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臣子連綿不絕的勸戒聲中,皇帝索性宣布退朝。
出了未央宮,才發覺不知道什麽時候起,帝都竟下起了小雪。
皇帝有些失神地看著被輕盈的雪花覆蓋的宮闕,依稀可見色彩鮮豔的琉璃瓦,雪如輕紗一般籠罩著皇宮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
都說瑞雪兆豐年,來年,可還是這般的光景?
皇帝忽然擺了擺手,小喜子會意地令宮人停了下來,輕聲問道:“皇上,可有什麽吩咐?”
皇帝淡然一笑,“轉過去,讓朕好好看看未央宮。 ”
“是--”小喜子雖然不明白皇帝的用意,但還是沒有多問,領著宮人將龍輦調了個頭。
此時已有不少朝臣陸陸續續地離開了未央宮,朝宮門的方向走去,官職高的,有暖轎迎送,而那些職位低微的臣子,隻得步行出宮,三五成群,臉上掛著逢迎的笑容。
下朝之後,未央宮變得格外冷清,如同冷宮,極少有人行走,與上朝時的情景相比,像是兩個世界。
幾朝幾代以來,這裏都是作為議政的主要場所。 朝代的更替,從未改變過它的地位。
未央……
皇帝的心裏輕輕歎息,這座在白雪之中依舊肅穆的宮闕,代表著無盡的權利,將人推向權勢的高台。 而實際上,每一次的變遷。 無不是用千千萬萬地生命走出的一條血路。
無盡,真的有無休止的時候麽?
作為一個掌權者,自是知曉自己手中握著的東西還有多少。
為了鏟除慕容氏,無論是心力,還是人力,都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如今的天朝,就像是一頭受到重創地雄獅。 需要一年,兩年。 甚至更久的時間去恢複元氣。
但在短短不到幾個月地時間裏,邊關就發生了諸多的叛亂,一次比一次的規模更大,令皇帝不得不正視這一場場叛亂所帶來的影響,尤其是對民心的影響。
在慕容氏的事情過去以後,帝都的百姓們都受到地極大的衝擊,堂堂天朝第一功臣。 全族死於皇宮之內,讓一些文人紛紛對當權者產生了懷疑。 而邊關接二連三的叛亂,則是從皇帝看不見的地方,一點點的瓦解百姓對天朝的信任。
治國在於治民,這是皇帝最早學習權術之道的時候就明白的道理。
一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並非如此簡單。 每一朝地開國帝王,都是百姓心目中的明君。 而到了最末的一個皇帝,統統都被貫以庸君之名。
皇帝此時麵臨的情況,就如一個人,從四肢開始潰爛,他站在中心,守衛著皇室最後的壁壘。
禦駕親征。 並不是草率做下的決定,亦不是年輕氣盛,僅想一顯英勇蠻勁。
這其實,是皇帝不得已之舉。
但凡由帝王領軍作戰,會極大地提高軍隊的士氣。
皇帝手中的兵力,在處理完慕容氏後已經折損大半,在這樣的劣勢下,唯一的辦法,隻有親自領兵出征。
小喜子見皇帝駐足許久,臉上的神色陰晴不定。 看了看天色。 這雪似有越下越大的趨勢,忍不住提醒道:“皇上。 這外麵天寒地凍,不如早些回宮。 ”
皇帝的臉上帶著半分笑意,半分自嘲,“這點冷,算什麽?朕下個月,還要去更冷的北邊。 習慣了養尊處優的生活,往後要如何適應惡劣地環境……”後半句話,像是說給小喜子聽,又像是說給自己聽。 小喜子聽得有些難受,不知道該說些什麽,一看皇帝微微闔目,連忙使了個顏色,抬輦地宮人們迅速將龍輦換了個方向,往乾清宮行去。
那被白雪籠罩的未央宮很快被拋至身後,漸漸模糊。
********
皇帝即將禦駕親征地消息,很快驚動了後宮中的所有人。
以太後為首,帶著不少妃嬪前往乾清宮試圖說服皇帝,皇帝是太後唯一的支柱,若他出了什麽差池,依附於其身的太後,自然也不會有什麽好下場。
初聞皇帝打算親自領兵前往漠北一帶,太後心裏是極害怕的,那樣陌生與貧瘠的地方,如同是一張血盆大口,要將她唯一的孩子吞噬其中。
“皓兒,朝中有這麽多的將軍,派哪一個去不好,為什麽你一定要自己去?母後很難放心……”太後的聲音有些哽咽,一想到自己的孩子將要去那麽遙遠的地方,而且無論多小的戰爭,必然會麵臨數不盡的傷亡,要是皇帝出了一絲意外,這個國家,還能kao誰支撐的起?所以無論如何,都不能看著他往火坑裏跳。
站在太後身旁的眾多妃嬪也都紅了眼,有些還禁不住以絹拭麵,對於她們而言,從小深閨家中,入宮後亦是本分地待在各自的宮裏,鮮少見過世麵,更是不會知曉戰爭的殘酷。 她們隻知道,若皇帝出宮,那麽她們,將會有很長的一段時間無法見到皇帝,這樣一來,又會平白無故地損失多少“良機”……
皇帝怎會不清楚她們心裏所想,抬眼一看那一個個紅了眼的嬌柔女子,不屑地說道:“朕又不是要去送死,你們一個個哭成這個模樣--”
“皓兒--”太後伸手捂住了皇帝的嘴唇,斥責道:“你怎能說這些晦氣的話?”
