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神廟的巫老同意逍遙子暫居巫廟之中,作為此廟的高層,雖然為成神,沒有成為他夢寐以求的巫神。但其眼力還是有的,他這名巫老看不清逍遙子的虛實,不但是他,這巫廟中所有的巫師都看不清逍遙子的修為有多深。
這樣一位不知深淺的強者入駐他們巫廟,巫廟中的高層是較為抗拒的。他們和普通的巫師不同,比起昭陽希望能夠從逍遙子那裏得到什麽好處,他們更加擔心這所巫廟的安危。
毫無疑問,對於他們來說,逍遙子的入駐會為土神廟帶來極大的隱患。他們深怕這位不受他們控製的煉氣士會發生什麽事情,從而破壞這間巫廟。但現在請神容易送神難,他們生怕因為自己的拒絕使得逍遙子一怒之下將這座土神廟付之一炬,所以他們隻能不情不願地讓逍遙子入住此地。
當然,雖然說他們這些巫老巫祭拿疑似仙人的逍遙子沒辦法,但卻不代表巫神不能對付這來曆不明的煉氣士。而他們巫門最引人驕傲的便是,可以隨時隨地和巫神溝通。所以隻要逍遙子一有什麽不軌的想法,他們便可以請神,讓天上的巫神出馬來對付逍遙子。
不過請神代價不菲,所以如無必要他們也不願意用出這最關鍵的手段。所以隻要逍遙子安安心心在這裏居住,不搞什麽陰謀詭計,不做破壞,他們這巫廟也添得起一雙碗筷,一間廂房。
對於土神廟巫老的顧忌和忌憚,逍遙子心中有些猜測,不過他對此完全不放在心上。他此行不過是想要更多的了解地界、洪荒現在的情況。對於破壞巫門之事,逍遙子沒有任何興趣。隻要巫門之人不出手對付他,他才不會顯得無聊和這些小小的巫師計較什麽。
好似有意一般,逍遙子的在火鴉城土神廟中的一應事務皆由昭陽巫師接待,不但跟逍遙子講解他所知的洪荒趣聞,同時還帶著逍遙子領略火鴉城的風土人情。
這段時間,通過昭陽的熱情,逍遙子仔細了解了洪荒他以往所不知的一麵,這讓逍遙子大受啟發,也讓其漸漸地融入洪荒之中。
火神廟、水神廟、木神廟、金神廟、風神廟、雷神廟、戰神廟、兵神廟,再加上巫神祖廟和土神廟,這便是火鴉城中三十餘座巫廟所祭祀的巫門神主。
在這段時間中,昭陽巫師向逍遙子著重介紹了巫門廟宇。這些神主廟宇建立的長短不一,他們巫師侍奉的神主也各有曆史。有的神主是巫門剛剛建立之時便存在於世,而有的神主則是近千年才被巫門奉為神主的。
神主又謂正神,萬神之主,諸神之正。執掌一方權柄,一方領域極限,乃巫門最有權勢之神。
雖然不知道日後巫門是否還會繼續添加神主,但毫無疑問這十位神主便是巫門現如今權利、地位、實力最高的十位神主。
而這十位神主當中,則以巫神主神燭龍和土神後土為最高之神,地位實力遠超其他八位神主。
“逍遙子上師,昨日我等見識了水神廟諸神,而今天我們我們去的位置便是這火神廟了。”
作為一個向導,昭陽巫師還是非常合格的,他是火鴉城底層的一個小巫師,對於火鴉城中各個巫廟的情況都非常熟悉。
“火神廟供奉的乃是我巫門火之神主,祝融大神,大神乃是天庭敕封的火之正神,其地位比之水神主要高不少。”昭陽巫師繼續向逍遙子解釋道。
正殿之中的巨大神像便是此廟諸神中的火之神主祝融。此間形象非人形,獸頭人身,身上布滿紅色火鱗,雙耳環繞著深紅色小蛇,腳下則各踏一條五爪紅色的火之神龍。
神像熠熠生輝,每一個部位都真實可信,看著這神像就如祝融親臨一般。逍遙子相信這座神像必定是由這火廟中的巫祝用神力細心溫養,用生命來雕琢的,要不然這一石像絕不會這樣形象逼真如真神下凡一樣。
祭拜了祝融之後,逍遙子便和昭陽離開了正殿,正殿過於肅穆,不適合久待。
“這火廟和你們土廟關係如何?”出了正殿之後,逍遙子便和昭陽私聊了起來。
對於逍遙子愛打探巫神隱私這種愛好,昭陽已經見怪不怪了,而且逍遙子打探之時也知道分寸,每次問這種問題之時都會以大法力屏蔽掉他們之間的對話,讓周圍的人都聽不清他們兩個在談什麽。
“火廟當然和我們土廟關係不錯。在巫門之中,後土娘娘不但是土之正神,同樣也是幽冥之主,掌管萬物生死輪回。在巫門之中的地位僅次於巫主,又有哪個巫神敢挑釁娘娘呢?”
