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後,孟再次找上了中人,也通過中人的嘴成功放出一個消息,孟十二郎之所以要賣房賣地,為的是棄筆從軍,到塞北之地為父兄報仇!
孟十二郎要從軍?
消息一出,便如在冷水中滴入滾燙的熱油,孟家莊轟的一聲炸了。便是到井邊挑水的婦人和到田邊翻地的農夫,嘴裏說的也都是這件事。
不出幾日,臨近的幾個社屯也有了風言風語。
“孟十二郎真要投軍?”
“這還有假?我是親耳聽到的。”
“莫非傻了不成,便是不讀書也能種田,好好的田不種,竟要去做廝殺漢。”
幾個農人正說得起勁,另一個聲音插了進來,“種田?那也得有田可重。”
“這話怎麽說?”一個農人放下鋤頭,搓搓耳朵,“孟老六和兩個兒子都是能幹的,總不能一點家底不剩吧?”
“我聽說,”插話的農人蹲在田邊,示意幾人湊近些,刻意壓低了聲音,“孟廣孝不厚道,趁著孟廣智和八郎九郎遭逢大禍欺負孤兒寡母,謀奪房屋田產,逼得十二郎一家走投無路。當初十二郎被從學裏趕出來,不是都說蹊蹺?十三歲就中了童生,本來能和孟大郎一起考秀才的,如今也沒了指望。十二郎要從軍,八成就是因為這個,沒活路了。”
“啊?!此話當真?王老三,你可別亂說。”
“孟廣孝怎麽說也是孟氏的族長,和孟廣智是沒出五服的堂親,能做出這樣的事來?”
“還能有假?別不信,不隻是孟廣孝,連孟廣順和孟廣明都不幹淨,合起夥來算計堂弟的家產。十二郎家六十多畝田賣出去,一多半都是上田,別說三場喪事,三十場也辦得。可看看孟廣智父子三個的身後事是個什麽樣子,十二郎一家現在過的又是什麽日子。”
一番話說完,眾人都覺得有理。要奉養寡母,還要照顧兩個寡嫂,田產房屋保不住,科舉無望,又沒有技藝傍身,從軍,哪怕是到邊塞屯田,至少也是條出路。
這樣一想,孟十二郎要從軍就說得過去了。
世人皆愛八卦,道聽途說,添油加醋之下,孟廣孝等人的名聲越來越不好聽,學中的孟清海亦被同窗問及,好歹顧及讀書人的顏麵,沒有當麵給他難堪。
孟清海卻好似不受影響,整日埋首學問,一心準備幾個月後的院試。此舉讓圍繞在他周身的流言減少許多,陰差陽錯之下還得了縣學訓導的青眼,直言此子遇事不慌,鎮定自若,這份氣度便是難得,他日必成大器。反倒是對素未謀麵的孟惡了幾分。
“流言終非實際,一個被從學中趕走的童生,品性可見一斑。”
得知此事,孟隻是無所謂的笑笑,別說縣學中的訓導,便是縣學教諭,州學學正,府學教授,也與自己毫不相幹。他倒是希望孟清海能考中秀才,那樣樂子才大。
日子一天天過去,流言絲毫沒有平息的跡象。
孟清海能鎮定自若,無關的人也可當做茶餘飯後的談資,被牽扯的孟氏族人卻急得如火燒眉毛。
得知孟的確要從軍之後,孟廣孝徹底坐不住了,或者該說,但凡能與孟扯上點親戚關係的都坐不住了。
十二郎真的要投軍?這還了得!他成了軍戶,帶累的可不隻一家!
