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萬邊軍南下,征討安南,於朝廷而言,是一等一的大事。


    北疆邊軍以騎兵為主,善用弓弩長刀。步卒多攜帶強弓,長槍,火銃。


    兀良哈和韃靼騎兵擅使馬刀,從邊軍中選-拔-的精銳,則對長刀和加裝了鐵刺的長槍情有獨鍾。


    槍身-灌-入了鐵水和銅水,堅固無比。槍頭加長,加-粗,楔有數十枚長短不一的鐵刺和刷了桐油的木刺。


    工匠在製造長槍的過程中,結合狼牙棒和狼筅的特點,製造出了邊軍獨有的變種版長槍。其威力已在同韃靼騎兵的對戰中得到過驗證,遇敵之時,迎麵互衝,刀砍不及,一槍橫掃,隻要碰到身上,不死也要戳幾個窟窿。


    有兵仗局工匠開動腦筋,認為這樣的戰果還不夠給力,製造出了變種長槍終極版,槍身上不隻帶有鐵刺木刺,另加裝數枚-倒-刺,寒光閃閃的亮出來,不用親身體驗,憑想象就知道被戳一下會是什麽滋味。


    邊軍給出了一個十分貼切的形容,“鐵扒犁”。在軍中幾經流傳,演變成了“鐵-扒-皮”。


    光聽名字,已是-霸-氣-側-漏,見到實物,更是血腥氣迎麵撲來。


    總之一句話,鐵-扒-皮一出,誰與爭鋒。


    兵仗局的白公公十分滿意,撫過不長胡子的下巴,連連點頭,好,很好!


    咱家接管兵仗局,為的就是率領大家努力創新,製造出高水準,跨時代,殺傷力驚人的武器,狠狠壓南京兵仗局和軍器局一頭。如今終於做出了成績,自當向朝廷上奏請功!


    功勞不小,問題也隨之而來。在工匠的不斷改進中,變種版長槍的威力提高了,重量也邁上了新台階,即便是最強壯的兀良哈騎兵,拿著這樣的武器,也無法在馬背上揮灑自如。


    一衝,一挑,隨著慣-性,立撲。


    十次衝鋒,九次會栽到馬背下邊。


    白公公想不出還辦法,卻不願舍棄此等神兵利器,沈瑄得知,直接找上了兵仗局,將庫房裏的成品全都提走。


    “騎兵不可,步卒當有大用。”


    五千大寧和北京步卒組成的隊伍,在南下之前練成新陣,即以鐵-扒-皮開路,長矛和刀盾手在兩側,中有火銃兵及弓弩手,後有刀手。每四十至五十人一隊,由總旗率領,兩隊一結陣,由百戶號令。繼而組成五百戶陣,千戶陣,直至千萬。


    組成新陣的多是百戰之軍,或分散或結成整體,於行進間已然有了默契。


    “定國公大才!”


    觀看過小規模-操-演之後,隨沈瑄一同南下的大寧開平宣府等邊衛將領,紛紛豎起了大拇指。論軍事謀略,排兵布陣,縱觀北疆,也隻有魏國公能同定國公旗鼓相當,略高幾分。便是甘肅總兵官宋晟和寧夏總兵官何福,也要甘拜下風。


    沈瑄下令,大軍一路急行,繞開農田,在郊外紮營。除必須,過驛站不停,臨城池不入。


    能如此迅速南下,除了邊軍的體魄高人一等,多仰賴北疆各鎮糧食豐產,隊伍攜帶的糧草充裕。雖然不足以支撐五萬抵達邊境,滿打滿算,吃到南京完全沒有問題。


    “明日過濟南,傳令各營,不得擾民,不得踐踏農田,違者軍令處置!”


    “遵令!”


