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大明,雖然有漫長的海岸線,卻根本就算不上一個海洋國家。
因此就算成立一所軍事院校,也隻能是陸軍軍官學院。
或許,隻有等找到了鄭和寶船的設計圖紙,開始大規模建造遠洋巨輪之後,才會再創辦一所大明皇家海軍學院。
然後將兩個學院合在一起, 就是這個時代完整的軍事大學了。
畢竟空軍這個兵種,在朱辰濠的有生之年估計是不可能出現囉。
當然,要是以後科技水平能發展得快一些,那麽弄個熱氣球,甚至飛艇之類的,應該還是有可能的。
不過就算弄出來那些,稱之為空軍恐怕也太過勉強了一點兒。
從朱辰濠、嚴嵩、王守仁和周尚文等人這一係列的操作可知,他們原本的目的, 就是要在軍隊中開展掃盲運動和建立一所軍校。
而之前嚴嵩上奏, 說什麽希望讓全軍換裝新式火器之類的,不過是他們拋出來的一個煙霧彈而已。
朱辰濠知道,肯定會有很多人在沒真正見過新火器威能前,對其持懷疑態度。
那麽隨之而來的,自然就是堅決反對。
而在否定了這條議桉之後,等再提出一條看似還可以的新議桉時,那些人也就不會有多麽強烈的反對意願了。
事實也證明了這點。
朱辰濠通過周尚文之口提出的這個軍事院校,雖然看起來有些奇奇怪怪的,可在嚴嵩的一通忽悠下,那幫朝中大員最終還是全都認可了。
隻要這根本的建校問題解決了,那麽剩下的那些細枝末節再商議一下也就是了。
“陛下。”
在朱辰濠下旨建立大明的第一所軍事院校,將此事板上釘釘之後,嚴嵩便開始完善後續那些問題了,
<a href="https://m.biquge.name" id="wzsy">biquge.name</a>
“臣以為,以後隨著火器的普及,除一些執行特殊任務的部隊外, 其餘各營士兵的個人武勇, 就顯得沒那麽重要了。
在決定戰爭勝負的各項因素中,所占比例更大的,應該是將領的指揮能力和武器裝備水平。
所以在未來的軍隊中,武人和文人的區別也就不再像現在這麽明顯。
當然,在我大明,即便是文臣,精通騎射的其實也不少。
就比如王部堂,射起箭來那也是百發百中的。”
嚴嵩口中的王部堂,自然就是王守仁。
曆史上,王守仁平定“辰濠之亂”後不但沒得到什麽好處,還處處被跟隨正德南下的那幫佞臣和宦官刁難。
大太監張忠就想要令王守仁出醜,於是故意讓其在校場當著所有官兵的麵射箭。
結果王大聖人卻是箭箭命中靶心,不但沒丟臉,反而在所有人麵前大大風光了一把。
明朝那幫文官裏,除了王守仁這樣箭術精湛的外,也有像叢蘭那樣敢率兵親自衝擊敵陣的猛人。
還有譚綸,更是精通劍法,在抗倭的戰場上每每身先士卒, 衝在最前麵斬殺倭寇。
至於一身神力,最後衝擊敵陣力戰而亡的盧象升就更不用說了。
也正因為大明的文官能打, 所以明朝的名將榜中, 有不少都是文臣。
嚴嵩所說的這些話,意思並不是很明確。
因此大殿內眾人都直直地盯著他,想知道這家夥到底想要表達些什麽。
“臣是覺得,既然以後更加看重將領的頭腦,那麽在陸軍軍官學院招生時,或許可以將麵放得更廣一些。
比如不隻局限於軍中的年輕軍官,而應麵向所有有心報國的年輕人。
且無論是軍戶還是民籍,亦或者其他籍,也不管是士子還是民夫,都可報考軍校。
當然,凡是從軍校畢業的軍官,其待遇和升遷都應該有所保證,這才不會寒了那些愛國青年的心。”
提高軍官待遇,模湖軍人出身,這是朱辰濠早就定下的方針。
其實在明朝中後期,軍籍製度崩壞之後,士兵的來源便已經五花八門啥都有了。
就像戚繼光在浙江以義烏兵為主體組建的戚家軍,就大多是當地的農民,也基本上都是民籍。
而按照朱辰濠的設想,以後大明的兵源,也應該參考後世,使用義務兵和誌願兵相結合的方式,以保障國家在需要時能有足夠的士兵可用。
“既然我等能帶兵為國征戰,那士子們報名進入軍校學習,學成後做為將校率領士兵報國殺敵,也是極好的嘛。”
在嚴嵩講完,大殿內絕大多數人還在震驚於他所說的內容時,王守仁已開口對軍校招收士子一事表達了支持之意。
“可那些士子大多身體都比較文弱,進入軍校是否有些勉強啊?”
