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
離開教坊司後,嚴嵩又對朱宸濠進言道:
“你讓人排演話劇,那就得修建劇場呀。
可咱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沒有電,那麽打光無疑就是一個大問題。”
“是啊。”
朱宸濠聽後也點了點頭,不過既然對方提及此點,那很可能已有了啥想法,於是他直接問道:
“怎麽,你有辦法解決這一點?”
“辦法談不上,隻能在劇場設計時,多考慮引入自然光吧。
若再用一些大鏡子配合,對陽光進行折射,說不定也能解決一部分采光的問題。”
嚴嵩在前世時的確接觸過舞台燈光之類的,可他卻從未想過會來明朝搞這一套,當然更沒有任何這方麵的經驗可言。
此刻,他也就是提一個大致的想法罷了。
至於成與不成,恐怕還得經過實驗才能最終知曉。
“你不是要燒玻璃嗎,那好,連帶著弄些玻璃鏡子出來,然後再試試看。”
“是。”
嚴嵩在提出使用鏡子時,就知道這種事肯定會落到自己頭上,因此立馬便應下了。
“我看後世的那些大劇院,好多都是采用的圓形設計,你覺得咱們是不是也修一座圓形的呀?”
朱宸濠想到前世去國家大劇院看演出時的情形,於是又問了一句。
“圓形啊……依大明現有的技術,恐怕……”
嚴嵩聽後直皺眉,不過很快他便雙眉一挑,臉上也露出一絲笑容來,
“陛下,臣以為,或許咱們可以學學古羅馬人,先修一座半圓形的階梯狀露天大劇院。
至於室內的劇院嗎,可以再好好規劃研究一下,等方案成熟了,再修建。”
“露天大劇院?”
嚴嵩此言,也讓朱宸濠眼前一亮。
中國古代並沒有形成話劇這樣的戲劇表演體係,而戲曲對舞台的要求不高,即便是清朝時號稱三大戲樓的戲台,其實也是簡陋不堪。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也跟中國戲曲藝術的側重點不同有關。
戲曲跟話劇比起來,更著重於一個“聽”字,而非是“看”。
以前有戲曲表演時,人們往往也是說的去聽戲。
好些人,甚至還會在看戲的過程中,閉上眼跟著“角兒”的演唱搖頭晃腦。
<a id="wzsy" href="http://www.xiaoshuting.org">xiaoshuting.org</a>
這種情況下,自然也就不怎麽重視舞台效果了。
而戲劇表演,更注重的是演。
光聽,那就是看了個寂寞。
對舞台的要求當然也就水漲船高。
修建露天大劇院完全能滿足觀看的需求。
對光線而言,恐怕就不是擔心看不清,而是怕太亮了。
當然,露天大劇院的缺點也不少。
比如對天氣的要求。
下雨下雪都不能演出。
冬天太冷,夏天太熱,也隻能歇著。
所以即便修建露天大劇院,室內劇院該修還是得修。
朱宸濠權衡一番之後,決定可以修一座試試。
畢竟這種劇院,早在公元前那幫古希臘和羅馬人就已經能建起來,如今大明要修,肯定比那時容易多了。
“可是陛下,露天大劇院的占地麵積隻怕不小,但如今京城內早已是人多地少,這個選址很有點困難啊。”
在朱宸濠點頭同意修建露天大劇院後,嚴嵩又想到了另一個問題。
朱宸濠聽後想了想才說道:
“我記得,北京外城就是在嘉靖時修築的吧。”
“陛下也想擴建北京城?”
