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三年,正月辛酉朔,依洪武年定下的規矩,建帝告天地宗廟,禦奉天殿受朝賀。
辛未,大祀天地於南郊。
丁醜,享太廟,告東昌捷。
跪在太-祖高皇帝神位前,建帝淚流滿麵,皇帝這工作當真不是一般人能幹的。
從登基到現在,好事沒有,鬧心事一大堆,根本沒過幾天舒心日子。
削藩不利,燕王造反,朝中大臣整日鬧騰,一團烏煙瘴氣。耿炳,李景隆,平安,郭英,吳傑,俞通淵……一個個將領帶著希望出征,送回的隻有戰敗的消息。
燕王武力值爆表,又有大風這個作弊器,每每揮出一套組合拳都能把建帝揍趴下。
在燕王麵前,建帝的細胳膊細腿根本不夠看,皇帝的尊嚴被燕王踩在腳底下狠狠碾壓。
想到幾百個憋屈的日子,建帝越哭越傷心,控製不住的向洪武帝告狀,朱棣太不厚道,用拳頭揍人不算,還妄圖控製輿論。
自己小心謹慎二十多年,積攢個仁厚的名聲容易嗎?那個不良中年先舉著靖難大旗造反,想法設法的抹黑自己。又兩次放糧,被百姓頌揚仁慈。更可氣的是,那些糧食壓根不是他的,是從自己手裏搶的!
有沒有這麽無恥,這麽欺負人的?
剛登基的時候,還有兩個番邦派使臣朝賀,雖比不上洪武年間,到底也是個安慰。
結果燕王一造反,連個影子都見不著。蕞爾小邦也敢藐視天家尊嚴,膽敢不按規矩辦事,連派遣使臣解釋一下都沒有,朱允炆心中的憤怒和憋悶簡直是無法形容。
陪同祭祀的宗室和眾臣,見皇帝哭得如此傷心,完全誤會了他哭泣的內容,還以為是觸景傷情,懷念太-祖高皇帝,難免感歎,皇帝果真是仁厚純孝之人啊!
翰林學士方孝孺當即決定撰一篇,好好讚揚一下皇帝的純孝。順便再寫一篇檄,揭露一下燕王的醜惡本質。
兩篇章一起書就,一起傳檄天下,定教世人看清朱棣的真麵目。
什麽仁慈的藩王,奉高皇帝命靖難,朱棣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造反者,為了一己之私掀起兵禍的亂臣賊子!
方孝孺咬牙切齒,心中已然有了腹稿。
神位前,向洪武帝聲討過朱棣的種種不法,種種無恥之後,建帝哭聲一轉,開始祭告東昌大捷。
東昌之戰讓建帝看到了一絲希望的曙光,燕王不是無法戰勝的,就算自己被他揍得鼻青臉腫,隻要找對幫手,還是有能力反敗為勝的。
拳頭不行,那就用腳踹。
踹也不成,直接拍板磚。
有了東昌大捷,建帝相信,勝利終將屬於自己!
想到能將一直藐視自己,動不動就給自己幾巴掌的叔叔狠狠拍死,朱允炆更是淚如雨下。
太激動了。
這樣美好的場景到底何時才能到來?
高皇帝在天有靈,是否能給個指點?
如果朱元璋真的在天有靈,會對此作何感想?隻有他老人家自己知道。
建帝在洪武帝神位前大哭特哭時,燕王也沒閑著。
過年歸過年,造反歸造反。過年不妨礙打仗,也不妨礙他找南軍的麻煩。
占據真定的平安最先被盯上。
自己的地盤上駐紮朝廷軍隊?堅決不行!
朱棣召集謀士和將領,咬牙道:“必須給這小子一點顏色看看!”
建帝禦奉天殿受百官朝賀時,燕王派楊鐸鄭亨領兵攻下了威縣。
建帝在太廟痛哭表東昌大捷時,燕王的軍隊橫掃深州。
平安武力值高,卻沒有三頭六臂。南軍的人數多,架不住將領平庸,根本不是楊鐸鄭亨等人的對手。往往兩三個回合就被斬於馬下。主將被殺,小兵立刻潰散。幾場仗打下來,就算平安時刻發揚救火隊的精神,戰馬卻沒消防車的速度。
收到求救的消息,快馬加鞭趕到,燕軍早已撈夠好處跑得無影無蹤。留下的隻有滿地屍體和翻滾哀嚎的傷兵。
囤積在各處的軍糧和軍械大多被搶走,搶不走的幹脆一把火燒掉。要麽就敲鑼打鼓的告知百姓,燕王又在某處放糧食,快點去,晚了一粒麥子都得不找。
眾人即使對硝煙未散的戰場發怵,到底抵擋不住糧食的**,在燕軍遊哨的幫助下,搬空了庫中的糧餉。
搬糧時不忘排隊,當真是秩序井然。
整整一個月,平安都在疲於奔命中度過。看到空空如也的庫倉,狠狠將長槍紮在地上,他還沒打過這麽憋屈的仗。
這是軍隊嗎?簡直是比流寇還要流寇!
