韃靼殺了大明時節,情知不妙,立刻舉部向大漠深處遷移。


    草原地廣人稀,隻要提前跑路,即使明朝發兵,也未必能找到自己。人都找不到,仗自然打不起來。就算被找到了,相信明軍也是人困馬乏,後繼乏力。韃靼以逸待勞,誰勝誰負還是未知數。


    阿魯台想得很好,馬兒哈咱和脫火赤等人都很讚同這一主張。


    甭管看阿魯台多不順眼,馬兒哈咱都必須承認,論狡猾比智謀,阿魯台的確勝他一籌。否則,統領韃靼各部的鬼力赤也不會栽在他手裏。


    總體來看,阿魯台的計劃算得上周密,馬兒哈咱等韃靼頭目執行得相當徹底。


    可惜千算萬算,中途還是出了差錯。


    惹出麻煩的不是旁人,正是被阿魯台擁立為韃靼大汗的本失裏,也是迫使部落遷移逃命的禍首。


    事情的起因很簡單,概括總結五個字,財帛動人心。


    阿魯台能管得住馬兒哈咱,壓得住脫火赤,卻硬是沒能拉住動不動就腦袋發熱的本失裏。


    出事當天,遷移各部正在湖邊休息。


    發現本失裏不見蹤影,阿魯台立刻下令不下尋找。


    派出的騎兵很快回來,滿臉焦急,“太師,出事了!”


    聽部下回報,阿魯台心知不好,連忙趕到現場,見到死了一地的瓦剌人和清點金子牛羊的本失裏,差點氣得昏過去。


    “大汗,你這是在做什麽!”


    都什麽時候了,不盡快逃命,還動手搶-劫?


    “太師放心,這些瓦剌人越境到此,殺了也沒什麽。”


    阿魯台又是一陣頭暈,他試圖講理,無奈滿眼都是金子的本失裏壓根聽不進去。


    “大汗,瓦剌部落過境前往兀良哈部落交易,不應攔截,這是定下的規矩。”


    草原缺糧,缺鹽,缺鐵器,缺布帛,總之,什麽都缺少。


    明朝限製邊貿,開互市也是限量交易,致使兀良哈對草原的“走-私”貿易格外繁榮。雖然緊缺的鹽巴和糧食都定成了天價,其他商品的價格也是一天一個樣,瓦剌和韃靼部落仍得咬牙掏錢。


    不和兀良哈交易,想要糧食和鹽,隻能依靠搶劫。明軍越來越難對付,打穀草的難度越來越高,衝過邊境,隨時會麵臨生命危險。與其腦袋被砍,不如高價從兀良哈購買。


    由於地理位置的關係,瓦剌想同兀良哈交易,必須穿過韃靼的地盤,否則就得借道明朝邊鎮。永樂帝對兀良哈的“走-私”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代表會同意瓦剌借道。


    為了部落發展,馬哈木捏著鼻子和鬼力赤說了不少好話,總算說動鬼力赤點頭,同意瓦剌部落過境,同兀良哈貿易。隻不過,交易來的鹽巴和糧食必須交出一部分,充作“過路費”。


    瓦剌付錢,韃靼便不會攔截瓦剌商隊。


    自雙方定下章程,瓦剌和韃靼仍時有摩擦,卻多是小範圍的鬥-毆,大規模的-械-鬥-極少發生。


    現如今,平衡被打破了。


    本失裏滅掉的瓦剌隊伍,明顯是到兀良哈交易的商隊。阿魯台百分百確定,一旦消息傳到馬哈木耳朵裏,明軍沒到,瓦剌騎兵會先一步打過來。


    “大汗,快點走吧。”


