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十一年四月初七,身負燕王密令的沈百戶在開平衛鄭千戶麾下安營紮寨。隨他奔赴開平的騎士也分編入伍。一人為總旗,九人為小旗幟,麾下步卒騎卒各半,袢襖,兵器,戰馬皆在當日撥付,衛所相關人等的工作效率接連刷新了有司的各項記錄。
可見背靠大樹好乘涼,燕王二字的威力之大。
鄭千戶原為開平左屯衛百戶,能榮升千戶一職,蓋因洪武二十九年隨燕王北征沙漠,屢立功勞而得。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鄭千戶算是一腳踏上了燕王的船,衛指揮使徐忠把沈瑄一行人安排到他這裏,未嚐沒有結好燕王的考慮。
陛下老矣,且臥病多時。太孫年幼,諸藩王年富力強,燕王寧王晉王等更是戰功彪炳,聲震北疆。
一旦陛下大行,太孫弱而諸王強,若無異心者尚可,若……結好燕王,或福蔭一族,也或可滿門招禍。
鄭千戶打了個激靈,額上冒出了冷汗,不敢再想。
四月初十,距開平衛不到三百裏的孟家屯,一身紅袢襖,腰懸木牌的孟站在屯口,同家人和族人話別。
孟王氏拉著孟的手,囑托的話好似說不完,兩位嫂子站在孟王氏的身後,看著即將遠行的小叔也是眼圈泛紅。孟三姐拽著孟的衣角,孟五姐幹脆抱著孟的大腿,哭得直打嗝。
“十二叔……”
看著家中諸人,孟汗顏。
感動歸感動,可他隻是去從軍,不是去送死。
需要這樣嗎?
孟重九和幾位族親也在路邊送行。族人出錢置辦的衣物幹糧都捆在一匹駑馬背上,韁繩牽在一個高大的青年手裏,他是孟重九的次孫,單名一個虎字,比孟年長三歲,卻不依照族中清字排輩,隻因他的父親是贅婿,原本該姓陳。
別看孟虎隻有十七歲,卻長得身高腿長,濃眉虎目,粗獷的男子氣概十足招人眼球。
這樣的身材氣質完全是某人的菜。可站在他麵前,孟卻感到牙酸,生不出任何別樣的心思,這並非因為孟某人底線突然提高,隻因孟虎實在是長得太“正直”了。
參照後世的主旋律電影,這位絕對是手舉**包,胸堵機槍眼,大喊著同誌們向前衝的高大全人物。
相比之下,孟倒更像是躲在戰壕裏揮舞著小手槍,讓弟兄們往前衝的xxx反動派。
身邊有這麽一個正派人物,孟感到壓力很大,非一般的大。
他實在想不通,為何孟老狐狸能養出這樣一隻孫子?
難不成老狐狸也是因為這孫子太過光芒萬丈,想借這次機會將他遠遠的打發了,還能順帶賣自己一個人情?
孟不願意如此“抹黑”叔公大人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可無論怎麽想,都覺得這個可能性最大、
回頭看看臉黑得像鍋底的孟清江,好吧,他承認,提出讓孟清江“隨軍”隻是想為難孟廣孝,卻沒想到對方竟答應得這麽痛快,考慮的時間還不到五分鍾。
孟不過是提了兩句孟清海,孟廣孝就表現得孟清江仿佛不是他親生的,是撿來的一樣。
這讓想當一把壞人的孟相當沒有成就感。
所謂的為難,達不到預期效果就沒有意義了。
不過路上多個壯丁,倒也不是壞事。至於孟清江今後會如何,全看他自己。隻要不觸犯到底線,他不會刻意去為難孟清江。
可見,他還是相當善良的。
送君千裏,終須一別。
孟狠下心將抱著自己大腿的孟五姐拉開,小蘿莉哭得眼睛像核桃,孟的眼眶竟也有些發酸,輕輕撫過孟三姐和孟五姐的頭,聲音有些沙啞,“三姐,五姐,還記著和十二叔的約定嗎?等著,十二叔說到做到,一定讓三姐五姐華服錦裳,十裏紅妝!”
孟許氏和孟張氏再次哭出了聲音,孟躬身向孟重九行禮,沒有隻言片語,孟重九卻已明白他的懇托,伸手將他扶起,“小子放心,九叔公必不負所托。”
“多謝九叔公。”
向幾位族老一一行禮之後,孟撲通一聲跪在了孟王氏跟前,連磕三個響頭,“娘,兒子走了!”