募兵製興於明中期以後,明初各地衛所製度尚未崩壞,軍戶多為世襲。
一旦入了軍籍,世世代代都是軍戶,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直到一家死絕。想除籍,除非皇帝開恩朝廷下令,或家中子弟奮發圖強,官至兵部尚書,以大無畏的精神橫掃一切科班出身,成為大明王朝的國防部長。
相比之下,後者的可行性更低,尤其對草根而言,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當然,洪武帝也是草根,但此草根非彼草根,是個人就知道。
更加坑人的是,隻要有軍戶死絕或是逃逸,空出來的位置必須由親戚頂上,親戚沒了,原籍同姓再上。甭管是操持祖業還是垛集抽丁,也甭管是正戶貼戶,總之是一個蘿卜一個坑,填滿為止。
吃空餉?自洪武到永樂,此舉都和找死沒有區別。
養子頂替?在做和尚都要審查戶口,嚴格限定年齡的明初,更是想都不用想。
孟賣田賣房子沒關係,帶著母親和嫂子離開孟家屯也沒問題,要從軍,那就大大的不妙了。
以孟十二郎的先天條件,別說上陣殺敵,恐怕連腰刀都舉不起來。進了軍中,能活過一年就是謝天謝地。
他死了不要緊,孟廣智這一支再沒其他男丁,八郎九郎留下的都是丫頭,勾補軍籍會找到誰的頭上?孟廣孝等人首當其衝。
一旦差人上門,孟大郎考中了秀才也沒用。
孟廣孝急了,他可以不在乎自己的名聲,卻不能不在乎兒子的前程。孟前腳成了軍戶,自己一家後腳就要倒黴。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真有那麽一天,大郎科舉之路也會被徹底堵死。
越想越沒底,終於又找上了孟的家門,態度誠懇不說,還特地在棉襖外邊罩了一件麻衣。
孟拱手行禮,借著垂下的長發扯了一下嘴角。
親情牌?到底誰才是傻子?
“賢侄,你千萬不要衝動,至少也要為你娘多想想。”
孟神情堅毅,十成十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的書生意氣,“大堂伯,家父與家兄均死於韃子之手,連屍骨也未能尋回,此仇不報妄為人!”
孟廣孝額上冒出了一層薄汗,“賢侄,韃子不是那麽好殺的。聽堂伯一句勸,田地和房子是一家安身立命的根本,還是不要賣了。從軍一事也別再想了,安生的在家種地,想要繼續讀書,堂伯也為你想辦法。廣智泉下有知,也必定不願你意氣用事。”
“可二堂伯的錢糧?”
“不要緊,我去說!”孟廣孝連忙接口道:“都是親戚,總要顧念幾分。”
見孟半晌不說話,孟廣孝以為事情有門,不想孟接下來幾句話直接讓他岔了氣,半天沒緩過來。
“多謝大堂伯美意,大丈夫一言九鼎,輕易不得更改。何況人無信不立,堂伯顧念親情,小侄卻不願讓堂伯為難,中人已經找到,待還上幾位堂伯的錢糧,小侄便去投軍。”
“賢侄,聽堂伯一言。”
“大堂伯不必再勸,小侄決心已定,身死亦不悔!”
“賢侄,再考慮一下。”
“不用考慮,”孟手一揮,一副大義凜然狀,“一人從軍,全家……不對,全族光榮!”
光榮個x!
孟廣孝不流汗了,他開始流淚,傻子是不講理的,更是無法溝通的。他當初昏了頭,才會以為傻子“好”。
見孟廣孝還要再勸,孟幹脆扯開衣襟,眉毛倒豎,滿麵猙獰,“誰阻止小侄賣田賣房子,就是阻攔小侄投軍,誰阻攔小侄投軍,就是阻攔小侄為父兄報仇,陷小侄於不孝不義!是小侄不共戴天的仇人!小侄不惜以命相搏!小侄不才,雖揮不起柴刀,菜刀還是沒問題的。”
“賢侄,殺人是要償命的……”
“大堂伯不必擔憂,”孟披頭散發一呲牙,回身取出一本大部頭,正是洪武帝親定的《禦製大誥》,頭一揚,眉一挑,“小侄家有《大誥》!朝廷有令,凡家有大誥者,獲罪減一等。小侄與人搏命,項上人頭無礙,最多也是流刑充軍,若是充軍,倒省卻了路上盤纏。”
邊說邊掂量大誥的重量,對比一下孟廣孝的頭顱,大有躍躍欲試之意。
他是傻子嘛,傻子做事是不能用常理來衡量的。
看著手捧大誥,瑞氣千條狀的孟,孟廣孝嘴唇抖了兩抖,一口氣沒喘上來,眼皮一翻,成功暈了過去。
倒地之前,嘴裏吐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兩個字:我x!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孟十二郎要從軍?