說到這,昭陽變得意萬分,後土在巫門之中的地位絕不是其他巫神可撼動的,而其他巫神也不敢對這位巫門至尊之一有著任何挑釁。
“也對。”逍遙子繼續問道,“那火主和水主關係如何?”
“巫神之間的事情,我一個小小的巫師怎麽清楚。”昭陽露出了一絲尷尬的笑容,“不過常言道水火不相容,我們火鴉城火廟的巫祝和水廟的巫老之間的關係多有不和睦,和其他巫廟相比,他們兩家之間的關係是最差的了。”
“哦。”逍遙子了然道。
巫門諸神也不是鐵板一塊,許多神靈加入巫門不過是因為利益關係,其本身對巫門的感情談不上深厚,除了巫門兩大主事之外,和其他巫神的關係更加薄弱了。
而現在巫門之主燭龍大神不管事,後土神女的重心亦在幽冥輪回,酆都鬼城。而其他巫神天各一方,十來萬年也未必會見上一麵,甚至這些巫神在加入巫門之前,本身就是仇敵。
雖然說加入巫門之後,他們當然不可能繼續你死我活,但也不會這麽容易就和好如初成為好兄弟,所以巫門之中出現什麽鬥爭地傳聞也就是很正常的事了。
上麵正神的態度自然會影響下麵巫神和所屬巫師之間的態度,而火廟和水廟關係這麽差,和上麵諸神之間的情況不無關係。
真是哪裏都有鬥爭啊!逍遙子心中感歎道。
(未完待續。)
這樣一位不知深淺的強者入駐他們巫廟,巫廟中的高層是較為抗拒的。他們和普通的巫師不同,比起昭陽希望能夠從逍遙子那裏得到什麽好處,他們更加擔心這所巫廟的安危。
毫無疑問,對於他們來說,逍遙子的入駐會為土神廟帶來極大的隱患。他們深怕這位不受他們控製的煉氣士會發生什麽事情,從而破壞這間巫廟。但現在請神容易送神難,他們生怕因為自己的拒絕使得逍遙子一怒之下將這座土神廟付之一炬,所以他們隻能不情不願地讓逍遙子入住此地。
當然,雖然說他們這些巫老巫祭拿疑似仙人的逍遙子沒辦法,但卻不代表巫神不能對付這來曆不明的煉氣士。而他們巫門最引人驕傲的便是,可以隨時隨地和巫神溝通。所以隻要逍遙子一有什麽不軌的想法,他們便可以請神,讓天上的巫神出馬來對付逍遙子。
不過請神代價不菲,所以如無必要他們也不願意用出這最關鍵的手段。所以隻要逍遙子安安心心在這裏居住,不搞什麽陰謀詭計,不做破壞,他們這巫廟也添得起一雙碗筷,一間廂房。
對於土神廟巫老的顧忌和忌憚,逍遙子心中有些猜測,不過他對此完全不放在心上。他此行不過是想要更多的了解地界、洪荒現在的情況。對於破壞巫門之事,逍遙子沒有任何興趣。隻要巫門之人不出手對付他,他才不會顯得無聊和這些小小的巫師計較什麽。
好似有意一般,逍遙子的在火鴉城土神廟中的一應事務皆由昭陽巫師接待,不但跟逍遙子講解他所知的洪荒趣聞,同時還帶著逍遙子領略火鴉城的風土人情。
這段時間,通過昭陽的熱情,逍遙子仔細了解了洪荒他以往所不知的一麵,這讓逍遙子大受啟發,也讓其漸漸地融入洪荒之中。
火神廟、水神廟、木神廟、金神廟、風神廟、雷神廟、戰神廟、兵神廟,再加上巫神祖廟和土神廟,這便是火鴉城中三十餘座巫廟所祭祀的巫門神主。
在這段時間中,昭陽巫師向逍遙子著重介紹了巫門廟宇。這些神主廟宇建立的長短不一,他們巫師侍奉的神主也各有曆史。有的神主是巫門剛剛建立之時便存在於世,而有的神主則是近千年才被巫門奉為神主的。
