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過後數日,顧雍與顏良、文醜都相繼而來。


    對於顏良、文醜我自是好生安慰一番,並叫其到高順將軍處為一副將。


    顧雍對我也隻有一個要求,若是家族有什麽危機,還望我給其一個安生的地方。我自是滿口答應,並叫其治理司隸一地。


    不想數日之後,賈詡給我介紹了一位大才:戲誌才!


    戲誌才來到了我府上。戲誌才相貌平平並無奇特之處,唯獨一雙細眼中不時閃過一絲精光。


    戲誌才向我行了一禮,語氣平和但清晰地說道:“草民乃是穎川書院的學士——戲誌才。今日能有幸見到丞相,真是草民之幸也。”


    貌似這個戲誌才是個早死的人啊。我在心中歎道。我觀其眉宇,確實有一股黝黑之色。看來曆史確實是不假。


    我笑道:“今日文和向本相說,有一大才到來,本相見之,果然不同凡響。”


    戲誌才感歎道:“文和先生才是智謀之士也,誌才不及多矣。”


    我向戲誌才說道:“不知戲誌才到此,有何教本相焉?”


    戲誌才不慌不忙的說道:“草民猜想,丞相對關外之敵軍,應該已經成竹在胸了。”


    我大笑道:“果然是智謀之士也。如今關外數十萬大軍隊本相虎視眈眈,本相卻是早有準備。”


    我冷冷一笑道:“本相手中三十萬百戰之師,正麵對抗尚有許多勝算,加上虎牢、汜水關之險,他們又有何能與本相相抗也?”


    戲誌才臉上lou出一絲笑意,說道:“丞相真乃是明主也。”


    我微微一笑,說道:“本相以為,所謂明主,未必便要有如三皇五帝般的雄才偉略,隻要能勤政愛民,胸懷遠大,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便可稱得上明主!”


    戲誌才深深覺得此話有些道理,下跪道:“小人微末之計,就托付於丞相了。”


    我大喜道:“好,本相有怎會虧待於誌才。就封你為丞相長史,輔佐本相處理各種政務。”


    戲誌才大聲拜謝。我向其說道:“誌才,本相觀你眉宇,似乎是身體不適。最好到華佗那邊去看看。”


    戲誌才歎道:“誌才確實偶爾也會感到身體不適,如此,誌才就去看看吧。”


    戲誌才去領官服的時候,才得知,這是秩俸千石的大官。到華佗的醫官一看,差點沒把他嚇壞了,華佗竟然說他再不治療,隻有5年的壽命了。戲誌才自是對我感恩戴德不提。


    要來的終究要來。袁術發出矯詔之後,各路諸侯盡皆起兵響應。


    第一鎮,交遊豪俊,結納英雄,四世三公、南陽太守袁術。


    第二鎮,闊論高談,知今博古,豫州刺史孔伷。


    第三鎮,孝悌仁慈,屈己待士,兗州刺史劉岱。


    第四鎮,勇武超群,勇敵賊寇,下邳郡守呂布。


    第五鎮,仗義疏財,揮金似土,渤海太守王匡。


    第六鎮,賑窮救急,誌大心高,陳留太守張邈。


    第七鎮,恩惠及人,聰敏有學,東郡太守喬瑁。


    第八鎮,忠直元亮,秀氣文華,山陽太守袁遺。


    第九鎮,有謀多智,善文能武,濟北相鮑信。


    第十鎮,聖人宗派,好客禮賢,北海太守孔融。


    第十一鎮,武藝不凡,威儀出眾,廣陵太守張超。


    第十二鎮,仁人君子,德厚溫良,徐州刺史陶謙。


    第十三鎮,相貌不凡,能征善戰,彭城郡守馬騰。


    第十四鎮,聲如巨鍾,風姿英偉,北平太守公孫瓚。


    第十五鎮,隨機應變,臨時勇為,上黨太守張楊。


    第十六鎮,英雄冠世,剛勇絕倫,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


    第十七鎮,智與寇敵,英勇頑強,陳留郡豪俠曹操。


    諸路軍馬,多少不等,有三萬者,有一、二萬者,各領文官武將,投洛陽來。


    其實在擬這份表時,袁術對其中的數人是很不願意的。像呂布與馬騰都隻是一介武夫,曹操也隻是一個遊俠,無半點官職。若不是從他那傳出的消息,像曹操這類人,隻能做一部將。


    不過袁術還是聽從了部下的建議,多一份力量,就多一分把握。這個道理,袁術也是懂得的。


    馬騰的彭城府中,其侄馬岱問馬騰:“董卓對我等也算是有恩,為何要與其為敵也。”


