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的地方在佛光寺後山,僻靜少人行。山前從正路上去不遠是香火鼎盛的佛光寺,天還沒亮路上就已經滿是行人,大家全都趕著起早上香。然而在上山之前從岔路拐過去,沿著山根走上半個時辰左右,便是後山的路,這地方人少得很,除了山下附近村落裏的零星鄉民,京城裏的人輕易不會到這邊來。
因為這邊山路崎嶇,而且多有蟲蛇,並不是很安全。然而這點難處對於長平王府的侍衛來說就不算難處,眾人帶著驅蟲蛇的藥粉,老遠撒出去,若有帶毒的小蟲或過路的山蛇也都會很快逃向遠處。
馬車沿著山路往上行了一段便走不動了,大家下車,如瑾去扶母親秦氏。天色剛蒙蒙亮,東方天際有灰白色的雲朵靜止不動。秦氏抬頭看了看,頗為感慨,“好些年沒在端午登山了。”
她在青州時常年臥病,經常不參加合家出遊,卻沒想到來了京城反而沾了女兒的光,和天家皇子一起登山。如瑾笑道:“您隨意走走就成,可別累著,這次隻是出來帶您散心,並不是讓您爬山的。”
藍澤在那邊和長平王賠笑說話,“……茶葉如何,我覺得是不錯的,不知道王爺合不合口。”
如瑾聽在耳裏,隻能暗自歎息。長平王倒是談笑如常,並沒將那股子不悅帶下車,和藍澤說話和顏悅色的,“勞煩藍侯爺想著本王,的確是好茶,味道甘醇清香。”
祝氏領著幾個姬妾下車,先和秦氏見了禮,秦氏頭一次見她們,命丫鬟打賞了銀裸子,祝氏等人笑盈盈道謝,然後和如瑾說笑起來。
秦氏旁邊看著,見她們對如瑾十分恭敬,沒有任何驕縱之色,不免放了心,對女兒在王府的生活又多知道幾分。那邊至明指揮著幾個強壯的內侍,從馬車底下掏出兩頂簡易的竹製步輦。
長平王說:“藍夫人坐上去讓人抬著吧,這樣大家就能一起登山。”又和如瑾說,“若是走累了你也上去。”
他想得真周到,竟還準備了這東西,如瑾高興地點點頭。秦氏見女兒和王爺相處融洽,心中寬慰,身體也好了許多,並沒有立刻坐上去,扶著丫鬟往山上走了好遠之後,在如瑾強烈要求之下才坐了竹輦。
如瑾也勸藍澤坐,但藍澤執意要和長平王走在一起說話,也不像平日那樣喊頭疼了,精力無限似的。長平王也不嫌他聒噪,他說什麽就偶爾應上一兩句,讓藍澤談性一直保持高漲,聽得秦氏都直皺眉頭。
如瑾朝母親笑笑,止住她想當眾阻止藍澤的念頭。
藍澤是好麵子的,正說得高興,被妻子阻止肯定要掛不住,當下不好說什麽,回頭回了家肯定要尋晦氣,如瑾索性就讓他說個痛快。這段時間被那兩個小廝明裏暗裏通風報信地管著,藍澤和京裏官宦貴門結交的機會大大減少,估計是憋壞了,好容易有個機會就讓他盡興吧。隻是看這個興頭,以後要讓人更加留意管著他才是,不然他這巴結貴人的熱乎勁真得是很可怕,說不定什麽時候就要捅婁子。
往上行了一二裏路,到達半山腰的時候,如瑾發現正好有一處很寬敞的平台,便提議坐下來歇歇。那平台都是大青石,平平整整幾塊疊在一起,成了左右都有兩三丈的好大一片地方,正好歇腳。
長平王對如瑾的話自是應允,祝氏幾個就忙著指揮下人鋪墊子、擺茶水吃食,很快收拾停當,請眾人落座。
太陽升上來,正好穿過鬆林照進這塊平台,早晨的陽光帶著清亮氣息,如瑾扶著母親坐到軟墊上,將腿腳平伸沐浴在陽光裏,十分愜意。秦氏也很舒心,藍澤的聒噪並沒太影響她的心情,看著女兒高興她就高興。
母女倆低聲說悄悄話,秦氏勸女兒調理身子,“……大半年的時間了,你一點動靜都沒有,大抵就是從小身子弱的緣故了。前陣子我見著你劉家伯母說起,她推薦了一位京裏頗為有名的老郎中,說是調理婦人身子最拿手的,不如改天請了來給你把把脈,看怎麽才能把身子養好,早點懷上。”
如瑾臉頰緋紅,低頭道:“您別操心了,宮裏禦醫多得是,我若想調理身子自然先去找禦醫,否則巴巴地從民間請人,讓禦醫們知道了會不高興。”
本來是搪塞的話,秦氏當了真,低聲斥道:“傻孩子!是他們不高興重要,還是你早日懷胎重要?那起子禦醫要真有用,宮裏那麽多娘娘,怎麽當今皇上的兒女卻有限呢?高手都在鄉野,你若覺得王府不方便請民間郎中,改日回家來,我給你請。”
不遠處正聽藍澤聒噪的長平王側過頭來,嘴角微微翹了一下。
如瑾看在眼裏,臉色更紅。這家夥常年習武,耳力比常人好許多,說不定是聽到了母親的話呢!