一個個宮妃嚇地齊齊跪下,又驚又怕,暗地裏琢磨著皇帝的心思。
皇帝淡然地吩咐道:“你們先出去,朕想和母後單獨談談。 ”
待人都走後,皇帝方才開口,“母後以為朕隻是一時衝動麽?”
“哀家不知道……”太後望著眼前越發成熟的兒子,他這幾年的政績,已經說的上是超越了先帝,朝中的瑣事,無須自己過多的幹涉。 越是這樣,越讓太後覺得很難理解皇帝做出的決定,“母後隻是不想看著你,去那麽危險的地方。 你是天朝的支柱,母後怕……”
“兒臣也有……支撐不住的時候。 到了這個時候,母後何需再擔心兒臣的安危?若天下都讓於他人,那麽不僅是兒臣,母後,還有皇族中所有的人,都不會落的一個好下場。 這一戰,兒臣不得不出征。 ”
聽到這樣的答複,太後的心裏,生出沉沉的絕望……是她沒有料到,慕容氏就像是依附在天朝之上的藤蔓,連根拔起之時,必然也會傷及天朝的元氣。
這樣的局麵,對於有利可圖的人來說,恰好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
出了未央宮,才發覺不知道什麽時候起,帝都竟下起了小雪。
皇帝有些失神地看著被輕盈的雪花覆蓋的宮闕,依稀可見色彩鮮豔的琉璃瓦,雪如輕紗一般籠罩著皇宮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
都說瑞雪兆豐年,來年,可還是這般的光景?
皇帝忽然擺了擺手,小喜子會意地令宮人停了下來,輕聲問道:“皇上,可有什麽吩咐?”
皇帝淡然一笑,“轉過去,讓朕好好看看未央宮。 ”
“是--”小喜子雖然不明白皇帝的用意,但還是沒有多問,領著宮人將龍輦調了個頭。
此時已有不少朝臣陸陸續續地離開了未央宮,朝宮門的方向走去,官職高的,有暖轎迎送,而那些職位低微的臣子,隻得步行出宮,三五成群,臉上掛著逢迎的笑容。
下朝之後,未央宮變得格外冷清,如同冷宮,極少有人行走,與上朝時的情景相比,像是兩個世界。
幾朝幾代以來,這裏都是作為議政的主要場所。 朝代的更替,從未改變過它的地位。
未央……
皇帝的心裏輕輕歎息,這座在白雪之中依舊肅穆的宮闕,代表著無盡的權利,將人推向權勢的高台。 而實際上,每一次的變遷。 無不是用千千萬萬地生命走出的一條血路。
無盡,真的有無休止的時候麽?