收到戰報,盛庸也想不出太好的解決辦法。河北是燕王的老巢,開戰之初,耿炳能守住真定,是因燕王實力尚弱。現如今,燕王掌控三省之地,有了寧王和晉王的支持,更是走出河北,打進了山東。想在朱棣的老巢裏紮根釘子,哪裏是那麽容易的事情?
盛庸唯一能做的,就是給平安派去更多的援軍,送去更多的軍糧。好歹撐到三月,屆時朝廷聚集起大軍,方可與燕王決一雌雄。
平安無法,隻能咬牙撐著。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實在對燕軍遊騎沒辦法,幹脆主動放棄了附近的州縣,死守真定城,不給燕軍任何下手的機會。
一旦遇上燕軍遊騎,必定以兩三倍的兵力圍攻,火器弓弩齊上,楊鐸同鄭亨率領的騎兵很難再如之前一般來去如風,便宜任占。
燕王召回了大部分遊騎,隻在真定城外留小股騎兵刺探情報。此舉也是告訴平安,睡覺的時候最好留心,說不定本王哪日興起,到真定城外試一試最新開發出的火炮威力。
站在城頭之上,平安手按長刀,看著城外的小股燕軍,目光深沉。
“都督?”
“傳令守軍,再有遊哨靠近,隻用弓箭驅逐,不必出城迎擊。”
“可……”這豈不是縱敵?
平安轉過頭,冰冷的視線刺在部將身上,煞氣之下,部將不敢再提出任何異議。
“卑職領命!”
真定城的一舉一動都瞞不過燕王,敲著膝蓋,朱棣凝眉深思。
“平保兒此舉何意?”
道衍撚著佛珠,宣了一聲佛號,“王爺,平都督是聰明人。”
“聰明人?”
“平都督或有示好之意,王爺可借機示恩,得饒人處且饒人。”
燕王沒說話,東昌一敗,張玉戰死,對盛庸和平安二人,他已是恨之入骨。
得饒人處且饒人?他更信奉老爹的理念,事情做絕,斬草除根。
“王爺,當以大局為重。”
燕王很沒有威儀的翻了個白眼。
道衍微微一笑,知道燕王這是同意了。
不過,平安此舉真意為何,還要再觀察些時日。若是緩兵之計,則要另作計較。
河北境內的戰火稍息,山東的盛庸專注於布陣練兵,燕王同道衍開始製定春季的進攻計劃,南京的建帝突然又腦袋發抽,發下一道讓朝中大臣十分不滿的敕令。
因靖難被罷官的齊泰黃子澄官複原職,鐵鉉升任兵部左侍郎。
此令一下,朝中頓時炸開了鍋。
曾參奏鐵鉉生活問題的言官紛紛表示反對,這樣一個德行有虧的人怎麽能擔當如此重任?
召齊泰黃子澄回朝更是荒謬,寸功未立,禍患倒是不少,讓他們官複原職,明擺著對燕王叫囂,老子不懼你,有能耐你就打到南京來啊?
這是挑釁,絕對的挑釁!
皇帝是覺得燕王造反的底氣還不夠足,勢頭還不夠大?
魏國公府
徐輝祖放下筆,沉思良久,最終歎息一聲,將寫好的奏疏點燃,扔進火盆燒成了灰燼。
不過一場勝利,皇帝便如此行事,徐輝祖當真是無話可說,除了失望還是失望。
他可以肯定,自己費盡心血遞上的進言,比不上齊泰黃子澄的一通胡說八道。與其送上去給自己添堵,不如燒掉,落得個清淨。
皇帝若要用他,自然會派他領兵出征。
皇帝若不用,徐輝祖也不想再自討沒趣。
比起徐輝祖的沉悶,徐增壽倒是滿麵春風。皇帝敕令一下,他往曹國公府和京城穀王府的腳步更加頻繁。送到長興侯耿炳府上的拜帖也極少再被退回。聽著曹國公李景隆對皇帝重新任命黃子澄,卻仍令他閉門思過的不滿,徐增壽知道,火候差不多了。
“既如此,九江兄何不給皇帝上疏,以求立功?”
徐增壽貌似“善意”的提醒,讓李景隆重新升起了希望。
一封洋洋灑灑聲情並茂的奏疏,很快由通政使司封存,送到了皇帝麵前。
奏疏送上的很是時機,哪怕黃子澄口沫橫飛堅決反對,念在親戚關係,建帝還是原諒了李景隆,許他不必再閉門思過,並任命他為金川門守將。
建帝的想法很簡單,李景隆打仗不行,守城門總行吧?可惜,建帝以為的施恩,在李景隆看來卻是大材小用,讓他生了一肚子怨氣。
從幾十萬大軍的統帥淪落到城門守將,心理上的落差非同一般。
堂堂國公守城門?還不如讓他繼續閉門思過。
見皇帝重新啟用黃子澄和李景隆,被孟黑了一把的高巍也試著給上疏,結果卻石沉大海,一點消息都沒有。
高老先生很是憂傷,不免在家中對月長歎,傷春悲秋,成功病倒,臥床不起。就算此時皇帝想啟用他,也是不可能了。
南京城的風風雨雨經秘密渠道傳入北平,燕王決定再添一把火,親筆撰,曆數齊泰黃子澄的罪狀,咬死兩人是不忠不義的奸臣,令他們官複原職是大錯特錯,必定會禍亂超綱。
皇帝不聽勸告,一意孤行,是昏君之兆!
