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自然還沒有什麽商業中心的概念。
可既然皇帝說要搞一個這玩意兒出來,那幫大臣,特別是跟著朱宸濠一起打天下,從南昌一起來京的心腹,雖然不理解,可也很自覺地跟著這麽說。
當然,看出問題來了, 他們也會立馬指出來,免得日後真出現什麽難以收拾的情況。
就像現在,王春和王綸兩位尚書,前後提出了自己覺得不太對勁,需認真對待的地方。
特別是王綸從軍事角度出發,分析那幫商業中心潛在經營者的心理, 很是透徹。
若朱宸濠不解決這一點, 恐怕還真就沒幾個人敢去他所規劃的那個商業街開店。
畢竟開店和看戲不同。
城中居民跑去看戲,最多也就幾個鍾頭,然後便可以開開心心回到安全的城裏了。
可若去那兒做買賣,當然最好是能住在那裏。
但要是真遇到王綸所說的情況,就算能僥幸逃得性命,可店鋪中的貨物卻跑不了啊。
到那時,還真就血本無歸,傾家蕩產了。
朱宸濠聽了王綸之言,並沒有馬上回答,而是先瞥了一眼人堆裏的嚴嵩。
在今日早朝之前,他已好幾天都沒瞧見這家夥了。
這也是因為嚴嵩有朱宸濠的特旨,在這段時間可以自行安排行程,無論是呆在前進基地,還是來參加朝會,都隨他自己的心意。
今天嚴嵩之所以會在,也是因為朱宸濠準備有搞點大動作,所以特意通知其必須來上朝的。
不過倆人已好些天都沒見過麵,因此朱宸濠也不曉得前進基地那邊搞出什麽成果來沒有。
他最在意的,當然是燧發槍。
至於新式火炮, 朱宸濠也知道不可能馬上搞出來。
因為砂模鑄造法對大明的人而言, 還太過陌生了。
即便是嚴嵩,也隻有一些理論知識。
而要想將知識轉化為成果,可不是短時間內所能完成的。
朱宸濠這個時候看向嚴嵩,其實就是一種因心理作用而產生的下意識動作。
雖明知道不可能,他卻還是想要從嚴嵩的表情中,探知這些天劉天和有沒有取得什麽大的突破。
朱宸濠這種做法,當然是徒勞的。
從嚴嵩的臉上,他啥也沒瞧出來。
他之所以急於知曉燧發槍的研發進度,也是為了解決王綸剛才所指出的,韃靼有可能入侵這個問題。
在朱宸濠看來,隻要燧發槍研發成功,再加上弗朗機火炮,那麽從今往後也就不再需要擔憂這一點了。
到那時,韃靼真跑來就不再是入侵,而是送死咯。
從此以後,在對待草原民族時,亦將進入一個大明想怎麽玩兒,就能怎麽玩兒的時代。
這可並非朱宸濠YY。
而是在他充分了解了中原王朝和草原部族在各個時期的關係後,得出的最終,也自認最科學的結論。
眾所周知,華夏文明自周朝開始,便已麵臨來自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
其後幾千年,中原王朝跟草原民族的戰爭就一直都沒中斷過。
漢唐雖然強盛,可也隻能取得一時的勝利和優勢,並不能徹底解決問題。
西晉時更因五胡亂華,差點絕了漢人血脈。
兩宋和大明,最後也都斷送在了北方少數民族的手中。
可滿清入關之後,占據草原的蒙古人卻再也無法威脅中原了。
究其緣由,當然不是因為滿人跟蒙古人之間的和親政策。
畢竟除了大明之外,以前的曆朝曆代幾乎都會跟草原帝國和親。
但這種做法,從來都沒能換取過真正的和平。
可既然不是因為和親,那又是何原因才使得清朝能跟蒙古和平共處呢?
