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個賤婢……”
“我是賤婢,姨娘又是什麽好東西?比我們強到哪裏去?”碧桃搶白她,“別以為侯爺真會為了你跟老太太求情,侯爺不過看在四姑娘和三少爺麵上罷了,可憐你竟看不透這個,最後關頭還要鬧上一鬧,不給自家孩子留體麵。”
“好了,也不必跟她浪費唇舌了,和你對嘴她也是不配的。”如瑾製止了自己丫鬟的得理不饒人,朝董姨娘淡淡說道,“自己好好的走出去,不必再對自己和藍琨報什麽指望,從此以後你與藍家再無瓜葛,而三弟藍琨,即便父親再無親兒,有我在一天,他永遠別想沾惹爵位半點。這是你作惡應得的報應,自此佛前修行,你就替兒女們多多禱告求福罷。”
如瑾轉身離去,天青素帶當風而起,於明亮日光下劃出柔軟的弧度。董姨娘張口欲要叫喊,碧桃輕蔑地盯了她一眼:“姨娘若是不怕惹了老太太痛下殺手,或者牽連四姑娘和三少爺,那麽你就盡管喊吧,將肚子裏的委屈都喊出來,看看有沒有人會給你做主。”
“你這……”董姨娘的咒罵終究是卡在了喉嚨裏,沒敢喊出來半分。
碧桃追隨如瑾而去,留下董姨娘咬牙切齒杵在原地,被按住她的婆子又暗地狠掐了幾下。院中丫鬟婆子們雖然聽不清幾人到底說了什麽,但也看出來是董姨娘吃了虧,各自用幸災樂禍的眼神瞅著她。
小露抱了一個很大的鬆江布包裹從廂房裏走出,一見董姨娘被人按著,趕緊快跑幾步衝到跟前,扁著嘴對那按人的婆子怒目。婆子正是一肚子怨氣沒處發泄,立刻抬腳踹了她一下,將她踹翻在地。“作死的小蹄子,瞪誰呢!”
小露坐在地上不哭不鬧,直愣愣的瞅著那婆子,眼睛裏都是怨恨,全然不似一個小孩子該有的神情。如瑾恰好回頭看到這一幕,不禁微微皺眉,偶爾指點了一下董姨娘,竟給她指點出一個忠仆來了,這小露定然以為是董姨娘幫她報了仇,是以死心塌地的效忠。
“讓那丫頭跟了董姨娘離開吧。”如瑾吩咐。
碧桃點頭:“嗯,一會奴婢跟外頭說一聲就是。這孩子年紀雖小卻總是因陰森森的看人,實在留不得。”
老太太要的隻是打發了董姨娘,對於哪個奴才肯跟她去自然不會在意,這等事有頭有臉的大丫鬟去吩咐一聲沒有不成的。如瑾又道:“石竹留下吧,她是無奈何的可憐人,日後有機會給她安排個好去處就是了。冤有頭債有主,我們不遷怒旁人。”
第一場秋霜落下的時候,天氣是徹底的寒涼了。殘餘的暑熱終究消散在遼遠天際,落葉飄零,草木枯黃,仿佛隻是一夜之間,鼓蕩在天地之間的秋風就將花圃裏的生機俱都卷走。
池水胡同的院子實在簡陋,連花圃也隻是小小的一塊,無有什麽名貴的花卉品種,更無秋季當節的金菊可賞。一夜涼風過境,那小圃子裏的花木經了霜,皆是蔫然枯萎了。如瑾房裏的桌案上倒是供著新菊,是早起的仆役在外頭賣花小販的籃子裏挑的,盛了清水供進來,放在屋子裏活潑潑地開著,總算是為沉悶的氣氛添了一抹亮色。
“姑娘,前院又來了宮裏的禦醫,一共來了兩個,聽說各自都有專長,分別去給老太太和侯爺探病了。”
青蘋的傷勢好了一些,能夠緩慢走動著做一些事,不能做重活,就承擔了回事傳話的差事,一大早如瑾剛剛梳洗完畢,她便走進來告知消息。
如瑾對著鏡子,將一枚走盤珠釵插在發間,淡淡應了一聲表示知道。手微微一動,卻將珠釵插歪了。“姑娘,讓奴婢來吧。”伺候梳頭的寒芳接了珠釵重新比劃,找了合適的位置端穩插上,然後躬身退了出去。
如瑾輕輕歎了一口氣,看住銅鏡裏自己的影子,沉默著。
碧桃收拾了床鋪走過來,低聲勸道:“上次來的禦醫說了,老太太和侯爺的病都得好好養著,短時間內不能痊愈的,姑娘別太過擔心,等著就是了。”
如瑾搖了搖頭,她擔心的並不是這個,而是最近禦醫頻來的次數。淩慎之不斷傳進來一些消息,或有用或無用,或深或淺,如瑾對外界也有了一些大概的了解。聽聞戶部的杜尚書被皇帝論罪處置了,審的是貪墨瀆職之罪,革查出了好大數目的虧空。這本是正經的朝堂政事,然而因為論罪的當口是藍家遇刺的時候,私底下的謠言又說這位尚書和謀劃刺殺藍澤的人有關係,種種牽連不能不讓人多想。