嚴嵩顯然聽懂了朱宸濠的意思。
“嘉靖修外城,其實是為了保障他前往天壇等處祭祀時的安全,而我卻想為城內百姓構築一個更好的生存環境。
現在的北京城,皇城、衙署和軍營占據了大量地方,商業和服務業幾乎失去了發展的空間,唯有修築外城,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朱宸濠以後是想要大力發展商業這一塊的,而北京城的現狀顯然不利於此點。
“陛下說得是,南京之所以更加的繁榮富裕,除周邊環境為,還有就是因為它有更大的空間。”
嚴嵩也很認可朱宸濠之言。
“唉,可如今需要用錢的地方太多,實在是抽不出那麽多資金來修外城。”
朱宸濠這時卻又微微搖了搖頭,隨後他看向嚴嵩道:
“哈,曆史上主管外城修築的,應該就是你吧。
嘉靖修了差不多十一年,最後卻草草收場,想必就是因為你這家夥在主持擴建的過程中中飽私囊,貪墨和挪用專款的緣故。”
“……”
嚴嵩一陣無語。
他沒想到這都拐到自己身上來。
“算了,不說你小子了。”
朱宸濠過了把嘴癮後便不再打趣嚴嵩,而是緩緩說道:
“看來,也是該把稅製改革提上日程了。”
“陛下所言甚是,就拿商稅來說吧,明朝中後期就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便是真正該征收稅費的人不收,卻隻盯著那些中小商人往死裏收。”
嚴嵩對稅收這一塊看來也有些想法,所以在朱宸濠提及要改革稅製時,便說了下明朝在征收商稅上的弊端。
“真正該收之人?
你把話說明白了,到底是什麽人。”
明朝一直都收不了多少商稅,也就萬曆、天啟時才大幅增加。
而萬曆和天啟所征收的對象,就是那幫中小商人。
那些人做點小買賣,本來就不容易,結果還得麵對欲壑難填的朝廷,自然是苦不堪言。
所以當時的東林黨人罵皇帝與民爭利倒也沒錯。
“陛下,我大明從弘治開始,那些後宮外戚、藩王和宦官,以及勳貴、官員和士紳們,就已經開始涉足商業這一塊兒了。
前朝時,正德甚至親自下場,設立大量皇店為自己撈錢。
而這些人因為身份特殊,在參與商業經營後,往往能迅速獲得大量的財富。
可也正因為他們的身份,所以根本就沒人敢去向他們征稅。
長此以往,也就等同於國家的財富大量流入到了那幫人的手中。
可他們錢再多,也不會對國家有絲毫的好處。”
嚴嵩在說這番話時,頗有些義憤填膺的樣子。
看來,他還真對這方麵有所研究。
朱宸濠也知道嚴嵩說的是事實。
因為原主就沒少利用自己藩王的身份大搞商業活動,為其造反大業籌措資金。
而在那個過程中,壓根兒就沒人來找他收過稅。
第一百八十六章:露天劇院
離開教坊司後,嚴嵩又對朱宸濠進言道:
“你讓人排演話劇,那就得修建劇場呀。
可咱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沒有電,那麽打光無疑就是一個大問題。”
“是啊。”
朱宸濠聽後也點了點頭,不過既然對方提及此點,那很可能已有了啥想法,於是他直接問道:
“怎麽,你有辦法解決這一點?”
“辦法談不上,隻能在劇場設計時,多考慮引入自然光吧。
若再用一些大鏡子配合,對陽光進行折射,說不定也能解決一部分采光的問題。”
嚴嵩在前世時的確接觸過舞台燈光之類的,可他卻從未想過會來明朝搞這一套,當然更沒有任何這方麵的經驗可言。
此刻,他也就是提一個大致的想法罷了。
至於成與不成,恐怕還得經過實驗才能最終知曉。
“你不是要燒玻璃嗎,那好,連帶著弄些玻璃鏡子出來,然後再試試看。”
“是。”
嚴嵩在提出使用鏡子時,就知道這種事肯定會落到自己頭上,因此立馬便應下了。
“我看後世的那些大劇院,好多都是采用的圓形設計,你覺得咱們是不是也修一座圓形的呀?”
朱宸濠想到前世去國家大劇院看演出時的情形,於是又問了一句。
“圓形啊……依大明現有的技術,恐怕……”
嚴嵩聽後直皺眉,不過很快他便雙眉一挑,臉上也露出一絲笑容來,
“陛下,臣以為,或許咱們可以學學古羅馬人,先修一座半圓形的階梯狀露天大劇院。
至於室內的劇院嗎,可以再好好規劃研究一下,等方案成熟了,再修建。”
“露天大劇院?”