    馬騰喝道:“董卓禍亂天下,禁停皇上,霸占三州,一副席卷天下的氣勢。我馬騰又豈能讓其如願!”


    一旁的馬超怒道:“正好還董卓當年的一箭之仇!”剛剛年滿20的馬超眼中卻閃過一絲與年齡不相符合的欲望!


    如今馬超的武藝已是大進。隨著武藝的增長,隨之增長的,還有一顆雄心勃勃的野心!


    下邳郡守呂布。自從他到達下邳之後,就強力征兵,征得3萬,再由他親自訓練。雖隻是半年,但戰陣擺得也是有模有樣,頗有一番氣勢。再加上自己的原先的3萬將士,共有六萬將士,已是一方強大的諸侯。


    呂布的眸子裏閃過一絲激動:哼哼···董卓,你的丞相的位子,我可是已經等了很久了······


    洛陽丞相府中,戲誌才、李儒與賈詡齊聚一堂。


    李儒拿著這份表給查看,我歎道:“呂布此等無義之輩,自是不會憐惜我當年之恩。不想連馬騰也敢反叛於我?當真可恨!”


    李儒向我問道:“主公,此戰大軍該如何安排?”


    “莫急?”我單手一揮,說道,“先要搞清楚敵軍匯聚的地方,才可派兵也。你等皆是智謀之士,應該知道他們總攻之地也。“


    他們三人對視一眼,眼中並沒有詢問之意,俱是微微一笑,三人都是一致的肯定。


    李儒說道:“敵軍主攻之地,絕對會是虎牢關!”


    “哦,為何?”我雖然知道也在那個地方,但卻不知道為什麽他們會選那個地方。為什麽不選離關外較近的汜水關呢?


    李儒向我介紹道:“主公有所不知。汜水關周邊有一條湍急的河流。若是攻關,人數不可超過萬餘。不然若是撤退,後麵有大軍追擊,很難做到全軍而退。故此,汜水關絕不可能是聯軍的主攻目標。”


    我略微一歎,道:“原來如此。”


    “不過此戰關乎我等命運存亡之際也,不可掉以輕心。勝之,意義重大。如此須得本相親自出馬才成。”


    “主公英明。儒也是有此想法。”


    “主公英明。”戲誌才與賈詡齊聲說道。


    我細細一想,說道:“涼州有將士10萬餘,雍州有將士8萬餘,司隸有將士20萬餘。總共有40萬大軍。調雍州將士三萬,前往虎牢關。儒,本相留大軍三萬與你,李肅為副手。洛陽之地,萬不能讓宵小所趁也。”


    “主公放心。司隸之地已沒有勢力再和主公作對也。”


    我點了點頭,心中暗想:沒想到鏟除了士族,還有這個好處!


    那曆史上的董卓呢?現在細細一想才知道,董卓在大戰開始之時,並沒有派出全部的軍隊。看來也是為了防備士族。怪不得後來洛陽的士族幾乎被董卓全滅呢?可能就是這個原因吧。


    “本相親自率領眾將士20萬人並賈詡、戲誌才二人,鎮守虎牢關。”


    “願為主公效力!”賈詡與戲誌才齊聲喝道。


    “儒,本相隻帶大軍2個月的糧草。之後大軍的糧草,你還需由你負責也。”


    “主公放心。司隸之地,逃離的士族留下大量的糧食,足夠20萬大軍2年之用。糧食缺少之時,儒自會派遣將士送糧食前往虎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董卓霸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非我所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非我所想並收藏董卓霸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