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在大家都忙著拍戲的時候,香港娛樂圈卻又發生一件大事,就是何佐治辭去佳藝電視台董事長一職,交由邵藝夫爵士來擔任。而邵藝夫爵士也早通過不同手段,將其他數位股東手中的股票購買了過來。


    當然因為佳藝電視台之前創台時,向港英當局所做出的保證,任何一位股東的股份不得超過15%。佳藝電視台本身有五個大股東,商業電台,《工商日報》,《華僑日報》,《星島日報》,邵氏,以及怡和洋行,其餘還有一些零散股東。,所以邵爵士還特地安排了幾個人頭。


    而貌似這些股東其實也早就巴不得要離開了,佳藝電視台從七五年成立以來,就一直處在收視低迷的狀態,收視率如論如何也競爭不過無線電視台,甚至連麗的電視台也競爭不過,成為香港三家電視台中,萬年吊車尾的第三台。


    而收視率的低迷不振,自然就影響到了廣告銷量。同時段,無線電視台每秒鍾廣告數千塊,麗的電視台有上千塊,而麗的電視台隻有幾百塊而已。相差足有十數倍之多。再加上佳藝電視台先天不足,每天還有四個小時的黃金時間,需要用來播放教育節目,當中不可以插播任何廣告,這就更讓佳藝電視台損失慘重。


    再者麗的電視台,無線電視台都有兩個牌照,可以同時開設粵語與英語廣播頻道。同時開設兩個頻道,電視劇粵語頻道播完,還可以換到英語頻道繼續播放。這樣一來自然可以分攤成本。而且廣告費都可以收兩次。


    但是佳藝電視台從始至終就隻有一個牌照。電視劇這個頻道播完了之後。如果想多要多放幾次來收回成本,那就要比無線電視台,麗的電視台多放一倍才可以。


    無線電視台的電視劇一般晚上首播,而第二天下午會再重播一次。這種放映時間的調整,既可以滿足普通朝九晚五上班族,一家人晚上開開心心的看電視節目。也可以保證好像上夜班的人,在上午好好休息之後在下午欣賞節目。


    這種重複放映的模式因為針對不同觀眾需求,所以非但觀眾不會方案。反而覺得無線電視台很有人情味。而這招後來也被麗的電視台學去了。但是佳藝電視台如果令電視劇成本下降,則要比無線電視台與麗的電視台再多播兩次才可以。


    也就是說無線電視台和麗的電視台放映一天之內放映兩遍的話,那麽佳藝電視台則需要放映四遍才能夠收回成本。因為它比人家少一個頻道,如果要在成本上和人家看齊,就必須在單一頻道上多播放兩遍。


    但是如果播放兩遍是親民,播放三遍是擾民,那播放四遍的話,簡直就是逼人換台了。佳藝電視台最後搞得隻有大製作的電視劇,才會在早中晚各播放一遍,其他小成本的電視劇則都隻能播放兩遍而已。即使如此佳藝電視台的電視劇,成本還是要比無線與麗的來得高。


    成本居高不下。收入卻又差人一截,久而久之,麗的電視台自然入不敷出,形成了巨大的財政赤字。但是在這佳藝的六大股東之中,除了怡和洋行財大氣粗,不把這點虧損看成大事之外,像《華僑日報》、《工商日報》這等報紙又怎麽能夠等閑看之。


    雖然它們是親台的報紙,在財政上會享受到灣灣當局的補助,但是僅憑那點補助也不夠他們這樣揮霍的。再說之前報紙銷量本來就已經《天天日報》嚴重衝擊到了,收入已經大幅度的衰減,再加上這幾年蔣校長去世,蔣公子上位,而中美關係持續改善,現在島內已經不再奢望能夠反攻大陸,雖然口號還是要喊上遺憾的,但是當局發展的重點已經放在了改善民生上。


    所以像《華僑日報》,《工商日報》這等隻懂得叫囂反攻宣言,卻沒有多少其他作用,又是連年處在虧損邊緣的報紙,基本上就已經被灣灣那邊給放棄了。之前《華僑日報》,《工商日報》每刊登一則攻擊內地的章,都會獲得灣灣當局獎賞的特殊獎勵,但現在當局主要精力都放在改善民生上,所以像這樣的每年四五百萬港幣的特殊補助,也就放在了取消的名單之中。


    失去了灣灣當局的財政補助,報紙的銷量又大幅下降,近幾年《華僑日報》和《工商日報》的日子很不好過,自己泥菩薩過江都自身難保了,怎麽還架得住佳藝電視台持續虧損?!因為這兩家報紙早就有退出的念頭。


    隻是佳藝電視台連年虧損已成事實,連最後加入的久經沙場的邵大亨都難以力挽狂瀾。其他有心想要入股的佳藝電視台的也要多琢磨琢磨了。


    再加上之前籌備佳藝電視台的時候,每位股東都是出了一大筆錢的,而且這幾年也著實是虧得比較厲害,所以《工商日報》,《華僑日報》這倆股東想拋股份,但是卻又把價格定得高高的,想把成本給撈回來。


    盈利前景本來就已經不好,價格又定得那麽高,自然原本就算有心想要接手的,聽到高價之後也望而卻步了。


    而另外幾家股東如《星島日報》,商業電台等,雖然家大業大,錢還是能虧得起的,但是長久這麽不盈利也實在不是辦法。再加上佳藝電視台本身的財政已經出現嚴重的赤字,大股東何佐治與《星島日報》總裁胡仙兒有心想要重新注入資金,但是《華僑日報》,《工商日報》幹喊口號就是不出錢,逼得其他幾位股東也沒有辦法。


