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喝的酩酊大醉,他宴請了所有能從疏勒城找到的安西軍後裔,總共不過一百三十七人。
這一百三十七人,男女老少都有,丁壯並不多,大多數還幾乎快成土著了,很多隻是還記得祖先,連漢話都說不利索。
但張昭沒有絲毫看不起的意思,在幾百萬胡人的包圍下,平日根本沒有說漢話的氛圍,一百多年下來,還能有一百多人在,算是不錯了。
當然這不代表著安西軍後人就隻有這麽一百多人,鄭通和李七郎給了張昭一個非常重要的消息。
那就是在疏勒逐漸綠化的過程中,遷移到這裏安西軍後裔,害怕再次成為下一個被針對的對象,為了族群的安全,他們在幾年內又連續遷出了疏勒。
在遷出疏勒的安西軍後裔中,分成了兩個部分,一部分以楊家和鄭家為首,他們往拔汗那國,也就是費爾幹納盆地遷移而去。
因為拔汗那國王在被大食滅國之後,曾帶著族人到疏勒尋求安西軍庇護,不過彼時安西軍正麵對吐蕃軍的巨大威脅,根本沒能力西進費爾幹納盆地,為拔汗那王複國。
於是幾十年下來,複國無望的拔汗那國王這支人,最後也融合進了安西軍中。
所以在遷出疏勒的時候,鄭家和楊家就與拔汗那王後裔一起,遷回了拔汗那。
不但因為拔汗那王族後裔熟悉當地,還因為費爾幹納是個盆地,四周多崇山峻嶺,加之此時人煙稀少,隻要往山上一藏,就可以避開大部分敵人,苦是苦了點,但能活下來。
第二支人則牽往了疏勒以南的葛羅嶺一帶,因為當時蔥嶺守捉將羅家的後人還在此地堅持,同樣也是高山峻嶺,利於躲藏,這支人以疏勒鎮守使魯陽的後人為主,兼有蘇、白等家。
這兩支人中,遷往拔汗那國的這支,人數最多,鄭通和李七郎這樣留在疏勒城依附大雲寺的,實際上就是這支人留在疏勒的眼線。
不過他們也因為各種原因,已經七八年沒有音訊了,不過八年以前,這支人派人來過疏勒,據說已有丁口數千,還修了城池,建了學堂。
可是前去葛羅嶺的這一支人,情況就有些不妙,他們被喀喇汗國派人攻打過好幾次,還出了泄露忠貞庫秘密的魯三郎這種叛徒,搞不好已經族滅了都未可知。
<a id="wzsy" href="http://www.cxzww.com">cxzww.com</a>
除了這兩支人以外,還有一支人,也就是被懷疑是叛徒,與眾人鬧翻選擇了東遷的郭家。
現在隻知道他們是在大約四十年前遷到了龜茲附近,也有說他們往碎葉城的方向去了。
但這隻是個大概的說法,具體連道真大師,也不知道他們到底身在何處。
郭家人是安西軍中人數最多的家族,要是他們還在的話,丁口也不少,四十年繁衍下來,起碼有上萬人,必須要找到。
至於這些人不去於闐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於闐的李聖天也是胡人,雖然張昭從後世曆史中發生的事情,知道李聖天堅守漢家文化,是個精唐,但安西軍不知道啊!
何況當年吐蕃人攻陷於闐的時候,李聖天的祖上可是當過叛徒的。
不然怎麽疏勒裴和龜茲白這兩家王族都被吐蕃人殺了個精光,反而於闐的尉遲家能獨存,最後還能翻盤,就是因為他們在吐蕃人攻陷於闐的戰爭中,選擇了投降。
惠興和尚的祖先,於闐鎮守使楊日佑,就是因為尉遲家投靠吐蕃而被迫北撤的,所以從內心來說,安西軍的後裔們,根本就不信任於闐尉遲家。
加上當年安西軍的後裔在西州被胡人突襲,到了疏勒又被喀喇汗視為異類連連打擊,他們已經不相信任何安西的胡人了。
他們隻想著怎麽把自己藏起來,藏深一點,因為他們覺得,隻有這樣隱藏下去,才能等到中原複興,派兵東進的時候。
了解完了這些,張昭也知道自己該怎麽辦了,安西軍的後裔人數應該不算太多,最多也能找到一兩萬人,同時於闐的幾千唐兒已經注定不會跟他走,那麽他能帶回去的人,應該不會太多,還是要走精兵路線才行。
但此時的安西生產力是很低的,鐵甲乃至鐵製武器,都是非常珍貴的。
可要走精兵路線,就要大量的鐵甲和武器,就他現在這憾山都一百來套甲,已經把張昭的家底都快掏空了。
此後雖然從薩克圖的寶庫中搜羅到了不少,但也就一百多套,從李聖天那裏要來的甲,也就是幾十套而已,滿足現階段是沒問題的,但要回到瓜沙去奪權,還是遠遠不夠。
所以張昭現在最大的需求,就是鐵甲,可是以安西原始的冶鐵業,要在短時間搞出幾百套鐵甲,是非常不現實的,非要找,就隻有一個地方或許可以滿足。