“我兒必成大器,”孟王氏沒有再哭,顫抖著聲音說道:“娘在家中等你衣錦榮歸!待到那日,你爹也必能含笑九泉!”
孟站起身,不及撣去衣上的塵土,轉身便走。
孟虎和孟清江跟在他的身後,孟王氏站在原處,直到三人的背影消失不見,才被兒媳攙扶著歸家。
當此時,孟廣孝和孟廣順等人均臥榻不起,一邊喝藥,一邊恨不能對著孟的小人紮釘子抽鞋底。
原因很簡單,不久前,孟隔三差五就到幾位堂伯家中串門,關起門來一番噓寒問暖,每次都能帶回家寶鈔若幹銅錢不等。
孟廣孝等人咬牙將寶鈔和銅錢塞到他手裏的,笑得比哭還難看。
不收?絕對不行!還錢?不用,堅決不用!
隻要孟十二郎活著,別成天想著去和韃子拚命,也別頭腦發熱給大令寫什麽“孟氏男兒均思殺敵報國”就比什麽都重要!
長輩賜,不可辭。
孟十二郎是個孝順的孩子,自然要成全堂伯們的仁慈之名。至於孟廣孝等人會不會吐血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血三升,就不關他的事了。
比起被幾位堂伯坑走的田產,這些寶鈔和銅錢不過是零頭,但於孟王氏等人而言,卻足夠支撐一年的生活。同樣的,有了孟的宣傳,孟廣孝等人在屯子裏的名聲也有所改善,隻是在學中的孟清海依舊受到排擠,但他仍以大無畏的精神參加了院試,並中了生員。當然,這是後話。
家中的大屋沒有賣,三畝旱田交給了孟重九的長孫耕種,除稅糧之外,孟王氏隻留一成,餘下的全歸對方。這是孟同孟王氏商量後決定的,孟重九幫了他這麽多,對方不提,孟卻不能不放在心上。
人情往來,終究也是門學問。
臨走之前,孟還做了一件事,他將家中抄錄的兩本儒學典籍和筆記交給了族中長者。
“為報父兄之仇,棄從武,這些於已是無用,不如托於族裏,送與族中子弟。”
在孟看來,書中的內容他能倒背如流,此舉不過是將自己用不到的東西送人,順便結個善緣。於孟氏族人卻是件了不得的事。書籍已是難得,何況還有孟十二郎寫下的筆記。他可是考中了童生的,若非被學中趕出,便是秀才也能考得。
族中長者做主,將此事書於木匾之上,奉於祠堂之中,以彰孟十二郎之德。
賀縣令聞聽,讚歎孟的為人之餘,也為他不再科舉略感惋惜。
“此子著實難得。”
不出幾日,孟十二郎的美名更甚。若非他現在是軍戶身份,又在孝中,恐怕媒人能踩平孟家的門檻。
孟有些不好意思,不就是送了幾本書,做了一回好人好事嗎?
歸結起來,還是孟某人對大明朝不夠熟悉,對“讀書”一事在這個年代代表著什麽認識不夠。
當他真正明白這件事背後代表的含義,已經是幾年之後了,到那時,孟家子弟,但凡走科舉之路的,都會感念一聲十二郎,便是北平府乃至日後的北直隸,也都曉得“十二郎贈書”的典故。
所謂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蓋莫如此。
離開孟家屯,孟便一路北上,他與同裏的十二名男丁一同被發往開平衛等處戍屯。
除了他是主動從軍,餘下眾人皆是被勾補或是跟補之人。隨行的還有幾名差人和兩名武官,待出了北平府,隊伍中又多了二十餘人。
用五六個麵餅和半隻熟雞,孟成功和兩名差人稱兄道弟,還從他口中打探出大部分後來者的來曆。
“罪犯充軍。”一個差人抹去嘴上的油花,指著坐在路邊休息的一個中年男人,“瞧見那位沒有,原兵部武庫司郎中,五品的官,如今,嘿!”
