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室衰微,諸侯崛起,禮崩樂壞,各分封諸侯間征戰不已,周天子無力阻止。原本獨屬於周天子的權利,也逐漸被各路諸侯、卿大夫僭用。
順天應人的周文王十分明白,大周隻會這樣衰落下去,尤其是在惡了天庭和巫門之後,他們兩方是不會一直讓周王朝占據九州這一洪荒氣運重地。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在周王朝全盛時期,他們便發現了大夏所占有的那方大千世界,雖然因為大禹他們的阻撓,周室無法讓大夏世界臣服。
但這件事卻給予了文王他們靈感,既然王朝不可持久,那麽便將宗室精華力量遷移到一方大千世界中,反正諸千世界在玄門的支持下他們又不是沒有占據殖民過。
而現在既然有不好的苗頭,他們當然要早做準備。周王室核心力量的遷移被人發現,雖然明麵上的王室大王還在,但這已經是虛有其表了。
有鑒於此,各路諸侯便越來越肆無忌憚,開始了自己的征討吞並之舉,就像楚、吳、越等巫道興盛的國度,更是自立為王,將自己放在了與周王平等的地位上。
舊有的製度崩潰了,戰亂開啟,亂世出英雄,固有的階級已經輩打破。不少大賢大能,開始了自己的救國救民之路,各種思想碰撞,文明的火花輩點燃,百家爭鳴,大道至簡直接抗衡,整個華夏開啟了最大的發展和延伸。
大爭之世,大道之爭,不少仙神為了分享人道氣運的爆發,都紛紛摻和進來。
有的如伏羲、神農、軒轅、玄女等人留下道統,等待有緣人繼承道統並發揚光大,陰陽家、醫家、兵家、黃老。
有的則像老君鯤鵬這樣派遣一道分神下凡輪回轉世,以分身轉世,傳播自己的道統和思想,一個下凡仍是李耳老子,另一個則是變成逍遙天地的莊子。
當然更有天生聖賢,如孔子接受大周第一相周公旦的思想,建立儒家一脈,不僅講學傳道,更是建立私學,將學問傳播給平民百姓而非隻給貴族氏族講學,收普通弟子三萬,親傳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
不過儒家思想不適合亂世,許多賢者再最開始接受儒家思想,結合自己領悟的大道,從而誕生了與儒家有間隙的法家、農家,甚至於之截然相反的墨家!
諸子百家,除卻道家黃老、老莊、楊朱三脈、還有儒家、法家、墨家、陰陽、名家、雜家、農家、小說、縱橫、兵家、醫家等十一家影響深遠,而儒道法三家思想更是貫穿整個華夏文明。
………………
………………
“老師。”
“師祖。”
見著數萬弟子、再傳門人、數代之後的最有才能的孟軻和荀況都跪坐在自己麵前,孔丘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周遊列國,重新回到魯國的孔子一直在曲阜潛修,世人一直流傳其道化隕落,不過如今儒家門人齊聚魯國,方才明白這位儒家之祖一直在人世。
嫡傳弟子顏淵帶頭問道:“不知老師今日將我等都召來曲阜有何事要吩咐。”
諸位弟子皆正襟危坐,聆聽孔子的開口。離孔子閉關已經有幾千年了,不少再傳弟子,徒子徒孫都第一次見到這位祖師爺的真麵目。
“起來吧。”孔子淡淡道,“為師如今功德圓滿,當立下儒教,以教化世人。”
儒教不是儒家,幾位弟子都明白孔子的意思。雖然如今的儒家是現今天下幾大顯學,甚至隱隱成為九州第一大學派,但他們儒家也不能稱呼為教。
如今洪荒能夠稱為教的,唯有玄門道教和西方佛教,雖然道教在九州明麵上不顯,佛教更是連個影子都沒有。可他們這些修為有成,褪去凡胎的儒家修士都明白,道教和佛教在三界恐怖的影響力。
而現在之所以兩教不顯,道教甚至隻有老聃的五千道德經流傳在世間,其原因火雲洞中諸位聖皇壓製著,不讓他們兩教影響人族的發展,想要讓百家思想在洪荒發揚光大。
儒家雖然弟子門人數萬,受到儒家思想影響的普通門人更是過億,可他們和這兩教相比遠遠不足。這數萬門人中,真正成仙了道的才百餘位,而證得與天地同壽的金仙道果不到十位。
“書來。”
春秋書簡飄然飛到孔子手中。這一卷春秋是其親自刻上,上麵的每一個字都彰顯著他的道果理念,用洪荒修士的說法,這件書簡便是他的證道法寶了。
“刀來。”
一柄具有蓮花圖文的青色刻刀出同樣現在他的手中,雖然是刻刀,但其造型更像是一柄小劍,撫摸著這柄刻刀,孔子麵露思索和不舍之色。
“刀不詳,不如化為筆。”孔子堅定道,好似下定了某種決心。
“道友真要如此嗎?”
