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清和。


    孟尚不知暴自己被陳瑛盯上,很快將遇上大麻煩,仍在大寧城中忙著屯田軍務,抵達南京的朱高煦和朱高燧已先他一步掃到了台風尾。


    陳瑛在洪武年間以人才貢入太學,好辯,有才名,被擢升禦史,後出任山東按察使,期間同燕王府搭上關係,獲得了朱棣的賞識。建帝登基,湯宗告發陳瑛受燕王金錢,參與了朱棣的造反活動。秉持著寧可抓錯不可放過的原則,朱允炆大筆一揮,陳瑛被下放廣西勞動改造。


    永樂帝登基,為在朝中布局,特地將陳瑛從廣西召回,升其為都察院左副都禦使。


    為了讓南京的臣武將徹底認識到,龍椅上坐著的皇帝不同了,時代也不一樣了,朱棣需要陳瑛這樣的人來打破僵局。


    陳瑛沒有讓朱棣失望。


    做一行愛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在他身上得到最切實的體現。


    都察院是言官衙門,左副都禦使是衙門的二把手,作為言官的表率,自然要盡職盡責,有罪名要參,沒有罪名羅織罪名也要參。


    被陳瑛點名的臣武將,滿打滿算,遍布了大半個朝堂。除了朱能等少數朱棣鐵杆,自七品官到一品武侯,從建舊臣到靖難功臣,幾乎沒有陳瑛不敢參的。


    不久前自殺的曆城侯盛庸就是被陳瑛活活逼死的。曹國公李景隆也被陳瑛炮轟過,無奈李景隆抗打擊能力太強,又有作古的李忠做靠山,陳瑛想參倒他可不是那麽容易。


    陳瑛是朱棣手裏的刀,朱棣用刀砍人從不留情。但是,陳瑛這把刀似乎太鋒利了點,有的時候還喜歡自作主張,不聽指揮,難免讓握刀的人感到不順手。一旦找到能夠替代陳瑛的人,不出意外,陳都憲的下場不會比被他拉下馬的官員好多少。


    在盛庸的事情上,朱棣就皺過一次眉頭。不是因為盛庸的死,而是陳瑛的自作主張。


    這一次,陳瑛遞上的彈劾奏疏又讓朱棣皺眉了。


    以孟同左班臣的關係,被言官參上幾本不奇怪。


    之前,通政使司送來相關奏疏,朱棣大多是壓下不批,拖上幾日也就不了了之。


    不隻是孟,大部分言官的奏疏,永樂帝都是如此處理。


    彈劾諷諫是言官的本職工作,朱棣不想過於打擊言官們的工作積極性。但陳瑛顯然不在此列。朱棣把陳瑛的奏疏駁回去,第二天,同樣的奏疏仍會擺上禦案。


    朱棣不是沒敲打過陳瑛,作為天子手中的刀,太自以為是無疑是自尋死路。陳瑛收斂了一段時間,在朱棣以為他終於明白自身的定位時,卻突然上了這樣一封奏疏。


    翻開奏疏,從頭看到尾,朱棣的臉色愈發難看。


    依奏疏上所寫,陳瑛根本是想將孟置諸死地!


    截留野人女真供奉馬匹藥材,是為大不敬;


    於大寧鎮守期間擅造軍械,招攬民心,有不臣之意;


    私結皇子,通信密謀,心有不軌;


    同北京留守行後軍都督府都督沈瑄過從甚密,有私授金錢之嫌;


    無軍令調動邊軍出塞,論罪當殺;


    違太--祖成法,許民以小秤交易,私定鹽引納糧之數,許工匠以利,以大寧雜造局為私用,中飽私囊,論罪當剝皮充草!


    陳瑛還指出,孟欺壓族親,不念親情,驅逐堂兄一家,欺上以忠義仁孝之名,人品相當大的問題。盛傳其好龍陽,至今未成家立室,可見其私德不修,難為股肱之臣。


    “臣觀此人,心胸狹隘,擅於陰策,有小人佞臣之相。且私交皇子,對陛下有不臣之嫌。再觀其行,實為唐時楊李,宋時高秦,定為奸邪之輩無疑。臣叩請陛下察其言行,斷其重罪,以正朝堂正氣!”