秦氏仍舊絮叨女人家懷胎的重要,說著說著就提起冬雪,“當初是我考慮欠妥,想著身邊有個人幫襯你才好,現在看來,王爺對你這樣好,一時半會你是不用擔心來日,所以,還是自己努力懷上才要緊,你年紀小不懂輕重,聽母親的定是沒錯。今年你什麽心都不要操,專心致誌生子要緊。”
如瑾哭笑不得,長平王不時瞥來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讓她非常窘迫。
其實她自己心裏對生兒育女也有一絲憧憬,和長平王感情日篤,原本對兒女並沒什麽感覺的她偶爾也會想,若是有個寶寶應該會很有趣吧?
然而這種事急不來,她還年輕,有的是時間等待。她覺得子女和父母之間一定是有注定的緣分在的,緣分不到的時候,小寶寶就不會來。
在母親敘敘地念叨中,祝氏將帶來的食盒打開,捧出仍帶熱氣的飯菜,一行人就在山中吃了早飯。飯後如瑾扶著母親在平台周圍走動,采幾株長勢正好的艾草香蒿,紮成束,準備帶回家去掛在門頭。
藍澤還想上山,長平王目視如瑾。如瑾道:“我陪母親在這裏歇腳了,你們去吧,回頭下來咱們再一起下山。”
長平王便說,“一起來的,做什麽要分開?索性都在這裏歇著吧,我也有些累了。”
藍澤自然是聽長平王的,便也不提繼續上山了,又陪著長平王說起話來。如瑾看著好笑,長平王偶然轉過頭來,她就促狹地眨眨眼睛。本來他隻要板著臉不冷不熱說一句,藍澤就能知趣住口,可他偏要做出平易近人的樣子,那就自己受罪吧。
如瑾自陪著母親散步說話,覺得非常舒心。人一高興,時間就過得飛快,眨眼就到了日上三竿的時候,秦氏提起佛光寺,“這裏離得近,不如我們繞路過去看看?早就聞聽那裏許願最靈,我去幫你許個早生貴子的願。”
如瑾揉揉額角。母親真是對此事太上心了!佛光寺許願靈不靈她不知道,她隻知道這裏的和尚挺會掙錢的,早先因為彭進財和他們談買賣,最後他們索性在寺外開出了一塊專門的地方供人開鋪子,不但要收租金,還要從鋪子的每日進項中抽成,而且抽的是毛利。
若是這鋪子一天賺十兩,他們就要抽出五兩去,剩下五兩才是鋪子的真正進項,還要刨去貨物、人工、租金等本錢,最後剩下的淨利就被擠壓到很少了。抽成這樣狠,要是鋪子隱瞞收入怎麽辦?和尚們有辦法,每個鋪子跟前都派了一個小沙彌坐鎮,打著佛門之前不許黑心買賣的監管旗號,每個客人買了東西之後他們都要上前問一聲,問客人是否滿意,若是有問題,他們就會“主持公道”。
不知情的香客對佛光寺此舉非常支持,說不但寺前允許開鋪子解決了他們喝茶歇腳、買東西帶給家人的難題,還能有人管束店家不讓他們欺客,真真是善心之舉,不愧是名山大刹的做派。
