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內,葉景誠正一頁頁翻閱手中的文件。而這份文件的主要內容,就是收購唱片公司的相關問題和資料。
經過幾天的思考,之前他所困惑的問題已經解決。
因為中森明菜主要的發展平台在島國,從而衍生兩個選擇供葉景誠參考,一個是收購島國的唱片公司供中森明菜發展,一個是收購港島的唱片公司並招攬其他藝人。
現在想來,他完全可以兩步一起走。既收購港島的唱片公司,也收購島國的唱片公司。當然,主要的發展還是在港島這邊進行。
而在島國的唱片公司,則可以作為一間子公司。葉景誠也不圖它可以有多好的發展,又或者說成立這間子公司,完全是為了打造中森明菜,這也可以說是有錢就沒煩惱。
現在他手上的文件,就是本地唱片公司的一份調查。
讓葉景誠想不到的是,是在粵語歌未完全發跡的時期,猶如電影圈正踏入輝煌階段的前席一樣。港島這一畝三分地,已經聚集了不少老牌的唱片公司。
包括寶麗金的前身寶麗多,同為三大唱片集團的新力唱片、新力博德曼,要到九十年代才發跡的華納唱片,無一例外都是外國品牌的子公司。
至於本地的唱片公司不是沒有,隻是名聲和前者根本作不了比較,十間公司就有九間是葉景誠沒聽。
雖然這種說法是有誇張的成分,不過好像鑽石唱片、文誌唱片、永恒唱片這幾間唱片公司,葉景誠隻知道鑽石唱片好像在後來被寶麗金收購了。
至於文誌唱片和永恒唱片,天知道他們是倒閉了還是怎樣。
而經過分析,最有可能接受收購的公司一共有三家,包括百代唱片、華星唱片以及娛樂唱片。
首先來說百代唱片,單從這個中文譯名葉景誠對它的認知度還不是很高。不過你說到它的英文縮寫emi,葉景誠馬上就有了印象。
emi的曆史非常悠久,按理來說是沒有收購的可能。不過港島的百代唱片隻是它旗下的一間子公司,而且目前的經營狀況不是太好。
就連原本可以擔起公司大旗的陳白強,出了一張專輯就轉投了華納唱片。這對百代唱片無疑是一個打擊,同時也成為葉景誠收購它的契機。
不過百代唱片雖然有收購的可能,但是收購的難度非常大,畢竟它的底蘊放在那裏,而且母公司似乎很看好港島的市場,自然不會那麽輕易放棄這間公司。
何況它還是一間全英資公司,從李家誠收購英資洋行‘和黃’,就可以知道這些紅毛鬼是有多排外。如果不是有絕對的利益,你想讓他們放手很難。
不過話又說回來,後世的港人普遍自我感覺太過良好,也不知道是不是從這些紅毛鬼身上學來的。如果是的話,那就真的是好的不學學壞的。
其次是娛樂唱片,這間公司成立的時間並不長,1975年到如今隻有五年的時間,而它的主要業務是向電視台提供電視劇的主題曲。
盡管後來也開始向流行歌曲發展,期間培養出不少的歌手。隻是比較出名的幾個歌手,到最後不是自動脫離,就是被其他唱片公司挖了過去。
導致這間公司一直不溫不火,後麵更是麵臨停產和結業的下場。
目前娛樂唱片的業務還是挺大的,隻是葉景誠看不中這一點。說真的,一首電視劇的主題曲能賺多少錢?
葉景誠針對的是歌手的演藝發展,如果用這間公司來做平台,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對公司進行改革,這樣的話和他成立一間新公司有什麽區別?
何況娛樂唱片的收購價格絕對不低,除非真的沒有別的選擇,否則葉景誠是不會去考慮的。
所以目前最適合他的,就是剩下來的華星唱片。
華星唱片現在的業務,主要為歌手舉辦演唱會以及代理唱片的發行,還沒有涉及歌手加盟和推出專輯。
情況和娛樂唱片有些類同,不過它的業務範疇和歌手的發展息息相關。無論平台還是發行渠道,都是一名歌手必不可少的資源,現在缺的就是可以承起重的歌手。
隻是這間華星唱片……收購的難度不是一星半點啊,這個難度僅對葉景誠一個人而言。
因為華星唱片的前身,是由tvb成立的華星娛樂有限公司。而tvb現在的執掌人是邵一夫,兩人表麵的關係和諧,事實上不知道結了多少恩怨。
特別是葉景誠在上次tvb競選總經理的時候,不但讓方怡華向他斟茶認錯,還從邵一夫手上換走了五間戲院,更加是引導邵一夫和邵唯銘這對父子決裂的幕後推手。
這次換成他有求於人,邵一夫會給他笑臉才怪,絕對會趁機削他幾刀。
當然,他也可以找人代他上門商談收購的事情。隻是這種方法效果注定不會太有效,又或者說隻能用來忽悠方怡華這種角色。
目標換成人老成精的邵一夫,這樣的手段就變成笑話。葉景誠這位正主不出現,代言人肯定會被對方晾在一旁。
葉景誠按了按太陽穴,有因為在辦公室坐了一整天的原因,也有因為對這件事頭疼的原因。他現在想的是直接找上門和邵一夫談,還是等待或者製作一個契機再去談判。
