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卻要鬆花色。
這時蕭充衣在旁站起,打開了自己帶來的錦盒,裏頭齊齊整整一套絡子,從上到下可以配整全身衣服,怎麽戴都成。色彩也鮮亮,是墨色壓大紅交替的編織,祥雲紋為主。
她笑說:“皇上這是什麽喜好,依臣妾看,那玉團福配上淺鬆綠才好,配什麽鬆花色,未免太嬌嫩了,是女孩子該戴的,您湊什麽熱鬧。您要是覺得鬆綠不好,不如用玄青,襯著碧色還沉穩些。”
當著這麽多人的麵開口就說皇帝喜好不對,還真是膽子不小。如瑾看看蕭充衣。
她還是和以前一樣敢說敢做,隻是,似乎比前世話更多了些,言語也爽利一些。
對麵的慶貴妃已經露了不悅,很少見的幫著皇後說起話來:“你插什麽嘴,皇後娘娘拜壽呢,本宮都在旁候著,你倒顯擺起自己來。”
如瑾暗歎,這個慶貴妃……真是不知道何為收斂。太子境況不好,她還敢當著皇帝的麵給新寵不痛快。
果然皇帝就給了她沒臉,放下玉團福朝蕭充衣招手:“蕭寶林,將你的壽禮也呈上來吧。”
座上多數人變色。
寶林,從六品,比充衣高了三個位份,皇帝一句話就讓她連升三級。
這樣的恩寵,從皇帝登基以來就從沒有過。蕭充衣才承寵多久,既無子嗣又無顯著功德,甚至跟嬪妃們相處的也不得宜,卻得了如此跨越的晉升。
不但慶貴妃羞怒交加低了頭,就是皇後也掛不住笑了。
可是蕭綾卻隻是笑笑,跪下謝了封,然後舉起錦盒。康保親自下了禦階將盒子接過去,端端正正放在皇帝麵前。皇帝就一件一件的翻動,然後拿起一個和玉團福大小差不多絡子比量一下,說:“就這個吧,等你打了玄青的再換。”
蕭寶林應了,起身回座,算是送完了壽禮。
因有了這樣一個意外,接下來大家再送什麽也都算不上稀奇了,皇帝的反應也是平平。太子妃和宋王妃先後拿出自家的繡品壽字,都是幾尺長的掛幅,隨後張六娘也拿了出來,三幅壽排在一起,全是紅底金字,看著十分喜慶。皇帝點頭說不錯,皇後這才重新露了一絲笑,命人將三幅壽全都立時掛在了殿中。
宋王妃旁邊的穆嫣然看看蕭寶林,再看看如瑾,笑著說:“以前恍惚聽說藍妹妹女工欠佳,可你們府上這幅壽字繡得真不錯,原來都是訛傳,妹妹也是靈巧人。”
如瑾對她瞟向蕭寶林的眼神十分不快,淡淡道:“都是王妃繡的,我自知女工不行,不敢在萬壽節上失禮獻醜。”
“噢,那麽這算是六娘的壽禮了。妹妹的呢?是不是另有別出心裁的禮物,快拿出來讓我們開開眼。”穆嫣然笑嘻嘻歪頭,作了嬌憨之態。
如瑾自然是沒有什麽賀禮準備的。
早就說了幾家皇子府上各送一幅壽字,不管究竟是誰繡的,都算是一家。因了蕭寶林的事,她躲皇帝還來不及,又單獨準備什麽壽禮?穆嫣然明顯是故意找茬。
“穆妃說笑了,奉皇後娘娘旨意,各家都以一幅壽字為禮,我豈能再額外準備‘別出心裁’的禮物?我和王妃同心,字是王妃繡的,我每日定時默祝聖上安康,這壽禮就是我們和王爺一家共獻的了。”
難道你穆嫣然也要越過永安王和宋王妃去準備另一份壽禮嗎?她很想問一句,不過還是沒問出口,穆嫣然故意挑事,她若跟她杠起來,豈不失了風度。在帝後嬪妃們跟前,如瑾隻想保持沉默低調的儀態,不指望被人說好,也不願言行出格引起別人注意。
穆嫣然笑道:“原來如此,原來藍妹妹每日都默祝聖上安康,真是孝心一片,我遠遠不及了,以後要和妹妹多學一些。”
長平王含笑端坐於前,轉目看宮女奉茶的時候,目光在穆嫣然身上停留了一下,很快就轉了開去。
不過,這一眼,卻讓穆嫣然汗毛都豎了起來。
頓時如同置身冰窖,手腳冰冷的同時,後背卻起了一層汗。
她很小的時候就在宮裏走動了,和長平王時常碰麵,可她敢發誓,絕對從來沒見過長平王這種眼神——明明帶著笑,卻冷冰冰的,飽含肅殺氣,像是……她一時形容不出來,全然被震住了。
以至於旁邊宋王妃都發現了她的異樣,瞥了一眼,笑道:“怎麽了,不舒服?”