那就是安西軍後裔埋藏的寶藏忠貞庫,按照道真大師的說法,忠貞庫中沒有多少金銀,這也跟張昭猜的差不多,當年安西軍都被打的隻剩下了龜茲一城,連兩萬人的衣食都不能供應,哪有多少金銀埋到地下。
但是這忠貞庫中,卻有兩樣寶物是張昭眼饞不已的,一是按照流傳下來的賬冊統計,忠貞庫中最少有紮甲等鐵甲五百套以上,生鐵數萬斤,其餘各種刀槍劍戟無數。
這個張昭是相信的,因為當年大唐的安西軍可是唐軍中裝備最好的軍隊之一,鼎盛時期有兵五六萬的安西軍,存下幾百套紮甲和大量武器,完全是有可能的。
雖然現在忠貞庫已經在地底埋藏快五十年,但隻要保存的好一點,不被水給泡了,武器可能已經被損壞,但甲胄還是有價值的。
就算有所損壞,也不過就是去鏽和重新打磨、穿繩等事,穿越前他就是搞這個的,修複甲胄應該不難。
第二樣寶物就是忠貞庫中藏有大雲寺埋藏的大量珍貴佛經,其中最珍貴的,就是曾經存放於大雲寺中的釋迦摩尼佛舍利和傳說釋迦摩尼出生時用過的佛誕床。
如今整個河西之地最為信佛,特別是盤踞涼州周圍嗢末人非常虔信。
嗢末人是吐蕃六穀部的祖先,其中很多是實際上是隴西唐民的後代,密宗佛教嘛,後世共和國了藏人還信的很虔誠呢。
要是有了佛教的佛門護法伽藍和釋迦摩尼寶物加持,加上涼州大雲寺的住持,就是三藏法師僧伽羅摩的弟子。
張昭如果能從安西帶回上千甲士,或許就可以借勢成為高駢之後第二個收攬嗢末部的人。
有了他們的支持,張昭才能占據涼州,對抗靈武節度使韓家和定難軍李家,進而把觸手伸向中原。
這一百三十七人,男女老少都有,丁壯並不多,大多數還幾乎快成土著了,很多隻是還記得祖先,連漢話都說不利索。
但張昭沒有絲毫看不起的意思,在幾百萬胡人的包圍下,平日根本沒有說漢話的氛圍,一百多年下來,還能有一百多人在,算是不錯了。
當然這不代表著安西軍後人就隻有這麽一百多人,鄭通和李七郎給了張昭一個非常重要的消息。
那就是在疏勒逐漸綠化的過程中,遷移到這裏安西軍後裔,害怕再次成為下一個被針對的對象,為了族群的安全,他們在幾年內又連續遷出了疏勒。
在遷出疏勒的安西軍後裔中,分成了兩個部分,一部分以楊家和鄭家為首,他們往拔汗那國,也就是費爾幹納盆地遷移而去。
因為拔汗那國王在被大食滅國之後,曾帶著族人到疏勒尋求安西軍庇護,不過彼時安西軍正麵對吐蕃軍的巨大威脅,根本沒能力西進費爾幹納盆地,為拔汗那王複國。
於是幾十年下來,複國無望的拔汗那國王這支人,最後也融合進了安西軍中。
所以在遷出疏勒的時候,鄭家和楊家就與拔汗那王後裔一起,遷回了拔汗那。
不但因為拔汗那王族後裔熟悉當地,還因為費爾幹納是個盆地,四周多崇山峻嶺,加之此時人煙稀少,隻要往山上一藏,就可以避開大部分敵人,苦是苦了點,但能活下來。
第二支人則牽往了疏勒以南的葛羅嶺一帶,因為當時蔥嶺守捉將羅家的後人還在此地堅持,同樣也是高山峻嶺,利於躲藏,這支人以疏勒鎮守使魯陽的後人為主,兼有蘇、白等家。
這兩支人中,遷往拔汗那國的這支,人數最多,鄭通和李七郎這樣留在疏勒城依附大雲寺的,實際上就是這支人留在疏勒的眼線。
不過他們也因為各種原因,已經七八年沒有音訊了,不過八年以前,這支人派人來過疏勒,據說已有丁口數千,還修了城池,建了學堂。
可是前去葛羅嶺的這一支人,情況就有些不妙,他們被喀喇汗國派人攻打過好幾次,還出了泄露忠貞庫秘密的魯三郎這種叛徒,搞不好已經族滅了都未可知。
<a id="wzsy" href="http://www.cxzww.com">cxzww.com</a>
除了這兩支人以外,還有一支人,也就是被懷疑是叛徒,與眾人鬧翻選擇了東遷的郭家。
現在隻知道他們是在大約四十年前遷到了龜茲附近,也有說他們往碎葉城的方向去了。
但這隻是個大概的說法,具體連道真大師,也不知道他們到底身在何處。
郭家人是安西軍中人數最多的家族,要是他們還在的話,丁口也不少,四十年繁衍下來,起碼有上萬人,必須要找到。
至於這些人不去於闐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於闐的李聖天也是胡人,雖然張昭從後世曆史中發生的事情,知道李聖天堅守漢家文化,是個精唐,但安西軍不知道啊!