如瑾猜測著,很可能是皇帝借此發難,朝著不服自己的內閣大臣開刀,而藍家陰錯陽差的成為了開刀的由頭。尤其是在杜尚書革職下獄之後第二日,皇帝就特別命令了宮中的禦醫前來藍家為藍澤和藍老太君診病,這樣的恩寵禮遇更讓人浮想聯翩。
“該死的。”如瑾暗暗握了拳頭,籠在袖中的手用力過甚,將指甲深深掐進掌心之中。
前一世,她隻領略了皇帝的博愛和無情,到得此時才漸漸體會出他的陰險來。如瑾對外間事了解並不多,隻能從淩慎之的簡短消息中推測出一些,覺得皇帝似乎是在與內閣諸人暗中對壘。
那個高高在上的人跟自己的臣子如何,如瑾都不在意,關鍵是他屢屢拿藍家來做擋箭牌和吸引嫉恨的靶子,讓如瑾心中深恨。從重生的最初她就已經下定決心,她要徹底忘記那個人,將宮闈中的種種都深深埋藏在心底,然而卻不曾想這一世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藍家竟與那人發生了比前世更深的牽連。
恨,又怎能不恨。禦醫每來一次,藍家的光鮮就多添一筆顏色,如瑾對那個九五至尊的厭惡就更多一分。
每每想到曾在宮中與他相處過,如瑾便猶如吞了一隻蒼蠅般感到惡心反胃。
“姑娘?太太起了,我們過去?”見到主子一動不動坐在鏡前,麵色寒得比外頭秋風還要滲人,碧桃忍不住小心翼翼地詢問。
如瑾麵無表情站了起來,“去吧。”然後也不等丫鬟掀簾子,自己迎頭走了出去。碧桃和青蘋麵麵相覷,不敢多說什麽,各自跟上。她們總算是摸到了一些規律,每當有禦醫進府診病的時候,如瑾的情緒就會特別不好。
秦氏也看出了女兒的不妥,拉了她在身邊坐下,說道:“方才我聽說有禦醫來了,你可是為這個不開心?你總勸我不要理會別事,自己卻又如此。”
“一大清早的來給人添堵,真為著診病倒是好了。”如瑾冷冷道。
秦氏歎口氣:“我知道你擔心什麽,可是,就算真如你所說,這些都是那位至尊拿藍家作筏子,我們又能如何?他是什麽人,我們是什麽人,哪有我們反抗的餘地呢。倒不如丟開了不管,愛怎樣便怎樣罷。”
飛雲沏了早起提神的熱茶端上來,如瑾接了捧在手裏,緊緊握著卻不喝,沉著臉說道:“也管的太寬了,史書我也看過不少,沒見過哪位當皇帝的還替臣子挑選搬家吉日良辰。”
秦氏連忙掃了一眼屋內,見都是孫媽媽碧桃幾個貼身的在跟前,這才放了心,不免責怪女兒:“說話別這麽不小心,那樣的人豈是你能掛在嘴邊指摘的,若是在外頭被人聽了去,怕不要惹出大禍來。”
大禍?如瑾心底冷笑了一聲。大禍她又不是沒有經過,抄家滅族,白綾毒酒,前一世裏皇帝賜下的恩寵可比如今厚重多了,她可是親身經曆過,親口品嚐過。
這些話卻不能和母親述說,唯有長歎一聲,將所有思緒俱都埋在心底。
說話之間早飯備妥,母女兩個叫了賀姨娘過來一起吃了飯,之後閑坐在一起說話寬心。賀姨娘見如瑾似乎情緒不高,就揀了一些俏皮有趣的事情來絮叨。說了一會說起董姨娘,賀姨娘道:“前日聽得外頭傳來的信,說是她在庵裏還沒剃度,被主持關在屋子裏修身養性呢,據說要性子養好了才能伺候佛祖,因了她不肯低頭,很有幾天都被斷了食水受苦挨餓。”
那一日的事情,終於因為董姨娘的被迫離開而告終。藍如琦闖進老太太房裏去爭執也沒有什麽結果,如瑾的話起了作用,老太太終究沒允許藍如琦出府。到得最後祖孫兩個再次鬧翻,老太太直接發狠話:“你執意要跟著生母修行,我也不攔著你的孝心。但是藍家從來沒有小姐出府的規矩,修行這種事又隻在心不在身,家裏家外伺候的都是同一個佛祖,你在府裏修行是一樣的。現在家中沒有地方,你就在自己屋子裏待著哪也不許去,日後搬了新家有了地方,我自讓人在府中給你辟個佛堂出來,你便在那裏與世隔絕好好清修吧!”