兵部尚書王綸聽了王守仁之言則有些疑慮。
嚴嵩聽到王綸的疑問後,立即回道:
“軍事院校嘛,肯定還是有一些體能方麵的訓練的,因此即便之前真是文弱書生,在學校學習幾年後,身體素質自然也就上去了。
更何況軍隊中也不都是打打殺殺,還是有不少文職的嘛。
就比如各司的經曆(也就是參軍、參謀)等等。
若是能經過軍校係統的學習,那他們參讚起軍務來,也必定更加得心應手。”
“嗯,我大明的士子皆是飽讀詩書之人,若是轉而學習軍事知識,想來也是能夠更好理解並舉一反三的。”
嚴嵩話音剛落朱辰濠便接過了話題:
“依朕看,讓更多的讀書人加入軍隊應該是件好事。
這樣吧,凡是願意報考軍校的士子,皆可以按照他們已有的功名,在畢業後給予相對那些普通學生更高的軍職和待遇。”
按照朱辰濠的意思,就是舉人、秀才什麽的若進入軍校,那麽他們以後的起點將比普通人高不少。
這點其實也就跟現代大學生參軍有一定優待是一樣的。
朱辰濠說完這番話後,楊廷和反而有些迷惑起來。
他是真的搞不懂皇帝是怎麽想的了。
先是讓文官來主理軍事院校,教導未來的青年軍官;
接著又讓讀書人也報考軍校,畢業後還能比其他人職位更高。
皇帝到底打的是什麽主意?
難道,是在給了新勳貴集團兵權之後,又不甚放心,想讓文官來牽製對方?
嗯,或許就是這樣。
楊廷和越想越覺得,這個軍校雖是周尚文提出的,但朱辰濠卻反而將其當做了實施平衡術的一種手段。
因此就算成立一所軍事院校,也隻能是陸軍軍官學院。
或許,隻有等找到了鄭和寶船的設計圖紙,開始大規模建造遠洋巨輪之後,才會再創辦一所大明皇家海軍學院。
然後將兩個學院合在一起, 就是這個時代完整的軍事大學了。
畢竟空軍這個兵種,在朱辰濠的有生之年估計是不可能出現囉。
當然,要是以後科技水平能發展得快一些,那麽弄個熱氣球,甚至飛艇之類的,應該還是有可能的。
不過就算弄出來那些,稱之為空軍恐怕也太過勉強了一點兒。
從朱辰濠、嚴嵩、王守仁和周尚文等人這一係列的操作可知,他們原本的目的, 就是要在軍隊中開展掃盲運動和建立一所軍校。
而之前嚴嵩上奏, 說什麽希望讓全軍換裝新式火器之類的,不過是他們拋出來的一個煙霧彈而已。
朱辰濠知道,肯定會有很多人在沒真正見過新火器威能前,對其持懷疑態度。
那麽隨之而來的,自然就是堅決反對。
而在否定了這條議桉之後,等再提出一條看似還可以的新議桉時,那些人也就不會有多麽強烈的反對意願了。
事實也證明了這點。
朱辰濠通過周尚文之口提出的這個軍事院校,雖然看起來有些奇奇怪怪的,可在嚴嵩的一通忽悠下,那幫朝中大員最終還是全都認可了。
隻要這根本的建校問題解決了,那麽剩下的那些細枝末節再商議一下也就是了。
“陛下。”
在朱辰濠下旨建立大明的第一所軍事院校,將此事板上釘釘之後,嚴嵩便開始完善後續那些問題了,
<a href="https://m.biquge.name" id="wzsy">biquge.name</a>
“臣以為,以後隨著火器的普及,除一些執行特殊任務的部隊外, 其餘各營士兵的個人武勇, 就顯得沒那麽重要了。
在決定戰爭勝負的各項因素中,所占比例更大的,應該是將領的指揮能力和武器裝備水平。
所以在未來的軍隊中,武人和文人的區別也就不再像現在這麽明顯。
當然,在我大明,即便是文臣,精通騎射的其實也不少。
就比如王部堂,射起箭來那也是百發百中的。”
嚴嵩口中的王部堂,自然就是王守仁。