“……沒有。”穆嫣然語氣有點虛弱,再去看長平王,卻發現他已經一切如常了,仿佛剛才那一眼隻是她的錯覺。可,她卻不敢再往他那邊看。連帶著也對他旁邊的如瑾移開了視線。
慶貴妃將話接了過去,因為太子的事,她對長平王一家自然敵意最深。“你們的確應該和藍側妃好好學著,每日給皇上祝禱的心,可不是誰都能有的。”
於是,本來沒什麽的一句客套話,被慶穆兩人重複出別的意味來。
皇後看一眼皇帝,見他依舊麵無表情很疲憊的坐著,似乎沒有注意到殿上的對答,隻一味看著蕭寶林那套絡子。皇後就清了清嗓子:“好了,壽禮獻完了,諸位與本宮一同舉杯,恭祝皇上千秋萬歲。”
於是大家共飲一杯,這家宴算是開始。
酒過三巡,大家看著簡單的應景歌舞,偶爾閑聊,多是給皇帝祝壽。期間太子很沉默,也比往日更加恭謹,不能入閣議事的這些天以來,聽說他一直在東宮閉門讀書,任由外頭言流如沸,將他貶到了溝渠裏。
他沉默,長平王比他更沉默,隻按例起身祝過兩次酒,其他時候都是安靜坐在席上而已,有人跟他說話才應上兩句。如瑾覺得他大概是不想太紮眼,入閣旁聽本就鮮明對比了太子,兩人同處一室,他自然要低調一些。
於是她也跟著低調。
旁邊,張六娘也是不肯多說一句。
靜妃向來在宴席上都會招呼每個人,誰也不落,不管是比她位低的嬪妃還是王府內眷,她都麵麵俱到的聊上兩句,十分親和。聊到了張六娘這裏,靜妃皺眉想了想,說:“……恍惚好些天沒見著你了,怎麽不進宮來給你姑母請安,順帶和我們說話解解悶呢?我還怪有些想你的。前日老十還說起怎麽不見六娘姐姐,本宮還跟他說,現在可不能叫六娘姐姐了,得叫七嫂。”
也許她是無心,也許是聽說了眉目才故意發問,長平王不喜歡府裏人對外亂說話,張六娘被禁足的消息並沒有誰明麵上往出傳,而張六娘自己的人也全都被關在院子裏,誰也沒機會到外頭嚼舌頭。靜妃到底知不知道,就難說了。
但府裏有宮裏賞進來的不少人,皇後肯定知道,可她一直都沒有責問,一副不知情的樣子,如瑾想,莫非她顧忌著長平王突然入閣旁聽的事?
現下靜妃提起,如瑾注意到殿上一半人都朝這邊看了看,包括帝後。
大概……誰都知道了,隻是誰都不說破……
張六娘端起酒杯敬了靜妃,喝得一滴不剩,轉過杯底亮了亮,然後才說:“這些天一直忙著給父皇準備壽禮,所以才沒有進宮請安,倒讓娘娘您掛心了。”
“噯喲,可真真是孝心可鑒。”靜妃合掌感歎,“看你,人都熬瘦了,臉色也不似以前,可不會是晝夜不分的繡壽字吧?那可要注意身子,也不能熬壞了眼睛,你看那些繡娘,上了年紀個個都是眼睛不好的,都是年輕時候用眼太過的緣故。你歲數小不知道這些,可不能掉以輕心,以後可顧惜自己吧,不然皇上接了你的壽禮也要心疼的,皇上,您說是吧?”
