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京城諸事並舉之際,西北那邊的捷報,也終於送到了京師。
緊隨其後的,則是吐魯番所上的請罪國書。
這個結果,自是令朱宸濠大喜。
在次日的朝會上,朱宸濠直接下旨,對有功的甘肅兵備副使王瓊、哈密都督奄克孛刺和寫亦虎仙之子馬黑麻等人給予封賞。
其中功勞最大的王瓊, 被他任命為了甘肅巡撫。
而之前的巡撫鄧璋,則被其召回了京城另行任用。
馬黑麻也正式被任命為了哈密回回部首領。
對立有大功的奄克孛刺,朱宸濠則下旨令其全權監攝哈密國政。
也就是說,奄克孛刺實際上離忠順王之位,隻一步之遙了。
這個人對大明可說是忠心耿耿,也一直積極抵抗吐魯番的進犯,將哈密交給他,朱宸濠也放心。
雖說奄克孛刺之前跟寫亦虎仙不和, 但如今接掌哈密回回部的已是馬黑麻,倆人在剛結束的哈密之戰中還有過精誠合作,所以在內部矛盾這一點上,問題應該不是太大。
不過哈密內部團結這種事,顯然是吐魯番所不願看到的。
因此在他們所上的國書上,還提到了願意交還跑到吐魯番的哈密國王拜牙即。
這條提議看似吐魯番在對大明服軟,可實際上卻是不安好心。
要知道拜牙即這家夥,雖身為哈密忠順王,但對自己的國家卻毫無認同感。
<a id="wzsy" href="http://www.xiaoshuting.la">xiaoshuting.la</a>
想他堂堂一國君王,卻能在火辛哈即的花言巧語下,棄國而走跑去敵國,這時何等荒謬的行為。
對這樣連自己國家都可以不要的二五仔,朱宸濠自然不會有任何的好感。
更何況,這一幕還讓朱宸濠想到了一個熟悉的情節。
吐魯番的這種做法,跟“土木堡之變”後的瓦剌,不就如出一轍麽。
瓦剌見從明朝討不到什麽好處後,便放回了“朱叫門”,致使大明朝局不穩, 並最終爆發了“奪門之變”, 令危難時力挽狂瀾的於謙枉死。
而這個拜牙即的行為比朱祁鎮還要不堪,他若回到哈密,恐怕還真就是吐魯番人手中的一把刀。
像奄克孛刺、馬黑麻等人,說不定最終都會栽在他們的這位國王手中。
可這家夥畢竟是哈密正統的忠順王,隻要有他在,不管給奄克孛刺什麽身份,都無法真正掌控哈密國。
一念及此,朱宸濠立馬同意讓吐魯番送還拜牙即。
與此同時,他還下了一道密旨,派人飛馬傳給王瓊,令其派兵扮作盜賊,務必將拜牙即截殺於回歸哈密的半道之上。
隻要拜牙即一死,那朱宸濠就能讓奄克孛刺名正言順地接任哈密忠順王之位,成為新一任的哈密國君主。
朝會上,雖然知道大明與哈密聯軍在哈密王城一戰中取得大勝,可以楊廷和為首的文官集團卻並不怎麽開心。
因為這幫人對西北,一直都是主張閉關絕貢,跟西域諸國斷絕往來的。
在他們看來,一時的勝利,根本就沒多大的意義。
最多幾年, 恢複了元氣的吐魯番必定會卷土重來,再次進犯哈密。
而到那時,大明又不得不勞師遠征,出兵前去救援。
於是,這些年來哈密國被侵占,明軍幫著奪回城池,然後再被占領的循環,還是將不斷進行下去。
除了這個原因外,讓楊廷和們不滿的,還有取得這次大勝的官員,是王瓊。
要知道兩方的關係,可從來就沒怎麽好過。
王瓊若重新得勢,對他們來說,可不是什麽好事情。
雖說有不將這次哈密大捷看在眼裏的,可也有為此歡欣鼓舞的。
就比如之前就提出不但不能放棄哈密,還應加大對關西七衛扶持力度的霍韜。
這位在獲知大勝消息後,當即便提議,應趁吐魯番暫時無力東侵的機會,加強對關西七衛的軍事援助,以讓那些部族能有應對外部入侵的能力。
按他所說,就是絕不能再像從前那樣,麵對吐魯番的進犯時一觸即潰,沒兩天便丟掉幾乎所有城池。
霍韜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即便你打不過,也至少能抵抗一二,這樣才能為大明出兵支援爭取更多的時間。
對此,楊廷和等人自是嗤之以鼻,覺得根本就沒必要在那幫關外蠻夷身上浪費錢財。
朝堂上,支持霍韜的人雖少,可也借著這次大勝的機會,跟那幫想要閉關絕貢的官員爭得不亦樂乎。
朱宸濠這次卻並沒有急著表態。
因為他的想法,跟兩邊都有些不同。
要是在以前,朱宸濠毫無疑問是支持霍韜的。
可如今,他也覺得沒必要對關西七衛進行軍事方麵的援助。
朱宸濠的思想之所以會出現變化,原因隻有一個。
那就是他有了燧發槍。
按照他的計劃,等燧發槍列裝部隊並進行相應訓練之後,便將徹底解決邊患問題。
首先要打服的,當然是韃靼。
等北方搞定後,接下來自然就是西進,一舉將整個西域重新納入華夏大家庭之內。
既如此,他又何必去武裝關西七衛?
