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雯和海霖曦關係本就淡薄,原是麵上過得去而已,自從和如瑾交好,受了如瑾的影響,她對威遠伯府也漸漸敬而遠之,方才又受了氣,說話便沒留情麵。
“什麽?你竟然說這樣的話?”
海霖曦咬牙看向那馥妹妹,表情可謂猙獰。
“沒、沒有……”
“難道劉家姐姐還能冤枉你!”海霖曦轉向如瑾,“藍妃。劉姐姐,你們隻當聽了句瘋話,當她是個瘋子罷了!她與我家本是遠房姻親,連血統關係都沒有,她叫陳馥,家中世代經商,隻在祖父那輩出過一個舉人,所以家教不好,二位千金之體萬不要與她生氣傷了身子。回去我就告訴父母將她遣回老家去,再不許到京城來!劉姐姐,改天我親自到府上賠罪。”
一番話將海家撇得幹幹淨淨,卻將那陳馥嚇傻了。
“霖姐姐您別這樣!我再也不敢了,我這就磕頭賠禮道歉,您千萬不要將我趕回去啊!我一定好好聽話,再不給您惹事了,從今天起到進宮前我再也不出門好不好?”
陳馥眼淚流了滿臉,哭得稀裏嘩啦磕起頭來,然而海霖曦聽了她這番話更加惱怒,眼中甚至閃過殺機。
如瑾捕捉到陳馥口中的“進宮”二字。
她為什麽要進宮?
聽這口氣仿佛是板上釘釘了一樣。宮中選秀已過,最近又沒聽說要添宮女,她打算怎麽進宮呢?
聯想到以前海霖曦心心念念要攀附皇家的事,如瑾就對陳馥的話充滿好奇。
不過麵上卻沒動聲色。海霖曦城府深沉,就算問了也不會正麵回答,反而打草驚蛇。當下如瑾就淡淡笑了一下。
“海小姐,請起吧。陳小姐口無遮攔的性子倒是難得,你讓她們也都起來,我不會計較。你我畢竟相識一場,豈能因外人傷了和氣。”
吳竹春走上前去攙扶海霖曦,海霖曦順勢而起,不住道歉又道謝。如瑾拉著劉雯站起,“時候不早,我們該回去了。”
海霖曦又和劉雯不住道歉,親自陪著二人出屋下樓,一直送到馬車上,見馬車走遠了才轉身帶著兩個遠房妹妹離去,臨走時還命人給了彭進財二十兩銀子,說是為那被打的小夥計看傷。
如瑾坐在車裏低聲和吳竹春說話:“探聽到了麽?”
“嗯。”吳竹春下樓時趁亂接觸了暗衛,將聽來的消息回稟,“那個陳馥的確是海家遠親,當年就是因為她家頗有資財兩家才結了親,這些年來陳家仗海家的勢,海家也用了不少陳家的銀子,但海家人是看不上陳家的,方才珍兒口中的‘扈嫂子’就是海家仆婦,拘著海家的人沒上去鬧事,而且暗中通知了海小姐。”
“既然看不上,海霖曦為何要帶陳馥逛街?她不是做無聊事情的人。而且天氣轉暖她還穿著大毛鬥篷抱著手爐,莫不是身上帶病?是什麽原因能讓她帶病陪陳馥呢?”如瑾疑惑不已,又問,“另一個姑娘是誰,叫陳馥姐姐的那個。”
吳竹春道:“那個叫王芬兒,倒是和海家關係比陳馥近一些,也是近來才進京的,和陳馥到京的日子差不多。”
原來陳馥和王芬兒不是親姐妹,怪不得性情不大相同,一個太跋扈,一個有些懦弱。不過相同的是,兩人都是數一數二的美人。
如瑾越發疑惑,海霖曦帶著兩個貌美如花的遠親逛街,究竟為了什麽?
“咱們的人跟上去了?”