    總兵官的命令很快傳至全軍,沈瑄的目的很明確,以最快速度趕到南京,同朝廷調集的幾路大軍匯合,接收糧草,誓師南下。


    編練新戰陣,也是為此次征討安南做完全準備。


    北疆多荒漠草原,空曠無際,最適合騎兵衝鋒。西南林木茂盛,多雨多瘴氣,騎兵未必施展得開,火銃和步卒將有大用。


    一旦攻入安南境內,需要考慮的方方麵麵,都要提前做好計劃。


    展開孟的書信,撫過信末的私人印鑒,薄唇輕彎,一抹笑紋乍然閃現,旋即隱去無蹤。


    永樂四年六月中,朝廷調集的各路大軍在南京匯集,沈瑄於中途趕到。五萬邊軍渡江之後,同大寧邊軍一起駐紮在城外。


    邊軍的強悍,雄壯,令行禁止,絲毫不亞於靖難之時。


    沈瑄入城,到五軍都督府簽字蓋印,證明五萬邊軍一個不少,全都來了。


    前腳離開都督府,後腳就遇上了宮中來人。侯顯笑嗬嗬的一躬身,道:“國公爺,陛下召見。”


    沈瑄安排好軍營諸事,換下鎧甲,隨侯顯進-宮。


    罷朝之後,朱棣多在西暖閣辦公,今日也不例外。


    內侍通報,沈瑄步入西暖閣,不等下拜,永樂帝幾大步走到跟前,一把托住他的手臂,道:“瑄兒,數月不見,一路可好?”


    不要以為鐵-血-皇-帝就沒有溫-情的時候,朱老四是個-虎-爸不假,揮鞭子教訓兒子從不毫不留情,但長久不見,一樣會像普通家長般惦記孩子。


    針對這點,朱高煦和朱高燧都曾十分羨慕沈瑄。在永樂帝沒正式和義兄搶兒子之前,對朱高煦兄弟來說,沈瑄就是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無時無刻不在打擊他們水晶般的心靈。


    能和沈瑄處成今天這樣,兄弟倆都感到不可思議。簡直和朱高熾沒有被老爹打擊得想-報-複-社-會一樣神奇。


    果然如興寧伯所言,世界真奇妙?


    “回陛下,臣萬幸不負使命,五萬邊軍正於城外紮營。”


    “好!”


    朱棣大笑,用力一拍沈瑄的肩膀,道:“不愧為吾之麒麟兒!”


    前邊加個“義”字,也是朕的的兒子!


    此乃帝王蟹性格,不服不行。


    簡單寒暄之後,朱棣賜坐。


    沈瑄恭辭,“陛下,不合規矩。”


    “朕就是規矩。”朱棣手一揮,“坐下,咱們父子說說話。侯顯,昨日進的餅子不錯,再送些來。瑄兒還沒用膳吧,先墊墊,稍後去坤寧宮一同用膳。高燧鬧著要一同出征,朕本想讓他盡快返回開原,頭疼啊。”


    “趙王殿下有意隨大軍出征?”


    “朕也為難,不想慣著他。”朱棣搖搖頭,“罷,此事再議。朕聽說你練出了新的戰陣,以步卒為營?”


    “回陛下,正是。”


    沈瑄起身,取出寫好的練兵圖冊,呈到朱棣麵前。


    薄薄的一本小冊子,不過十頁,朱棣卻看了許久。侯顯帶人送上茶點,仍是頭也未抬。


    侯顯知機,不出聲,在身後揮了兩下手,跟著他的宦官宮人立刻退了下去,西暖閣內隻餘下奏對的君臣。


    良久,朱棣翻過最後一頁,合上練兵冊,舒了口氣,從禦案上拿起另一本稍厚些的冊子,遞給沈瑄,“看看吧。”


    “是。”


    沈瑄接過,隻看封麵上的幾個字,瞳孔一縮,認出是孟的筆跡,沒有出言,而是一頁頁的看了下去。


    火炮,火銃,騎兵,操-練-布陣,一字一句,均為孟所著。之後增添步兵,並於火銃手後添加弓弩手,則是永樂帝的手筆。


    永樂帝的草書自成一家,十分-狂-放,好在沈瑄自-幼-開始拜讀鑽研他的墨寶,看起來毫不費力。


    從頭看到尾,冊上的字句和布陣圖已清晰印入腦海,很快找出了幾處疏漏,改與不改皆可。或該對敵之後再加以演變。


    “瑄兒以為,依此冊練兵如何?”


