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建建工隊,的確能減少朝廷和其他權貴對軍隊的役占。


    但這對解決流民問題,卻隻能說是杯水車薪。


    畢竟流民的數量太過龐大了。


    不說徹底解決吧,就算是緩解,也得另尋他法。


    明朝之所以會出現如此眾多的流民,根源當然是土地兼並。


    而這也是導致大明滅亡的一個主要原因。


    土地兼並的愈演愈烈,也是因為明朝曆代的皇帝在推波助瀾。


    誰讓皇帝也愛錢呢。


    而且,就算國庫沒錢,內帑也不能沒錢。


    明朝皇帝“小金庫”的正式名稱是內承運庫。


    最早的設立者,當然就是朱重八。


    不過朱重八在剛當上皇帝時,其實是沒打算設內庫的。


    他甚至還專門批評過設內庫的“高粱河車神”。


    認為天子富有四海,卻搞這種存私房錢的行為,也太小家子氣了。


    可是沒過多久,朱重八就改變態度了。


    於是跟著就有了內承運庫。


    朱重八搞內庫倒不是想為自己斂財。


    在他的觀念中,內庫其實也不是他個人的,仍是屬於國家。


    可說是對國庫的一個補充。


    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國庫如果不足,國家又急需用錢時,可以拿內庫中的錢來救急。


    而且,朱重八用來賞賜官員和百姓的錢財,也都來自於內庫。


    老朱想體現的是“天下為公”,也就是他自己的錢財也因用在公事上。


    他是這麽想,也是這樣做的。


    終其一朝,內庫裏的錢財都沒用在他私人身上。


    隻可惜,大明那些皇帝裏,也就朱重八一個能做到這一點。


    內庫到了其他皇帝手中,就開始變味了。


    其中有些不但不把內庫的錢財用在公事上,甚至還將國庫裏的金銀往內庫裏搬。


    當然,這麽幹的也是極少數。


    皇帝內庫收入的主要來源,就是皇庒。


    而有些皇帝為了撈錢,更是毫無節製地增加皇庒數量。


    皇位傳到朱厚照手上時,皇庒的數量也可謂是登峰造極了。


    正德繼位還不到一個月,皇庒數量就增加了七處。


    其後沒多久,便又增添了三十多處。


    前前後後,朱厚照手上的皇庒數量已多達200多處。


    不提其他地方,光京畿內他的皇庒麵積就達到了三萬七千多傾。


    這些田地,大多都是從農民手中強行侵占的。


    有了皇帝帶頭,其他那些藩王、勳貴和宦官自然也是一擁而上,用各種辦法把田地原本的主人趕走,再將土地納入到自己的名下。


    原主肯定也是其中之一,之前就侵占了江西不少的田地。


    如此一來,也就產生了大量因失去土地而離鄉背井的流民。


    據統計,正德朝跟朱重八時相比,天下的賦田已因各種侵占而總共減少了四百多萬傾!


    這也使得國家所能收上來的賦稅跟著少了許多。


    朱宸濠當然不能任由這種狀況繼續發展下去。


    但要想改變,則需借一個有能力,有手段,還不怕得罪那幫權貴之人的手來實施。


    那個人選,倒是明擺著的。


    此人並非王守仁。


    而是一個參加了七次科舉,卻全部失利,已打算到吏部去掛個號,準備就此混過後半生之人。


    不過此刻,那人應該已經見過了善於占卜的都察院監察禦史蕭鳴鳳。


    蕭鳴鳳則告訴此人:


    再考一次吧。


    這個即將再參加一次科考的,就是張璁。


    朱宸濠一想到張璁,自然也就想起了即將到來的會試。


    還有兩個多月,就是春闈了。


    “禮部,明年的會試可已擬好題目?”


    朱宸濠看向禮部尚書汪俊。


    “這段時間事情太多,還未能擬定題目。”


    汪俊忙回了一句。


    “那就抓緊時間擬。”


    朱宸濠瞪了汪俊一眼,隨後說道,


    “至於此次春闈的總裁人選嘛,朕看就文淵閣大學士李士實和吏部右侍郎王守仁二人吧。”


    讓李士實和王守仁兩個當主考官,當然是因為他們都是自己人。


    天子門生不過就是說說而已。


    在那個時代,真正跟那些新晉的進士結成門生和座主關係的,就是主考官了。


    有了李士實和王守仁這兩個座主,那些天命朝的第一批進士自能更好地為己所用。


    當然,朱宸濠最主要目標,還是張璁。


    此人跟王守仁的關係原本就不錯,幾年前倆人就曾見過。


    當時王守仁還在扇麵上寫下一首名為《詠一》的詩贈送給了對方。


    而張璁則和了一首《詠萬》,題寫在了扇子的另一麵。


    有了這層關係,朱宸濠也就能更好地使用張璁這個人了。


    “諸位臣工,既然提到此次春闈,朕就還有一事想說。”


    朱宸濠在指派了李士實和王守仁為主考官後又說道:


    “朕記得,洪武朝被太祖譽為我大明開國文臣之首的宋景濂(宋濂,字景濂)曾形容過某些考中進士者,說‘與之交談,兩目瞪然視,舌木強不能對’。


    <a id="wzsy" href="http://www.156n.net">156n.net</a>


    按照他的描述,這哪是什麽人才,分明就是傻子嘛。


    另外,如今已歸家丁憂的國子監司業陸深也曾給先帝上過奏疏,說而今科舉所取之士子,往往浮華而無實用。


    可陸深口中的那些華而不實之人,日後都是要當官為我大明治理一方的啊。


    那樣一來,豈不誤國誤民?”


    “陛下是想對科舉進行改革嗎?


    可如今春闈在即,恐也沒時間去改了啊。”


    楊廷和聽後皺眉說道。


    “大改當然已無可能,不過朕卻覺得可小改一二。”


    朱宸濠隨即說道:


    “按之前的規定,都是考官挑出那些八股文章做得好的貢生,再讓他們進行最後的殿試。


    這些人裏,或許就有毫無實幹能力之人。


    可他們即便在殿試的策問上表現不佳,不能獲得太好的名次,卻也已至少是同進士出身,能外放為官了。


    所以朕想在殿試之前,再加試一場策問,由主考官和同考官主持。


    那種一問三不知者,即便八股文做得再好,也決不可用。”


    科舉隻考八股文的弊端,其實那些大臣們都心知肚明。


    因為太過死板。


    特別是作為文章精華的起股、中股、後股、束股這四個部分,句式、字數都有嚴格的限製。


    很多考生為了湊字數都不得不胡編亂寫。


    於是往往是一些讀書都已經讀傻了的人反而編得更好。


    這些人雖然在殿試時因無法應對親自下場的皇帝而成績不佳,可卻仍能以三甲進士的身份入朝為官。


    這樣的呆頭鵝當官,也必然是庸官和昏官。


    隻會對國家造成極大的傷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入主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蔫蓮黏鰱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蔫蓮黏鰱臉並收藏入主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