消息一出,便如在冷水中滴入滾燙的熱油,孟家莊轟的一聲炸了。便是到井邊挑水的婦人和到田邊翻地的農夫,嘴裏說的也都是這件事。
不出幾日,臨近的幾個社屯也有了風言風語。
“孟十二郎真要投軍?”
“這還有假?我是親耳聽到的。”
“莫非傻了不成,便是不讀書也能種田,好好的田不種,竟要去做廝殺漢。”
幾個農人正說得起勁,另一個聲音插了進來,“種田?那也得有田可重。”
“這話怎麽說?”一個農人放下鋤頭,搓搓耳朵,“孟老六和兩個兒子都是能幹的,總不能一點家底不剩吧?”
“我聽說,”插話的農人蹲在田邊,示意幾人湊近些,刻意壓低了聲音,“孟廣孝不厚道,趁著孟廣智和八郎九郎遭逢大禍欺負孤兒寡母,謀奪房屋田產,逼得十二郎一家走投無路。當初十二郎被從學裏趕出來,不是都說蹊蹺?十三歲就中了童生,本來能和孟大郎一起考秀才的,如今也沒了指望。十二郎要從軍,八成就是因為這個,沒活路了。”
“啊?!此話當真?王老三,你可別亂說。”
“孟廣孝怎麽說也是孟氏的族長,和孟廣智是沒出五服的堂親,能做出這樣的事來?”
“還能有假?別不信,不隻是孟廣孝,連孟廣順和孟廣明都不幹淨,合起夥來算計堂弟的家產。十二郎家六十多畝田賣出去,一多半都是上田,別說三場喪事,三十場也辦得。可看看孟廣智父子三個的身後事是個什麽樣子,十二郎一家現在過的又是什麽日子。”
一番話說完,眾人都覺得有理。要奉養寡母,還要照顧兩個寡嫂,田產房屋保不住,科舉無望,又沒有技藝傍身,從軍,哪怕是到邊塞屯田,至少也是條出路。
這樣一想,孟十二郎要從軍就說得過去了。
世人皆愛八卦,道聽途說,添油加醋之下,孟廣孝等人的名聲越來越不好聽,學中的孟清海亦被同窗問及,好歹顧及讀書人的顏麵,沒有當麵給他難堪。
孟清海卻好似不受影響,整日埋首學問,一心準備幾個月後的院試。此舉讓圍繞在他周身的流言減少許多,陰差陽錯之下還得了縣學訓導的青眼,直言此子遇事不慌,鎮定自若,這份氣度便是難得,他日必成大器。反倒是對素未謀麵的孟惡了幾分。
“流言終非實際,一個被從學中趕走的童生,品性可見一斑。”
得知此事,孟隻是無所謂的笑笑,別說縣學中的訓導,便是縣學教諭,州學學正,府學教授,也與自己毫不相幹。他倒是希望孟清海能考中秀才,那樣樂子才大。
日子一天天過去,流言絲毫沒有平息的跡象。
孟清海能鎮定自若,無關的人也可當做茶餘飯後的談資,被牽扯的孟氏族人卻急得如火燒眉毛。
得知孟的確要從軍之後,孟廣孝徹底坐不住了,或者該說,但凡能與孟扯上點親戚關係的都坐不住了。
十二郎真的要投軍?這還了得!他成了軍戶,帶累的可不隻一家!