神主又謂正神,萬神之主,諸神之正。執掌一方權柄,一方領域極限,乃巫門最有權勢之神。
雖然不知道日後巫門是否還會繼續添加神主,但毫無疑問這十位神主便是巫門現如今權利、地位、實力最高的十位神主。
而這十位神主當中,則以巫神主神燭龍和土神後土為最高之神,地位實力遠超其他八位神主。
“逍遙子上師,昨日我等見識了水神廟諸神,而今天我們我們去的位置便是這火神廟了。”
作為一個向導,昭陽巫師還是非常合格的,他是火鴉城底層的一個小巫師,對於火鴉城中各個巫廟的情況都非常熟悉。
“火神廟供奉的乃是我巫門火之神主,祝融大神,大神乃是天庭敕封的火之正神,其地位比之水神主要高不少。”昭陽巫師繼續向逍遙子解釋道。
正殿之中的巨大神像便是此廟諸神中的火之神主祝融。此間形象非人形,獸頭人身,身上布滿紅色火鱗,雙耳環繞著深紅色小蛇,腳下則各踏一條五爪紅色的火之神龍。
神像熠熠生輝,每一個部位都真實可信,看著這神像就如祝融親臨一般。逍遙子相信這座神像必定是由這火廟中的巫祝用神力細心溫養,用生命來雕琢的,要不然這一石像絕不會這樣形象逼真如真神下凡一樣。
祭拜了祝融之後,逍遙子便和昭陽離開了正殿,正殿過於肅穆,不適合久待。
“這火廟和你們土廟關係如何?”出了正殿之後,逍遙子便和昭陽私聊了起來。
對於逍遙子愛打探巫神隱私這種愛好,昭陽已經見怪不怪了,而且逍遙子打探之時也知道分寸,每次問這種問題之時都會以大法力屏蔽掉他們之間的對話,讓周圍的人都聽不清他們兩個在談什麽。
“火廟當然和我們土廟關係不錯。在巫門之中,後土娘娘不但是土之正神,同樣也是幽冥之主,掌管萬物生死輪回。在巫門之中的地位僅次於巫主,又有哪個巫神敢挑釁娘娘呢?”
說到這,昭陽變得意萬分,後土在巫門之中的地位絕不是其他巫神可撼動的,而其他巫神也不敢對這位巫門至尊之一有著任何挑釁。
“也對。”逍遙子繼續問道,“那火主和水主關係如何?”
“巫神之間的事情,我一個小小的巫師怎麽清楚。”昭陽露出了一絲尷尬的笑容,“不過常言道水火不相容,我們火鴉城火廟的巫祝和水廟的巫老之間的關係多有不和睦,和其他巫廟相比,他們兩家之間的關係是最差的了。”
“哦。”逍遙子了然道。
巫門諸神也不是鐵板一塊,許多神靈加入巫門不過是因為利益關係,其本身對巫門的感情談不上深厚,除了巫門兩大主事之外,和其他巫神的關係更加薄弱了。
而現在巫門之主燭龍大神不管事,後土神女的重心亦在幽冥輪回,酆都鬼城。而其他巫神天各一方,十來萬年也未必會見上一麵,甚至這些巫神在加入巫門之前,本身就是仇敵。
雖然說加入巫門之後,他們當然不可能繼續你死我活,但也不會這麽容易就和好如初成為好兄弟,所以巫門之中出現什麽鬥爭地傳聞也就是很正常的事了。
上麵正神的態度自然會影響下麵巫神和所屬巫師之間的態度,而火廟和水廟關係這麽差,和上麵諸神之間的情況不無關係。
真是哪裏都有鬥爭啊!逍遙子心中感歎道。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