彭進財在這裏開了一家繡品分店,賺的是不少,但被抽走的銀子也多,每次交賬的時候都和如瑾這個東家抱怨幾句,念叨和尚們有多黑,香客們有多愚昧,把如瑾逗得不行。
幸好當初和佛光寺談買賣的時候就是輕鬆的心態,否則被和尚們黑了一把,再心胸狹窄一點想不開,該多鬱悶。中間牽線搭橋的江府丞跟賀蘭都有些不滿,尤其是賀蘭,打算動用關係側麵警告一下佛光寺的和尚不要過分鑽錢眼,如瑾攔了他,隻把自己當做普通店家,和其他店家一樣交租金交抽成,反正賺得不少,她並不想跟和尚們糾纏爭利。
因為這件事,如瑾對佛光寺的靈驗持嚴重懷疑。聽見母親想過去上香,就搪塞著勸她不要去。正說著,山路上匆匆跑上來一個人影,遠看是王府仆役的打扮。賀蘭眼尖,認出是手底下的人,率先迎了過去,交談幾句之後飛快返回來,給長平王遞了一個眼色。
長平王和藍澤敷衍兩句,找借口打發他去喝茶,將賀蘭叫了過去。
如瑾聽不到兩人低低的說話,隻看到長平王眉頭突然一低,整個人氣勢就變了。賀蘭退下去,長平王起身:“時候不早,回吧。”
藍澤雖然戀戀不舍,但非常聽話,立刻吩咐藍府的下人收拾杯盞之類的雜物。祝氏和賀蘭也飛快指揮王府的人做事,轉瞬間收拾停當,長平王已經當先下山了。
如瑾知道有事,扶母親上了竹輦讓人抬著,這樣可以走快一點。她自己也登了輦,藍澤則由兩個小廝半扶半拽著,一溜煙下了山。一行人很快到了山下停車的地方,臨登車時秦氏拽了女兒低聲問,“看起來像是出了事?”她比藍澤細心,早看出麵色如常的長平王其實要趕著回去。
如瑾道:“能有什麽事?他向來就是這麽個性子,想起一出是一出,要出來也是風風火火,要回去也急匆匆的,您隻別理他。”
這邊安慰了母親,登車之後跟長平王坐在車裏,如瑾忍不住了,“府裏出事了嗎?”她首先想到的是尚未恢複的佟秋雁。然而佟秋雁的事肯定不會讓長平王趕著回去,莫非是張六娘?
忐忑間,隻聽長平王低低說:“不是府裏,是宮裏。皇上病了。”
皇上病了?
如瑾怔了一下。印象中她一直認為皇帝身體很好,雖然有積年的咳疾,但也不嚴重,太醫院又整日研究滋補的藥膳,將病痛控製得很好,不過是在春秋換季的時候犯上幾日罷了。至於大病,前世在宮裏過了好幾年,她就從來沒見過皇帝臥病,無論國事如何繁忙,或者近期召幸嬪妃多頻繁,皇帝一直都好好的。
而這一世,先是去年底永安王被禁在宮中的時候皇帝生了一場病,現在不過幾個月而已,怎麽又病了?
能讓長平王匆匆回城,這病應該不輕。
“什麽病?”
如瑾莫名有些緊張。長平王握了她的手,說:“早起登望月台的時候突然暈倒,從山上摔下去了。”
明顯感覺到如瑾呼吸一滯,他溫言道,“性命無憂,被一個身手頗好的內侍接住了,隻是受了驚嚇,擦破一些皮肉而已。”
沒事麽?
