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騰飛同時帶動物價高漲,之前一份煲仔飯不過十塊錢,現在已經漲到十五塊。而更能代表物價的就是房價了,七三年股災的時候,房子兩萬港幣就可以買一套。現在至少要十萬港幣才可以,價格至少翻了五倍。


    人工漲,物價漲,讓香港所生產的工業產品逐漸失去價格競爭優勢,在國際市場上的領先地位也逐漸被台灣,韓國,南洋等地區侵蝕。


    而香港又是一個典型的地少人少的城市,內需根本就無法滿足現在工業的增長,使得未來如果不趕緊開拓新的市場,或者不找到另外的產品競爭優勢,那麽遲早有一天香港製造業會崩潰,到時候數百萬香港民眾就會失業。


    《天天日報》財經版隨後給出了解決的途徑,香港製造業現在能走的路並不多,一是南進去南洋等地開設工廠,利用當地廉價的人力資源降低生產成本;還有一條路就是被迫轉型,從技術能力低,入門門檻低的產業,向高科技產業邁進:再另一條路就是北上,利用內地廉價的人力資源,充足的生產原料,繼續維持自己低廉的成本。


    不過第一種途徑,南下去南洋發展,雖然當地的人力資源成本很低,但是受教育的程度也很低,多數都是不識字的土著。再加上南洋國家政權動蕩,動不動就要鬧一次政變,戰爭,抗議,罷工等此起彼伏,港商的投資未必能夠得到有效的保證。


    同時香港也並不是一個國家,隻是一個大英帝國治下的一座城市而已。一旦港商在南洋投資出現問題。英國是否願意為港商出頭也說不定。即便它選擇為港商出頭。但是能做到多少也是未知數。是隻是發言譴責一下,還是會采取經濟製裁,或者動用軍事武力等,都很難說的清。何況以現在英國不斷下降的國力,它能不能有能力震懾南洋諸國還是個問題。


    所以去南洋投資看起來前景不錯,但其實卻危險重重,一不小心連身家性命都保不住了。


    再次如果選擇第二種途徑,就必須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科學研究。但以香港的科學技術水平。想要完成向高科技工業轉型何其之難。美國矽穀之所以聞名世界,成為全世界都知名的高新科技產業區,是因為在矽穀的旁邊有美國最著名的大學之一,而且周遭也有很多研究所,實驗室等等,匯聚了全美國乃至全世界的科技人才。而正是這麽多世界上最聰明的大腦匯聚在一起,才讓矽穀的高科技產品層出不窮。


    而美國發達的金融業也為高科技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金,而這些資金數量之龐大,足以把一眾香港商人嚇個半死,根本都不是一個重量級的。許貫武的天使投資基金雖然這些年在矽穀做了許多投資。但是它依然不算是矽穀最有資本的投資基金。那些財大氣粗不差錢的基金,可都是有華爾街的銀行家們做後盾。他們的錢基本上可以說是無窮無盡的。


    而如果要港商拿出這麽多錢來投資高科技產業,而且要從頭做起先成立大學,再聘請世界級的專家學者,最後招收全世界最聰明的學生,然後再讓他們進實驗室做研究,然後等出了研究成果之後再進行商轉。隻怕也要等十五年以上的時間。這麽漫長的時間讓商人怎麽等得及?


    而如果港商不願意出這筆錢的話,港英政府顯然也不願意出這筆錢,他們連英國本土的高科技產業還懶得去投資呢,又怎麽願意在香港投入大筆資金?!所以這第二條路看似有門兒,其實連窗戶都十封死的。


    那剩下的唯一一條路就是北上內地了,內地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原材料豐富,而且最關鍵的是,化相通,語言相通,這就會令港商減少很多很多的麻煩。雖然內地之前有過十年浩劫,再之前還有過強製公有製等等,讓港商前去投資心存疑慮,但如果內地采取改革開放政策,並真能夠實施下去,保證政治方麵的穩定,那未嚐不是一個大好的去處。


    《天天日報》財經版就用連續一個月的加強報道,為香港未來的經濟把脈,並且聘請了香港與世界知名的財經專家進行會診,為香港經濟未來的發展開出了三張藥方。當然前兩張又被《天天日報》自己給否決了,那麽剩下的也隻有北上一條出路了。


    以《天天日報》財經版原本親民的風格,隻是報道馬經,**彩,香港本地的財經新聞等,比較遠離那種家國大事的報道,人們拿來翻一翻也隻是要對對**彩,看一看賽馬的預測等等,根本沒成想會看到這麽嚴肅的內容。


    所以最開始的時候,大家還都以為《天天日報》財經版秀逗了,好好地辦你馬經這份很有前途的報紙好了,閑著沒事給香港經濟把什麽脈?!那些事豈是我等升鬥小民能操心的?!那些事是港督和立法局那些老爺們要去浪費腦筋的,我們隻想有工開,有錢賺,有肉吃就好了啦。


    最開始的時候《天天日報》財經版的報道,並沒有引起香港市民多大的重視,甚至連香港的商人們也沒有驚醒。他們如果想看財經報道,一般也都不看《天天日報》財經版,因為這份報紙太低端了一些,主要是麵對升鬥小民的。對國際財經新聞的報道也不及時,遠不及《成報》,《信報》,《星島日報》等。