作為一個掌權者,自是知曉自己手中握著的東西還有多少。
為了鏟除慕容氏,無論是心力,還是人力,都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如今的天朝,就像是一頭受到重創地雄獅。 需要一年,兩年。 甚至更久的時間去恢複元氣。
但在短短不到幾個月地時間裏,邊關就發生了諸多的叛亂,一次比一次的規模更大,令皇帝不得不正視這一場場叛亂所帶來的影響,尤其是對民心的影響。
在慕容氏的事情過去以後,帝都的百姓們都受到地極大的衝擊,堂堂天朝第一功臣。 全族死於皇宮之內,讓一些文人紛紛對當權者產生了懷疑。 而邊關接二連三的叛亂,則是從皇帝看不見的地方,一點點的瓦解百姓對天朝的信任。
治國在於治民,這是皇帝最早學習權術之道的時候就明白的道理。
一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並非如此簡單。 每一朝地開國帝王,都是百姓心目中的明君。 而到了最末的一個皇帝,統統都被貫以庸君之名。
皇帝此時麵臨的情況,就如一個人,從四肢開始潰爛,他站在中心,守衛著皇室最後的壁壘。
禦駕親征。 並不是草率做下的決定,亦不是年輕氣盛,僅想一顯英勇蠻勁。
這其實,是皇帝不得已之舉。
但凡由帝王領軍作戰,會極大地提高軍隊的士氣。
皇帝手中的兵力,在處理完慕容氏後已經折損大半,在這樣的劣勢下,唯一的辦法,隻有親自領兵出征。
小喜子見皇帝駐足許久,臉上的神色陰晴不定。 看了看天色。 這雪似有越下越大的趨勢,忍不住提醒道:“皇上。 這外麵天寒地凍,不如早些回宮。 ”
皇帝的臉上帶著半分笑意,半分自嘲,“這點冷,算什麽?朕下個月,還要去更冷的北邊。 習慣了養尊處優的生活,往後要如何適應惡劣地環境……”後半句話,像是說給小喜子聽,又像是說給自己聽。 小喜子聽得有些難受,不知道該說些什麽,一看皇帝微微闔目,連忙使了個顏色,抬輦地宮人們迅速將龍輦換了個方向,往乾清宮行去。
那被白雪籠罩的未央宮很快被拋至身後,漸漸模糊。
********
皇帝即將禦駕親征地消息,很快驚動了後宮中的所有人。
以太後為首,帶著不少妃嬪前往乾清宮試圖說服皇帝,皇帝是太後唯一的支柱,若他出了什麽差池,依附於其身的太後,自然也不會有什麽好下場。
初聞皇帝打算親自領兵前往漠北一帶,太後心裏是極害怕的,那樣陌生與貧瘠的地方,如同是一張血盆大口,要將她唯一的孩子吞噬其中。
“皓兒,朝中有這麽多的將軍,派哪一個去不好,為什麽你一定要自己去?母後很難放心……”太後的聲音有些哽咽,一想到自己的孩子將要去那麽遙遠的地方,而且無論多小的戰爭,必然會麵臨數不盡的傷亡,要是皇帝出了一絲意外,這個國家,還能kao誰支撐的起?所以無論如何,都不能看著他往火坑裏跳。
站在太後身旁的眾多妃嬪也都紅了眼,有些還禁不住以絹拭麵,對於她們而言,從小深閨家中,入宮後亦是本分地待在各自的宮裏,鮮少見過世麵,更是不會知曉戰爭的殘酷。 她們隻知道,若皇帝出宮,那麽她們,將會有很長的一段時間無法見到皇帝,這樣一來,又會平白無故地損失多少“良機”……
皇帝怎會不清楚她們心裏所想,抬眼一看那一個個紅了眼的嬌柔女子,不屑地說道:“朕又不是要去送死,你們一個個哭成這個模樣--”
“皓兒--”太後伸手捂住了皇帝的嘴唇,斥責道:“你怎能說這些晦氣的話?”
一個個宮妃嚇地齊齊跪下,又驚又怕,暗地裏琢磨著皇帝的心思。
皇帝淡然地吩咐道:“你們先出去,朕想和母後單獨談談。 ”
待人都走後,皇帝方才開口,“母後以為朕隻是一時衝動麽?”
“哀家不知道……”太後望著眼前越發成熟的兒子,他這幾年的政績,已經說的上是超越了先帝,朝中的瑣事,無須自己過多的幹涉。 越是這樣,越讓太後覺得很難理解皇帝做出的決定,“母後隻是不想看著你,去那麽危險的地方。 你是天朝的支柱,母後怕……”
“兒臣也有……支撐不住的時候。 到了這個時候,母後何需再擔心兒臣的安危?若天下都讓於他人,那麽不僅是兒臣,母後,還有皇族中所有的人,都不會落的一個好下場。 這一戰,兒臣不得不出征。 ”
聽到這樣的答複,太後的心裏,生出沉沉的絕望……是她沒有料到,慕容氏就像是依附在天朝之上的藤蔓,連根拔起之時,必然也會傷及天朝的元氣。
這樣的局麵,對於有利可圖的人來說,恰好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