答案很簡單,那就是時代已改變,蒙古鐵騎根本就蹦躂不起來了。
之所以草原勇士再也不敢南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火器的發展。
清朝時,清軍裝備了大量的紅衣大炮跟火繩槍,在對戰仍然靠戰馬長弓和各種冷兵器作戰的蒙古部落時,占據了絕對的優勢。
清初,蒙古部落的叛亂並不少,可都被清軍用火器輕易平定。
與此同時,沙俄也已越過了烏拉爾山脈,占據了西伯利亞。
而蒙古人完全不是裝備了火器的俄國人對手,被壓得隻能不斷南遷。
這也說明傳統的草原騎兵,在強力火器麵前根本就沒有什麽還手的能力。
當然,除了在南北兩麵都被擁有大批火器的兩大帝國完爆外,蒙古人最終肯老實認命還有一個原因。
那就是育種技術的發展和玉米、土豆等新農作物的傳入,使得蒙古人也能在草原上進行耕種了。
這也使得大批牧民轉化為定居一地的農民,在生活更加的穩定的同時,也失去了草原民族傳統的高機動性。
也就是說,再跟清朝打起來,已放棄遊牧的那部分人,連像從前那樣打不過就跑都不可能了。
<a id="wzsy" href="http://m.1200ksw.net">零點看書網</a>
如此一來,他們既沒必要,也不可能再跟清朝死磕。
綜合來看,草原之所以能在清朝時安定下來,除了能就地耕種之外,最重要的還是他們已跟不上時代的腳步。
在世界戰爭形態已發生巨大變革的情況下,仍手持冷兵器的草原民族,隻剩下被掌握先進火器國家吊打的份。
既然以清朝那樣的火器水平,都能靠著大炮和火繩槍搞定蒙古人,朱宸濠若是有了燧發槍,草原民族哪還有資格跟大明叫板?
到那時,他們隻能被大明攆著跑。
若不想歸順,那估計隻能趁俄羅斯還沒東侵時,躲到天寒地凍的西伯利亞去。
不過馬背上的民族,真逃到原始森林後,還能存活嗎?
更何況,朱宸濠也不會停下北進的腳步,早晚有一天大明的旗幟將插到西伯利亞,到那時,這些人難道還能跑到北極去跟北極熊作伴麽。
隻是朱宸濠想得雖好,卻還得看劉天和跟嚴嵩兩個的研發進度到底如何。
所以,單就王綸的顧慮而言,朱宸濠也並不是那麽容易就能為其打消的。
“王卿。”
在認真思索了好一陣後,朱宸濠總算是有了主意,然後才對王綸道:
“朕在下旨建造大劇院時,就已經有了擴建京城的打算。
也就是在現有京城的基礎上,再建一座外城。
而正陽門外那一大片土地,當然也包括在外城之內。”
可既然皇帝說要搞一個這玩意兒出來,那幫大臣,特別是跟著朱宸濠一起打天下,從南昌一起來京的心腹,雖然不理解,可也很自覺地跟著這麽說。
當然,看出問題來了, 他們也會立馬指出來,免得日後真出現什麽難以收拾的情況。
就像現在,王春和王綸兩位尚書,前後提出了自己覺得不太對勁,需認真對待的地方。
特別是王綸從軍事角度出發,分析那幫商業中心潛在經營者的心理, 很是透徹。
若朱宸濠不解決這一點, 恐怕還真就沒幾個人敢去他所規劃的那個商業街開店。
畢竟開店和看戲不同。
城中居民跑去看戲,最多也就幾個鍾頭,然後便可以開開心心回到安全的城裏了。
可若去那兒做買賣,當然最好是能住在那裏。
但要是真遇到王綸所說的情況,就算能僥幸逃得性命,可店鋪中的貨物卻跑不了啊。
到那時,還真就血本無歸,傾家蕩產了。
朱宸濠聽了王綸之言,並沒有馬上回答,而是先瞥了一眼人堆裏的嚴嵩。
在今日早朝之前,他已好幾天都沒瞧見這家夥了。
這也是因為嚴嵩有朱宸濠的特旨,在這段時間可以自行安排行程,無論是呆在前進基地,還是來參加朝會,都隨他自己的心意。
今天嚴嵩之所以會在,也是因為朱宸濠準備有搞點大動作,所以特意通知其必須來上朝的。
不過倆人已好些天都沒見過麵,因此朱宸濠也不曉得前進基地那邊搞出什麽成果來沒有。
他最在意的,當然是燧發槍。
至於新式火炮, 朱宸濠也知道不可能馬上搞出來。
因為砂模鑄造法對大明的人而言, 還太過陌生了。
即便是嚴嵩,也隻有一些理論知識。
而要想將知識轉化為成果,可不是短時間內所能完成的。
朱宸濠這個時候看向嚴嵩,其實就是一種因心理作用而產生的下意識動作。