“恩,主子放心,一有消息就會送過來。”
在街口和劉雯道別,如瑾自帶人回了王府。暗衛送回來的消息到的很快,隻因那海霖曦顧不得回府,在車上就劈頭蓋臉大罵了陳馥一頓,言語之間將事情透露了七七八八。
原來,要進宮的不是陳馥,而是海霖曦。陳馥和王芬兒將作為她的陪嫁一起帶進宮去,單看兩人貌美的情形也就知道是備著做什麽的了。這次出門是海霖曦帶著兩人熟悉京中風物,順帶置辦一些衣衫首飾,然而半路上出了這樣的差錯,那個陳馥再想進宮是根本不可能了。
海霖曦當時說的是“……我看著你性子直爽不會拐彎抹角,又肯聽話,這才允了你一起進宮,你卻一身惹禍的好本事,趁早回去,免得給我家招災!”
她一定是看中了陳馥的頭腦簡單好控製,卻沒想到那是個沒見過世麵的,八字還沒一撇尾巴就翹到了天上。
隻是,海霖曦為什麽要進宮呢?
連陪嫁都準備好了,顯然已經篤定自己必然會進。她哪裏來的自信?
車上的責罵沒有透露這個答案,為怕打草驚蛇,暗衛沒有潛入威遠伯府。看來一切隻能尋機再查了。
晚上長平王回來,如瑾和他說起此事,長平王凝神,“威遠伯?慣來是個不肯安分的,這事有趣,你不用管了,讓唐允想辦法去。”
如瑾便不再理會,聞見長平王身上帶著淡淡酒氣,就問:“在外麵吃過了?”
“哪有,跟安陽侯喝了幾杯水酒,應酬時怎會吃得飽,擺飯吧。”
如瑾忙命丫鬟上晚飯,問:“跟安陽侯喝酒……莫不是元宵燈會的事有眉目了?”
安陽侯是五城兵馬司都指揮使,這段日子因為元宵會街市起火鬧匪的事焦頭爛額。
長平王笑道:“差不多吧,讓六哥背一次黑鍋。”
背黑鍋……“不是六王爺做的嗎?”那次的刺殺據說是他,怎麽這次又不是了?
“誰知道。”長平王無所謂,起身往外間飯桌上走,“總之讓他背就是了,這些年來……”他笑笑,“他也算不上冤枉!”
如瑾屏退了丫鬟,親自給他添粥布菜,“以前我總覺得,你和六王爺算是關係比較好的兄弟,外頭也是這麽傳言的,可自從嫁了你才發現這不是事實。”
長平王低頭吃菜,眉宇間神色淡淡的,“皇家兄弟無所謂關係好壞,除非我昏庸無能到極點,或者一心助他上位,否則早晚都會反目。”
即便是真的昏聵,真的一心幫助永安王,也不一定會有什麽好下場吧?
史書看了不少的如瑾對這些事頗為了解。皇家權力更替總是伴隨著陰謀血腥,記錄在書上不過是誰生誰死誰勝誰負的幾句話,最細微的情感和最宏大的波瀾到頭來全都化作白紙黑字,冷冰冰沒有溫度,可當時身在其中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夢、需索、掙紮、追求與無奈。
這份淡薄的兄弟情分,麵上笑容晏晏,底下刀光劍影,大概也是無奈之一。
市井之間為一所祖宅、一塊田地尚能兄弟揮刀相向,何況家產等於整個天下的皇家。
看著長平王平靜用飯的樣子,如瑾突然覺得自家幾個姐妹的嫌隙也算不得什麽了。“嚐嚐這個。”她夾了兩片醃筍給他。
安國公府被問責端是來勢洶洶。
桃花盛開的季節,皇帝親自在早朝過問了張家仗勢欺人、無視國法的罪狀,將近來言官呈上的折子扔了一地,命首輔貝成泰親自過問此事,務要查清事實,有罪必糾。
貝成泰是什麽人,那是從來都站在儲君一方的,門下多人都是太子一係的黨羽。皇帝讓他過問安國公府的罪過,和直接宣布要懲辦安國公府也差不多了。
貝成泰毫不含糊,下了早朝就直接叫了刑部尚書、大理寺卿、都察院左右都禦使共同商議,即便那大理寺卿心向皇後一脈,也在貝成泰的威壓和其他人的擠兌下被迫接受事實,共同議定了三司會審的基調。