    洋洋灑灑幾百字,筆筆是刀,字字誅心。


    陳瑛遞上這封奏疏的目的,無疑是讓孟再也見不到永樂三年的太陽。


    奏疏中反複提及孟“私結皇子,有不臣之心”,同樣是在影射朱高煦和朱高燧有不臣的嫌疑。


    朱棣牙齒咬得咯吱作響,怒氣上湧,猛然將陳瑛的奏疏扯成兩半,狠狠擲於禦案之下。手臂猛然一揮,案上的茶盞,筆洗,硯台等,紛紛被掃落在地。


    硯台倒扣,濃墨灑在青石磚上,像是被染黑的血。


    侍立在旁的鄭和立刻躬身,“陛下息怒!”


    暖閣外,宦官宮人跪了一地。


    正候在暖閣外,等著父皇召見的朱高煦和朱高燧後頸發涼,一陣頭皮發麻。


    老爹盛怒中,他們來得可真不是時候。


    兄弟倆互相看看,用眼神交流,進還是不進?進去了,會不會被抽鞭子?


    xx的!如果知道是哪個混賬王x蛋-撩了老爹的虎須子,絕對大巴掌伺候!


    又是一聲巨響,聽這聲響,禦案被踹翻了,絕對的!


    朱高煦和朱高燧心裏打鼓,同時做好了開溜的準備,大不了跑去母後處避難,總好過被老爹遷怒抽鞭子。


    剛邁出一步,暖閣的門突然從裏麵打開,繃著臉的老爹出現,頭上似乎有黑雲繚繞,劈裏啪啦打著閃電。


    朱高煦反應快點,連忙收回腳,拉著朱高燧撲通一聲跪在地上。


    &nb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sp;


    由於太過緊張,拉人的力氣用得大了點,兄弟倆的膝蓋硬生生砸在石磚上,聽聲都覺得疼。


    朱高燧呲牙,不敢看老爹,隻敢瞪兄弟,朱高煦咧嘴,借著行禮揉了揉膝蓋,別抱怨了,他也疼。


    朱棣負手而立,將兩個兒子的小動作盡收眼底。


    從鼻子裏哼了一聲,不是說長進了,就是這麽長進的?


    朱高煦和朱高燧垂頭,老爹隔著一扇門掀桌,隨時可能當麵噴火,再長進也會掉鏈子。


    “隨朕進來。”


    朱棣轉身,朱高煦和朱高燧不敢抗命,立刻起身跟了上去。


    撒丫子逃跑?一頓鞭子絕對跑不了。再皮糙肉厚,也沒人樂意剛到家就被老爹收拾。


    趁著朱棣和朱高煦朱高燧說話的短暫時間,宦官宮人已將暖閣內收拾停當。禦案扶起,碎裂的茶盞收了下去,趴在石磚上也尋不出丁點墨跡。


    陳瑛的奏疏壓在了角落,即使是皇帝親手撕的,宦官也不敢真當垃圾扔出去。


    朱棣直接將惹怒他奏疏扔給兩個兒子,道:“看看吧,看完了再同朕說。”


    接過奏疏,兄弟倆腦袋湊到一起,剛讀到一半,兩雙眉毛四隻眼睛都立了起來。


    “陳瑛老匹夫!”


    “這老匹夫當真該殺!”


    話不同,表達的意思卻相同。


    陳瑛羅織孟的罪名,看似有理有據,實是胡說八道。其間更牽涉到了許多不能擺到台麵上說的事。


    調動邊軍出塞為的是什麽,永樂帝比他們更清楚。這樣的事能揭開來說嗎?說皇帝指使邊塞守將算計草原鄰居,各種挑撥離間?說出去都是要被人插刀子的節奏。


    截留貢品更是無稽之談!沒看看留下的都是什麽,除了常見的草藥,就隻是尋常所見的皮毛,全都是邊軍所需,送到南京,轉頭也要送回去,不然就是留在倉庫裏發黴。這些都是永樂帝默許的,以這個借口參奏孟,北邊的將領,九成都要被打倒。


    私造軍械,私結皇子,密謀不軌,有不臣之心?


