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平藩(四)
朝廷大軍行軍一個多月後,終於抵達藩地城外。
楚將軍老而彌堅,性情沉穩,命大軍在城外二十裏處紮營。
三位藩王以潁川王為首。若能先收服潁川王,河靖王彰德王也會心慌意亂,或許會不戰而勝。
楚將軍心裏打著如意算盤,並未急著攻城。
接連幾日,楚將軍派人去城門下去城門下宣讀聖旨,令潁川王迅疾打開城門投降,俯首去京城向天子請罪。並且暗中下令,命城裏的內應四處傳言,說潁川王是逆臣反賊,藩地的官員百姓都是無辜的,不應被牽連,諸如此類。
城內百姓果然人心惶惶。
城外是十萬朝廷大軍,一旦發起攻擊,能撐上多久?謀逆是十惡不赦的重罪,他們隻是升鬥小民,誰坐龍椅誰執掌藩地,對他們而言,其實都沒什麽影響。
有一些百姓,已經悄悄收拾家中金銀細軟。奈何幾處城門都牢牢關緊,根本沒有出城的可能。
潁川城內的氣氛,一日日緊張起來。
潁川王府內,潁川王召了幾個兒子前來。
潁川王年近六旬,麵色紅潤,精神極佳,哪有半分病重的模樣。
潁川王子嗣同樣興盛,一共生了五個兒子。潁川王世子今年四十,身高力壯,目中閃著精悍的光芒。其餘幾個兒子,也不遑多讓。
“父王,”潁川王世子沉聲道:“城下日日有人宣讀什麽狗屁聖旨,擾亂守城士兵的軍心。城內也流言四起,百姓惶惶不安。長此下去,對我們極為不利。”
“大哥說的沒錯。”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領兵衝出去,廝殺個痛快。”
“正是。朝廷以為我們隻有四萬兵力,可是太低估我們了。我們城內有五萬精兵,且有良馬良弓。拚力廝殺之下,未必沒有勝算。”
“兒臣願領兵出城,殺他們一個措手不及。請父王恩準!”
兒子們一個個慷慨激昂,自請領兵。
潁川王目光一掃,冷笑一聲:“你們領兵出去,正中了對方下懷。連這點耐性都沒有,還打什麽仗!幹脆將藩地雙手奉送給朝廷算了!”
潁川王一發怒,兒子們頓時噤若寒蟬,沒人敢再吭聲。
“你們幾個給我聽好了。我們兵力再足,正麵相抗,也不是朝廷對手。所以,我們隻要守住城池便可。”
“我們為這一日準備了十數年,城內糧食充足,吃上三年亦是足夠。”
“朝廷軍隊遠道而來,糧草兵餉的消耗更勝我們。再者,他們奉旨前來平藩,若無寸功,如何向朝廷交代?我們就和他們耗下去,看誰更有耐性。”
“誰熬不住,誰就先輸了一頭!”
……
潁川王這個老賊,老謀深算,極難應付。每日將城門關得極緊,任憑城門下如何叫陣,依然龜縮不出。
半個月後,楚將軍終於下令攻城。
正如潁川王所料,朝廷十萬大軍浩浩蕩蕩而來,每日消耗的糧草是個極驚人又可怕的數字。潁川王龜縮在城裏耗得起,楚將軍卻耗不起。每日送往京城的軍情戰報上,不能總是“在城門下叫戰無果”幾個字吧!
激將之計沒有用,那就正麵出擊!