刻刀還未變化,曲阜上空飄來一道歎息聲。
話音一落,一位須發皆白,身穿獸皮,眼中迸放出智慧火花的賢人出現在儒家諸人麵前。
“見過倉頡道友。”孔子半傾著身子道。
“見過倉頡聖人!”儒家眾人齊道。
經過這麽多年的修行,倉頡已經證得大羅果位,在洪荒已有了一席之地,不過這聖人他還當不得。
“吾可不是聖人。”倉頡微笑地回應道。
“倉頡前輩創造我人族文字,為我人族發展立下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自然當得了我人族的聖人之禮。”孟子笑著說道。
倉頡搖頭並沒有回應,然後又繼續問向孔子:“道友真當要如此嗎?”
孔丘手中那一柄刻刀的來曆倉頡非常清楚,其前身是一聖人道器,蘊含混元道果,對於任何非聖者來說都是一件可以讓自己豁出性命都要得到的法寶。可現在孔子他卻要將這件法寶裏麵的道果轉化,把刀劍化成毛筆,這不是要讓其最大的價值報廢嗎?
孔子微微一笑,回應道:“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過去的已隨風而逝,吾今為儒門孔丘!”
“我明白了。”倉頡悠然歎息道,“人族倉頡拜見人族聖人孔子!”
(未完待續。)
順天應人的周文王十分明白,大周隻會這樣衰落下去,尤其是在惡了天庭和巫門之後,他們兩方是不會一直讓周王朝占據九州這一洪荒氣運重地。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在周王朝全盛時期,他們便發現了大夏所占有的那方大千世界,雖然因為大禹他們的阻撓,周室無法讓大夏世界臣服。
但這件事卻給予了文王他們靈感,既然王朝不可持久,那麽便將宗室精華力量遷移到一方大千世界中,反正諸千世界在玄門的支持下他們又不是沒有占據殖民過。
而現在既然有不好的苗頭,他們當然要早做準備。周王室核心力量的遷移被人發現,雖然明麵上的王室大王還在,但這已經是虛有其表了。
有鑒於此,各路諸侯便越來越肆無忌憚,開始了自己的征討吞並之舉,就像楚、吳、越等巫道興盛的國度,更是自立為王,將自己放在了與周王平等的地位上。
舊有的製度崩潰了,戰亂開啟,亂世出英雄,固有的階級已經輩打破。不少大賢大能,開始了自己的救國救民之路,各種思想碰撞,文明的火花輩點燃,百家爭鳴,大道至簡直接抗衡,整個華夏開啟了最大的發展和延伸。
大爭之世,大道之爭,不少仙神為了分享人道氣運的爆發,都紛紛摻和進來。
有的如伏羲、神農、軒轅、玄女等人留下道統,等待有緣人繼承道統並發揚光大,陰陽家、醫家、兵家、黃老。
有的則像老君鯤鵬這樣派遣一道分神下凡輪回轉世,以分身轉世,傳播自己的道統和思想,一個下凡仍是李耳老子,另一個則是變成逍遙天地的莊子。
當然更有天生聖賢,如孔子接受大周第一相周公旦的思想,建立儒家一脈,不僅講學傳道,更是建立私學,將學問傳播給平民百姓而非隻給貴族氏族講學,收普通弟子三萬,親傳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
不過儒家思想不適合亂世,許多賢者再最開始接受儒家思想,結合自己領悟的大道,從而誕生了與儒家有間隙的法家、農家,甚至於之截然相反的墨家!