    如果陳瑛在場,百分百會被朱高煦和朱高燧聯手捶死。


    這是彈劾興寧伯?分明是借口孟找他們的麻煩!


    朱高煦咬牙,沒心思繼續往下看了。


    父皇在潛邸時,他就看陳瑛這老匹夫不順眼,果不其然,這是逮著機會就要找自己的麻煩!


    朱高燧也在磨牙,待看到指責孟同沈瑄私授金銀,以大寧雜造局中飽私囊時,終於爆發了。狠狠將奏疏撕得粉碎扔在地上,猶不解氣,又跺了兩腳。


    朱棣瞪眼睛,朱高燧梗著脖子滿臉委屈,“父皇,這老匹夫哪裏是在彈劾興寧伯,分明是在汙蔑兒臣!”


    朱高燧梗脖子,朱高煦也沒閑著,無論如何也要將陳瑛的罪名定死,否則,被問罪的就會是他們。


    大臣的奏疏,老爹能撕,因為老爹是天子。其他人,哪怕是天子的兒子也不能這麽幹。


    三弟不隻撕了,還跺了兩腳,傳出去,六科和都察院都得炸窩蹦高。


    朱高煦不想挨鞭子,也不想三弟挨鞭子。


    必須保住孟,一旦孟被問罪,下一個會被咬上的是誰,不用猜也知道。何況,在宣府時日,興寧伯幫了他許多,就算是心是石頭,也會捂出幾分熱度。


    孟不能被問罪,沈瑄不能出事,也為保全自己和三弟,陳瑛必須去死!


    “三弟!”朱高煦攔住正同朱棣梗脖子的朱高燧,又一次跪在了朱棣的麵前,沉聲道:“請父皇下旨,令兒臣同三弟就藩,無詔不得還京。待母後千秋之後,兒臣與三弟即刻動身!”


    “皇兄?”


    朱高燧訝然,朱棣也愣了一下,根本沒想到朱高煦會說出這番話。


    “皇兒何出此言?”


    朱高煦抬頭,麵帶苦笑,“父皇,此事應因兒臣同三弟而起,興寧伯乃國之忠臣,一言一行皆為國為君為民。兒在宣府之時,同親衛一起屯田戍衛,勞作之餘,常思及邊民之苦,邊軍之難。大寧雜造局所行,於理當罰,於情卻實是利民。兒臣耕田所用農具即是大寧所造,改造過的農犁極得民戶及屯田邊軍讚譽,兼有深耕補種之法,僅宣府一地,開墾出的荒田即倍於洪武年。”


    隨著朱高煦的陳述,朱棣的表情漸漸變了。怒火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慎重和沉思。


    “兒臣愚鈍,但也知田糧乃民之本,民為國之基石,無糧則民困,無民則國貧。”頓了頓,朱高煦再叩首,“陳都憲以此劾罪,試問各方鎮守,還有誰肯再仿效興寧伯為國為民?比官軍民皆畏酷言而不敢先,囿於方寸之地,困於舊年之例,地愈貧,民愈饑,屯田所出減少,軍無可養,何以衛國?”


    “興寧伯所行,非國士不可為。朝有奸邪小人,不思進取,亦不分好惡,但有不慣之處,即上疏彈劾,此等豎儒才是國之大患!”


    “同興寧伯相交,隻為求屯田之策,是兒臣思慮不周。一切皆因兒臣起,興寧伯無辜受累。請父皇許兒臣就藩,不問興寧伯之責。”


    話落,朱高煦再頓首,朱高燧接道:“兒臣同皇兄一樣,請父皇明鑒!”