章末尾,燕王鄭重寫到,皇帝若不馬上改正錯誤,驅逐二人,做叔叔的為了社稷著想,不會繼續小打小鬧,一定會領兵進入南京,清君側!
“非臣本意,無他法,隻能效仿周公輔成王,還社稷清明。”
簡言之,皇帝不聽勸阻,任用奸臣,必定會危急朝綱。為了社稷安穩,他必須打進南京!
&nbs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p;這封奏疏送到禦前,建帝的表情會有多精彩,可想而知。
剛晴朗幾天的京城上空,又一次陰雲密布。
在山東練兵的盛庸接到旨意,皇帝表示,要糧給糧,要槍給槍,要人給人,必須在春季決戰中打敗朱棣!
盛庸苦笑,皇帝決心如此堅定,是否能將不殺親的命令先收回去?否則,士兵拚了老命也抓不住燕王。
隻要燕王平安無事,照樣能帶著麾下的將領造反不止,靖難不息。
想歸想,話卻不敢說,也不能說。隻能狠掐大腿,領旨謝恩。
甭管能不能抓住燕王,兵要繼續練,仗還要繼續打。至於能不能打得贏,盡人事聽天名罷了。
北平城
沈瑄傷好得很快,正月裏便能下床行走。相比之下,朱高煦傷勢雖輕,卻因中毒的關係,恢複得慢一些。
除輪值之外,孟大部分時間都圍著沈瑄轉悠。
劉大夫診脈,他看著。
醫戶換藥,他守著。
沈瑄用飯穿衣,也要搭把手。
理由光明正大,沈指揮傷重,部下應該勉盡所能。
“卑職在軍中傷病,全仰賴沈指揮照顧,如今不過是報償一二。”
睜著眼睛手瞎話,當真是一點也不臉紅。
孟撓撓下巴,沒辦法,說出真相的後果實在難以想象,還是善意的謊言更能為人接受。
燕山後衛的軍漢們被孟感動了,孟同知果然是講情義的真漢子,純爺們!
燕王也稱讚孟是個知恩不忘報的仁義之人,燕王妃又給下了不少的賞賜。
隻有道衍和尚一言未出,看著忙進忙出的孟十二郎,敲著木魚笑得高深。
幾次下來,孟同知基本是望道衍而旋走,實在是這和尚笑得太滲人。
朱高煦躺在**,朱高燧閑得無聊,不能隨軍出征,讓他跟著世子辦事又不情願,幹脆也纏上了孟。
名義上是為探望新鮮出爐的義兄,順便和義兄討教一下兵法。實際上,卻是想聽孟口中的番邦故事。
朱高燧一直記得孟提及的那個老者,也惦記著為老者立碑。可惜沒等請示燕王,先被燕王妃給否決了。
燕王妃巾幗不讓須眉,見識自然非凡。
老者身份不明,姓氏是否為真都難以確定。這樣的人怎麽立碑?他日真能找到老者口中的作物,再為其正名亦可。聽朱高燧轉述,海外之土和多產作物似真有其事。既有真臘爪哇等番邦,那盛產土豆玉米等物的美洲應也存在。
若能尋得土豆等物,當是利得天下的好事。
隻是,此事需從長計議,此時也非最好的時機。
聽了燕王妃的教誨,朱高燧心中頓悟,想起孟提及的開創家業一說,對他更生好感。
於是,孟十二郎照顧沈指揮之際,還要費精力應付朱高燧。好在世子那裏沒再抓壯丁,否則他真不曉得日子該怎麽過。
盯著沈指揮用過藥,敏銳察覺情況不對,孟十二郎立刻倒退一步,卻還是被沈瑄扣住了腰,拉到懷裏,嚐了一嘴的苦味。
自從沈瑄醒來,每次吃藥都要來這麽一遭。
口頭抗議?壓根沒有。
武力反抗?每次都被鎮壓,何況,以他的武力值,哪裏是沈瑄的對手。
好言好語的商量,結果很可能是被拉到懷裏上下其手。
總結沈指揮養傷的日子,孟最深的感觸,沈指揮像頭狼,他是狼嘴邊的肉。不知原因,一直沒扯碎吞掉,卻是隔三差五的嚐一下味道,貌似在考慮從哪裏下口最好。
摸摸被留了個牙印的肩膀,孟十二郎生生打了個激靈。
活了兩輩子,他第一次有這種感覺。
絕對的力量對比,手腕被扣緊,整個人都被鎖住,望進漆黑的眼眸,隻餘心悸。
必須承認,這種感覺使人顫栗。
看看依舊沒多少肉的小身板,好吧,他承認,自己隻有被顫栗的份。
沈瑄側過頭,蹭了一下孟的臉頰,手指挑起他的下巴,“十二郎在想什麽?”