孟恍然,頂頭上司的頂頭上司,難怪這位的表情會如此猥瑣。
在明初當官的確是一件朝不保夕的事情。所謂殺官不止,滅門不息,同榜進士一網打盡的彪悍事例,估計隻有在洪武朝才能一觀。
兵部武庫司掌管兵籍,武器,武舉。武庫司郎中是個肥差,危險指數更高。在這裏見著一位,不奇怪。
短暫休整之後,隊伍繼續上路。
沿途所見風景漸漸變得不同,風中仿佛能聞到大片青草的氣息。
在主要路段設置管卡盤查的巡檢也變得分外嚴格,即便有差人隨行,孟等人又有牙牌隨身,巡檢照樣一絲不苟的查看公路引。
後世警察查戶口,估計也沒這麽認真。
過了承德,隊伍再次分開,被勾補軍籍的大部分兵丁目的地是新城衛,另有十餘名罪犯充軍者被發往全寧衛。孟則同那位倒黴的前兵部武庫司郎中一起前往開平衛。
為何他會和一名犯官享受同樣的待遇,被發往邊境極北?
據悉,是因北平都指揮使陳亨在孟十二郎的“分配”問題上插了一腳。
武人考慮問題的方式素來直接,殺韃子,為父報仇,當然要去能見著韃子的地方。
陳亨的確是好意,但於孟,就未可知了。
入夜前,孟一行終於抵達了隆化。
連日趕路,即便有馬代步,孟也是吃不消了。那位原兵部武庫司郎中倒是精神奕奕,在差人看不到的空隙,盯著孟裝幹糧的袋子眼冒綠光,手掌一張一握,骨節哢吧作響,大有起而奪之的意圖。
看著那雙冒綠光的眼睛,孟預感不妙,連忙後退兩大步,中途不忘發揮樂於助人的精神,一腳將距離稍近的孟清江踹了出去。隻是踹的方向有些不對,孟清江於半空中劃過一道優美的弧線,直接撲到了郎中大人跟前,慣性作用下,前郎中大人的後腦勺成功磕上了地麵。
流沒流血不知道,腫一個大包是肯定的。
解決了五穀輪回問題的差人回來,見到的就是這樣一幕。
孟先一步捂住孟虎的嘴,幹笑兩聲,“兩位切莫誤會,實乃吾之堂兄仰慕前郎中大人武藝卓絕,切磋之餘,難免馬有失手,人有失蹄……”
方圓五裏之內,瞬間寂靜無聲。
孟清江未及站起身,後槽牙已磨得咯吱作響。
孟,孟十二郎,老子與你勢不兩立!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可見背靠大樹好乘涼,燕王二字的威力之大。
鄭千戶原為開平左屯衛百戶,能榮升千戶一職,蓋因洪武二十九年隨燕王北征沙漠,屢立功勞而得。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鄭千戶算是一腳踏上了燕王的船,衛指揮使徐忠把沈瑄一行人安排到他這裏,未嚐沒有結好燕王的考慮。
陛下老矣,且臥病多時。太孫年幼,諸藩王年富力強,燕王寧王晉王等更是戰功彪炳,聲震北疆。
一旦陛下大行,太孫弱而諸王強,若無異心者尚可,若……結好燕王,或福蔭一族,也或可滿門招禍。
鄭千戶打了個激靈,額上冒出了冷汗,不敢再想。
四月初十,距開平衛不到三百裏的孟家屯,一身紅袢襖,腰懸木牌的孟站在屯口,同家人和族人話別。
孟王氏拉著孟的手,囑托的話好似說不完,兩位嫂子站在孟王氏的身後,看著即將遠行的小叔也是眼圈泛紅。孟三姐拽著孟的衣角,孟五姐幹脆抱著孟的大腿,哭得直打嗝。
“十二叔……”
看著家中諸人,孟汗顏。
感動歸感動,可他隻是去從軍,不是去送死。
需要這樣嗎?
孟重九和幾位族親也在路邊送行。族人出錢置辦的衣物幹糧都捆在一匹駑馬背上,韁繩牽在一個高大的青年手裏,他是孟重九的次孫,單名一個虎字,比孟年長三歲,卻不依照族中清字排輩,隻因他的父親是贅婿,原本該姓陳。
別看孟虎隻有十七歲,卻長得身高腿長,濃眉虎目,粗獷的男子氣概十足招人眼球。
這樣的身材氣質完全是某人的菜。可站在他麵前,孟卻感到牙酸,生不出任何別樣的心思,這並非因為孟某人底線突然提高,隻因孟虎實在是長得太“正直”了。
參照後世的主旋律電影,這位絕對是手舉**包,胸堵機槍眼,大喊著同誌們向前衝的高大全人物。
相比之下,孟倒更像是躲在戰壕裏揮舞著小手槍,讓弟兄們往前衝的xxx反動派。
身邊有這麽一個正派人物,孟感到壓力很大,非一般的大。
他實在想不通,為何孟老狐狸能養出這樣一隻孫子?