與其給他們送武器,他還不如給點經濟援助,以改善當地人的生活。
而且,哈密大捷也給朱宸濠爭取了大把的時間。
讓他可以從容為部隊換裝,然後對韃靼下手。
等吐魯番恢複過來時,他應該已經收拾完了北方鄰居,然後一路向西了。
所以麵對朝堂上的爭論,朱宸濠選擇了袖手旁觀,不置可否。
反正,你們說你們的,我全都不聽。
皇帝的態度,也讓那幫大臣頗為不解。
要知道在從前那次朝會上,朱宸濠可以說是明確支持霍韜的。
還因為這個,很快就給對方升了官。
朱宸濠態度不明,他們這幫官員爭來爭去就顯得很沒有意思,於是沒多久雙方也就偃旗息鼓,不再繼續吵下去了。
等那幫大臣說夠了,朱宸濠直接就給王瓊下了一道聖旨,命其在哈密穩定後,便帶兵退回甘肅。
同時,還令王瓊密切關注吐魯番動向,若情況有變,可當機立斷便宜行事。
總之,是給了王瓊極大的權力。
傳下令諭後,朱宸濠便不再理睬西北之事,開始跟朝臣們談論起其他事項來。
緊隨其後的,則是吐魯番所上的請罪國書。
這個結果,自是令朱宸濠大喜。
在次日的朝會上,朱宸濠直接下旨,對有功的甘肅兵備副使王瓊、哈密都督奄克孛刺和寫亦虎仙之子馬黑麻等人給予封賞。
其中功勞最大的王瓊, 被他任命為了甘肅巡撫。
而之前的巡撫鄧璋,則被其召回了京城另行任用。
馬黑麻也正式被任命為了哈密回回部首領。
對立有大功的奄克孛刺,朱宸濠則下旨令其全權監攝哈密國政。
也就是說,奄克孛刺實際上離忠順王之位,隻一步之遙了。
這個人對大明可說是忠心耿耿,也一直積極抵抗吐魯番的進犯,將哈密交給他,朱宸濠也放心。
雖說奄克孛刺之前跟寫亦虎仙不和, 但如今接掌哈密回回部的已是馬黑麻,倆人在剛結束的哈密之戰中還有過精誠合作,所以在內部矛盾這一點上,問題應該不是太大。
不過哈密內部團結這種事,顯然是吐魯番所不願看到的。
因此在他們所上的國書上,還提到了願意交還跑到吐魯番的哈密國王拜牙即。
這條提議看似吐魯番在對大明服軟,可實際上卻是不安好心。
要知道拜牙即這家夥,雖身為哈密忠順王,但對自己的國家卻毫無認同感。
<a id="wzsy" href="http://www.xiaoshuting.la">xiaoshuting.la</a>
想他堂堂一國君王,卻能在火辛哈即的花言巧語下,棄國而走跑去敵國,這時何等荒謬的行為。
對這樣連自己國家都可以不要的二五仔,朱宸濠自然不會有任何的好感。
更何況,這一幕還讓朱宸濠想到了一個熟悉的情節。
吐魯番的這種做法,跟“土木堡之變”後的瓦剌,不就如出一轍麽。
瓦剌見從明朝討不到什麽好處後,便放回了“朱叫門”,致使大明朝局不穩, 並最終爆發了“奪門之變”, 令危難時力挽狂瀾的於謙枉死。
而這個拜牙即的行為比朱祁鎮還要不堪,他若回到哈密,恐怕還真就是吐魯番人手中的一把刀。
像奄克孛刺、馬黑麻等人,說不定最終都會栽在他們的這位國王手中。
可這家夥畢竟是哈密正統的忠順王,隻要有他在,不管給奄克孛刺什麽身份,都無法真正掌控哈密國。
一念及此,朱宸濠立馬同意讓吐魯番送還拜牙即。
與此同時,他還下了一道密旨,派人飛馬傳給王瓊,令其派兵扮作盜賊,務必將拜牙即截殺於回歸哈密的半道之上。