“想很多。”孟順著下巴上的力道仰起頭,看著俯視自己的美人,“指揮,你身上的傷還沒好。”
“我知道。”沈瑄又啄了一下孟的嘴唇,見他因湯藥的苦澀皺眉,低低的笑出了聲音。
“……”這是調戲還是純粹的欺負人?
怎麽想,都是後者的可能性更大。
心酸中,孟十二郎再次懷念上輩子的好身材。
奈何懷念終究隻能是懷念。
嗚呼哀哉。
悲哀時,忽聽門外傳來朱高燧的聲音,孟連忙起身,扣在腰上的手臂卻紋絲不動。
“指揮?”
沈瑄低頭,如玉的麵容帶著淺笑,“終有一日,十二郎要習慣的。”
習慣?
孟有點傻眼,甚至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忘記了掙紮。
指尖探入衣領,挑起一段錦繩,送到唇邊,黑眸盯著孟的雙眼,“十二郎不曾想過?”
朱高燧已經到了門口,房門開啟的吱呀聲在耳邊不斷擴大。
孟張張嘴,根本發不出聲音,他有點被嚇到了。
沈瑄終於鬆開了手臂,看著孟,黑眸中閃過笑意,借著屏風的遮擋,啄了一下他的鼻尖,“吾欲與十二郎白首,十二郎當真明白?”
屏風外,朱高燧興衝衝說道:“沈指揮,孟同知,我又來討教了。”
屏風內,沈瑄直起身,烏發墨眉,紵絲藍袍,修竹如玉,君子然。
隻有孟石化當場,他想同沈瑄在一起,也想過各種困難,但沈瑄預期達到的目標,比他的設想高出無數個百分點。
僵硬的隨著沈瑄行禮,口中應著朱高燧的話,孟同知的心思早已飛到了天邊。
比起大明的侯二代,他果真是一點也不夠看嗎?
建三年,三月
燕軍與南軍同時做好了大戰的準備。
張玉戰死後,沈瑄被任命為中軍大將,張輔、鄭亨為副。有拚殺出的凶名,加上燕王義子的身份,軍中無人不服。
朱能將左軍,右軍主將李彬戰死,安陸侯吳傑奉命頂上,徐忠領前軍,房寬仍將後軍。
鑒於房寬在白溝河之戰中的表現,朱棣本想將後軍交給譚淵。又經東昌之敗,為了穩定軍心,房寬才沒被撤下。但他清楚,如果在接下來的戰鬥中不能好好表現,後軍主將一職仍要退位讓賢。
無第一武無第二。
如果不想落到何壽邱福一樣的待遇,房寬就必須-操-起家夥同南軍拚命,沒有其他選擇。
南軍方麵也已擺好了陣勢。
燕王率軍抵達滹沱河時,盛庸已在夾河立下營盤,平安率軍從真定出發,駐師單家橋。
燕軍前鋒過陳家渡,兩軍相聚不過四十裏。
燕王派出遊騎探查盛庸大軍情報,隨軍出征的孟主動請命,卻被沈瑄無情的打了回票。看著彪悍的邊軍騎兵和敦實的蒙古漢子,孟同知摸摸鼻子,好吧,他去負責後勤。
辛巳,兩軍列陣夾河。
盛庸排出以火器和弓弩為中心的戰陣,即便無法再誘燕王進陣,卻足以克製燕軍的騎兵。
戰陣前有特製的立盾,盾牌後的南軍哼著小曲,輕鬆射擊敵人。隻要燕軍敢往前衝,絕對的鐵珠弩箭招呼,來多少殺多少。
一次衝鋒,倒在陣前的燕軍騎兵屍體就有上百具。
燕軍也用火銃與弓箭回擊,卻都被陣前的盾牌擋了下來。
燕王親自發起衝鋒,結果除了他自己,其他人都成了敢死隊,敢於往前衝,也敢於被南軍殺死。
盛庸打定了主意,騎兵衝鋒,南軍絕對不是燕軍的對手。既然不能在對衝中取勝,那就幹脆和敵人拚消耗。
擺出這樣烏龜殼似的防守陣型,不能把燕王磨死也能把他逼瘋。
燕王的確無計可施,衝又衝不上去,射箭開-槍都被盾牌擋住,用火炮轟倒是個辦法,可為了大軍加快速度,增強機動性,壓根沒帶幾門火炮,根本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局勢對燕軍十分不利,繼續這樣下去,怕會真如了盛庸的意。
孟也看到了戰場上的情形,盛庸果然厲害,這樣的陣型簡直是量身為燕軍打造。碰上其他軍隊未必管用,可對上以騎兵為主的燕軍,絕對是克星。
想要攻破戰陣,必須先突破那片盾牌。
孟也想到了火炮,然後搖了搖頭,隨即,目光落在運糧車的長杆上,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頓時眼睛一亮。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辛未,大祀天地於南郊。
丁醜,享太廟,告東昌捷。
跪在太-祖高皇帝神位前,建帝淚流滿麵,皇帝這工作當真不是一般人能幹的。
從登基到現在,好事沒有,鬧心事一大堆,根本沒過幾天舒心日子。
削藩不利,燕王造反,朝中大臣整日鬧騰,一團烏煙瘴氣。耿炳,李景隆,平安,郭英,吳傑,俞通淵……一個個將領帶著希望出征,送回的隻有戰敗的消息。
燕王武力值爆表,又有大風這個作弊器,每每揮出一套組合拳都能把建帝揍趴下。
在燕王麵前,建帝的細胳膊細腿根本不夠看,皇帝的尊嚴被燕王踩在腳底下狠狠碾壓。
想到幾百個憋屈的日子,建帝越哭越傷心,控製不住的向洪武帝告狀,朱棣太不厚道,用拳頭揍人不算,還妄圖控製輿論。
自己小心謹慎二十多年,積攢個仁厚的名聲容易嗎?那個不良中年先舉著靖難大旗造反,想法設法的抹黑自己。又兩次放糧,被百姓頌揚仁慈。更可氣的是,那些糧食壓根不是他的,是從自己手裏搶的!