    不注入資金的話,那就隻能眼睜睜的看著佳藝電視台破產重組,當然這並算不上什麽好消息。如果真的要走到最後這一步的話,那擁有大部分債權的銀行就要接管佳藝電視台。而這樣一來他們這些股東的利益就會大幅受損。


    在這時候。邵爵士出麵以他的老資格。與幾位大股東經過數次斡旋之後,終於成功將此事圓滿解決。邵爵士幫忙引來了幾位新股東,以相對厚道的價格接手了《華僑日報》,《工商日報》兩個股東的股份,然後又將一些零散股東的股份收購回來,最終成功掌握了過半的股權。


    不過他卻沒有把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把商業電台,怡和洋行,與《星島日報》三大股東趕出董事局。因為邵爵士參考了許貫武的經營模式,也想為自己拉攏一些盟友,形成自己的傳媒帝國。而香港收聽率第一的商業電台,報紙銷量第一的《星島日報》,以及財產不遜於匯豐銀行的怡和洋行,都成了他拉攏的目標。憑借佳藝電視台,他將三家公司牢牢地捆在了自己的戰車之上。


    而邵爵士當上佳藝電視台董事長的第一件事,就是與灣灣的華視,星加坡的新傳媒,大馬的馬來西亞電視台結為姊妹台。四方共同出資拍攝電視劇,拍攝完成之後共同放映。在資金方麵借此來分攤成本,並且在人才方麵實現優勢互補。


    邵爵士這一招不可謂不高明,而且也的確隻有他才擁有如此廣搏的人脈,可以聯係這麽多電視台一起合作。


    邵爵士當年就是在南洋起家的,在當地打下了相當紮實的基礎。邵氏在南洋一帶擁有自家的院線,並且在六零年代憑借這一優勢,同陸雲濤的電懋狠狠的打了一仗。而且正是因為有這麽多自己的院線撐腰,邵氏才能夠在許氏強力打壓之下,依然還能堅挺著屹立不倒。


    而且邵爵士與港英當局,甚至遠在英國的眾參兩院都有人脈,邵爵士甚至還和英女王是好朋友。當年邵藝夫爵士的無線電視台與邱德亙的亞洲電視台爭奪奧運轉播權,邵藝夫爵士就曾經寫信向英女王求助,最後成功獲得與亞視共同轉播奧運會的資格,讓邱德亙狠狠地吃了一個啞巴虧。


    要知道邱德亙為了爭取轉播權,可是投入了相當大的人力物力,就等著借此和無線電視台一較高下了。但現在人家獲得了奧運轉播權,而且以無線本來就高高在上的收視率,那這場仗沒有打就已經輸的褲子都沒了。


    邵爵士和港英政府關係密切,又與英國政府十分的曖昧,在七七年的時候甚至還獲得了英政府頒發的下級勳位爵士,是香港娛樂圈的第一人。而馬來西亞,星加坡等都曾做過英國的殖民地,二十年前才宣告**。


    英政府雖然退出了馬來西亞,星加坡等地,但在原殖民地還留有不少的影響力,而邵爵士正是憑借自己的人脈,又借助英政府的勢力,才可以與馬來西亞國家電視台,星加坡的新傳媒等結成盟友。


    而灣灣那邊卻也是憑借之前的人脈,灣灣本來就是邵氏電影的主要市場,在那裏他可是有不少朋友的,再者邵爵士一向持親台親英的立場,直到中英談判結束之後,宣布香港九七年回歸,邵爵士才開始陸續在內地投資興建逸夫樓。而在此之前他是一直和灣灣關係曖昧的。


    而華視就是灣灣當局所開設的電視台,不過相比之前的中視,台視,華視的經營更為自由一些,所拍攝的電視劇也更受老百姓的歡迎。之前佳藝電視台就曾經多次從華視購買電視劇,也都取得了相對不錯的收視率。


    這一次的成功結盟,讓電視劇的成本問題,不再成為佳藝電視台的致命缺陷。有這四位盟友共同分擔成本,他的電視劇成本比無線電視台,麗的電視台都要低得多。


    而且因為電視是要在兩岸四地放映,收視人口自然也比無線與麗的多得多。這樣一來令佳藝電視台的影響自然升高,而影響力升高自然也就代表著廣告費用的增長。


    ……


    許貫武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也不禁被邵爵士的手眼通天給嚇了一跳,說實話他還真沒想到邵爵士會出此奇招,簡直就是把無線電視台和麗的電視台給狠狠地將了一軍。


    有了這三位盟友的話,佳藝等於變相的增開了三個頻道,不僅成本降低,影響力升高,廣告費用增加,而且最關鍵的一點就是這個同盟,斷絕了無線和麗的所拍電視劇的外賣之路。


    之前無線和麗的所拍攝的電視劇,是會賣給星加坡,灣灣,馬來西亞等電視台的,但是現在結成同盟之後,他們自然再買無線和麗的所產的電視劇,這讓無線和麗的不禁損失了一條生財之道。(。。)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鬼馬喜劇之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紀墨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紀墨白並收藏鬼馬喜劇之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