她說了一大通,轉頭去問皇帝。皇帝隻是“嗯”了一聲。
靜妃又對張六娘說:“今兒這禮也送了,好好調養一陣身子吧,多來宮裏走動走動,陪我們說說話,不然我們也是整日無聊。”
“是。”張六娘恭謹的欠身笑應。
站在她身後服侍的香縷就暗自點頭,佩服主子的心性。之前藤蘿她們幾個侍女全都被拘在偏房裏,個個著急,不知道張六娘被那幾個木樁子服侍的如何,可是今天開了禁,主仆相見,張六娘卻比她們任何一個都氣定神閑,見她們著急,她還笑著安慰:“既然王爺允我跟去宮裏祝壽,這事就還有轉圜。”並且約束她們誰也不許趁著進宮到皇後跟前嚼舌根,更不許跟安國公府那邊悄悄告狀,隻當什麽都沒發生。
果然,無論是長平王還是皇後,都沒有提起這檔子事,一切如常。然後靜妃這邊幾句閑聊,就等同於無形中將張六娘的禁製解除了。隻要她能多進宮走動,那禁足還叫禁足嗎?
香縷看看皇後,發現皇後的笑容深了,嘴角法令紋都明顯了些。
於是香縷暗暗舒口氣,禁足之事,接下來就該稀裏糊塗的解除了吧?雖然是筆糊塗賬,可隻有先解了,以後再慢慢找補轉圜了。
皇後那邊笑著接了靜妃的話:“正好,本宮正在給七娘挑賞,你明日過來給掌掌眼,免得本宮送的東西不合你們年輕人的心意,白送了還要落人埋怨。”
“姑母說笑呢,您賞的東西自然是最好的。”張六娘舉帕擦擦嘴角,“不過既然您傳召,侄女明日就來開開眼,可不是掌眼。”
皇後笑著點頭,順帶看一眼長平王。
於是如瑾知道皇後心裏什麽都明白,隻是一直隱而未發,借著今日的機會就要將事情扳過來。
長平王站起身敬酒,跟皇帝說了兩句吉祥話,團團轉一圈,喝幹了,然後自己執壺倒上,又跟皇後舉杯,含笑說道:“兒臣亦祝母後安康。”
皇後眼中滿是得勝的笑意,舉杯掩袖,賞臉喝了敬酒。
杯子一落,長平王卻沒坐下,接著朝她躬身作了個揖,然後道:“兒臣還要跟母後賠個罪。”
“哦,什麽罪?”皇後立刻接口。
在她看來,她讓張六娘次日進宮而長平王沒有反對,也就是無形解了禁足,而長平王隨後的敬酒,更是說明他在低頭。這次的事,又像上次張六娘攆樂女之事一樣,長平王和她達成了默契。所以,聽到長平王說賠罪,她就更欣慰,問話也不由快了幾分。
隻聽長平王說:“兒臣正要稟報,這些日子六娘正在家中閉門思過,看樣子還要再思過一段時間,所以明日可能不會來給母後掌眼了。母後眼光卓絕,自然不需要她的幫襯,挑什麽都是好的。”
如瑾暗中訝然。
她還以為長平王這次又低頭了呢,萬萬沒料到他說出這樣的話來。
這不是活生生當眾打皇後的臉。你禁足人家的侄女,人家沒和你理論,暗暗給了你台階下,你還不接,非要把事情挑出來,挑出來不算,還要表明繼續禁足懲罰的態度……那可是後宮之主,一國之母,打臉別打得這麽響亮行不行。
皇後肯定也沒想到問來的是這麽一句話,怔忡一下才反應過來,臉上的笑就掛不住了。張六娘也吃驚地看住長平王,盈盈的眼波中滿是委屈和難以置信。
滿殿人都朝幾人身上打量,連興致不是很高的皇帝都往七兒子身上看了一眼。
“你說什麽?”皇後一個字一個字的問了一遍。
長平王含笑而立,還真就把方才的話又重複一次。
皇後終於是徹底沉下了臉,顧不得慶貴妃火辣辣的嘲諷眼神,問道:“誰讓六娘閉門思過的,連本宮的傳召都能置之不理?今日是皇上過壽,老七你這當兒子的,怎能拿這種事給皇上添煩惱。”
這時蕭充衣在旁站起,打開了自己帶來的錦盒,裏頭齊齊整整一套絡子,從上到下可以配整全身衣服,怎麽戴都成。色彩也鮮亮,是墨色壓大紅交替的編織,祥雲紋為主。