有沒有這麽無恥,這麽欺負人的?
剛登基的時候,還有兩個番邦派使臣朝賀,雖比不上洪武年間,到底也是個安慰。
結果燕王一造反,連個影子都見不著。蕞爾小邦也敢藐視天家尊嚴,膽敢不按規矩辦事,連派遣使臣解釋一下都沒有,朱允炆心中的憤怒和憋悶簡直是無法形容。
陪同祭祀的宗室和眾臣,見皇帝哭得如此傷心,完全誤會了他哭泣的內容,還以為是觸景傷情,懷念太-祖高皇帝,難免感歎,皇帝果真是仁厚純孝之人啊!
翰林學士方孝孺當即決定撰一篇,好好讚揚一下皇帝的純孝。順便再寫一篇檄,揭露一下燕王的醜惡本質。
兩篇章一起書就,一起傳檄天下,定教世人看清朱棣的真麵目。
什麽仁慈的藩王,奉高皇帝命靖難,朱棣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造反者,為了一己之私掀起兵禍的亂臣賊子!
方孝孺咬牙切齒,心中已然有了腹稿。
神位前,向洪武帝聲討過朱棣的種種不法,種種無恥之後,建帝哭聲一轉,開始祭告東昌大捷。
東昌之戰讓建帝看到了一絲希望的曙光,燕王不是無法戰勝的,就算自己被他揍得鼻青臉腫,隻要找對幫手,還是有能力反敗為勝的。
拳頭不行,那就用腳踹。
踹也不成,直接拍板磚。
有了東昌大捷,建帝相信,勝利終將屬於自己!
想到能將一直藐視自己,動不動就給自己幾巴掌的叔叔狠狠拍死,朱允炆更是淚如雨下。
太激動了。
這樣美好的場景到底何時才能到來?
高皇帝在天有靈,是否能給個指點?
如果朱元璋真的在天有靈,會對此作何感想?隻有他老人家自己知道。
建帝在洪武帝神位前大哭特哭時,燕王也沒閑著。
過年歸過年,造反歸造反。過年不妨礙打仗,也不妨礙他找南軍的麻煩。
占據真定的平安最先被盯上。
自己的地盤上駐紮朝廷軍隊?堅決不行!
朱棣召集謀士和將領,咬牙道:“必須給這小子一點顏色看看!”
建帝禦奉天殿受百官朝賀時,燕王派楊鐸鄭亨領兵攻下了威縣。
建帝在太廟痛哭表東昌大捷時,燕王的軍隊橫掃深州。
平安武力值高,卻沒有三頭六臂。南軍的人數多,架不住將領平庸,根本不是楊鐸鄭亨等人的對手。往往兩三個回合就被斬於馬下。主將被殺,小兵立刻潰散。幾場仗打下來,就算平安時刻發揚救火隊的精神,戰馬卻沒消防車的速度。
收到求救的消息,快馬加鞭趕到,燕軍早已撈夠好處跑得無影無蹤。留下的隻有滿地屍體和翻滾哀嚎的傷兵。
囤積在各處的軍糧和軍械大多被搶走,搶不走的幹脆一把火燒掉。要麽就敲鑼打鼓的告知百姓,燕王又在某處放糧食,快點去,晚了一粒麥子都得不找。
眾人即使對硝煙未散的戰場發怵,到底抵擋不住糧食的**,在燕軍遊哨的幫助下,搬空了庫中的糧餉。
搬糧時不忘排隊,當真是秩序井然。
整整一個月,平安都在疲於奔命中度過。看到空空如也的庫倉,狠狠將長槍紮在地上,他還沒打過這麽憋屈的仗。
這是軍隊嗎?簡直是比流寇還要流寇!