安國公府二房、也就是張六娘的二伯父強占民田逼死人命的案子率先被審理,京兆府衙役拿著幾部聯名的帖子親登安國公府,直接帶走了案犯。這邊前腳帶走,後腳消息就飛速傳遍了整個京城連帶京畿地區,沒過幾天,許多農夫拖家帶口湧進京城,集合起來到衙門擂鼓告狀,都說是被強占了田地無家可歸的貧民,一半的人家都曾被安國公府刁奴毆打。衙門書師爺忙得團團轉,向告狀者一一問清原委記錄在冊,一圈問下來,張家二老爺身上又多添了四條人命,其中一個還是孕婦,一屍兩命,認真算起來是五條。
一時間京都大嘩,會館茶樓的人閑人們議論最多的事情立刻變成了安國公府無視國法。京兆府衙門跟前天天聚著受害貧民,有義憤填膺的人主動免費為其寫狀紙,一份份狀紙寫得洋洋灑灑,采斐然,人們竟然互相交流起寫狀心得來,一時傳出範無數。
如瑾每天坐在家裏整理外間消息,看見這等盛況,饒是有了心理準備也不免咂舌。
言流是最可畏的,曾利用輿論懲治丁家的如瑾有深切體會。然而安國公府的事情裏最讓人瞠目的不適言流,而是事件發展的速度。
張六娘的二伯父被衙門帶走,為何片刻間消息就傳遍了京城?
京畿那些貧民又是怎麽知道信兒的?而且他們被害日久,怎麽這次就有膽子跑到京裏來告狀?
還有那些人學子,若說沒有領頭鼓噪的,基本不可能。
整件事都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這才在短短半月之內將張二老爺的罪狀變成板上釘釘,還沒正式開堂問案他已經是難逃伏法了,因為人和百姓的注意力都已經被集中到這裏,就是他根本沒罪,上頭也必須做點什麽給子民一個交待。
“阿宙,你在其中出力多少?”
閑話時如瑾發問,長平王笑道:“沒多少,這些可不是我做的。貝成泰辦事能力若是不強,如何做的上首輔之位。”
這才是真正的奸猾。如瑾無語。
他起個頭就躲到一邊看熱鬧去了,卻讓別人替他把事情辦得利落完滿,而且心甘情願。“合著是貝首輔入了你的圈套。”
“他也得利了。我不提供機會,他們未必敢這麽早折騰張家。”長平王眉頭一挑,“等著吧,這才剛開始。”
皇後在鳳音宮連發了幾天的脾氣。
當然,都是背著人發的,人前她還是那個端莊賢惠、母儀天下的皇後,人後她近身的宮人們卻是苦不堪言。原本就隻有秋葵和幾個姐妹敢到她跟前去,這陣子就隻剩了秋葵一個,但秋葵自己也是十分忐忑,每日戰戰兢兢。
這也難怪皇後如此,實在是她從來沒有受過這樣的對待。自十五歲嫁給皇子做正妃,到後來登上鳳座成為一國之母,她的夫君雖然說不上有多喜歡她,但從來也是禮遇有加客客氣氣,說一句相敬如賓也很恰當。
可現在,皇帝卻突然對安國公府發難。
老夫老妻這麽多年,有什麽事情不能私下裏商量解決,非要鬧到明麵上?皇後想不通。尤其是她最近越發感覺年華老去,皇帝這麽一下,讓她頓感人生非常灰暗。
然而,脾氣也沒發了幾天,外麵情況就不對了。
言流鼎沸,不知怎地,一瞬間似乎所有矛頭都對準了安國公府。安國公府不是沒被人針對過,曆年來覬覦鳳座的嬪妃不乏其人,也曾屢次將髒水潑給國丈家,然而幾乎都是雷聲大雨點小,不是被安國公府自己應付過去,就是被皇帝輕拿輕放或冷處理,像這樣鬧得滿城風雨的還是第一次。
皇後不用想也知道是有人故意,然而在短時間內,她還來不及清查到底是哪裏出的問題,是誰動的手腳。一條條被揭出的罪狀太多,且有尖銳矛頭隱隱指向中宮,皇後和安國公府疲於應付,按下葫蘆起了瓢。
敢將事情搞這麽大的人,首當其衝就是慶貴妃。而靜妃也是脫不了幹係,協理六宮之後她和皇後沒少摩擦,很有資格擔這個嫌疑。
“什麽?你竟然說這樣的話?”