她笑說:“皇上這是什麽喜好,依臣妾看,那玉團福配上淺鬆綠才好,配什麽鬆花色,未免太嬌嫩了,是女孩子該戴的,您湊什麽熱鬧。您要是覺得鬆綠不好,不如用玄青,襯著碧色還沉穩些。”
當著這麽多人的麵開口就說皇帝喜好不對,還真是膽子不小。如瑾看看蕭充衣。
她還是和以前一樣敢說敢做,隻是,似乎比前世話更多了些,言語也爽利一些。
對麵的慶貴妃已經露了不悅,很少見的幫著皇後說起話來:“你插什麽嘴,皇後娘娘拜壽呢,本宮都在旁候著,你倒顯擺起自己來。”
如瑾暗歎,這個慶貴妃……真是不知道何為收斂。太子境況不好,她還敢當著皇帝的麵給新寵不痛快。
果然皇帝就給了她沒臉,放下玉團福朝蕭充衣招手:“蕭寶林,將你的壽禮也呈上來吧。”
座上多數人變色。
寶林,從六品,比充衣高了三個位份,皇帝一句話就讓她連升三級。
這樣的恩寵,從皇帝登基以來就從沒有過。蕭充衣才承寵多久,既無子嗣又無顯著功德,甚至跟嬪妃們相處的也不得宜,卻得了如此跨越的晉升。
不但慶貴妃羞怒交加低了頭,就是皇後也掛不住笑了。
可是蕭綾卻隻是笑笑,跪下謝了封,然後舉起錦盒。康保親自下了禦階將盒子接過去,端端正正放在皇帝麵前。皇帝就一件一件的翻動,然後拿起一個和玉團福大小差不多絡子比量一下,說:“就這個吧,等你打了玄青的再換。”
蕭寶林應了,起身回座,算是送完了壽禮。
因有了這樣一個意外,接下來大家再送什麽也都算不上稀奇了,皇帝的反應也是平平。太子妃和宋王妃先後拿出自家的繡品壽字,都是幾尺長的掛幅,隨後張六娘也拿了出來,三幅壽排在一起,全是紅底金字,看著十分喜慶。皇帝點頭說不錯,皇後這才重新露了一絲笑,命人將三幅壽全都立時掛在了殿中。
宋王妃旁邊的穆嫣然看看蕭寶林,再看看如瑾,笑著說:“以前恍惚聽說藍妹妹女工欠佳,可你們府上這幅壽字繡得真不錯,原來都是訛傳,妹妹也是靈巧人。”
如瑾對她瞟向蕭寶林的眼神十分不快,淡淡道:“都是王妃繡的,我自知女工不行,不敢在萬壽節上失禮獻醜。”
“噢,那麽這算是六娘的壽禮了。妹妹的呢?是不是另有別出心裁的禮物,快拿出來讓我們開開眼。”穆嫣然笑嘻嘻歪頭,作了嬌憨之態。
如瑾自然是沒有什麽賀禮準備的。
早就說了幾家皇子府上各送一幅壽字,不管究竟是誰繡的,都算是一家。因了蕭寶林的事,她躲皇帝還來不及,又單獨準備什麽壽禮?穆嫣然明顯是故意找茬。
“穆妃說笑了,奉皇後娘娘旨意,各家都以一幅壽字為禮,我豈能再額外準備‘別出心裁’的禮物?我和王妃同心,字是王妃繡的,我每日定時默祝聖上安康,這壽禮就是我們和王爺一家共獻的了。”
難道你穆嫣然也要越過永安王和宋王妃去準備另一份壽禮嗎?她很想問一句,不過還是沒問出口,穆嫣然故意挑事,她若跟她杠起來,豈不失了風度。在帝後嬪妃們跟前,如瑾隻想保持沉默低調的儀態,不指望被人說好,也不願言行出格引起別人注意。
穆嫣然笑道:“原來如此,原來藍妹妹每日都默祝聖上安康,真是孝心一片,我遠遠不及了,以後要和妹妹多學一些。”
長平王含笑端坐於前,轉目看宮女奉茶的時候,目光在穆嫣然身上停留了一下,很快就轉了開去。
不過,這一眼,卻讓穆嫣然汗毛都豎了起來。
頓時如同置身冰窖,手腳冰冷的同時,後背卻起了一層汗。
她很小的時候就在宮裏走動了,和長平王時常碰麵,可她敢發誓,絕對從來沒見過長平王這種眼神——明明帶著笑,卻冷冰冰的,飽含肅殺氣,像是……她一時形容不出來,全然被震住了。
以至於旁邊宋王妃都發現了她的異樣,瞥了一眼,笑道:“怎麽了,不舒服?”