    “自然大善。”


    “朕也是此意。” 朱棣似早料到沈瑄的答案,笑道,“朕已下令擇軍中熟用火器之人,立營編練此戰法,即為神機營。”


    “陛下聖明。”


    “安南之戰在即。”朱棣敲了敲手指,緩緩收起了臉上的笑容,“神機營尚為成製,出戰不妥,朕-欲-調火炮三百,火銃五千,歸入你軍中,臨戰當用。”


    神機營還沒正式成軍,成軍也來不及操練,想到安南去實戰演習一下,恐怕不行。不過,通過戰場訓練一批炮兵和火銃手卻沒多大問題。


    朱棣話中的意思很明白,目的十分明確,沈瑄自然不會反對。


    三百火炮,肯定不是笨重的老炮,不是佛郎機也是虎蹲。


    火銃暫且不明,是鳥銃當然好,燒火棍也沒關係,打不響,完全可以掄起來當棍子使。


    長槍可以改裝狼牙棒,還有什麽不可能的?


    沈瑄抱拳,“臣遵旨。”


    朱棣很高興,接連詢問了北邊的諸多事宜。聽聞韃靼於-春-季-犯-境,冷哼一聲,先收拾了安南,等騰出手來,他要親自到草原上去會一會老朋友。


    禮尚往來,總要有來有往。隻來不往,不符合朱棣的作風。


    “宣府可還好?”


    “回陛下,臣啟程之時,漢王殿下正領兵迤北巡邊。各地春耕已成,邊塞諸衛隘口均布置軍卒防守,烽火相連,地堡牢固,民寨呼應,宣府亦是如此。”


    永樂帝撫須點頭,“高煦也是長進了。”


    正事談完,永樂帝起身,帶著沈瑄到坤寧宮開家宴。


    在京的平王和平王妃早早來到坤寧宮,趙王妃還在開原,朱高燧沒立側妃,一個人坐在殿中,和徐皇後說話。


    在朱高燧下首,是臨時被宣來的孟。著禦賜麒麟服,腰束玉帶,比入京時略有些消瘦,精神卻相當不錯。


    “母後,兒臣在興寧伯府上吃過一道佳膳,極不錯,已吩咐王英拿著單子去禦膳房,母後定也會喜歡。”


    徐皇後笑得和藹,“我兒用心。”又對孟笑笑,“興寧伯也很好。”


    孟幹笑兩聲,手腳有些僵硬。


    這種毛腳女婿麵對丈母娘的感覺是怎麽回事?


    朱高熾笑得敦厚,平王妃儀態溫婉,偶爾開口,也能讓徐皇後展顏。


    皇長孫朱瞻基對孟很是好奇,如果不是平王妃拉著,或許已坐到孟身邊,問東問西了。


    饒是如此,平王妃仍是有些尷尬,溫聲道:“興寧伯莫要見怪。”


    見怪?


    孟蹙了一下眉,他得罪過平王妃?不然的話,為何要當著皇後的麵給他上眼藥?


    皇長孫不過是好奇的問了他幾個問題,本沒什麽,經平王妃這麽一說,倒像是他不耐煩一樣。礙於麵子應付一樣。


    誰不知道永樂帝徐皇後都喜歡眼前這個大胖孫子,對朱瞻基不耐煩,他還沒那麽大膽子。


    “王嫂這話見外。”孟沒開口,朱高燧主動幫他解了圍,“興寧伯可是自家人,


    ,性格也是一等一的好,小王成日裏到伯府討教,也沒見興寧伯把小王攆出來。侄子不過是問了幾句話,何言見怪。”


    平王妃笑笑,沒說她錯了,也沒繼續追究這件事。朱高燧是她的正經小叔,有些話自然不能再說了。


    徐皇後在一旁,朱高燧自然也不會太過分。咧嘴一笑,朝朱瞻基招手,道:“侄子,過來,你問的那些,三叔也知道。”


    朱瞻基先側頭看了一眼朱高熾,見父王點頭,才樂顛顛的走到朱高燧身邊,“王叔說的可是真的?”