    但是隨著報道的逐漸深入,一連好幾天連篇累牘的報道,到底還是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尤其《天天日報》把香港本地的財經專家,以及世界知名的財經專家都請了來,更增加了《天天日報》財經版報道的權威性,也讓香港市民開始相信。香港經濟真的快要到一個瓶頸了。而之後的各種擺事實。講道理。舉例子,更加使香港市民相信如果不未雨綢繆,將來真的是要麻煩了。


    當然許貫武這邊看扁香港經濟,也有其他報紙看好香港經濟,比如《成報》,《信報》,《華僑日報》等等,都勸香港市民不要太過悲觀。未來香港經濟不會有太大波動。而《天天日報》財經版的報道純屬無中生有,杞人憂天,造謠生事,唯恐天下不亂。


    當然他們也都有自己的道理,第一香港的地理位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置優越,幾乎就在東亞的正中心,南靠南洋,東靠台灣,北靠大陸朝鮮,西邊還有越南泰國等地。如此良好的地理位置,正適合做貿易樞紐。而香港的海港又是世界知名。船運貨運更是排名世界前列,根本不用擔心會被其他港口超越。


    另外香港是自由貿易港,經濟政策之寬鬆是東亞其他地區所不能比擬的,以它這自由貿易港的地位也可以吸引到大量的投資等,即便不能轉型成為高科技產業,也可以轉型為金融產業區。


    對於《成報》,《信報》,《華僑日報》所提出的觀點,《天天日報》自然也給與了反駁。香港的地理位置雖然優越但並非不可取代,新加坡扼守住馬六甲海峽,占據印度洋與太平洋的運輸要道,地理位置比香港更加的優越。而且新加坡的港口絲毫不比香港差,未來隻要新加坡一發展起來,香港的優勢就會大幅下滑。


    另外內地的魔都,粵州,汕頭,夏門等地地理位置絲毫不差於香港,一旦發展起來之後,香港更加沒有地理優勢。香港當年就是占了魔都的光才發展起來的,如果魔都成為改革開放的試點,那麽香港所謂的優勢就會蕩然無存。以內地的人力,財力,物力,每一樣都不是香港這個城市所能抗衡的。


    至於所謂的自由貿易港,其實也不過隻是政策上的優勢罷了,一旦其他地區爭相效仿,香港還未必能夠競爭的過。而且就算升級成為金融服務型社會,隨著熱錢的大規模湧入,香港原本高漲的物價勢必會繼續瘋漲,到時候香港普通市民能否獲益還很難說。


    ……


    真理是向來越辯越糊塗的,唯一的解決之道就是讓另一方閉嘴。


    香港市民聽了正反兩方的道理之後,全都被忽悠的腦袋暈暈的,幾乎不知道到底該信哪一邊的好了。


    港英政府表麵上沒有回應這種市井爭論,但是在私下裏,一直對內地大加褒揚,並且提出去內地,才是解決香港經濟生存之道的《天天日報》,卻受到了港英政府的警告。而隔海相望的灣灣那邊也卡住了許氏的幾部電影,電檢就是不給予通過。


    看到《天天日報》財經版長達一個月的報道,也已經在社會上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基本上已經達到了許貫武想要的宣傳效果。他便就勢就坡下驢答應了灣灣的要求,不再刊登唱衰香港經濟,宣傳內地的新聞,依舊恢複了以往報道馬經,**彩等的親民路線。


    對於許氏如此識時務,灣灣還是比較高興地。不過鑒於許氏三番四次的表達出親中的傾向,所以還是想要給他一個教訓。他們通過竹聯向許氏這邊傳話,如果還想要保住彎彎市場,最好還是親自過來一趟。


    許貫武收到竹聯方麵的傳話之後,開始還不由得一愣,心想怎麽一個當局的傳話,還要通過黑x會來傳遞,這聽上去也未免太兒戲了吧。


    但後來想到曆史上,的確竹聯曾經被國民黨收編了一段時間,而且還鬧出了“江南案”那個轟動世界的醜聞,心裏就頓時明白了。


    不過雖然收到了這個消息,許貫武卻沒有去灣灣的想法,他把這個事情告訴給了大哥他們,讓他代表自己去灣灣和那邊的當局談一談。


    許貫聽了之後也不禁苦笑,這不是他第一次幫自己這位二弟擦屁股了,當年也是許貫武鬧著要去內地參加廣交會,結果許氏的電影就被灣灣卡住了,死活就不通過審核。現在沒想到因為報道傾向內地的新聞,而再次被灣灣當局點名兒,當真算得上是“惡行滔滔”了。


    其實許貫也搞不懂為什麽二弟這麽傾向內地,在七零年代,八零年代,九零年代,甚至直到新世紀,香港人當麵對到內地人的時候,還總有一種優越感。


    無論電影還是電視上,大陸人要麽是表叔表姐,沒見過世麵,總是鬧出各種笑話;要麽就是省港旗兵大圈仔,打打殺殺,凶悍無比;要麽就是北姑二奶,靠出賣自己的肉躰謀生等等,總之不是男盜女唱就是鄉下土包子。(。。)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鬼馬喜劇之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紀墨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紀墨白並收藏鬼馬喜劇之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