從此藍如琦便被真的禁足在了廂房裏,一開始還鬧過兩回尋死,老太太派人去傳話,說她如果再鬧,莫怪她老人家不給董姨娘和三少爺好過。藍如琦這才消停了下來,每日待在房中再不出門,恢複了才到京城時的那個狀態。
賀姨娘對如瑾和董姨娘母女的恩怨大致了解,看如瑾興致不高,就挑了董姨娘的糗事說出來逗她開懷。誰知如瑾聽了並不如何高興,隻是淡淡說了一句“自作自受”,便懶得理會了。
賀姨娘和秦氏對望一眼,又開始尋思別的有趣事情,這時候孫媽媽從外進來傳消息:“太太,前院禦醫走了。老太太明日要去積雲寺裏燒香拜佛,吩咐下去讓底下人各自準備呢,還吩咐了太太您有著身子不能前去,囑咐三姑娘跟去,替侯爺在菩薩跟前上香保佑平安。”
“明日拜佛?”秦氏詫異不已,“老太太的病未見起色,怎地突然就要出去拜佛呢,萬一折騰著了可怎麽好,那麽大年紀了。聽說積雲寺在京中香火旺盛,香客很多,去了多有不便呢。”
孫媽媽回稟道:“奴婢也問過老太太跟前伺候的人了,聽說是看病的禦醫診病時與老太太閑聊,偶然提了一句拜佛拜出康健的例子,老太太這就惦記上了,追著人家問哪裏的菩薩靈驗,於是禦醫推了幾個地方出來,最後老太太定了積雲寺,說,人多不怕,人多才說明菩薩管用,一定要去拜一拜。”
秦氏道:“這禦醫真是荒唐了,他就是診病的人,怎麽說起求佛得康健的話來,若是佛祖連每個人的病痛都要操心,一天天的豈不累死了,還要他們這些禦醫做什麽。”
如瑾從錦杌上站了起來,“我去看看。”腿上淤腫已痊愈,她行路不再受疼痛折磨,轉眼走出了屋子,來到前院老太太那裏。
藍老太太剛喝了早起的藥,正倚坐在四方繡金迎枕上歇息,似乎是興致很好,還有精神和丫鬟說話閑聊,見如瑾進屋她還露出了笑容,招手叫如瑾坐到床邊去。
“來,正要和你說,明日去積雲寺燒香,你跟我一起去。咱們家從進京就不太平,想來是到了京城沒拜菩薩的緣故,惹得菩薩生了氣,這才降罪於我們,所以一定要去拜一拜,方能消了這麽長時間的噩運。”
老人家說話的時候,嗓子裏還有呼啦啦的粗重的喘息聲,狀況很不好,如瑾柔聲道:“您身子不好呢,待好了再去不遲,到時孫女陪您將京裏所有寺廟都拜個遍。”
“那不行,若是不去拜一拜,我這病永遠好不了,你父親的也是。”藍老太太立刻生了氣,變色道,“你不要推三阻四的,明日必須和我同去,你母親若是沒懷著孩子也定然要去的,這是咱們一家子的誠心,要讓菩薩看到。上次我一時糊塗改用了道家的人,菩薩一定是怪罪了,才讓我生了這麽久的病。”
如瑾又苦勸了幾句,藍老太太執意不聽,反而將她罵了一通,吩咐丫鬟將她趕出房門去了。如瑾哭笑不得回到秦氏那裏,皺眉道:“祖母這番病得不輕,脾氣也變得和小孩子一樣,我看著她似乎都有些糊塗了。”
“我是賤婢,姨娘又是什麽好東西?比我們強到哪裏去?”碧桃搶白她,“別以為侯爺真會為了你跟老太太求情,侯爺不過看在四姑娘和三少爺麵上罷了,可憐你竟看不透這個,最後關頭還要鬧上一鬧,不給自家孩子留體麵。”
“好了,也不必跟她浪費唇舌了,和你對嘴她也是不配的。”如瑾製止了自己丫鬟的得理不饒人,朝董姨娘淡淡說道,“自己好好的走出去,不必再對自己和藍琨報什麽指望,從此以後你與藍家再無瓜葛,而三弟藍琨,即便父親再無親兒,有我在一天,他永遠別想沾惹爵位半點。這是你作惡應得的報應,自此佛前修行,你就替兒女們多多禱告求福罷。”