諸子百家,除卻道家黃老、老莊、楊朱三脈、還有儒家、法家、墨家、陰陽、名家、雜家、農家、小說、縱橫、兵家、醫家等十一家影響深遠,而儒道法三家思想更是貫穿整個華夏文明。
………………
………………
“老師。”
“師祖。”
見著數萬弟子、再傳門人、數代之後的最有才能的孟軻和荀況都跪坐在自己麵前,孔丘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周遊列國,重新回到魯國的孔子一直在曲阜潛修,世人一直流傳其道化隕落,不過如今儒家門人齊聚魯國,方才明白這位儒家之祖一直在人世。
嫡傳弟子顏淵帶頭問道:“不知老師今日將我等都召來曲阜有何事要吩咐。”
諸位弟子皆正襟危坐,聆聽孔子的開口。離孔子閉關已經有幾千年了,不少再傳弟子,徒子徒孫都第一次見到這位祖師爺的真麵目。
“起來吧。”孔子淡淡道,“為師如今功德圓滿,當立下儒教,以教化世人。”
儒教不是儒家,幾位弟子都明白孔子的意思。雖然如今的儒家是現今天下幾大顯學,甚至隱隱成為九州第一大學派,但他們儒家也不能稱呼為教。
如今洪荒能夠稱為教的,唯有玄門道教和西方佛教,雖然道教在九州明麵上不顯,佛教更是連個影子都沒有。可他們這些修為有成,褪去凡胎的儒家修士都明白,道教和佛教在三界恐怖的影響力。
而現在之所以兩教不顯,道教甚至隻有老聃的五千道德經流傳在世間,其原因火雲洞中諸位聖皇壓製著,不讓他們兩教影響人族的發展,想要讓百家思想在洪荒發揚光大。
儒家雖然弟子門人數萬,受到儒家思想影響的普通門人更是過億,可他們和這兩教相比遠遠不足。這數萬門人中,真正成仙了道的才百餘位,而證得與天地同壽的金仙道果不到十位。
“書來。”
春秋書簡飄然飛到孔子手中。這一卷春秋是其親自刻上,上麵的每一個字都彰顯著他的道果理念,用洪荒修士的說法,這件書簡便是他的證道法寶了。
“刀來。”
一柄具有蓮花圖文的青色刻刀出同樣現在他的手中,雖然是刻刀,但其造型更像是一柄小劍,撫摸著這柄刻刀,孔子麵露思索和不舍之色。
“刀不詳,不如化為筆。”孔子堅定道,好似下定了某種決心。
“道友真要如此嗎?”
刻刀還未變化,曲阜上空飄來一道歎息聲。
話音一落,一位須發皆白,身穿獸皮,眼中迸放出智慧火花的賢人出現在儒家諸人麵前。
“見過倉頡道友。”孔子半傾著身子道。
“見過倉頡聖人!”儒家眾人齊道。
經過這麽多年的修行,倉頡已經證得大羅果位,在洪荒已有了一席之地,不過這聖人他還當不得。
“吾可不是聖人。”倉頡微笑地回應道。
“倉頡前輩創造我人族文字,為我人族發展立下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自然當得了我人族的聖人之禮。”孟子笑著說道。
倉頡搖頭並沒有回應,然後又繼續問向孔子:“道友真當要如此嗎?”
孔丘手中那一柄刻刀的來曆倉頡非常清楚,其前身是一聖人道器,蘊含混元道果,對於任何非聖者來說都是一件可以讓自己豁出性命都要得到的法寶。可現在孔子他卻要將這件法寶裏麵的道果轉化,把刀劍化成毛筆,這不是要讓其最大的價值報廢嗎?
孔子微微一笑,回應道:“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過去的已隨風而逝,吾今為儒門孔丘!”
“我明白了。”倉頡悠然歎息道,“人族倉頡拜見人族聖人孔子!”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