募兵製興於明中期以後,明初各地衛所製度尚未崩壞,軍戶多為世襲。
一旦入了軍籍,世世代代都是軍戶,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直到一家死絕。想除籍,除非皇帝開恩朝廷下令,或家中子弟奮發圖強,官至兵部尚書,以大無畏的精神橫掃一切科班出身,成為大明王朝的國防部長。
相比之下,後者的可行性更低,尤其對草根而言,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當然,洪武帝也是草根,但此草根非彼草根,是個人就知道。
更加坑人的是,隻要有軍戶死絕或是逃逸,空出來的位置必須由親戚頂上,親戚沒了,原籍同姓再上。甭管是操持祖業還是垛集抽丁,也甭管是正戶貼戶,總之是一個蘿卜一個坑,填滿為止。
吃空餉?自洪武到永樂,此舉都和找死沒有區別。
養子頂替?在做和尚都要審查戶口,嚴格限定年齡的明初,更是想都不用想。
孟賣田賣房子沒關係,帶著母親和嫂子離開孟家屯也沒問題,要從軍,那就大大的不妙了。
以孟十二郎的先天條件,別說上陣殺敵,恐怕連腰刀都舉不起來。進了軍中,能活過一年就是謝天謝地。
他死了不要緊,孟廣智這一支再沒其他男丁,八郎九郎留下的都是丫頭,勾補軍籍會找到誰的頭上?孟廣孝等人首當其衝。
一旦差人上門,孟大郎考中了秀才也沒用。
孟廣孝急了,他可以不在乎自己的名聲,卻不能不在乎兒子的前程。孟前腳成了軍戶,自己一家後腳就要倒黴。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真有那麽一天,大郎科舉之路也會被徹底堵死。
越想越沒底,終於又找上了孟的家門,態度誠懇不說,還特地在棉襖外邊罩了一件麻衣。
孟拱手行禮,借著垂下的長發扯了一下嘴角。
親情牌?到底誰才是傻子?
“賢侄,你千萬不要衝動,至少也要為你娘多想想。”
孟神情堅毅,十成十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的書生意氣,“大堂伯,家父與家兄均死於韃子之手,連屍骨也未能尋回,此仇不報妄為人!”
孟廣孝額上冒出了一層薄汗,“賢侄,韃子不是那麽好殺的。聽堂伯一句勸,田地和房子是一家安身立命的根本,還是不要賣了。從軍一事也別再想了,安生的在家種地,想要繼續讀書,堂伯也為你想辦法。廣智泉下有知,也必定不願你意氣用事。”
“可二堂伯的錢糧?”
“不要緊,我去說!”孟廣孝連忙接口道:“都是親戚,總要顧念幾分。”
見孟半晌不說話,孟廣孝以為事情有門,不想孟接下來幾句話直接讓他岔了氣,半天沒緩過來。
“多謝大堂伯美意,大丈夫一言九鼎,輕易不得更改。何況人無信不立,堂伯顧念親情,小侄卻不願讓堂伯為難,中人已經找到,待還上幾位堂伯的錢糧,小侄便去投軍。”
“賢侄,聽堂伯一言。”
“大堂伯不必再勸,小侄決心已定,身死亦不悔!”
“賢侄,再考慮一下。”
“不用考慮,”孟手一揮,一副大義凜然狀,“一人從軍,全家……不對,全族光榮!”
光榮個x!
孟廣孝不流汗了,他開始流淚,傻子是不講理的,更是無法溝通的。他當初昏了頭,才會以為傻子“好”。
見孟廣孝還要再勸,孟幹脆扯開衣襟,眉毛倒豎,滿麵猙獰,“誰阻止小侄賣田賣房子,就是阻攔小侄投軍,誰阻攔小侄投軍,就是阻攔小侄為父兄報仇,陷小侄於不孝不義!是小侄不共戴天的仇人!小侄不惜以命相搏!小侄不才,雖揮不起柴刀,菜刀還是沒問題的。”
“賢侄,殺人是要償命的……”
“大堂伯不必擔憂,”孟披頭散發一呲牙,回身取出一本大部頭,正是洪武帝親定的《禦製大誥》,頭一揚,眉一挑,“小侄家有《大誥》!朝廷有令,凡家有大誥者,獲罪減一等。小侄與人搏命,項上人頭無礙,最多也是流刑充軍,若是充軍,倒省卻了路上盤纏。”
邊說邊掂量大誥的重量,對比一下孟廣孝的頭顱,大有躍躍欲試之意。
他是傻子嘛,傻子做事是不能用常理來衡量的。
看著手捧大誥,瑞氣千條狀的孟,孟廣孝嘴唇抖了兩抖,一口氣沒喘上來,眼皮一翻,成功暈了過去。
倒地之前,嘴裏吐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兩個字:我x!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