潁川王耗費十數年之功,修建了堅固的城牆。城門尤其高大堅固,城外還有二十米寬的護城河。可謂易守難攻。
楚將軍為人謹慎,並未冒進,一開始幾日隻派數千人試探著攻城,借以摸清潁川城的兵力戰力。
雙方一交戰,各自心中凜然。
潁川王驚覺自己低估了朝廷士兵的戰鬥力。楚將軍則驚覺潁川王兵力比之前預估的更充足,且兵器精良,想攻下潁川城,絕不是易事。
楚將軍一邊召集軍中武將們商議對策,一邊派人送信去京城。
斥候日夜兼程回京,也要十餘日。一來一回,就要接近一個月。戰場瞬息變化,軍情時時不同。也因此,才有將在外軍命有所不授之說。
朝廷大軍行軍一個多月後,終於抵達藩地城外。
楚將軍老而彌堅,性情沉穩,命大軍在城外二十裏處紮營。
三位藩王以潁川王為首。若能先收服潁川王,河靖王彰德王也會心慌意亂,或許會不戰而勝。
楚將軍心裏打著如意算盤,並未急著攻城。
接連幾日,楚將軍派人去城門下去城門下宣讀聖旨,令潁川王迅疾打開城門投降,俯首去京城向天子請罪。並且暗中下令,命城裏的內應四處傳言,說潁川王是逆臣反賊,藩地的官員百姓都是無辜的,不應被牽連,諸如此類。
城內百姓果然人心惶惶。
城外是十萬朝廷大軍,一旦發起攻擊,能撐上多久?謀逆是十惡不赦的重罪,他們隻是升鬥小民,誰坐龍椅誰執掌藩地,對他們而言,其實都沒什麽影響。
有一些百姓,已經悄悄收拾家中金銀細軟。奈何幾處城門都牢牢關緊,根本沒有出城的可能。
潁川城內的氣氛,一日日緊張起來。
潁川王府內,潁川王召了幾個兒子前來。
潁川王年近六旬,麵色紅潤,精神極佳,哪有半分病重的模樣。
潁川王子嗣同樣興盛,一共生了五個兒子。潁川王世子今年四十,身高力壯,目中閃著精悍的光芒。其餘幾個兒子,也不遑多讓。
“父王,”潁川王世子沉聲道:“城下日日有人宣讀什麽狗屁聖旨,擾亂守城士兵的軍心。城內也流言四起,百姓惶惶不安。長此下去,對我們極為不利。”
“大哥說的沒錯。”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領兵衝出去,廝殺個痛快。”
“正是。朝廷以為我們隻有四萬兵力,可是太低估我們了。我們城內有五萬精兵,且有良馬良弓。拚力廝殺之下,未必沒有勝算。”
“兒臣願領兵出城,殺他們一個措手不及。請父王恩準!”
兒子們一個個慷慨激昂,自請領兵。
潁川王目光一掃,冷笑一聲:“你們領兵出去,正中了對方下懷。連這點耐性都沒有,還打什麽仗!幹脆將藩地雙手奉送給朝廷算了!”
潁川王一發怒,兒子們頓時噤若寒蟬,沒人敢再吭聲。
“你們幾個給我聽好了。我們兵力再足,正麵相抗,也不是朝廷對手。所以,我們隻要守住城池便可。”
“我們為這一日準備了十數年,城內糧食充足,吃上三年亦是足夠。”
“朝廷軍隊遠道而來,糧草兵餉的消耗更勝我們。再者,他們奉旨前來平藩,若無寸功,如何向朝廷交代?我們就和他們耗下去,看誰更有耐性。”
“誰熬不住,誰就先輸了一頭!”
……
潁川王這個老賊,老謀深算,極難應付。每日將城門關得極緊,任憑城門下如何叫陣,依然龜縮不出。
半個月後,楚將軍終於下令攻城。
正如潁川王所料,朝廷十萬大軍浩浩蕩蕩而來,每日消耗的糧草是個極驚人又可怕的數字。潁川王龜縮在城裏耗得起,楚將軍卻耗不起。每日送往京城的軍情戰報上,不能總是“在城門下叫戰無果”幾個字吧!
激將之計沒有用,那就正麵出擊!
潁川王耗費十數年之功,修建了堅固的城牆。城門尤其高大堅固,城外還有二十米寬的護城河。可謂易守難攻。
楚將軍為人謹慎,並未冒進,一開始幾日隻派數千人試探著攻城,借以摸清潁川城的兵力戰力。
雙方一交戰,各自心中凜然。
潁川王驚覺自己低估了朝廷士兵的戰鬥力。楚將軍則驚覺潁川王兵力比之前預估的更充足,且兵器精良,想攻下潁川城,絕不是易事。
楚將軍一邊召集軍中武將們商議對策,一邊派人送信去京城。
斥候日夜兼程回京,也要十餘日。一來一回,就要接近一個月。戰場瞬息變化,軍情時時不同。也因此,才有將在外軍命有所不授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