收到戰報,盛庸也想不出太好的解決辦法。河北是燕王的老巢,開戰之初,耿炳能守住真定,是因燕王實力尚弱。現如今,燕王掌控三省之地,有了寧王和晉王的支持,更是走出河北,打進了山東。想在朱棣的老巢裏紮根釘子,哪裏是那麽容易的事情?
盛庸唯一能做的,就是給平安派去更多的援軍,送去更多的軍糧。好歹撐到三月,屆時朝廷聚集起大軍,方可與燕王決一雌雄。
平安無法,隻能咬牙撐著。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實在對燕軍遊騎沒辦法,幹脆主動放棄了附近的州縣,死守真定城,不給燕軍任何下手的機會。
一旦遇上燕軍遊騎,必定以兩三倍的兵力圍攻,火器弓弩齊上,楊鐸同鄭亨率領的騎兵很難再如之前一般來去如風,便宜任占。
燕王召回了大部分遊騎,隻在真定城外留小股騎兵刺探情報。此舉也是告訴平安,睡覺的時候最好留心,說不定本王哪日興起,到真定城外試一試最新開發出的火炮威力。
站在城頭之上,平安手按長刀,看著城外的小股燕軍,目光深沉。
“都督?”
“傳令守軍,再有遊哨靠近,隻用弓箭驅逐,不必出城迎擊。”
“可……”這豈不是縱敵?
平安轉過頭,冰冷的視線刺在部將身上,煞氣之下,部將不敢再提出任何異議。
“卑職領命!”
真定城的一舉一動都瞞不過燕王,敲著膝蓋,朱棣凝眉深思。
“平保兒此舉何意?”
道衍撚著佛珠,宣了一聲佛號,“王爺,平都督是聰明人。”
“聰明人?”
“平都督或有示好之意,王爺可借機示恩,得饒人處且饒人。”
燕王沒說話,東昌一敗,張玉戰死,對盛庸和平安二人,他已是恨之入骨。
得饒人處且饒人?他更信奉老爹的理念,事情做絕,斬草除根。
“王爺,當以大局為重。”
燕王很沒有威儀的翻了個白眼。
道衍微微一笑,知道燕王這是同意了。
不過,平安此舉真意為何,還要再觀察些時日。若是緩兵之計,則要另作計較。
河北境內的戰火稍息,山東的盛庸專注於布陣練兵,燕王同道衍開始製定春季的進攻計劃,南京的建帝突然又腦袋發抽,發下一道讓朝中大臣十分不滿的敕令。
因靖難被罷官的齊泰黃子澄官複原職,鐵鉉升任兵部左侍郎。
此令一下,朝中頓時炸開了鍋。
曾參奏鐵鉉生活問題的言官紛紛表示反對,這樣一個德行有虧的人怎麽能擔當如此重任?
召齊泰黃子澄回朝更是荒謬,寸功未立,禍患倒是不少,讓他們官複原職,明擺著對燕王叫囂,老子不懼你,有能耐你就打到南京來啊?
這是挑釁,絕對的挑釁!
皇帝是覺得燕王造反的底氣還不夠足,勢頭還不夠大?
魏國公府
徐輝祖放下筆,沉思良久,最終歎息一聲,將寫好的奏疏點燃,扔進火盆燒成了灰燼。
不過一場勝利,皇帝便如此行事,徐輝祖當真是無話可說,除了失望還是失望。
他可以肯定,自己費盡心血遞上的進言,比不上齊泰黃子澄的一通胡說八道。與其送上去給自己添堵,不如燒掉,落得個清淨。
皇帝若要用他,自然會派他領兵出征。
皇帝若不用,徐輝祖也不想再自討沒趣。
比起徐輝祖的沉悶,徐增壽倒是滿麵春風。皇帝敕令一下,他往曹國公府和京城穀王府的腳步更加頻繁。送到長興侯耿炳府上的拜帖也極少再被退回。聽著曹國公李景隆對皇帝重新任命黃子澄,卻仍令他閉門思過的不滿,徐增壽知道,火候差不多了。
“既如此,九江兄何不給皇帝上疏,以求立功?”
徐增壽貌似“善意”的提醒,讓李景隆重新升起了希望。
一封洋洋灑灑聲情並茂的奏疏,很快由通政使司封存,送到了皇帝麵前。
奏疏送上的很是時機,哪怕黃子澄口沫橫飛堅決反對,念在親戚關係,建帝還是原諒了李景隆,許他不必再閉門思過,並任命他為金川門守將。
建帝的想法很簡單,李景隆打仗不行,守城門總行吧?可惜,建帝以為的施恩,在李景隆看來卻是大材小用,讓他生了一肚子怨氣。
從幾十萬大軍的統帥淪落到城門守將,心理上的落差非同一般。
堂堂國公守城門?還不如讓他繼續閉門思過。
見皇帝重新啟用黃子澄和李景隆,被孟黑了一把的高巍也試著給上疏,結果卻石沉大海,一點消息都沒有。
高老先生很是憂傷,不免在家中對月長歎,傷春悲秋,成功病倒,臥床不起。就算此時皇帝想啟用他,也是不可能了。
南京城的風風雨雨經秘密渠道傳入北平,燕王決定再添一把火,親筆撰,曆數齊泰黃子澄的罪狀,咬死兩人是不忠不義的奸臣,令他們官複原職是大錯特錯,必定會禍亂超綱。
皇帝不聽勸告,一意孤行,是昏君之兆!