何況當年吐蕃人攻陷於闐的時候,李聖天的祖上可是當過叛徒的。
不然怎麽疏勒裴和龜茲白這兩家王族都被吐蕃人殺了個精光,反而於闐的尉遲家能獨存,最後還能翻盤,就是因為他們在吐蕃人攻陷於闐的戰爭中,選擇了投降。
惠興和尚的祖先,於闐鎮守使楊日佑,就是因為尉遲家投靠吐蕃而被迫北撤的,所以從內心來說,安西軍的後裔們,根本就不信任於闐尉遲家。
加上當年安西軍的後裔在西州被胡人突襲,到了疏勒又被喀喇汗視為異類連連打擊,他們已經不相信任何安西的胡人了。
他們隻想著怎麽把自己藏起來,藏深一點,因為他們覺得,隻有這樣隱藏下去,才能等到中原複興,派兵東進的時候。
了解完了這些,張昭也知道自己該怎麽辦了,安西軍的後裔人數應該不算太多,最多也能找到一兩萬人,同時於闐的幾千唐兒已經注定不會跟他走,那麽他能帶回去的人,應該不會太多,還是要走精兵路線才行。
但此時的安西生產力是很低的,鐵甲乃至鐵製武器,都是非常珍貴的。
可要走精兵路線,就要大量的鐵甲和武器,就他現在這憾山都一百來套甲,已經把張昭的家底都快掏空了。
此後雖然從薩克圖的寶庫中搜羅到了不少,但也就一百多套,從李聖天那裏要來的甲,也就是幾十套而已,滿足現階段是沒問題的,但要回到瓜沙去奪權,還是遠遠不夠。
所以張昭現在最大的需求,就是鐵甲,可是以安西原始的冶鐵業,要在短時間搞出幾百套鐵甲,是非常不現實的,非要找,就隻有一個地方或許可以滿足。
那就是安西軍後裔埋藏的寶藏忠貞庫,按照道真大師的說法,忠貞庫中沒有多少金銀,這也跟張昭猜的差不多,當年安西軍都被打的隻剩下了龜茲一城,連兩萬人的衣食都不能供應,哪有多少金銀埋到地下。
但是這忠貞庫中,卻有兩樣寶物是張昭眼饞不已的,一是按照流傳下來的賬冊統計,忠貞庫中最少有紮甲等鐵甲五百套以上,生鐵數萬斤,其餘各種刀槍劍戟無數。
這個張昭是相信的,因為當年大唐的安西軍可是唐軍中裝備最好的軍隊之一,鼎盛時期有兵五六萬的安西軍,存下幾百套紮甲和大量武器,完全是有可能的。
雖然現在忠貞庫已經在地底埋藏快五十年,但隻要保存的好一點,不被水給泡了,武器可能已經被損壞,但甲胄還是有價值的。
就算有所損壞,也不過就是去鏽和重新打磨、穿繩等事,穿越前他就是搞這個的,修複甲胄應該不難。
第二樣寶物就是忠貞庫中藏有大雲寺埋藏的大量珍貴佛經,其中最珍貴的,就是曾經存放於大雲寺中的釋迦摩尼佛舍利和傳說釋迦摩尼出生時用過的佛誕床。
如今整個河西之地最為信佛,特別是盤踞涼州周圍嗢末人非常虔信。
嗢末人是吐蕃六穀部的祖先,其中很多是實際上是隴西唐民的後代,密宗佛教嘛,後世共和國了藏人還信的很虔誠呢。
要是有了佛教的佛門護法伽藍和釋迦摩尼寶物加持,加上涼州大雲寺的住持,就是三藏法師僧伽羅摩的弟子。
張昭如果能從安西帶回上千甲士,或許就可以借勢成為高駢之後第二個收攬嗢末部的人。
有了他們的支持,張昭才能占據涼州,對抗靈武節度使韓家和定難軍李家,進而把觸手伸向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