隻要拜牙即一死,那朱宸濠就能讓奄克孛刺名正言順地接任哈密忠順王之位,成為新一任的哈密國君主。
朝會上,雖然知道大明與哈密聯軍在哈密王城一戰中取得大勝,可以楊廷和為首的文官集團卻並不怎麽開心。
因為這幫人對西北,一直都是主張閉關絕貢,跟西域諸國斷絕往來的。
在他們看來,一時的勝利,根本就沒多大的意義。
最多幾年, 恢複了元氣的吐魯番必定會卷土重來,再次進犯哈密。
而到那時,大明又不得不勞師遠征,出兵前去救援。
於是,這些年來哈密國被侵占,明軍幫著奪回城池,然後再被占領的循環,還是將不斷進行下去。
除了這個原因外,讓楊廷和們不滿的,還有取得這次大勝的官員,是王瓊。
要知道兩方的關係,可從來就沒怎麽好過。
王瓊若重新得勢,對他們來說,可不是什麽好事情。
雖說有不將這次哈密大捷看在眼裏的,可也有為此歡欣鼓舞的。
就比如之前就提出不但不能放棄哈密,還應加大對關西七衛扶持力度的霍韜。
這位在獲知大勝消息後,當即便提議,應趁吐魯番暫時無力東侵的機會,加強對關西七衛的軍事援助,以讓那些部族能有應對外部入侵的能力。
按他所說,就是絕不能再像從前那樣,麵對吐魯番的進犯時一觸即潰,沒兩天便丟掉幾乎所有城池。
霍韜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即便你打不過,也至少能抵抗一二,這樣才能為大明出兵支援爭取更多的時間。
對此,楊廷和等人自是嗤之以鼻,覺得根本就沒必要在那幫關外蠻夷身上浪費錢財。
朝堂上,支持霍韜的人雖少,可也借著這次大勝的機會,跟那幫想要閉關絕貢的官員爭得不亦樂乎。
朱宸濠這次卻並沒有急著表態。
因為他的想法,跟兩邊都有些不同。
要是在以前,朱宸濠毫無疑問是支持霍韜的。
可如今,他也覺得沒必要對關西七衛進行軍事方麵的援助。
朱宸濠的思想之所以會出現變化,原因隻有一個。
那就是他有了燧發槍。
按照他的計劃,等燧發槍列裝部隊並進行相應訓練之後,便將徹底解決邊患問題。
首先要打服的,當然是韃靼。
等北方搞定後,接下來自然就是西進,一舉將整個西域重新納入華夏大家庭之內。
既如此,他又何必去武裝關西七衛?
與其給他們送武器,他還不如給點經濟援助,以改善當地人的生活。
而且,哈密大捷也給朱宸濠爭取了大把的時間。
讓他可以從容為部隊換裝,然後對韃靼下手。
等吐魯番恢複過來時,他應該已經收拾完了北方鄰居,然後一路向西了。
所以麵對朝堂上的爭論,朱宸濠選擇了袖手旁觀,不置可否。
反正,你們說你們的,我全都不聽。
皇帝的態度,也讓那幫大臣頗為不解。
要知道在從前那次朝會上,朱宸濠可以說是明確支持霍韜的。
還因為這個,很快就給對方升了官。
朱宸濠態度不明,他們這幫官員爭來爭去就顯得很沒有意思,於是沒多久雙方也就偃旗息鼓,不再繼續吵下去了。
等那幫大臣說夠了,朱宸濠直接就給王瓊下了一道聖旨,命其在哈密穩定後,便帶兵退回甘肅。
同時,還令王瓊密切關注吐魯番動向,若情況有變,可當機立斷便宜行事。
總之,是給了王瓊極大的權力。
傳下令諭後,朱宸濠便不再理睬西北之事,開始跟朝臣們談論起其他事項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