章末尾,燕王鄭重寫到,皇帝若不馬上改正錯誤,驅逐二人,做叔叔的為了社稷著想,不會繼續小打小鬧,一定會領兵進入南京,清君側!
“非臣本意,無他法,隻能效仿周公輔成王,還社稷清明。”
簡言之,皇帝不聽勸阻,任用奸臣,必定會危急朝綱。為了社稷安穩,他必須打進南京!
&nbs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p;這封奏疏送到禦前,建帝的表情會有多精彩,可想而知。
剛晴朗幾天的京城上空,又一次陰雲密布。
在山東練兵的盛庸接到旨意,皇帝表示,要糧給糧,要槍給槍,要人給人,必須在春季決戰中打敗朱棣!
盛庸苦笑,皇帝決心如此堅定,是否能將不殺親的命令先收回去?否則,士兵拚了老命也抓不住燕王。
隻要燕王平安無事,照樣能帶著麾下的將領造反不止,靖難不息。
想歸想,話卻不敢說,也不能說。隻能狠掐大腿,領旨謝恩。
甭管能不能抓住燕王,兵要繼續練,仗還要繼續打。至於能不能打得贏,盡人事聽天名罷了。
北平城
沈瑄傷好得很快,正月裏便能下床行走。相比之下,朱高煦傷勢雖輕,卻因中毒的關係,恢複得慢一些。
除輪值之外,孟大部分時間都圍著沈瑄轉悠。
劉大夫診脈,他看著。
醫戶換藥,他守著。
沈瑄用飯穿衣,也要搭把手。
理由光明正大,沈指揮傷重,部下應該勉盡所能。
“卑職在軍中傷病,全仰賴沈指揮照顧,如今不過是報償一二。”
睜著眼睛手瞎話,當真是一點也不臉紅。
孟撓撓下巴,沒辦法,說出真相的後果實在難以想象,還是善意的謊言更能為人接受。
燕山後衛的軍漢們被孟感動了,孟同知果然是講情義的真漢子,純爺們!
燕王也稱讚孟是個知恩不忘報的仁義之人,燕王妃又給下了不少的賞賜。
隻有道衍和尚一言未出,看著忙進忙出的孟十二郎,敲著木魚笑得高深。
幾次下來,孟同知基本是望道衍而旋走,實在是這和尚笑得太滲人。
朱高煦躺在**,朱高燧閑得無聊,不能隨軍出征,讓他跟著世子辦事又不情願,幹脆也纏上了孟。
名義上是為探望新鮮出爐的義兄,順便和義兄討教一下兵法。實際上,卻是想聽孟口中的番邦故事。
朱高燧一直記得孟提及的那個老者,也惦記著為老者立碑。可惜沒等請示燕王,先被燕王妃給否決了。
燕王妃巾幗不讓須眉,見識自然非凡。
老者身份不明,姓氏是否為真都難以確定。這樣的人怎麽立碑?他日真能找到老者口中的作物,再為其正名亦可。聽朱高燧轉述,海外之土和多產作物似真有其事。既有真臘爪哇等番邦,那盛產土豆玉米等物的美洲應也存在。
若能尋得土豆等物,當是利得天下的好事。
隻是,此事需從長計議,此時也非最好的時機。
聽了燕王妃的教誨,朱高燧心中頓悟,想起孟提及的開創家業一說,對他更生好感。
於是,孟十二郎照顧沈指揮之際,還要費精力應付朱高燧。好在世子那裏沒再抓壯丁,否則他真不曉得日子該怎麽過。
盯著沈指揮用過藥,敏銳察覺情況不對,孟十二郎立刻倒退一步,卻還是被沈瑄扣住了腰,拉到懷裏,嚐了一嘴的苦味。
自從沈瑄醒來,每次吃藥都要來這麽一遭。
口頭抗議?壓根沒有。
武力反抗?每次都被鎮壓,何況,以他的武力值,哪裏是沈瑄的對手。
好言好語的商量,結果很可能是被拉到懷裏上下其手。
總結沈指揮養傷的日子,孟最深的感觸,沈指揮像頭狼,他是狼嘴邊的肉。不知原因,一直沒扯碎吞掉,卻是隔三差五的嚐一下味道,貌似在考慮從哪裏下口最好。
摸摸被留了個牙印的肩膀,孟十二郎生生打了個激靈。
活了兩輩子,他第一次有這種感覺。
絕對的力量對比,手腕被扣緊,整個人都被鎖住,望進漆黑的眼眸,隻餘心悸。
必須承認,這種感覺使人顫栗。
看看依舊沒多少肉的小身板,好吧,他承認,自己隻有被顫栗的份。
沈瑄側過頭,蹭了一下孟的臉頰,手指挑起他的下巴,“十二郎在想什麽?”