如瑾聽了,心中劃過一絲失望。
要是這冷血無情、殺人不眨眼的皇帝就這麽死了,倒也……不失為一件快事……
嚴格來說,這念頭有些不仁義,畢竟此生皇帝並沒對藍家做什麽。然而,雖然這一世藍家並沒有遭逢大難,但前生的血色回憶是抹不去的,如瑾聽到皇帝從望月台跌落,不由自主就隱隱期待能發生什麽……
望月台聽起來名字好聽,其實不過就是宮中一座假山而已,高不過三丈,上頭搭了一個涼亭,中秋節的時候帝後會去那裏賞月。看起來頗為寒酸的小山小亭子,卻是妃嬪們擠破了腦袋要上去的地方,誰上去了,陪著帝後一起賞月,那就是無上殊榮。
因為這邊山路崎嶇,而且多有蟲蛇,並不是很安全。然而這點難處對於長平王府的侍衛來說就不算難處,眾人帶著驅蟲蛇的藥粉,老遠撒出去,若有帶毒的小蟲或過路的山蛇也都會很快逃向遠處。
馬車沿著山路往上行了一段便走不動了,大家下車,如瑾去扶母親秦氏。天色剛蒙蒙亮,東方天際有灰白色的雲朵靜止不動。秦氏抬頭看了看,頗為感慨,“好些年沒在端午登山了。”
她在青州時常年臥病,經常不參加合家出遊,卻沒想到來了京城反而沾了女兒的光,和天家皇子一起登山。如瑾笑道:“您隨意走走就成,可別累著,這次隻是出來帶您散心,並不是讓您爬山的。”
藍澤在那邊和長平王賠笑說話,“……茶葉如何,我覺得是不錯的,不知道王爺合不合口。”
如瑾聽在耳裏,隻能暗自歎息。長平王倒是談笑如常,並沒將那股子不悅帶下車,和藍澤說話和顏悅色的,“勞煩藍侯爺想著本王,的確是好茶,味道甘醇清香。”
祝氏領著幾個姬妾下車,先和秦氏見了禮,秦氏頭一次見她們,命丫鬟打賞了銀裸子,祝氏等人笑盈盈道謝,然後和如瑾說笑起來。
秦氏旁邊看著,見她們對如瑾十分恭敬,沒有任何驕縱之色,不免放了心,對女兒在王府的生活又多知道幾分。那邊至明指揮著幾個強壯的內侍,從馬車底下掏出兩頂簡易的竹製步輦。
長平王說:“藍夫人坐上去讓人抬著吧,這樣大家就能一起登山。”又和如瑾說,“若是走累了你也上去。”
他想得真周到,竟還準備了這東西,如瑾高興地點點頭。秦氏見女兒和王爺相處融洽,心中寬慰,身體也好了許多,並沒有立刻坐上去,扶著丫鬟往山上走了好遠之後,在如瑾強烈要求之下才坐了竹輦。
如瑾也勸藍澤坐,但藍澤執意要和長平王走在一起說話,也不像平日那樣喊頭疼了,精力無限似的。長平王也不嫌他聒噪,他說什麽就偶爾應上一兩句,讓藍澤談性一直保持高漲,聽得秦氏都直皺眉頭。
如瑾朝母親笑笑,止住她想當眾阻止藍澤的念頭。
藍澤是好麵子的,正說得高興,被妻子阻止肯定要掛不住,當下不好說什麽,回頭回了家肯定要尋晦氣,如瑾索性就讓他說個痛快。這段時間被那兩個小廝明裏暗裏通風報信地管著,藍澤和京裏官宦貴門結交的機會大大減少,估計是憋壞了,好容易有個機會就讓他盡興吧。隻是看這個興頭,以後要讓人更加留意管著他才是,不然他這巴結貴人的熱乎勁真得是很可怕,說不定什麽時候就要捅婁子。
往上行了一二裏路,到達半山腰的時候,如瑾發現正好有一處很寬敞的平台,便提議坐下來歇歇。那平台都是大青石,平平整整幾塊疊在一起,成了左右都有兩三丈的好大一片地方,正好歇腳。
長平王對如瑾的話自是應允,祝氏幾個就忙著指揮下人鋪墊子、擺茶水吃食,很快收拾停當,請眾人落座。
太陽升上來,正好穿過鬆林照進這塊平台,早晨的陽光帶著清亮氣息,如瑾扶著母親坐到軟墊上,將腿腳平伸沐浴在陽光裏,十分愜意。秦氏也很舒心,藍澤的聒噪並沒太影響她的心情,看著女兒高興她就高興。
母女倆低聲說悄悄話,秦氏勸女兒調理身子,“……大半年的時間了,你一點動靜都沒有,大抵就是從小身子弱的緣故了。前陣子我見著你劉家伯母說起,她推薦了一位京裏頗為有名的老郎中,說是調理婦人身子最拿手的,不如改天請了來給你把把脈,看怎麽才能把身子養好,早點懷上。”
如瑾臉頰緋紅,低頭道:“您別操心了,宮裏禦醫多得是,我若想調理身子自然先去找禦醫,否則巴巴地從民間請人,讓禦醫們知道了會不高興。”
本來是搪塞的話,秦氏當了真,低聲斥道:“傻孩子!是他們不高興重要,還是你早日懷胎重要?那起子禦醫要真有用,宮裏那麽多娘娘,怎麽當今皇上的兒女卻有限呢?高手都在鄉野,你若覺得王府不方便請民間郎中,改日回家來,我給你請。”
不遠處正聽藍澤聒噪的長平王側過頭來,嘴角微微翹了一下。
如瑾看在眼裏,臉色更紅。這家夥常年習武,耳力比常人好許多,說不定是聽到了母親的話呢!
