨正在江湖上到處散布她叛離大光明教與劉皓南私奔的謠言,自是羞惱交加,對柴宗誨恨之入骨。
可惜她傷勢尚未痊愈,孤身一人,又被柴宗誨手下的氣部弟子追殺,隻得暫且藏匿行蹤、休息療傷。這一來二去,她便失去了劉皓南的消息,隻知道他去了河東太原府。
一個月很快過去,她的傷勢大好,同時得知大光明教又派出幾路高手進入中原對付本教敵人,便一路打探著跟到了河東太原府的揚波渡。
重見劉皓南,看似巧合,也未必不是上天注定的緣分。
她早就知道劉皓南這外冷內熱、寡言冷漠的性情,要他對自己說一句溫柔貼心的話當真比登天還難,可她直覺劉皓南對自己是有感情的,否則怎會一次次不顧性命的來救自己?在雲台觀若不是劉皓南出手相助,她早已成了柴宗誨手底的冤魂。
可她沒想到,今日重逢,他卻要與自己劃清界限、永不相見!難道他真是那般的鐵石心腸?
這樣想著,蘇茹合的眼淚再次不爭氣地滾落麵頰。可她對他仍舊沒有絲毫的怨恨,隻有陡然失去摯愛之物的失落和淒苦……
她幼時便加入大光明教,學武十年,除了姐姐陰若嵐對她有過關心愛護,其他人都是自私自利、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她早已習慣了這一切,以為自己同樣不會對別人付出真心。
幸而老天不薄,讓她遇到了劉皓南,當她生死攸關之時,是劉皓南毫不遲疑地舍命相救,讓她重新相信這世上還有不摻雜利益和欲望的感情。
就算這種舉動隻是出於扶危救弱的俠義心腸,也值得她用滿腔情意去報答。
就算劉皓南對她根本沒有半分情意,她也願意跟著他,哪怕……隻做朋友也好。
劉皓南對於她而言,更像是一根感情上的救命稻草吧。
身為江湖兒女,本就沒有那麽多的愁思百結、黯然神傷,她認定了的人和事,就算是海枯石爛也不會更改!
想到這裏,蘇茹合終於釋然了,她在心裏下定了決心,輕聲道:“好,你若不願見我,我不讓你看到我便是了……”也轉身上馬,揚鞭而去。
趕回渡天寨的路上,劉皓南也是心事重重,他不敢直麵蘇茹合的愛意,也不願審視自己內心的真實感情,因為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既然如此,不若一開始就斷了對方的念想,也好過日後為此糾結痛苦、欲罷不能。
他一向是個目的性極強的人,從不肯為了與目標無關的事情浪費半點力氣。
來到渡天寨的大門之外,劉皓南遠遠便見布於寨門內外的六花奇門遁陣殺氣如雲、刃光閃爍、極為懾人。他心中暗喜,點頭道:“歐陽和鍾玉妹子學得倒是很快!”也不同他們招呼,徑自打馬躍入陣中。
歐陽劍、石鍾玉各占一處陣眼,正在演練陣法,不提防突然有人闖陣,而陣內風雲聚合,難以看清來人麵目。歐陽劍忙大聲喝問:“來者何人?”
劉皓南有心要試這陣法的威力,叫道:“歐陽,我來試試你這陣法!”
歐陽劍聽到劉皓南的聲音,亦驚亦喜,叫道:“好,那你小心了!”與石鍾玉相顧示意,共同發動陣法。這兩人日夜操練,極有默契,陣法發動以後,如臂使指,聲勢驚人。
劉皓南自知破陣之法,卻從生門遁出,笑道:“好,你們這陣法已然成了,就算平晉城的宋兵傾力而出,也不懼他!”
石鍾玉縱身躍下指揮陣法的高台,喜道:“真有這麽厲害麽?”
劉皓南自是信心十足,道:“昔日白雲先生以此陣在金沙灘力阻遼國十萬大軍,渡天寨雖無地勢之利,卻有九道城牆阻隔,對付幾千兵馬綽綽有餘!”
此時石逸也出現在寨門之前,見劉皓南回來,亦驚亦喜,上前關切地道:“皓南,你總算回來了,讓義父好生擔心!柴宗誨那邊情形如何?”