    接著,兄弟倆又就藩國所在進行了一番爭取。


    &nb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sp;朱高煦認為,事由北方起,他和朱高燧不宜再去北方,不如把他們兄弟封去南邊,例如雲南,嶺南,貴州,都很不錯。再不行,就廣西,福建。


    朱高燧表示,據聞福建屢有海寇出沒,父皇要是將他封到那裏,他一定帶領護衛日夜巡防,肅清海患。福建也有船坊,就算不能出航,到船廠裏走幾圈,也算是償了他夢想大海的夙願。


    “父皇,兒臣請就藩。”


    “父皇,兒臣獲封多時,一直未有封地,父皇就當是愛惜兒臣,給兒臣一塊封地吧,不要北方,就南方!”


    聽著朱高煦和朱高燧的話,朱棣負在背後的雙手攥緊,複又鬆開,覺得兩個兒子是在胡鬧,卻又感到欣慰。都說狼崽子要離群才能真正長大,兩個兒子不過離開數月,卻已成長至此,此言果真非虛。


    但,高熾同他的兩個兄弟,也是漸行漸遠了。


    不論陳瑛上疏彈劾孟是出於本意還是受人指使,不管他在奏疏中牽涉到沈瑄和朱高煦兄弟是有意還是無意,這封奏疏,加上朱高煦和朱高燧的一番話,都在朱棣腦海裏打下了烙印。


    陳瑛注定不會有好下場。


    無辜被老爹疑心的朱高熾,日子也不會太好過。


    怪隻怪陳瑛狠狠噴了朱棣的義子和兩個親子,單單漏了朱高熾。朱高熾想不背黑鍋也難。


    朱高熾還不知道陳瑛上了彈劾孟的奏疏,也不知道西暖閣裏都發生了,如果他知道,就算會打破一貫的對外形象,也會拿把刀衝進陳瑛府裏把他砍死。


    有沒有這麽害人的?!


    這是生生把自己往油鍋裏推!


    暖閣內,良久的沉默之後,朱棣長舒一口氣,道:“高煦,高燧,先起來。”


    “父皇?”


    “你們就藩一事,待皇後千秋之後再議。”


    朱高煦和朱高燧互相看看,“那興寧伯?”


    “朕會下旨召興寧伯進京,瑄兒也一同叫回來。”朱棣道,“一次兩次,朕不計較,但長此以往,難免讓駐守邊塞的功臣心寒,朕不欲如此。此事不能壓,定要令朝堂武共知。至於陳瑛。朕還要用他。”


    “父皇,此等小人,父皇還要用他?”


    “高煦,高燧,爾等當謹記,人有善惡,君子可用,小人亦可,但在人主用之如何。叔孫通在秦則欺,在漢則誠,裴矩在隋則佞,在唐則忠,蓋莫如是。”


    這樣的教導,已不單單是父親教導兒子,更是國君教導他的繼承者。


    朱高煦和朱高燧齊聲道:“謹遵父皇教誨。”


    華殿中,朱高熾手中的書久久未翻過一頁。


    王安聽到門外的動靜,小心看了一眼,見朱高熾沒有留意,小步快走出隔間,見門外是世子妃身邊伺候的宦官,低聲問道:“何事?殿下正在讀書,不得打擾。”


    “世子妃讓咱家稟報世子,漢王殿下和趙王殿下已從西暖閣出來了,正到坤寧宮問安。”


    王安眼珠子轉了轉,“你先等等,咱家去稟報世子。”


    “是。”


    等了片刻,王安又走了出來,領著世子妃派來的宦官到朱高熾麵前。


    朱高熾端坐,一身大紅的盤龍常服。本是鮮亮的色彩,穿在他的身上,卻恍惚帶著一絲沉鬱的暮氣。


    “是世子妃派你來的?”


    “回殿下,正是。”


    “漢王和趙王的行蹤,是世子妃派人盯著的?”


    這話聽著就不對。


    宦官伏在地上,冷汗立時間就下來了。


    “殿下,奴婢……奴婢隻是奉命……“


    啪!