前者,注定他要吃個啞巴虧。後者,契機的時間比較飄忽,不一定什麽時候才出現。(未完待續。)
經過幾天的思考,之前他所困惑的問題已經解決。
因為中森明菜主要的發展平台在島國,從而衍生兩個選擇供葉景誠參考,一個是收購島國的唱片公司供中森明菜發展,一個是收購港島的唱片公司並招攬其他藝人。
現在想來,他完全可以兩步一起走。既收購港島的唱片公司,也收購島國的唱片公司。當然,主要的發展還是在港島這邊進行。
而在島國的唱片公司,則可以作為一間子公司。葉景誠也不圖它可以有多好的發展,又或者說成立這間子公司,完全是為了打造中森明菜,這也可以說是有錢就沒煩惱。
現在他手上的文件,就是本地唱片公司的一份調查。
讓葉景誠想不到的是,是在粵語歌未完全發跡的時期,猶如電影圈正踏入輝煌階段的前席一樣。港島這一畝三分地,已經聚集了不少老牌的唱片公司。
包括寶麗金的前身寶麗多,同為三大唱片集團的新力唱片、新力博德曼,要到九十年代才發跡的華納唱片,無一例外都是外國品牌的子公司。
至於本地的唱片公司不是沒有,隻是名聲和前者根本作不了比較,十間公司就有九間是葉景誠沒聽。
雖然這種說法是有誇張的成分,不過好像鑽石唱片、文誌唱片、永恒唱片這幾間唱片公司,葉景誠隻知道鑽石唱片好像在後來被寶麗金收購了。
至於文誌唱片和永恒唱片,天知道他們是倒閉了還是怎樣。
而經過分析,最有可能接受收購的公司一共有三家,包括百代唱片、華星唱片以及娛樂唱片。
首先來說百代唱片,單從這個中文譯名葉景誠對它的認知度還不是很高。不過你說到它的英文縮寫emi,葉景誠馬上就有了印象。
emi的曆史非常悠久,按理來說是沒有收購的可能。不過港島的百代唱片隻是它旗下的一間子公司,而且目前的經營狀況不是太好。
就連原本可以擔起公司大旗的陳白強,出了一張專輯就轉投了華納唱片。這對百代唱片無疑是一個打擊,同時也成為葉景誠收購它的契機。
不過百代唱片雖然有收購的可能,但是收購的難度非常大,畢竟它的底蘊放在那裏,而且母公司似乎很看好港島的市場,自然不會那麽輕易放棄這間公司。
何況它還是一間全英資公司,從李家誠收購英資洋行‘和黃’,就可以知道這些紅毛鬼是有多排外。如果不是有絕對的利益,你想讓他們放手很難。
不過話又說回來,後世的港人普遍自我感覺太過良好,也不知道是不是從這些紅毛鬼身上學來的。如果是的話,那就真的是好的不學學壞的。
其次是娛樂唱片,這間公司成立的時間並不長,1975年到如今隻有五年的時間,而它的主要業務是向電視台提供電視劇的主題曲。
盡管後來也開始向流行歌曲發展,期間培養出不少的歌手。隻是比較出名的幾個歌手,到最後不是自動脫離,就是被其他唱片公司挖了過去。
導致這間公司一直不溫不火,後麵更是麵臨停產和結業的下場。
目前娛樂唱片的業務還是挺大的,隻是葉景誠看不中這一點。說真的,一首電視劇的主題曲能賺多少錢?
葉景誠針對的是歌手的演藝發展,如果用這間公司來做平台,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對公司進行改革,這樣的話和他成立一間新公司有什麽區別?
何況娛樂唱片的收購價格絕對不低,除非真的沒有別的選擇,否則葉景誠是不會去考慮的。
所以目前最適合他的,就是剩下來的華星唱片。
華星唱片現在的業務,主要為歌手舉辦演唱會以及代理唱片的發行,還沒有涉及歌手加盟和推出專輯。
情況和娛樂唱片有些類同,不過它的業務範疇和歌手的發展息息相關。無論平台還是發行渠道,都是一名歌手必不可少的資源,現在缺的就是可以承起重的歌手。
隻是這間華星唱片……收購的難度不是一星半點啊,這個難度僅對葉景誠一個人而言。
因為華星唱片的前身,是由tvb成立的華星娛樂有限公司。而tvb現在的執掌人是邵一夫,兩人表麵的關係和諧,事實上不知道結了多少恩怨。
特別是葉景誠在上次tvb競選總經理的時候,不但讓方怡華向他斟茶認錯,還從邵一夫手上換走了五間戲院,更加是引導邵一夫和邵唯銘這對父子決裂的幕後推手。
這次換成他有求於人,邵一夫會給他笑臉才怪,絕對會趁機削他幾刀。
當然,他也可以找人代他上門商談收購的事情。隻是這種方法效果注定不會太有效,又或者說隻能用來忽悠方怡華這種角色。
目標換成人老成精的邵一夫,這樣的手段就變成笑話。葉景誠這位正主不出現,代言人肯定會被對方晾在一旁。
葉景誠按了按太陽穴,有因為在辦公室坐了一整天的原因,也有因為對這件事頭疼的原因。他現在想的是直接找上門和邵一夫談,還是等待或者製作一個契機再去談判。
前者,注定他要吃個啞巴虧。後者,契機的時間比較飄忽,不一定什麽時候才出現。(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