劉皓南一路上早就想好說辭,稟道:“昨日孩兒去柴宗誨營中探查,發現斷雲寨寨主易三江與之發生內訌,自領本寨人馬去了揚波渡口,適逢黃金塢少掌櫃金子淩在渡口遭遇大光明教追殺,我與金少掌櫃曾有舊交,便上前相助,後來才知柴宗誨攻伐我寨,竟是為了對付金少掌櫃……”如此這般,把前因後果簡要說了一遍,又道,“孩兒已與金子淩、易三江約定,就如柴宗誨之願,讓那平晉城的宋兵攻打渡天寨!”
石逸聽完沉吟半晌,道出心中疑問:“皓南,你這樣做雖能解平晉城之圍,咱們渡天寨隻怕要陷入危機……你這樣安排,莫非別有良謀?”
“不錯,孩兒設下此計,正是為了解決渡天寨麵臨的最大威脅!”劉皓南迎上石逸質詢的目光,侃侃言道,“那既不是大光明教,也不是平晉城的宋軍,而是渡天寨在這係舟山上根本無險可守,就算能夠度過這次危機,下次再有強敵攻寨,我們又將如何自處?因此,處月部必須先有一塊安身立命之地,才能在河東站穩腳跟、發展壯大!”
石逸深以為然,點頭道:“皓南,你所言甚是!依你之見,我們要到何處去尋這安身立命之地呢?”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就是百裏外晉水上遊的黃崖水寨!”劉皓南鋪開隨身攜帶的地圖,指向其中一個重點標注的黑點。
天明時分,眾人終於到達平晉城外,利國監的義兒軍事先得了消息,早就在城門外候著,將金子淩接入城去。
劉皓南急於回渡天寨向義父稟報整件事情的始末,向金子淩要了兩匹快馬,便即告辭。
他回頭看看一直跟在自己身後的妙風尊者蘇茹合,不禁微微皺眉,將其中一匹馬的韁繩放到蘇茹合手中,說道:“你別再跟著我了,趕快去找明力、妙火等人,向他們告知柴宗誨的陰謀,才是正事!”
經劉皓南提醒,蘇茹合才想起自己還有這件大事沒辦,吐了吐舌頭道:“正是!我竟忘了這件大事,真是該死……你呢?你要去哪裏?”
“我還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你不必管我。”劉皓南整理著自己的馬鞍,態度非常冷淡。
蘇茹合微覺失望,又問道:“那我怎樣才能再見到你?”
劉皓南已轉身上馬,冷冷地拋下了一句話:“為免旁人閑話,你我還是不要再見的好。”
蘇茹合不由怔住,看著他冷漠的背影,頓覺心頭苦澀難言,忍不住叫道:“為什麽?我想和你在一起!”
劉皓南平靜的聲音令人心寒:“不必說這個了……雲台觀我救你一次,今日你又救我一次,你我算是扯平了吧。告辭!”言罷伸手一拉韁繩,狂奔出去,再不回頭。
他沒有看見,蘇茹合的眼淚已悄無聲息地落了下來,她滿心希望地一路尋他到此,卻不料他會如此絕情。
那一日劉皓南出師離開雲台觀,她也尾隨他悄然下山。之前肯留在雲台觀養傷,也是因為有劉皓南在,劉皓南一走,她也沒耐性繼續住在觀中了。
她下山之後便用大光明教的暗號召集風部弟子集會,卻無人回應,她心知不妙,再去探查時,發現自己帶來中原的十幾名風部弟子均已失蹤,不用說定是淨氣尊者柴宗誨幹的好事。與此同時,她打探到柴宗誨正在江湖上到處散布她叛離大光明教與劉皓南私奔的謠言,自是羞惱交加,對柴宗誨恨之入骨。
可惜她傷勢尚未痊愈,孤身一人,又被柴宗誨手下的氣部弟子追殺,隻得暫且藏匿行蹤、休息療傷。這一來二去,她便失去了劉皓南的消息,隻知道他去了河東太原府。
一個月很快過去,她的傷勢大好,同時得知大光明教又派出幾路高手進入中原對付本教敵人,便一路打探著跟到了河東太原府的揚波渡。
重見劉皓南,看似巧合,也未必不是上天注定的緣分。
她早就知道劉皓南這外冷內熱、寡言冷漠的性情,要他對自己說一句溫柔貼心的話當真比登天還難,可她直覺劉皓南對自己是有感情的,否則怎會一次次不顧性命的來救自己?在雲台觀若不是劉皓南出手相助,她早已成了柴宗誨手底的冤魂。
可她沒想到,今日重逢,他卻要與自己劃清界限、永不相見!難道他真是那般的鐵石心腸?