嚴嵩此言,也讓朱宸濠眼前一亮。
中國古代並沒有形成話劇這樣的戲劇表演體係,而戲曲對舞台的要求不高,即便是清朝時號稱三大戲樓的戲台,其實也是簡陋不堪。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也跟中國戲曲藝術的側重點不同有關。
戲曲跟話劇比起來,更著重於一個“聽”字,而非是“看”。
以前有戲曲表演時,人們往往也是說的去聽戲。
好些人,甚至還會在看戲的過程中,閉上眼跟著“角兒”的演唱搖頭晃腦。
<a id="wzsy" href="http://www.xiaoshuting.org">xiaoshuting.org</a>
這種情況下,自然也就不怎麽重視舞台效果了。
而戲劇表演,更注重的是演。
光聽,那就是看了個寂寞。
對舞台的要求當然也就水漲船高。
修建露天大劇院完全能滿足觀看的需求。
對光線而言,恐怕就不是擔心看不清,而是怕太亮了。
當然,露天大劇院的缺點也不少。
比如對天氣的要求。
下雨下雪都不能演出。
冬天太冷,夏天太熱,也隻能歇著。
所以即便修建露天大劇院,室內劇院該修還是得修。
朱宸濠權衡一番之後,決定可以修一座試試。
畢竟這種劇院,早在公元前那幫古希臘和羅馬人就已經能建起來,如今大明要修,肯定比那時容易多了。
“可是陛下,露天大劇院的占地麵積隻怕不小,但如今京城內早已是人多地少,這個選址很有點困難啊。”
在朱宸濠點頭同意修建露天大劇院後,嚴嵩又想到了另一個問題。
朱宸濠聽後想了想才說道:
“我記得,北京外城就是在嘉靖時修築的吧。”
“陛下也想擴建北京城?”
嚴嵩顯然聽懂了朱宸濠的意思。
“嘉靖修外城,其實是為了保障他前往天壇等處祭祀時的安全,而我卻想為城內百姓構築一個更好的生存環境。
現在的北京城,皇城、衙署和軍營占據了大量地方,商業和服務業幾乎失去了發展的空間,唯有修築外城,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朱宸濠以後是想要大力發展商業這一塊的,而北京城的現狀顯然不利於此點。
“陛下說得是,南京之所以更加的繁榮富裕,除周邊環境為,還有就是因為它有更大的空間。”
嚴嵩也很認可朱宸濠之言。
“唉,可如今需要用錢的地方太多,實在是抽不出那麽多資金來修外城。”
朱宸濠這時卻又微微搖了搖頭,隨後他看向嚴嵩道:
“哈,曆史上主管外城修築的,應該就是你吧。
嘉靖修了差不多十一年,最後卻草草收場,想必就是因為你這家夥在主持擴建的過程中中飽私囊,貪墨和挪用專款的緣故。”
“……”
嚴嵩一陣無語。
他沒想到這都拐到自己身上來。
“算了,不說你小子了。”
朱宸濠過了把嘴癮後便不再打趣嚴嵩,而是緩緩說道:
“看來,也是該把稅製改革提上日程了。”
“陛下所言甚是,就拿商稅來說吧,明朝中後期就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便是真正該征收稅費的人不收,卻隻盯著那些中小商人往死裏收。”
嚴嵩對稅收這一塊看來也有些想法,所以在朱宸濠提及要改革稅製時,便說了下明朝在征收商稅上的弊端。
“真正該收之人?
你把話說明白了,到底是什麽人。”
明朝一直都收不了多少商稅,也就萬曆、天啟時才大幅增加。
而萬曆和天啟所征收的對象,就是那幫中小商人。
那些人做點小買賣,本來就不容易,結果還得麵對欲壑難填的朝廷,自然是苦不堪言。
所以當時的東林黨人罵皇帝與民爭利倒也沒錯。
“陛下,我大明從弘治開始,那些後宮外戚、藩王和宦官,以及勳貴、官員和士紳們,就已經開始涉足商業這一塊兒了。
前朝時,正德甚至親自下場,設立大量皇店為自己撈錢。
而這些人因為身份特殊,在參與商業經營後,往往能迅速獲得大量的財富。
可也正因為他們的身份,所以根本就沒人敢去向他們征稅。
長此以往,也就等同於國家的財富大量流入到了那幫人的手中。
可他們錢再多,也不會對國家有絲毫的好處。”
嚴嵩在說這番話時,頗有些義憤填膺的樣子。
看來,他還真對這方麵有所研究。
朱宸濠也知道嚴嵩說的是事實。
因為原主就沒少利用自己藩王的身份大搞商業活動,為其造反大業籌措資金。
而在那個過程中,壓根兒就沒人來找他收過稅。
第一百八十六章:露天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