難不成老狐狸也是因為這孫子太過光芒萬丈,想借這次機會將他遠遠的打發了,還能順帶賣自己一個人情?
孟不願意如此“抹黑”叔公大人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可無論怎麽想,都覺得這個可能性最大、
回頭看看臉黑得像鍋底的孟清江,好吧,他承認,提出讓孟清江“隨軍”隻是想為難孟廣孝,卻沒想到對方竟答應得這麽痛快,考慮的時間還不到五分鍾。
孟不過是提了兩句孟清海,孟廣孝就表現得孟清江仿佛不是他親生的,是撿來的一樣。
這讓想當一把壞人的孟相當沒有成就感。
所謂的為難,達不到預期效果就沒有意義了。
不過路上多個壯丁,倒也不是壞事。至於孟清江今後會如何,全看他自己。隻要不觸犯到底線,他不會刻意去為難孟清江。
可見,他還是相當善良的。
送君千裏,終須一別。
孟狠下心將抱著自己大腿的孟五姐拉開,小蘿莉哭得眼睛像核桃,孟的眼眶竟也有些發酸,輕輕撫過孟三姐和孟五姐的頭,聲音有些沙啞,“三姐,五姐,還記著和十二叔的約定嗎?等著,十二叔說到做到,一定讓三姐五姐華服錦裳,十裏紅妝!”
孟許氏和孟張氏再次哭出了聲音,孟躬身向孟重九行禮,沒有隻言片語,孟重九卻已明白他的懇托,伸手將他扶起,“小子放心,九叔公必不負所托。”
“多謝九叔公。”
向幾位族老一一行禮之後,孟撲通一聲跪在了孟王氏跟前,連磕三個響頭,“娘,兒子走了!”
“我兒必成大器,”孟王氏沒有再哭,顫抖著聲音說道:“娘在家中等你衣錦榮歸!待到那日,你爹也必能含笑九泉!”
孟站起身,不及撣去衣上的塵土,轉身便走。
孟虎和孟清江跟在他的身後,孟王氏站在原處,直到三人的背影消失不見,才被兒媳攙扶著歸家。
當此時,孟廣孝和孟廣順等人均臥榻不起,一邊喝藥,一邊恨不能對著孟的小人紮釘子抽鞋底。
原因很簡單,不久前,孟隔三差五就到幾位堂伯家中串門,關起門來一番噓寒問暖,每次都能帶回家寶鈔若幹銅錢不等。
孟廣孝等人咬牙將寶鈔和銅錢塞到他手裏的,笑得比哭還難看。
不收?絕對不行!還錢?不用,堅決不用!
隻要孟十二郎活著,別成天想著去和韃子拚命,也別頭腦發熱給大令寫什麽“孟氏男兒均思殺敵報國”就比什麽都重要!
長輩賜,不可辭。
孟十二郎是個孝順的孩子,自然要成全堂伯們的仁慈之名。至於孟廣孝等人會不會吐血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血三升,就不關他的事了。
比起被幾位堂伯坑走的田產,這些寶鈔和銅錢不過是零頭,但於孟王氏等人而言,卻足夠支撐一年的生活。同樣的,有了孟的宣傳,孟廣孝等人在屯子裏的名聲也有所改善,隻是在學中的孟清海依舊受到排擠,但他仍以大無畏的精神參加了院試,並中了生員。當然,這是後話。
家中的大屋沒有賣,三畝旱田交給了孟重九的長孫耕種,除稅糧之外,孟王氏隻留一成,餘下的全歸對方。這是孟同孟王氏商量後決定的,孟重九幫了他這麽多,對方不提,孟卻不能不放在心上。
人情往來,終究也是門學問。
臨走之前,孟還做了一件事,他將家中抄錄的兩本儒學典籍和筆記交給了族中長者。
“為報父兄之仇,棄從武,這些於已是無用,不如托於族裏,送與族中子弟。”
在孟看來,書中的內容他能倒背如流,此舉不過是將自己用不到的東西送人,順便結個善緣。於孟氏族人卻是件了不得的事。書籍已是難得,何況還有孟十二郎寫下的筆記。他可是考中了童生的,若非被學中趕出,便是秀才也能考得。
族中長者做主,將此事書於木匾之上,奉於祠堂之中,以彰孟十二郎之德。
賀縣令聞聽,讚歎孟的為人之餘,也為他不再科舉略感惋惜。
“此子著實難得。”
不出幾日,孟十二郎的美名更甚。若非他現在是軍戶身份,又在孝中,恐怕媒人能踩平孟家的門檻。
孟有些不好意思,不就是送了幾本書,做了一回好人好事嗎?