這樣想著,蘇茹合的眼淚再次不爭氣地滾落麵頰。可她對他仍舊沒有絲毫的怨恨,隻有陡然失去摯愛之物的失落和淒苦……
她幼時便加入大光明教,學武十年,除了姐姐陰若嵐對她有過關心愛護,其他人都是自私自利、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她早已習慣了這一切,以為自己同樣不會對別人付出真心。
幸而老天不薄,讓她遇到了劉皓南,當她生死攸關之時,是劉皓南毫不遲疑地舍命相救,讓她重新相信這世上還有不摻雜利益和欲望的感情。
就算這種舉動隻是出於扶危救弱的俠義心腸,也值得她用滿腔情意去報答。
就算劉皓南對她根本沒有半分情意,她也願意跟著他,哪怕……隻做朋友也好。
劉皓南對於她而言,更像是一根感情上的救命稻草吧。
身為江湖兒女,本就沒有那麽多的愁思百結、黯然神傷,她認定了的人和事,就算是海枯石爛也不會更改!
想到這裏,蘇茹合終於釋然了,她在心裏下定了決心,輕聲道:“好,你若不願見我,我不讓你看到我便是了……”也轉身上馬,揚鞭而去。
趕回渡天寨的路上,劉皓南也是心事重重,他不敢直麵蘇茹合的愛意,也不願審視自己內心的真實感情,因為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既然如此,不若一開始就斷了對方的念想,也好過日後為此糾結痛苦、欲罷不能。
他一向是個目的性極強的人,從不肯為了與目標無關的事情浪費半點力氣。
來到渡天寨的大門之外,劉皓南遠遠便見布於寨門內外的六花奇門遁陣殺氣如雲、刃光閃爍、極為懾人。他心中暗喜,點頭道:“歐陽和鍾玉妹子學得倒是很快!”也不同他們招呼,徑自打馬躍入陣中。
歐陽劍、石鍾玉各占一處陣眼,正在演練陣法,不提防突然有人闖陣,而陣內風雲聚合,難以看清來人麵目。歐陽劍忙大聲喝問:“來者何人?”
劉皓南有心要試這陣法的威力,叫道:“歐陽,我來試試你這陣法!”
歐陽劍聽到劉皓南的聲音,亦驚亦喜,叫道:“好,那你小心了!”與石鍾玉相顧示意,共同發動陣法。這兩人日夜操練,極有默契,陣法發動以後,如臂使指,聲勢驚人。
劉皓南自知破陣之法,卻從生門遁出,笑道:“好,你們這陣法已然成了,就算平晉城的宋兵傾力而出,也不懼他!”
石鍾玉縱身躍下指揮陣法的高台,喜道:“真有這麽厲害麽?”
劉皓南自是信心十足,道:“昔日白雲先生以此陣在金沙灘力阻遼國十萬大軍,渡天寨雖無地勢之利,卻有九道城牆阻隔,對付幾千兵馬綽綽有餘!”
此時石逸也出現在寨門之前,見劉皓南回來,亦驚亦喜,上前關切地道:“皓南,你總算回來了,讓義父好生擔心!柴宗誨那邊情形如何?”
劉皓南一路上早就想好說辭,稟道:“昨日孩兒去柴宗誨營中探查,發現斷雲寨寨主易三江與之發生內訌,自領本寨人馬去了揚波渡口,適逢黃金塢少掌櫃金子淩在渡口遭遇大光明教追殺,我與金少掌櫃曾有舊交,便上前相助,後來才知柴宗誨攻伐我寨,竟是為了對付金少掌櫃……”如此這般,把前因後果簡要說了一遍,又道,“孩兒已與金子淩、易三江約定,就如柴宗誨之願,讓那平晉城的宋兵攻打渡天寨!”
石逸聽完沉吟半晌,道出心中疑問:“皓南,你這樣做雖能解平晉城之圍,咱們渡天寨隻怕要陷入危機……你這樣安排,莫非別有良謀?”
“不錯,孩兒設下此計,正是為了解決渡天寨麵臨的最大威脅!”劉皓南迎上石逸質詢的目光,侃侃言道,“那既不是大光明教,也不是平晉城的宋軍,而是渡天寨在這係舟山上根本無險可守,就算能夠度過這次危機,下次再有強敵攻寨,我們又將如何自處?因此,處月部必須先有一塊安身立命之地,才能在河東站穩腳跟、發展壯大!”
石逸深以為然,點頭道:“皓南,你所言甚是!依你之見,我們要到何處去尋這安身立命之地呢?”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就是百裏外晉水上遊的黃崖水寨!”劉皓南鋪開隨身攜帶的地圖,指向其中一個重點標注的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