曆史上,王守仁平定“辰濠之亂”後不但沒得到什麽好處,還處處被跟隨正德南下的那幫佞臣和宦官刁難。
大太監張忠就想要令王守仁出醜,於是故意讓其在校場當著所有官兵的麵射箭。
結果王大聖人卻是箭箭命中靶心,不但沒丟臉,反而在所有人麵前大大風光了一把。
明朝那幫文官裏,除了王守仁這樣箭術精湛的外,也有像叢蘭那樣敢率兵親自衝擊敵陣的猛人。
還有譚綸,更是精通劍法,在抗倭的戰場上每每身先士卒, 衝在最前麵斬殺倭寇。
至於一身神力,最後衝擊敵陣力戰而亡的盧象升就更不用說了。
也正因為大明的文官能打, 所以明朝的名將榜中, 有不少都是文臣。
嚴嵩所說的這些話,意思並不是很明確。
因此大殿內眾人都直直地盯著他,想知道這家夥到底想要表達些什麽。
“臣是覺得,既然以後更加看重將領的頭腦,那麽在陸軍軍官學院招生時,或許可以將麵放得更廣一些。
比如不隻局限於軍中的年輕軍官,而應麵向所有有心報國的年輕人。
且無論是軍戶還是民籍,亦或者其他籍,也不管是士子還是民夫,都可報考軍校。
當然,凡是從軍校畢業的軍官,其待遇和升遷都應該有所保證,這才不會寒了那些愛國青年的心。”
提高軍官待遇,模湖軍人出身,這是朱辰濠早就定下的方針。
其實在明朝中後期,軍籍製度崩壞之後,士兵的來源便已經五花八門啥都有了。
就像戚繼光在浙江以義烏兵為主體組建的戚家軍,就大多是當地的農民,也基本上都是民籍。
而按照朱辰濠的設想,以後大明的兵源,也應該參考後世,使用義務兵和誌願兵相結合的方式,以保障國家在需要時能有足夠的士兵可用。
“既然我等能帶兵為國征戰,那士子們報名進入軍校學習,學成後做為將校率領士兵報國殺敵,也是極好的嘛。”
在嚴嵩講完,大殿內絕大多數人還在震驚於他所說的內容時,王守仁已開口對軍校招收士子一事表達了支持之意。
“可那些士子大多身體都比較文弱,進入軍校是否有些勉強啊?”
兵部尚書王綸聽了王守仁之言則有些疑慮。
嚴嵩聽到王綸的疑問後,立即回道:
“軍事院校嘛,肯定還是有一些體能方麵的訓練的,因此即便之前真是文弱書生,在學校學習幾年後,身體素質自然也就上去了。
更何況軍隊中也不都是打打殺殺,還是有不少文職的嘛。
就比如各司的經曆(也就是參軍、參謀)等等。
若是能經過軍校係統的學習,那他們參讚起軍務來,也必定更加得心應手。”
“嗯,我大明的士子皆是飽讀詩書之人,若是轉而學習軍事知識,想來也是能夠更好理解並舉一反三的。”
嚴嵩話音剛落朱辰濠便接過了話題:
“依朕看,讓更多的讀書人加入軍隊應該是件好事。
這樣吧,凡是願意報考軍校的士子,皆可以按照他們已有的功名,在畢業後給予相對那些普通學生更高的軍職和待遇。”
按照朱辰濠的意思,就是舉人、秀才什麽的若進入軍校,那麽他們以後的起點將比普通人高不少。
這點其實也就跟現代大學生參軍有一定優待是一樣的。
朱辰濠說完這番話後,楊廷和反而有些迷惑起來。
他是真的搞不懂皇帝是怎麽想的了。
先是讓文官來主理軍事院校,教導未來的青年軍官;
接著又讓讀書人也報考軍校,畢業後還能比其他人職位更高。
皇帝到底打的是什麽主意?
難道,是在給了新勳貴集團兵權之後,又不甚放心,想讓文官來牽製對方?
嗯,或許就是這樣。
楊廷和越想越覺得,這個軍校雖是周尚文提出的,但朱辰濠卻反而將其當做了實施平衡術的一種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