歸結起來,還是孟某人對大明朝不夠熟悉,對“讀書”一事在這個年代代表著什麽認識不夠。
當他真正明白這件事背後代表的含義,已經是幾年之後了,到那時,孟家子弟,但凡走科舉之路的,都會感念一聲十二郎,便是北平府乃至日後的北直隸,也都曉得“十二郎贈書”的典故。
所謂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蓋莫如此。
離開孟家屯,孟便一路北上,他與同裏的十二名男丁一同被發往開平衛等處戍屯。
除了他是主動從軍,餘下眾人皆是被勾補或是跟補之人。隨行的還有幾名差人和兩名武官,待出了北平府,隊伍中又多了二十餘人。
用五六個麵餅和半隻熟雞,孟成功和兩名差人稱兄道弟,還從他口中打探出大部分後來者的來曆。
“罪犯充軍。”一個差人抹去嘴上的油花,指著坐在路邊休息的一個中年男人,“瞧見那位沒有,原兵部武庫司郎中,五品的官,如今,嘿!”
孟恍然,頂頭上司的頂頭上司,難怪這位的表情會如此猥瑣。
在明初當官的確是一件朝不保夕的事情。所謂殺官不止,滅門不息,同榜進士一網打盡的彪悍事例,估計隻有在洪武朝才能一觀。
兵部武庫司掌管兵籍,武器,武舉。武庫司郎中是個肥差,危險指數更高。在這裏見著一位,不奇怪。
短暫休整之後,隊伍繼續上路。
沿途所見風景漸漸變得不同,風中仿佛能聞到大片青草的氣息。
在主要路段設置管卡盤查的巡檢也變得分外嚴格,即便有差人隨行,孟等人又有牙牌隨身,巡檢照樣一絲不苟的查看公路引。
後世警察查戶口,估計也沒這麽認真。
過了承德,隊伍再次分開,被勾補軍籍的大部分兵丁目的地是新城衛,另有十餘名罪犯充軍者被發往全寧衛。孟則同那位倒黴的前兵部武庫司郎中一起前往開平衛。
為何他會和一名犯官享受同樣的待遇,被發往邊境極北?
據悉,是因北平都指揮使陳亨在孟十二郎的“分配”問題上插了一腳。
武人考慮問題的方式素來直接,殺韃子,為父報仇,當然要去能見著韃子的地方。
陳亨的確是好意,但於孟,就未可知了。
入夜前,孟一行終於抵達了隆化。
連日趕路,即便有馬代步,孟也是吃不消了。那位原兵部武庫司郎中倒是精神奕奕,在差人看不到的空隙,盯著孟裝幹糧的袋子眼冒綠光,手掌一張一握,骨節哢吧作響,大有起而奪之的意圖。
看著那雙冒綠光的眼睛,孟預感不妙,連忙後退兩大步,中途不忘發揮樂於助人的精神,一腳將距離稍近的孟清江踹了出去。隻是踹的方向有些不對,孟清江於半空中劃過一道優美的弧線,直接撲到了郎中大人跟前,慣性作用下,前郎中大人的後腦勺成功磕上了地麵。
流沒流血不知道,腫一個大包是肯定的。
解決了五穀輪回問題的差人回來,見到的就是這樣一幕。
孟先一步捂住孟虎的嘴,幹笑兩聲,“兩位切莫誤會,實乃吾之堂兄仰慕前郎中大人武藝卓絕,切磋之餘,難免馬有失手,人有失蹄……”
方圓五裏之內,瞬間寂靜無聲。
孟清江未及站起身,後槽牙已磨得咯吱作響。
孟,孟十二郎,老子與你勢不兩立!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