海霖曦咬牙看向那馥妹妹,表情可謂猙獰。
“沒、沒有……”
“難道劉家姐姐還能冤枉你!”海霖曦轉向如瑾,“藍妃。劉姐姐,你們隻當聽了句瘋話,當她是個瘋子罷了!她與我家本是遠房姻親,連血統關係都沒有,她叫陳馥,家中世代經商,隻在祖父那輩出過一個舉人,所以家教不好,二位千金之體萬不要與她生氣傷了身子。回去我就告訴父母將她遣回老家去,再不許到京城來!劉姐姐,改天我親自到府上賠罪。”
一番話將海家撇得幹幹淨淨,卻將那陳馥嚇傻了。
“霖姐姐您別這樣!我再也不敢了,我這就磕頭賠禮道歉,您千萬不要將我趕回去啊!我一定好好聽話,再不給您惹事了,從今天起到進宮前我再也不出門好不好?”
陳馥眼淚流了滿臉,哭得稀裏嘩啦磕起頭來,然而海霖曦聽了她這番話更加惱怒,眼中甚至閃過殺機。
如瑾捕捉到陳馥口中的“進宮”二字。
她為什麽要進宮?
聽這口氣仿佛是板上釘釘了一樣。宮中選秀已過,最近又沒聽說要添宮女,她打算怎麽進宮呢?
聯想到以前海霖曦心心念念要攀附皇家的事,如瑾就對陳馥的話充滿好奇。
不過麵上卻沒動聲色。海霖曦城府深沉,就算問了也不會正麵回答,反而打草驚蛇。當下如瑾就淡淡笑了一下。
“海小姐,請起吧。陳小姐口無遮攔的性子倒是難得,你讓她們也都起來,我不會計較。你我畢竟相識一場,豈能因外人傷了和氣。”
吳竹春走上前去攙扶海霖曦,海霖曦順勢而起,不住道歉又道謝。如瑾拉著劉雯站起,“時候不早,我們該回去了。”
海霖曦又和劉雯不住道歉,親自陪著二人出屋下樓,一直送到馬車上,見馬車走遠了才轉身帶著兩個遠房妹妹離去,臨走時還命人給了彭進財二十兩銀子,說是為那被打的小夥計看傷。
如瑾坐在車裏低聲和吳竹春說話:“探聽到了麽?”
“嗯。”吳竹春下樓時趁亂接觸了暗衛,將聽來的消息回稟,“那個陳馥的確是海家遠親,當年就是因為她家頗有資財兩家才結了親,這些年來陳家仗海家的勢,海家也用了不少陳家的銀子,但海家人是看不上陳家的,方才珍兒口中的‘扈嫂子’就是海家仆婦,拘著海家的人沒上去鬧事,而且暗中通知了海小姐。”
“既然看不上,海霖曦為何要帶陳馥逛街?她不是做無聊事情的人。而且天氣轉暖她還穿著大毛鬥篷抱著手爐,莫不是身上帶病?是什麽原因能讓她帶病陪陳馥呢?”如瑾疑惑不已,又問,“另一個姑娘是誰,叫陳馥姐姐的那個。”
吳竹春道:“那個叫王芬兒,倒是和海家關係比陳馥近一些,也是近來才進京的,和陳馥到京的日子差不多。”
原來陳馥和王芬兒不是親姐妹,怪不得性情不大相同,一個太跋扈,一個有些懦弱。不過相同的是,兩人都是數一數二的美人。
如瑾越發疑惑,海霖曦帶著兩個貌美如花的遠親逛街,究竟為了什麽?
“咱們的人跟上去了?”