秦氏仍舊絮叨女人家懷胎的重要,說著說著就提起冬雪,“當初是我考慮欠妥,想著身邊有個人幫襯你才好,現在看來,王爺對你這樣好,一時半會你是不用擔心來日,所以,還是自己努力懷上才要緊,你年紀小不懂輕重,聽母親的定是沒錯。今年你什麽心都不要操,專心致誌生子要緊。”
如瑾哭笑不得,長平王不時瞥來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讓她非常窘迫。
其實她自己心裏對生兒育女也有一絲憧憬,和長平王感情日篤,原本對兒女並沒什麽感覺的她偶爾也會想,若是有個寶寶應該會很有趣吧?
然而這種事急不來,她還年輕,有的是時間等待。她覺得子女和父母之間一定是有注定的緣分在的,緣分不到的時候,小寶寶就不會來。
在母親敘敘地念叨中,祝氏將帶來的食盒打開,捧出仍帶熱氣的飯菜,一行人就在山中吃了早飯。飯後如瑾扶著母親在平台周圍走動,采幾株長勢正好的艾草香蒿,紮成束,準備帶回家去掛在門頭。
藍澤還想上山,長平王目視如瑾。如瑾道:“我陪母親在這裏歇腳了,你們去吧,回頭下來咱們再一起下山。”
長平王便說,“一起來的,做什麽要分開?索性都在這裏歇著吧,我也有些累了。”
藍澤自然是聽長平王的,便也不提繼續上山了,又陪著長平王說起話來。如瑾看著好笑,長平王偶然轉過頭來,她就促狹地眨眨眼睛。本來他隻要板著臉不冷不熱說一句,藍澤就能知趣住口,可他偏要做出平易近人的樣子,那就自己受罪吧。
如瑾自陪著母親散步說話,覺得非常舒心。人一高興,時間就過得飛快,眨眼就到了日上三竿的時候,秦氏提起佛光寺,“這裏離得近,不如我們繞路過去看看?早就聞聽那裏許願最靈,我去幫你許個早生貴子的願。”
如瑾揉揉額角。母親真是對此事太上心了!佛光寺許願靈不靈她不知道,她隻知道這裏的和尚挺會掙錢的,早先因為彭進財和他們談買賣,最後他們索性在寺外開出了一塊專門的地方供人開鋪子,不但要收租金,還要從鋪子的每日進項中抽成,而且抽的是毛利。
若是這鋪子一天賺十兩,他們就要抽出五兩去,剩下五兩才是鋪子的真正進項,還要刨去貨物、人工、租金等本錢,最後剩下的淨利就被擠壓到很少了。抽成這樣狠,要是鋪子隱瞞收入怎麽辦?和尚們有辦法,每個鋪子跟前都派了一個小沙彌坐鎮,打著佛門之前不許黑心買賣的監管旗號,每個客人買了東西之後他們都要上前問一聲,問客人是否滿意,若是有問題,他們就會“主持公道”。
不知情的香客對佛光寺此舉非常支持,說不但寺前允許開鋪子解決了他們喝茶歇腳、買東西帶給家人的難題,還能有人管束店家不讓他們欺客,真真是善心之舉,不愧是名山大刹的做派。
彭進財在這裏開了一家繡品分店,賺的是不少,但被抽走的銀子也多,每次交賬的時候都和如瑾這個東家抱怨幾句,念叨和尚們有多黑,香客們有多愚昧,把如瑾逗得不行。
幸好當初和佛光寺談買賣的時候就是輕鬆的心態,否則被和尚們黑了一把,再心胸狹窄一點想不開,該多鬱悶。中間牽線搭橋的江府丞跟賀蘭都有些不滿,尤其是賀蘭,打算動用關係側麵警告一下佛光寺的和尚不要過分鑽錢眼,如瑾攔了他,隻把自己當做普通店家,和其他店家一樣交租金交抽成,反正賺得不少,她並不想跟和尚們糾纏爭利。