如瑾轉身離去,天青素帶當風而起,於明亮日光下劃出柔軟的弧度。董姨娘張口欲要叫喊,碧桃輕蔑地盯了她一眼:“姨娘若是不怕惹了老太太痛下殺手,或者牽連四姑娘和三少爺,那麽你就盡管喊吧,將肚子裏的委屈都喊出來,看看有沒有人會給你做主。”
“你這……”董姨娘的咒罵終究是卡在了喉嚨裏,沒敢喊出來半分。
碧桃追隨如瑾而去,留下董姨娘咬牙切齒杵在原地,被按住她的婆子又暗地狠掐了幾下。院中丫鬟婆子們雖然聽不清幾人到底說了什麽,但也看出來是董姨娘吃了虧,各自用幸災樂禍的眼神瞅著她。
小露抱了一個很大的鬆江布包裹從廂房裏走出,一見董姨娘被人按著,趕緊快跑幾步衝到跟前,扁著嘴對那按人的婆子怒目。婆子正是一肚子怨氣沒處發泄,立刻抬腳踹了她一下,將她踹翻在地。“作死的小蹄子,瞪誰呢!”
小露坐在地上不哭不鬧,直愣愣的瞅著那婆子,眼睛裏都是怨恨,全然不似一個小孩子該有的神情。如瑾恰好回頭看到這一幕,不禁微微皺眉,偶爾指點了一下董姨娘,竟給她指點出一個忠仆來了,這小露定然以為是董姨娘幫她報了仇,是以死心塌地的效忠。
“讓那丫頭跟了董姨娘離開吧。”如瑾吩咐。
碧桃點頭:“嗯,一會奴婢跟外頭說一聲就是。這孩子年紀雖小卻總是因陰森森的看人,實在留不得。”
老太太要的隻是打發了董姨娘,對於哪個奴才肯跟她去自然不會在意,這等事有頭有臉的大丫鬟去吩咐一聲沒有不成的。如瑾又道:“石竹留下吧,她是無奈何的可憐人,日後有機會給她安排個好去處就是了。冤有頭債有主,我們不遷怒旁人。”
第一場秋霜落下的時候,天氣是徹底的寒涼了。殘餘的暑熱終究消散在遼遠天際,落葉飄零,草木枯黃,仿佛隻是一夜之間,鼓蕩在天地之間的秋風就將花圃裏的生機俱都卷走。
池水胡同的院子實在簡陋,連花圃也隻是小小的一塊,無有什麽名貴的花卉品種,更無秋季當節的金菊可賞。一夜涼風過境,那小圃子裏的花木經了霜,皆是蔫然枯萎了。如瑾房裏的桌案上倒是供著新菊,是早起的仆役在外頭賣花小販的籃子裏挑的,盛了清水供進來,放在屋子裏活潑潑地開著,總算是為沉悶的氣氛添了一抹亮色。
“姑娘,前院又來了宮裏的禦醫,一共來了兩個,聽說各自都有專長,分別去給老太太和侯爺探病了。”
青蘋的傷勢好了一些,能夠緩慢走動著做一些事,不能做重活,就承擔了回事傳話的差事,一大早如瑾剛剛梳洗完畢,她便走進來告知消息。
如瑾對著鏡子,將一枚走盤珠釵插在發間,淡淡應了一聲表示知道。手微微一動,卻將珠釵插歪了。“姑娘,讓奴婢來吧。”伺候梳頭的寒芳接了珠釵重新比劃,找了合適的位置端穩插上,然後躬身退了出去。
如瑾輕輕歎了一口氣,看住銅鏡裏自己的影子,沉默著。
碧桃收拾了床鋪走過來,低聲勸道:“上次來的禦醫說了,老太太和侯爺的病都得好好養著,短時間內不能痊愈的,姑娘別太過擔心,等著就是了。”
如瑾搖了搖頭,她擔心的並不是這個,而是最近禦醫頻來的次數。淩慎之不斷傳進來一些消息,或有用或無用,或深或淺,如瑾對外界也有了一些大概的了解。聽聞戶部的杜尚書被皇帝論罪處置了,審的是貪墨瀆職之罪,革查出了好大數目的虧空。這本是正經的朝堂政事,然而因為論罪的當口是藍家遇刺的時候,私底下的謠言又說這位尚書和謀劃刺殺藍澤的人有關係,種種牽連不能不讓人多想。
如瑾猜測著,很可能是皇帝借此發難,朝著不服自己的內閣大臣開刀,而藍家陰錯陽差的成為了開刀的由頭。尤其是在杜尚書革職下獄之後第二日,皇帝就特別命令了宮中的禦醫前來藍家為藍澤和藍老太君診病,這樣的恩寵禮遇更讓人浮想聯翩。