    “自然。”麵對同自己有三四分相似的麵容,朱高燧的笑容裏多了幾分真心,“海外遺民的事,不隻我知道,你父王也曉得。西洋派遣的使者就住在會同館裏,三佛齊知道吧?那裏的國王本是我朝子民。”


    “此事,侄子知曉。”朱瞻基點頭,繼續問道,“那前宋遺民,長有番薯玉米的遠洋之地也是真的?”


    “當然是真的。”朱高燧十分肯定,“不然你問興寧伯,他可是親眼見過那位老者,還曾同那位老者交談。”


    “就是王叔說要為之立碑的老者?”


    “正是。”


    朱高燧將話題拋過來,孟斟酌片刻,組織了一下詞匯,為滿是求知-欲-的少年解釋起了海洋那一端的遙遠大陸。


    紅-膚-夷人,高產的糧食,各種奇妙動物,介紹完美洲,見朱瞻基意猶未盡,幹脆將澳洲也講了出來。


    喜好拳擊的袋鼠,胖乎乎的考拉,神奇的土著民族,不隻朱瞻基瞪圓了眼睛,殿中的其他人也聽得入迷。


    “興寧伯,真有如此神奇之地?”


    “自然。”孟著重加了一句,“隻要我朝的船隊能夠繼續遠航,定有能到達那裏的一天。”


    朱瞻基頓時熱血沸騰。


    “有朝一日,孤要親自踏上這片土地!”


    話音剛落,殿外突然響起一陣大笑,“好!這才是朕的孫子!”


    “陛下。”


    徐皇後先一步站起,真紅大袖衣,紅羅長裙,褙子上的金繡龍鳳浮動一片華光。


    殿內眾人,在徐皇後之後,一同向朱棣行禮。


    朱棣扶起徐皇後,沈瑄上前,向徐皇後行晚輩禮。


    坤寧宮中沒有外人,自然按照皇室宗親的規矩來。至於孟,雖然沒有正式-捅-開-窗戶紙,該知道的,心裏也是門清。


    見到沈瑄,孟不免有些激動,整頓飯是怎麽吃完的,沒有絲毫印象。


    宴後,朱高燧還想跟去伯府繼續追問新大陸的事,朱瞻基也是眨巴著眼睛,依依不舍。


    可惜,一切都在定國公的煞氣跟前退散。


    定國公,霸氣威武!


    孟離開皇宮,麻溜的跟著定國公回府,秉燭夜談,商討軍事問題。


    此外,他手中還有極重要的一批藥材,正等著定國公接收。沈瑄要是再不來,太醫院的趙院判就要介乎了。


    朱棣沒留人,隻是放話,此次征討安南,興寧伯也將率領一支隊伍,在定國公帳下聽宣。


    朱高燧暗地裏琢磨,定國公入駐興寧伯府,大軍誓-師南下之前,十成十沒機會到興寧伯府蹭飯了。興寧伯不會攆人,定國公可不在乎,不見武陽侯都被他踹過?


    不過,有定國公在,領兵與大軍一同出征,或許還能再爭取一下。


    隨父王母妃出宮的朱瞻基,一路上都-興-奮不已。


    藝點形容,少年的眼前,出現了一扇嶄新的大門,推開門,對麵是從未見過的世界。揚起風帆,舉起手中的長劍,少年的征程,將是星辰大海!


    實際點說,朱瞻基,正隨時準備踏上中二的道路。


    如果孟知道,自己的一番話,很可能將曆史上的明宣宗拐帶上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不知會作何感想。


    就算知道,估計也隻能撓撓下巴,星辰大海總比沒事煉爐子強,至於曆史的問題……隻要大明能威武雄壯下去,皇位上坐的是侄子還是叔叔,又有什麽關係?


    這一點,永樂帝可以現身說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自遠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自遠方並收藏清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