“想很多。”孟順著下巴上的力道仰起頭,看著俯視自己的美人,“指揮,你身上的傷還沒好。”
“我知道。”沈瑄又啄了一下孟的嘴唇,見他因湯藥的苦澀皺眉,低低的笑出了聲音。
“……”這是調戲還是純粹的欺負人?
怎麽想,都是後者的可能性更大。
心酸中,孟十二郎再次懷念上輩子的好身材。
奈何懷念終究隻能是懷念。
嗚呼哀哉。
悲哀時,忽聽門外傳來朱高燧的聲音,孟連忙起身,扣在腰上的手臂卻紋絲不動。
“指揮?”
沈瑄低頭,如玉的麵容帶著淺笑,“終有一日,十二郎要習慣的。”
習慣?
孟有點傻眼,甚至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忘記了掙紮。
指尖探入衣領,挑起一段錦繩,送到唇邊,黑眸盯著孟的雙眼,“十二郎不曾想過?”
朱高燧已經到了門口,房門開啟的吱呀聲在耳邊不斷擴大。
孟張張嘴,根本發不出聲音,他有點被嚇到了。
沈瑄終於鬆開了手臂,看著孟,黑眸中閃過笑意,借著屏風的遮擋,啄了一下他的鼻尖,“吾欲與十二郎白首,十二郎當真明白?”
屏風外,朱高燧興衝衝說道:“沈指揮,孟同知,我又來討教了。”
屏風內,沈瑄直起身,烏發墨眉,紵絲藍袍,修竹如玉,君子然。
隻有孟石化當場,他想同沈瑄在一起,也想過各種困難,但沈瑄預期達到的目標,比他的設想高出無數個百分點。
僵硬的隨著沈瑄行禮,口中應著朱高燧的話,孟同知的心思早已飛到了天邊。
比起大明的侯二代,他果真是一點也不夠看嗎?
建三年,三月
燕軍與南軍同時做好了大戰的準備。
張玉戰死後,沈瑄被任命為中軍大將,張輔、鄭亨為副。有拚殺出的凶名,加上燕王義子的身份,軍中無人不服。
朱能將左軍,右軍主將李彬戰死,安陸侯吳傑奉命頂上,徐忠領前軍,房寬仍將後軍。
鑒於房寬在白溝河之戰中的表現,朱棣本想將後軍交給譚淵。又經東昌之敗,為了穩定軍心,房寬才沒被撤下。但他清楚,如果在接下來的戰鬥中不能好好表現,後軍主將一職仍要退位讓賢。
無第一武無第二。
如果不想落到何壽邱福一樣的待遇,房寬就必須-操-起家夥同南軍拚命,沒有其他選擇。
南軍方麵也已擺好了陣勢。
燕王率軍抵達滹沱河時,盛庸已在夾河立下營盤,平安率軍從真定出發,駐師單家橋。
燕軍前鋒過陳家渡,兩軍相聚不過四十裏。
燕王派出遊騎探查盛庸大軍情報,隨軍出征的孟主動請命,卻被沈瑄無情的打了回票。看著彪悍的邊軍騎兵和敦實的蒙古漢子,孟同知摸摸鼻子,好吧,他去負責後勤。
辛巳,兩軍列陣夾河。
盛庸排出以火器和弓弩為中心的戰陣,即便無法再誘燕王進陣,卻足以克製燕軍的騎兵。
戰陣前有特製的立盾,盾牌後的南軍哼著小曲,輕鬆射擊敵人。隻要燕軍敢往前衝,絕對的鐵珠弩箭招呼,來多少殺多少。
一次衝鋒,倒在陣前的燕軍騎兵屍體就有上百具。
燕軍也用火銃與弓箭回擊,卻都被陣前的盾牌擋了下來。
燕王親自發起衝鋒,結果除了他自己,其他人都成了敢死隊,敢於往前衝,也敢於被南軍殺死。
盛庸打定了主意,騎兵衝鋒,南軍絕對不是燕軍的對手。既然不能在對衝中取勝,那就幹脆和敵人拚消耗。
擺出這樣烏龜殼似的防守陣型,不能把燕王磨死也能把他逼瘋。
燕王的確無計可施,衝又衝不上去,射箭開-槍都被盾牌擋住,用火炮轟倒是個辦法,可為了大軍加快速度,增強機動性,壓根沒帶幾門火炮,根本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局勢對燕軍十分不利,繼續這樣下去,怕會真如了盛庸的意。
孟也看到了戰場上的情形,盛庸果然厲害,這樣的陣型簡直是量身為燕軍打造。碰上其他軍隊未必管用,可對上以騎兵為主的燕軍,絕對是克星。
想要攻破戰陣,必須先突破那片盾牌。
孟也想到了火炮,然後搖了搖頭,隨即,目光落在運糧車的長杆上,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頓時眼睛一亮。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