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到了中後期,皇家、宗親、勳貴和大小官員,有許多都湧入到了商業領域,並憑借自己手中的權勢,在商海裏興風作浪。


    對這些人來說,交稅肯定是不會交的,一輩子都不會交一文錢。


    而他們靠經商獲取的財富, 卻遠超那些乖乖繳稅的中小商人。


    曆史上不管是嘉靖還是萬曆,為了撈錢都巧立名目大肆增收商稅。


    可他們所壓榨的,全都是那些原本就賺不到幾個錢的商人。


    那幫真正富得流油的,反而有如隱身一般,朝廷完全不管不問。


    明朝中後期的幾個皇帝全都抵著本就沒多少毛的羊薅,等到了崇禎時, 那些羊差不多都已被薅禿完了,他自然是再也薅不到羊毛了。


    再加上當時“一條鞭法”已完全崩壞,田賦也收不上幾個錢來,於是國庫差不多快空了的大明也就走到盡頭了。


    正因為知道這些,朱宸濠才決定借對商稅動手的機會,根除這個已經處於萌芽狀態的大弊端。


    既然已談到了這個話題,當然就得敞開了講。


    “各位臣工都知道,我大明對商人的態度在曆朝曆代裏,都是最為寬鬆的。


    太祖雖規定官員不得參與商業經營,可實際上隻嚴禁了四品以上的大員,而四品以下的,則並未強製執行。


    然而到了弘治、正德時,雖政令未變,可那些四品以上的大臣,以及宗室、外戚和勳貴們,皆紛紛利用家奴來為自己經營店鋪或開設作坊。


    這些人表麵上沒有違反規定,可實際上呢,讓那幫家奴打著自己的旗號經商, 跟他們自己做又有何區別?”


    明朝中後期大臣利用家奴涉足商業,那已是基本操作。


    就比如那位圈占了幾十萬畝良田的徐階徐閣老,他可不光對田產感興趣, 還讓家奴在老家華亭縣蓄養了大批織婦,開辦紡織作坊,販賣絲綢布匹以謀取暴利。


    “太祖之所以不許四品以上的官員經商,就是擔心他們會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破壞商業規則,損人而肥己。


    可現在,這個風氣似乎有些治不住了啊。”


    朱宸濠冷眼看著下方繼續說道:


    “你們是朝廷的重臣,若都想著為自己牟私利,那還能有心思治理國家嗎?


    朕也知道財帛動人心,所以想來就算朕再怎麽嚴令禁止,那些已通過商業獲利之人中的大多數,仍是不會收手的。


    朕現在也不想查你們中都有哪些人在經商,但卻要提醒一句,無論是誰,以後都不要利用身份來逃避征稅。


    總之一句話,凡經商者,隻要收入超過了起征線,那都得繳稅。


    朕的令諭發布後,若還有仗勢不繳,以及偷逃稅款者,皆嚴懲不貸。”


    朱宸濠也知道,不管在哪個時代,要想徹底杜絕權貴和官員經商,根本就不可能。


    即便他們自己不親自下場,可其子女、親戚、家奴、仆役什麽的都可以作為替代者,為其管理經營。


    既然無法根除,那麽朱宸濠也就隻能退而求其次,那便是這些人不放棄經商也可以,但必須得把稅繳清咯。


    至於會不會有人利用手中權勢成為富可敵國的大商人,朱宸濠倒並不太在意。


    因為再有錢,在這個時代對政治的影響都不大。


    隻有等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程度了,財閥才決定國家的走向。


    而封建時代麽,不管是什麽身份的巨賈富商,都隻不過是皇帝隨時可以割取的一茬韭菜而已。


    就像千多年前那位高居丞相寶座的大商人呂不韋,不也說倒就倒了麽。


    說完一通帶有威脅意味的話語後,朱宸濠接著又道:


    “朕決定,除了對負責課稅的司局進行大變革外,還將成立一個專門的工商管理局。


    這個新部門的職責,就是監督管理跟商業相關的一切活動。


    它有權調查商戶的收入和經營情況,並打擊所有幹擾市場的行為。


    以後所有的商家,都必須先在這個部門報備注冊,取得經營資格之後,才能營業。


    至於它具體有哪些職權,朕將以旨意的形式發布。


    另外,此局雖隸屬於戶部,但卻有直接向皇帝參奏彈劾的權力。”


    以前負責征收稅款的課稅司局,也同時肩負著管理商戶的職責。


    可這些人權力有限,對沒有背景的商人還能起到點兒作用,但在麵對權貴時,則連個擺設都不算。


    朱宸濠如今下旨成立一個獨立的工商業監管部門,既是為了震懾那些有背景的大商人,也是為了加強對整個市場的管理。


    <a id="wzsy" href="https://www.wucuoxs.com">wucuoxs.com</a>


    有了這個部門負責監察,稅務部門以後再收繳商稅時,也將容易許多。


    “陛下,聽您的意思,這個即將成立的工商管理局可監管所有的商業活動,但不知其對專賣的那幾項是否也有管轄權呢?”


    嚴嵩見朱宸濠準備效仿後世,建立一個管理各種商業活動的部門,忙出言問了一句。


    他這樣問,也是為了確定這個新部門的職權到底有多大。


    畢竟明朝除了普通的商業模式外,還存在著封建社會一直都有的專賣製度。


    由於朱重八的原因,明朝時鐵這個重要的戰略資源反而麵向了整個社會。


    但鹽和茶,卻還是隻能朝廷專賣。


    鹽這玩意兒基本上一直都是由國家壟斷,也就不用再提了。


    而茶看似普通,在當時卻是價值頗高的特殊商品。


    除了能出口海外換取金銀外,茶葉也是跟國內和周邊許多少數民族做生意的神器。


    明朝還專門設有茶馬司,就是用茶葉來跟各少數民族商人換取馬匹。


    四十斤茶葉就能換取一匹上等好馬,中等馬的價格是三十斤,而下等馬則僅需二十斤。


    這種以茶換馬的生意,對大明而言,可說是穩賺不賠。


    西藏就是現代人所熟知的一個換茶大戶。


    明朝專門在四川和貴州的成都、重慶、保寧、播州設有四所茶倉,除供應周邊各省之外,也方便跟西藏進行交易。


    也正因為有了這樣的貿易方式,才出現了著名的茶馬古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入主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蔫蓮黏鰱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蔫蓮黏鰱臉並收藏入主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