“該死的。”如瑾暗暗握了拳頭,籠在袖中的手用力過甚,將指甲深深掐進掌心之中。
前一世,她隻領略了皇帝的博愛和無情,到得此時才漸漸體會出他的陰險來。如瑾對外間事了解並不多,隻能從淩慎之的簡短消息中推測出一些,覺得皇帝似乎是在與內閣諸人暗中對壘。
那個高高在上的人跟自己的臣子如何,如瑾都不在意,關鍵是他屢屢拿藍家來做擋箭牌和吸引嫉恨的靶子,讓如瑾心中深恨。從重生的最初她就已經下定決心,她要徹底忘記那個人,將宮闈中的種種都深深埋藏在心底,然而卻不曾想這一世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藍家竟與那人發生了比前世更深的牽連。
恨,又怎能不恨。禦醫每來一次,藍家的光鮮就多添一筆顏色,如瑾對那個九五至尊的厭惡就更多一分。
每每想到曾在宮中與他相處過,如瑾便猶如吞了一隻蒼蠅般感到惡心反胃。
“姑娘?太太起了,我們過去?”見到主子一動不動坐在鏡前,麵色寒得比外頭秋風還要滲人,碧桃忍不住小心翼翼地詢問。
如瑾麵無表情站了起來,“去吧。”然後也不等丫鬟掀簾子,自己迎頭走了出去。碧桃和青蘋麵麵相覷,不敢多說什麽,各自跟上。她們總算是摸到了一些規律,每當有禦醫進府診病的時候,如瑾的情緒就會特別不好。
秦氏也看出了女兒的不妥,拉了她在身邊坐下,說道:“方才我聽說有禦醫來了,你可是為這個不開心?你總勸我不要理會別事,自己卻又如此。”
“一大清早的來給人添堵,真為著診病倒是好了。”如瑾冷冷道。
秦氏歎口氣:“我知道你擔心什麽,可是,就算真如你所說,這些都是那位至尊拿藍家作筏子,我們又能如何?他是什麽人,我們是什麽人,哪有我們反抗的餘地呢。倒不如丟開了不管,愛怎樣便怎樣罷。”
飛雲沏了早起提神的熱茶端上來,如瑾接了捧在手裏,緊緊握著卻不喝,沉著臉說道:“也管的太寬了,史書我也看過不少,沒見過哪位當皇帝的還替臣子挑選搬家吉日良辰。”
秦氏連忙掃了一眼屋內,見都是孫媽媽碧桃幾個貼身的在跟前,這才放了心,不免責怪女兒:“說話別這麽不小心,那樣的人豈是你能掛在嘴邊指摘的,若是在外頭被人聽了去,怕不要惹出大禍來。”
大禍?如瑾心底冷笑了一聲。大禍她又不是沒有經過,抄家滅族,白綾毒酒,前一世裏皇帝賜下的恩寵可比如今厚重多了,她可是親身經曆過,親口品嚐過。
這些話卻不能和母親述說,唯有長歎一聲,將所有思緒俱都埋在心底。
說話之間早飯備妥,母女兩個叫了賀姨娘過來一起吃了飯,之後閑坐在一起說話寬心。賀姨娘見如瑾似乎情緒不高,就揀了一些俏皮有趣的事情來絮叨。說了一會說起董姨娘,賀姨娘道:“前日聽得外頭傳來的信,說是她在庵裏還沒剃度,被主持關在屋子裏修身養性呢,據說要性子養好了才能伺候佛祖,因了她不肯低頭,很有幾天都被斷了食水受苦挨餓。”
那一日的事情,終於因為董姨娘的被迫離開而告終。藍如琦闖進老太太房裏去爭執也沒有什麽結果,如瑾的話起了作用,老太太終究沒允許藍如琦出府。到得最後祖孫兩個再次鬧翻,老太太直接發狠話:“你執意要跟著生母修行,我也不攔著你的孝心。但是藍家從來沒有小姐出府的規矩,修行這種事又隻在心不在身,家裏家外伺候的都是同一個佛祖,你在府裏修行是一樣的。現在家中沒有地方,你就在自己屋子裏待著哪也不許去,日後搬了新家有了地方,我自讓人在府中給你辟個佛堂出來,你便在那裏與世隔絕好好清修吧!”