    茶盞碎裂在地上,飛濺的瓷片劃破了宦官的臉,血順著臉頰流淌,滴在了藍色葵花衫之上,浸染開來。


    “殿下饒命,殿下饒命!”


    “饒命?”朱高熾垂下眼,“你可知道,窺伺皇子行蹤是何罪名?”


    這宮裏多少雙眼睛看著,饒了他,誰來饒過自己?


    “王安。”


    “奴婢在。”


    “打下去,送到浣衣局,世子妃那邊,你親自去說。”


    “奴婢遵命。”


    王安叫來兩個高大的宦官,堵住地上人的嘴,將他拖了出去。見他還想掙紮,不由冷笑了一聲,袖著手,陰惻惻的看著他,低聲道:“咱家勸你還是安生點吧,若非皇後殿下千秋節將近,你去的就不是浣衣局,而是閻王殿了。”王安壓低了聲音,俯身,“別巴望著那位能救你,記清楚了,這宮裏,越是自以為聰明的,越是活不長久。”


    直起身,王安撣了撣衣袖,“帶下去,口條不利索,就別留著了。再好生看著,送出去前別找晦氣。”


    “您就瞧好吧,小的一定把事辦妥當了。”


    “辦好了,世子麵前,咱家自會提攜。”


    幾名宦官頓時千恩萬謝,王安揮揮手,等人被拖走,轉身朝世子妃的寢殿的走去。


    想想世子妃所行,不能說不是為世子著想,可就像他之前說的,這宮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宮裏最不缺的就是聰明人。可再聰明,也不能在天子和皇後跟前玩心眼。


    世子想明白了,世子妃怕是想不明白了。


    永樂二年三月庚辰,皇後千秋節,武官命婦朝於坤寧宮。


    徐皇後戴九龍四鳳冠,著深青繪翟禕衣,素紗中單,赤質蔽膝,硃錦綠錦大帶,束玉革帶,青襪青舄,舄上金飾飛凰,金絲銀線,盤蔽膝而上,似欲翱翔九天。


    發冠上的十二樹大話,均飾以珠翠,於黃金映襯之下,寶華無雙,熠熠生輝。


    世子妃張氏,漢王妃韋氏,趙王妃徐氏領四品以上命婦在丹墀內敬賀,五品以下,立於殿外,隨禮樂,大禮參拜。


    “賀皇後殿下千秋!“


    徐皇後抬手,禮官喊起。


    世子妃同韋氏,徐氏起身恭立,雖以世子妃為首,但三人衣冠卻無區別,以爵位論,漢王妃和趙王妃都為親王妃,兩人品級實已高過了世子妃。


    但朱高熾為長子,在序位上,世子妃仍居首。


    朝賀之後,坤寧宮賜宴,四名以上命婦才有資格留下,五品以下,每人賜寶鈔一錠,出宮自己解決晚飯。


    徐皇後在坤寧宮設宴,朱棣在奉天殿也擺了幾十桌。一為發妻慶祝,二為向朝臣表明態度,朕的兩個兒子從北邊回來了,朕很高興,所以,不要在這個時候給朕找不痛快。


    眼睛一掃,落在陳瑛身上,對,就是你,不用看別人!


    在同僚意味深長的目光中,陳瑛硬是不動聲色,拿著筷子的手卻隱隱有些顫抖。


    放下筷子,掩下衣袖,視線在向天子祝酒的朱高煦身上一掃而過,眼底浮現一抹陰沉。


    興寧伯,定遠侯,趙王,漢王。


    陳瑛端起酒杯,簡在帝心又如何?


    越是得天子看重,站得越高,摔下來時,更是會粉身碎骨!


    永樂二年四月己巳,天子敕令送遞大寧和北京。


    孟接到敕令,心頭疏忽間閃過一絲不安。


    天子為何會在此時召他去南京?


    傳旨的是麵生的宦官,出於謹慎,孟沒有多問,同大寧都指揮使朱旺幾人交代好工作,立刻動身。


    半路上遇到了同事被召回南京的沈瑄,孟心中的疑惑更深。


    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自遠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自遠方並收藏清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