“……沒有。”穆嫣然語氣有點虛弱,再去看長平王,卻發現他已經一切如常了,仿佛剛才那一眼隻是她的錯覺。可,她卻不敢再往他那邊看。連帶著也對他旁邊的如瑾移開了視線。
慶貴妃將話接了過去,因為太子的事,她對長平王一家自然敵意最深。“你們的確應該和藍側妃好好學著,每日給皇上祝禱的心,可不是誰都能有的。”
於是,本來沒什麽的一句客套話,被慶穆兩人重複出別的意味來。
皇後看一眼皇帝,見他依舊麵無表情很疲憊的坐著,似乎沒有注意到殿上的對答,隻一味看著蕭寶林那套絡子。皇後就清了清嗓子:“好了,壽禮獻完了,諸位與本宮一同舉杯,恭祝皇上千秋萬歲。”
於是大家共飲一杯,這家宴算是開始。
酒過三巡,大家看著簡單的應景歌舞,偶爾閑聊,多是給皇帝祝壽。期間太子很沉默,也比往日更加恭謹,不能入閣議事的這些天以來,聽說他一直在東宮閉門讀書,任由外頭言流如沸,將他貶到了溝渠裏。
他沉默,長平王比他更沉默,隻按例起身祝過兩次酒,其他時候都是安靜坐在席上而已,有人跟他說話才應上兩句。如瑾覺得他大概是不想太紮眼,入閣旁聽本就鮮明對比了太子,兩人同處一室,他自然要低調一些。
於是她也跟著低調。
旁邊,張六娘也是不肯多說一句。
靜妃向來在宴席上都會招呼每個人,誰也不落,不管是比她位低的嬪妃還是王府內眷,她都麵麵俱到的聊上兩句,十分親和。聊到了張六娘這裏,靜妃皺眉想了想,說:“……恍惚好些天沒見著你了,怎麽不進宮來給你姑母請安,順帶和我們說話解解悶呢?我還怪有些想你的。前日老十還說起怎麽不見六娘姐姐,本宮還跟他說,現在可不能叫六娘姐姐了,得叫七嫂。”
也許她是無心,也許是聽說了眉目才故意發問,長平王不喜歡府裏人對外亂說話,張六娘被禁足的消息並沒有誰明麵上往出傳,而張六娘自己的人也全都被關在院子裏,誰也沒機會到外頭嚼舌頭。靜妃到底知不知道,就難說了。
但府裏有宮裏賞進來的不少人,皇後肯定知道,可她一直都沒有責問,一副不知情的樣子,如瑾想,莫非她顧忌著長平王突然入閣旁聽的事?
現下靜妃提起,如瑾注意到殿上一半人都朝這邊看了看,包括帝後。
大概……誰都知道了,隻是誰都不說破……
張六娘端起酒杯敬了靜妃,喝得一滴不剩,轉過杯底亮了亮,然後才說:“這些天一直忙著給父皇準備壽禮,所以才沒有進宮請安,倒讓娘娘您掛心了。”
“噯喲,可真真是孝心可鑒。”靜妃合掌感歎,“看你,人都熬瘦了,臉色也不似以前,可不會是晝夜不分的繡壽字吧?那可要注意身子,也不能熬壞了眼睛,你看那些繡娘,上了年紀個個都是眼睛不好的,都是年輕時候用眼太過的緣故。你歲數小不知道這些,可不能掉以輕心,以後可顧惜自己吧,不然皇上接了你的壽禮也要心疼的,皇上,您說是吧?”