從此藍如琦便被真的禁足在了廂房裏,一開始還鬧過兩回尋死,老太太派人去傳話,說她如果再鬧,莫怪她老人家不給董姨娘和三少爺好過。藍如琦這才消停了下來,每日待在房中再不出門,恢複了才到京城時的那個狀態。
賀姨娘對如瑾和董姨娘母女的恩怨大致了解,看如瑾興致不高,就挑了董姨娘的糗事說出來逗她開懷。誰知如瑾聽了並不如何高興,隻是淡淡說了一句“自作自受”,便懶得理會了。
賀姨娘和秦氏對望一眼,又開始尋思別的有趣事情,這時候孫媽媽從外進來傳消息:“太太,前院禦醫走了。老太太明日要去積雲寺裏燒香拜佛,吩咐下去讓底下人各自準備呢,還吩咐了太太您有著身子不能前去,囑咐三姑娘跟去,替侯爺在菩薩跟前上香保佑平安。”
“明日拜佛?”秦氏詫異不已,“老太太的病未見起色,怎地突然就要出去拜佛呢,萬一折騰著了可怎麽好,那麽大年紀了。聽說積雲寺在京中香火旺盛,香客很多,去了多有不便呢。”
孫媽媽回稟道:“奴婢也問過老太太跟前伺候的人了,聽說是看病的禦醫診病時與老太太閑聊,偶然提了一句拜佛拜出康健的例子,老太太這就惦記上了,追著人家問哪裏的菩薩靈驗,於是禦醫推了幾個地方出來,最後老太太定了積雲寺,說,人多不怕,人多才說明菩薩管用,一定要去拜一拜。”
秦氏道:“這禦醫真是荒唐了,他就是診病的人,怎麽說起求佛得康健的話來,若是佛祖連每個人的病痛都要操心,一天天的豈不累死了,還要他們這些禦醫做什麽。”
如瑾從錦杌上站了起來,“我去看看。”腿上淤腫已痊愈,她行路不再受疼痛折磨,轉眼走出了屋子,來到前院老太太那裏。
藍老太太剛喝了早起的藥,正倚坐在四方繡金迎枕上歇息,似乎是興致很好,還有精神和丫鬟說話閑聊,見如瑾進屋她還露出了笑容,招手叫如瑾坐到床邊去。
“來,正要和你說,明日去積雲寺燒香,你跟我一起去。咱們家從進京就不太平,想來是到了京城沒拜菩薩的緣故,惹得菩薩生了氣,這才降罪於我們,所以一定要去拜一拜,方能消了這麽長時間的噩運。”
老人家說話的時候,嗓子裏還有呼啦啦的粗重的喘息聲,狀況很不好,如瑾柔聲道:“您身子不好呢,待好了再去不遲,到時孫女陪您將京裏所有寺廟都拜個遍。”
“那不行,若是不去拜一拜,我這病永遠好不了,你父親的也是。”藍老太太立刻生了氣,變色道,“你不要推三阻四的,明日必須和我同去,你母親若是沒懷著孩子也定然要去的,這是咱們一家子的誠心,要讓菩薩看到。上次我一時糊塗改用了道家的人,菩薩一定是怪罪了,才讓我生了這麽久的病。”
如瑾又苦勸了幾句,藍老太太執意不聽,反而將她罵了一通,吩咐丫鬟將她趕出房門去了。如瑾哭笑不得回到秦氏那裏,皺眉道:“祖母這番病得不輕,脾氣也變得和小孩子一樣,我看著她似乎都有些糊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