“恩,主子放心,一有消息就會送過來。”
在街口和劉雯道別,如瑾自帶人回了王府。暗衛送回來的消息到的很快,隻因那海霖曦顧不得回府,在車上就劈頭蓋臉大罵了陳馥一頓,言語之間將事情透露了七七八八。
原來,要進宮的不是陳馥,而是海霖曦。陳馥和王芬兒將作為她的陪嫁一起帶進宮去,單看兩人貌美的情形也就知道是備著做什麽的了。這次出門是海霖曦帶著兩人熟悉京中風物,順帶置辦一些衣衫首飾,然而半路上出了這樣的差錯,那個陳馥再想進宮是根本不可能了。
海霖曦當時說的是“……我看著你性子直爽不會拐彎抹角,又肯聽話,這才允了你一起進宮,你卻一身惹禍的好本事,趁早回去,免得給我家招災!”
她一定是看中了陳馥的頭腦簡單好控製,卻沒想到那是個沒見過世麵的,八字還沒一撇尾巴就翹到了天上。
隻是,海霖曦為什麽要進宮呢?
連陪嫁都準備好了,顯然已經篤定自己必然會進。她哪裏來的自信?
車上的責罵沒有透露這個答案,為怕打草驚蛇,暗衛沒有潛入威遠伯府。看來一切隻能尋機再查了。
晚上長平王回來,如瑾和他說起此事,長平王凝神,“威遠伯?慣來是個不肯安分的,這事有趣,你不用管了,讓唐允想辦法去。”
如瑾便不再理會,聞見長平王身上帶著淡淡酒氣,就問:“在外麵吃過了?”
“哪有,跟安陽侯喝了幾杯水酒,應酬時怎會吃得飽,擺飯吧。”
如瑾忙命丫鬟上晚飯,問:“跟安陽侯喝酒……莫不是元宵燈會的事有眉目了?”
安陽侯是五城兵馬司都指揮使,這段日子因為元宵會街市起火鬧匪的事焦頭爛額。
長平王笑道:“差不多吧,讓六哥背一次黑鍋。”
背黑鍋……“不是六王爺做的嗎?”那次的刺殺據說是他,怎麽這次又不是了?
“誰知道。”長平王無所謂,起身往外間飯桌上走,“總之讓他背就是了,這些年來……”他笑笑,“他也算不上冤枉!”
如瑾屏退了丫鬟,親自給他添粥布菜,“以前我總覺得,你和六王爺算是關係比較好的兄弟,外頭也是這麽傳言的,可自從嫁了你才發現這不是事實。”
長平王低頭吃菜,眉宇間神色淡淡的,“皇家兄弟無所謂關係好壞,除非我昏庸無能到極點,或者一心助他上位,否則早晚都會反目。”
即便是真的昏聵,真的一心幫助永安王,也不一定會有什麽好下場吧?
史書看了不少的如瑾對這些事頗為了解。皇家權力更替總是伴隨著陰謀血腥,記錄在書上不過是誰生誰死誰勝誰負的幾句話,最細微的情感和最宏大的波瀾到頭來全都化作白紙黑字,冷冰冰沒有溫度,可當時身在其中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夢、需索、掙紮、追求與無奈。
這份淡薄的兄弟情分,麵上笑容晏晏,底下刀光劍影,大概也是無奈之一。
市井之間為一所祖宅、一塊田地尚能兄弟揮刀相向,何況家產等於整個天下的皇家。
看著長平王平靜用飯的樣子,如瑾突然覺得自家幾個姐妹的嫌隙也算不得什麽了。“嚐嚐這個。”她夾了兩片醃筍給他。
安國公府被問責端是來勢洶洶。
桃花盛開的季節,皇帝親自在早朝過問了張家仗勢欺人、無視國法的罪狀,將近來言官呈上的折子扔了一地,命首輔貝成泰親自過問此事,務要查清事實,有罪必糾。
貝成泰是什麽人,那是從來都站在儲君一方的,門下多人都是太子一係的黨羽。皇帝讓他過問安國公府的罪過,和直接宣布要懲辦安國公府也差不多了。
貝成泰毫不含糊,下了早朝就直接叫了刑部尚書、大理寺卿、都察院左右都禦使共同商議,即便那大理寺卿心向皇後一脈,也在貝成泰的威壓和其他人的擠兌下被迫接受事實,共同議定了三司會審的基調。
安國公府二房、也就是張六娘的二伯父強占民田逼死人命的案子率先被審理,京兆府衙役拿著幾部聯名的帖子親登安國公府,直接帶走了案犯。這邊前腳帶走,後腳消息就飛速傳遍了整個京城連帶京畿地區,沒過幾天,許多農夫拖家帶口湧進京城,集合起來到衙門擂鼓告狀,都說是被強占了田地無家可歸的貧民,一半的人家都曾被安國公府刁奴毆打。衙門書師爺忙得團團轉,向告狀者一一問清原委記錄在冊,一圈問下來,張家二老爺身上又多添了四條人命,其中一個還是孕婦,一屍兩命,認真算起來是五條。
一時間京都大嘩,會館茶樓的人閑人們議論最多的事情立刻變成了安國公府無視國法。京兆府衙門跟前天天聚著受害貧民,有義憤填膺的人主動免費為其寫狀紙,一份份狀紙寫得洋洋灑灑,采斐然,人們竟然互相交流起寫狀心得來,一時傳出範無數。
如瑾每天坐在家裏整理外間消息,看見這等盛況,饒是有了心理準備也不免咂舌。
言流是最可畏的,曾利用輿論懲治丁家的如瑾有深切體會。然而安國公府的事情裏最讓人瞠目的不適言流,而是事件發展的速度。
張六娘的二伯父被衙門帶走,為何片刻間消息就傳遍了京城?