她說了一大通,轉頭去問皇帝。皇帝隻是“嗯”了一聲。
靜妃又對張六娘說:“今兒這禮也送了,好好調養一陣身子吧,多來宮裏走動走動,陪我們說說話,不然我們也是整日無聊。”
“是。”張六娘恭謹的欠身笑應。
站在她身後服侍的香縷就暗自點頭,佩服主子的心性。之前藤蘿她們幾個侍女全都被拘在偏房裏,個個著急,不知道張六娘被那幾個木樁子服侍的如何,可是今天開了禁,主仆相見,張六娘卻比她們任何一個都氣定神閑,見她們著急,她還笑著安慰:“既然王爺允我跟去宮裏祝壽,這事就還有轉圜。”並且約束她們誰也不許趁著進宮到皇後跟前嚼舌根,更不許跟安國公府那邊悄悄告狀,隻當什麽都沒發生。
果然,無論是長平王還是皇後,都沒有提起這檔子事,一切如常。然後靜妃這邊幾句閑聊,就等同於無形中將張六娘的禁製解除了。隻要她能多進宮走動,那禁足還叫禁足嗎?
香縷看看皇後,發現皇後的笑容深了,嘴角法令紋都明顯了些。
於是香縷暗暗舒口氣,禁足之事,接下來就該稀裏糊塗的解除了吧?雖然是筆糊塗賬,可隻有先解了,以後再慢慢找補轉圜了。
皇後那邊笑著接了靜妃的話:“正好,本宮正在給七娘挑賞,你明日過來給掌掌眼,免得本宮送的東西不合你們年輕人的心意,白送了還要落人埋怨。”
“姑母說笑呢,您賞的東西自然是最好的。”張六娘舉帕擦擦嘴角,“不過既然您傳召,侄女明日就來開開眼,可不是掌眼。”
皇後笑著點頭,順帶看一眼長平王。
於是如瑾知道皇後心裏什麽都明白,隻是一直隱而未發,借著今日的機會就要將事情扳過來。
長平王站起身敬酒,跟皇帝說了兩句吉祥話,團團轉一圈,喝幹了,然後自己執壺倒上,又跟皇後舉杯,含笑說道:“兒臣亦祝母後安康。”
皇後眼中滿是得勝的笑意,舉杯掩袖,賞臉喝了敬酒。
杯子一落,長平王卻沒坐下,接著朝她躬身作了個揖,然後道:“兒臣還要跟母後賠個罪。”
“哦,什麽罪?”皇後立刻接口。
在她看來,她讓張六娘次日進宮而長平王沒有反對,也就是無形解了禁足,而長平王隨後的敬酒,更是說明他在低頭。這次的事,又像上次張六娘攆樂女之事一樣,長平王和她達成了默契。所以,聽到長平王說賠罪,她就更欣慰,問話也不由快了幾分。
隻聽長平王說:“兒臣正要稟報,這些日子六娘正在家中閉門思過,看樣子還要再思過一段時間,所以明日可能不會來給母後掌眼了。母後眼光卓絕,自然不需要她的幫襯,挑什麽都是好的。”
如瑾暗中訝然。
她還以為長平王這次又低頭了呢,萬萬沒料到他說出這樣的話來。
這不是活生生當眾打皇後的臉。你禁足人家的侄女,人家沒和你理論,暗暗給了你台階下,你還不接,非要把事情挑出來,挑出來不算,還要表明繼續禁足懲罰的態度……那可是後宮之主,一國之母,打臉別打得這麽響亮行不行。
皇後肯定也沒想到問來的是這麽一句話,怔忡一下才反應過來,臉上的笑就掛不住了。張六娘也吃驚地看住長平王,盈盈的眼波中滿是委屈和難以置信。
滿殿人都朝幾人身上打量,連興致不是很高的皇帝都往七兒子身上看了一眼。
“你說什麽?”皇後一個字一個字的問了一遍。
長平王含笑而立,還真就把方才的話又重複一次。
皇後終於是徹底沉下了臉,顧不得慶貴妃火辣辣的嘲諷眼神,問道:“誰讓六娘閉門思過的,連本宮的傳召都能置之不理?今日是皇上過壽,老七你這當兒子的,怎能拿這種事給皇上添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