因為這件事,如瑾對佛光寺的靈驗持嚴重懷疑。聽見母親想過去上香,就搪塞著勸她不要去。正說著,山路上匆匆跑上來一個人影,遠看是王府仆役的打扮。賀蘭眼尖,認出是手底下的人,率先迎了過去,交談幾句之後飛快返回來,給長平王遞了一個眼色。
長平王和藍澤敷衍兩句,找借口打發他去喝茶,將賀蘭叫了過去。
如瑾聽不到兩人低低的說話,隻看到長平王眉頭突然一低,整個人氣勢就變了。賀蘭退下去,長平王起身:“時候不早,回吧。”
藍澤雖然戀戀不舍,但非常聽話,立刻吩咐藍府的下人收拾杯盞之類的雜物。祝氏和賀蘭也飛快指揮王府的人做事,轉瞬間收拾停當,長平王已經當先下山了。
如瑾知道有事,扶母親上了竹輦讓人抬著,這樣可以走快一點。她自己也登了輦,藍澤則由兩個小廝半扶半拽著,一溜煙下了山。一行人很快到了山下停車的地方,臨登車時秦氏拽了女兒低聲問,“看起來像是出了事?”她比藍澤細心,早看出麵色如常的長平王其實要趕著回去。
如瑾道:“能有什麽事?他向來就是這麽個性子,想起一出是一出,要出來也是風風火火,要回去也急匆匆的,您隻別理他。”
這邊安慰了母親,登車之後跟長平王坐在車裏,如瑾忍不住了,“府裏出事了嗎?”她首先想到的是尚未恢複的佟秋雁。然而佟秋雁的事肯定不會讓長平王趕著回去,莫非是張六娘?
忐忑間,隻聽長平王低低說:“不是府裏,是宮裏。皇上病了。”
皇上病了?
如瑾怔了一下。印象中她一直認為皇帝身體很好,雖然有積年的咳疾,但也不嚴重,太醫院又整日研究滋補的藥膳,將病痛控製得很好,不過是在春秋換季的時候犯上幾日罷了。至於大病,前世在宮裏過了好幾年,她就從來沒見過皇帝臥病,無論國事如何繁忙,或者近期召幸嬪妃多頻繁,皇帝一直都好好的。
而這一世,先是去年底永安王被禁在宮中的時候皇帝生了一場病,現在不過幾個月而已,怎麽又病了?
能讓長平王匆匆回城,這病應該不輕。
“什麽病?”
如瑾莫名有些緊張。長平王握了她的手,說:“早起登望月台的時候突然暈倒,從山上摔下去了。”
明顯感覺到如瑾呼吸一滯,他溫言道,“性命無憂,被一個身手頗好的內侍接住了,隻是受了驚嚇,擦破一些皮肉而已。”
沒事麽?
如瑾聽了,心中劃過一絲失望。
要是這冷血無情、殺人不眨眼的皇帝就這麽死了,倒也……不失為一件快事……
嚴格來說,這念頭有些不仁義,畢竟此生皇帝並沒對藍家做什麽。然而,雖然這一世藍家並沒有遭逢大難,但前生的血色回憶是抹不去的,如瑾聽到皇帝從望月台跌落,不由自主就隱隱期待能發生什麽……
望月台聽起來名字好聽,其實不過就是宮中一座假山而已,高不過三丈,上頭搭了一個涼亭,中秋節的時候帝後會去那裏賞月。看起來頗為寒酸的小山小亭子,卻是妃嬪們擠破了腦袋要上去的地方,誰上去了,陪著帝後一起賞月,那就是無上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