雖明知道不可能,他卻還是想要從嚴嵩的表情中,探知這些天劉天和有沒有取得什麽大的突破。
朱宸濠這種做法,當然是徒勞的。
從嚴嵩的臉上,他啥也沒瞧出來。
他之所以急於知曉燧發槍的研發進度,也是為了解決王綸剛才所指出的,韃靼有可能入侵這個問題。
在朱宸濠看來,隻要燧發槍研發成功,再加上弗朗機火炮,那麽從今往後也就不再需要擔憂這一點了。
到那時,韃靼真跑來就不再是入侵,而是送死咯。
從此以後,在對待草原民族時,亦將進入一個大明想怎麽玩兒,就能怎麽玩兒的時代。
這可並非朱宸濠YY。
而是在他充分了解了中原王朝和草原部族在各個時期的關係後,得出的最終,也自認最科學的結論。
眾所周知,華夏文明自周朝開始,便已麵臨來自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
其後幾千年,中原王朝跟草原民族的戰爭就一直都沒中斷過。
漢唐雖然強盛,可也隻能取得一時的勝利和優勢,並不能徹底解決問題。
西晉時更因五胡亂華,差點絕了漢人血脈。
兩宋和大明,最後也都斷送在了北方少數民族的手中。
可滿清入關之後,占據草原的蒙古人卻再也無法威脅中原了。
究其緣由,當然不是因為滿人跟蒙古人之間的和親政策。
畢竟除了大明之外,以前的曆朝曆代幾乎都會跟草原帝國和親。
但這種做法,從來都沒能換取過真正的和平。
可既然不是因為和親,那又是何原因才使得清朝能跟蒙古和平共處呢?
答案很簡單,那就是時代已改變,蒙古鐵騎根本就蹦躂不起來了。
之所以草原勇士再也不敢南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火器的發展。
清朝時,清軍裝備了大量的紅衣大炮跟火繩槍,在對戰仍然靠戰馬長弓和各種冷兵器作戰的蒙古部落時,占據了絕對的優勢。
清初,蒙古部落的叛亂並不少,可都被清軍用火器輕易平定。
與此同時,沙俄也已越過了烏拉爾山脈,占據了西伯利亞。
而蒙古人完全不是裝備了火器的俄國人對手,被壓得隻能不斷南遷。
這也說明傳統的草原騎兵,在強力火器麵前根本就沒有什麽還手的能力。
當然,除了在南北兩麵都被擁有大批火器的兩大帝國完爆外,蒙古人最終肯老實認命還有一個原因。
那就是育種技術的發展和玉米、土豆等新農作物的傳入,使得蒙古人也能在草原上進行耕種了。
這也使得大批牧民轉化為定居一地的農民,在生活更加的穩定的同時,也失去了草原民族傳統的高機動性。
也就是說,再跟清朝打起來,已放棄遊牧的那部分人,連像從前那樣打不過就跑都不可能了。
<a id="wzsy" href="http://m.1200ksw.net">零點看書網</a>
如此一來,他們既沒必要,也不可能再跟清朝死磕。
綜合來看,草原之所以能在清朝時安定下來,除了能就地耕種之外,最重要的還是他們已跟不上時代的腳步。
在世界戰爭形態已發生巨大變革的情況下,仍手持冷兵器的草原民族,隻剩下被掌握先進火器國家吊打的份。
既然以清朝那樣的火器水平,都能靠著大炮和火繩槍搞定蒙古人,朱宸濠若是有了燧發槍,草原民族哪還有資格跟大明叫板?
到那時,他們隻能被大明攆著跑。
若不想歸順,那估計隻能趁俄羅斯還沒東侵時,躲到天寒地凍的西伯利亞去。
不過馬背上的民族,真逃到原始森林後,還能存活嗎?
更何況,朱宸濠也不會停下北進的腳步,早晚有一天大明的旗幟將插到西伯利亞,到那時,這些人難道還能跑到北極去跟北極熊作伴麽。
隻是朱宸濠想得雖好,卻還得看劉天和跟嚴嵩兩個的研發進度到底如何。
所以,單就王綸的顧慮而言,朱宸濠也並不是那麽容易就能為其打消的。
“王卿。”
在認真思索了好一陣後,朱宸濠總算是有了主意,然後才對王綸道:
“朕在下旨建造大劇院時,就已經有了擴建京城的打算。
也就是在現有京城的基礎上,再建一座外城。
而正陽門外那一大片土地,當然也包括在外城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