京畿那些貧民又是怎麽知道信兒的?而且他們被害日久,怎麽這次就有膽子跑到京裏來告狀?
還有那些人學子,若說沒有領頭鼓噪的,基本不可能。
整件事都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這才在短短半月之內將張二老爺的罪狀變成板上釘釘,還沒正式開堂問案他已經是難逃伏法了,因為人和百姓的注意力都已經被集中到這裏,就是他根本沒罪,上頭也必須做點什麽給子民一個交待。
“阿宙,你在其中出力多少?”
閑話時如瑾發問,長平王笑道:“沒多少,這些可不是我做的。貝成泰辦事能力若是不強,如何做的上首輔之位。”
這才是真正的奸猾。如瑾無語。
他起個頭就躲到一邊看熱鬧去了,卻讓別人替他把事情辦得利落完滿,而且心甘情願。“合著是貝首輔入了你的圈套。”
“他也得利了。我不提供機會,他們未必敢這麽早折騰張家。”長平王眉頭一挑,“等著吧,這才剛開始。”
皇後在鳳音宮連發了幾天的脾氣。
當然,都是背著人發的,人前她還是那個端莊賢惠、母儀天下的皇後,人後她近身的宮人們卻是苦不堪言。原本就隻有秋葵和幾個姐妹敢到她跟前去,這陣子就隻剩了秋葵一個,但秋葵自己也是十分忐忑,每日戰戰兢兢。
這也難怪皇後如此,實在是她從來沒有受過這樣的對待。自十五歲嫁給皇子做正妃,到後來登上鳳座成為一國之母,她的夫君雖然說不上有多喜歡她,但從來也是禮遇有加客客氣氣,說一句相敬如賓也很恰當。
可現在,皇帝卻突然對安國公府發難。
老夫老妻這麽多年,有什麽事情不能私下裏商量解決,非要鬧到明麵上?皇後想不通。尤其是她最近越發感覺年華老去,皇帝這麽一下,讓她頓感人生非常灰暗。
然而,脾氣也沒發了幾天,外麵情況就不對了。
言流鼎沸,不知怎地,一瞬間似乎所有矛頭都對準了安國公府。安國公府不是沒被人針對過,曆年來覬覦鳳座的嬪妃不乏其人,也曾屢次將髒水潑給國丈家,然而幾乎都是雷聲大雨點小,不是被安國公府自己應付過去,就是被皇帝輕拿輕放或冷處理,像這樣鬧得滿城風雨的還是第一次。
皇後不用想也知道是有人故意,然而在短時間內,她還來不及清查到底是哪裏出的問題,是誰動的手腳。一條條被揭出的罪狀太多,且有尖銳矛頭隱隱指向中宮,皇後和安國公府疲於應付,按下葫蘆起了瓢。
敢將事情搞這麽大的人,首當其衝就是慶貴妃。而靜妃也是脫不了幹係,協理六宮之後她和皇後沒少摩擦,很有資格擔這個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