    除了加速跑路,阿魯台再想不出其他辦法。


    本失裏不以為意,他的確怵明朝,卻根本不把瓦剌放在眼裏。這種心態直接體現在表情中,氣得阿魯台跳腳,甚至開始懷疑,滅了鬼力赤,擁立本失裏,究竟是對還是錯。


    鬼力赤舍棄“元”的封號,改名韃靼,向大明稱臣,讓許多人看不慣。其本人又非黃金家族正統,才能有限,無法恢複元-帝-國的風光,好歹能穩定部落,不會四處惹禍。


    本失裏剛上台就殺了明朝使節,惹來明朝這個龐然大物,又搶劫瓦剌商隊,撩-撥-馬哈木的怒火,顯然是找死不算,更嫌死得不夠快。


    阿魯台不想和本失裏爭辯,他怕自己會直接-拔-刀子。


    本失裏腦袋冷靜下來,也意識到此舉不妥。


    兩人各退一步,收好金子,趕回牛羊,毀屍滅跡,繼續跑路。


    不過,路線要變動一下。


    原本預定西北方向,現如今,瓦剌隨時可能翻臉,西邊注定不能去了,隻能全力向北跑。環境惡劣,缺少糧食,都比不上命重要。


    永樂六年七月丁未,永樂帝詔告天下,征調衛所官軍十萬,征討韃靼。


    “朕受天命,承-太-祖-高皇帝基業,統馭萬方,凡四夷僻遠無不從化。獨北虜殘孽處於沙漠,肆-逞-凶-暴。屢遣使申諭,講以子孫存恤保全之道,不聽,動輒拘留,甚而殺之!其狼子野心,貪-悍-殘-虐,引領徯蘇稽於天道,其運已絕!朕今令六師往征之,肅振武威,用彰天討,蕩除有罪,掃清沙漠!”


    遠征沙漠,自國朝開立,便是將士立功,晉身得賞的最佳途徑。


    自詔令發布,各衛所均秣馬厲兵。征討安南沒趕上,征討朝鮮沒自己的事,征討沙漠,一定不能錯過!


    功成名就,榮耀族裏,封妻蔭子,當在今朝!


    大軍集結的動作十分迅速,軍糧,武器,戰馬等接連到位。接到


    到調令的官軍興奮異常,民間同樣沸沸揚揚。


    北疆邊民同韃靼瓦剌有解不開的仇恨,恨不能大軍隔日便出征草原,殺韃子一個落花流水。


    在大軍遠征中吃到甜頭的商人摩拳擦掌,時刻關注大軍出征的消息。安南有土地糧食,朝鮮有人參山珍,草原雖然貧瘠,牛羊皮毛總能賣出價錢。


    總之,大軍打到哪,大家的腳步就要跟到哪!跟著官軍的腳步有地占,有錢賺啊!


    歸附的草原部落和遼東女真部落開始上下活動,為的就是隨大軍出征,斬獲戰功,獲取豐厚的賞賜。


    朝鮮不禁打,有李成桂和潛入的探子裏應外合,拿下都城是早晚的事。


    本該在六月升天的李成桂,頑強的活到了七月,不出意外,還將繼續活下去。有他在,李芳遠的日子,注定會一天比一天難過。


    殺死兄弟,軟禁父親,登上王位。


    李成桂恨透了這個兒子,仇恨成為支持他活下去的動力,也成為明軍攻占朝鮮的一把利刃。


    遼東總兵官孟善的戰報一封接一封送到南京,除了報捷還是報捷。


    朝廷下詔征沙漠,遼東的官軍也被-抽-調-部分,歸附的女真部落大多不在調兵名單中,隻有建州衛,毛憐衛,兀者衛的騎兵被孟善欽點,隨大軍一同進京。


    建州衛指揮嗬哈出披上戰甲,跨上戰馬,率領五十名部落勇士馳往遼東都指揮使司。


    對歸附大明的女真部落而言,能跟隨官軍出征,是榮耀,更是機遇。


    騎在馬上,嗬哈出用力揮動馬鞭,兩腮繃緊,野心充斥胸膛,似烈-焰-焚-燒,滾-水-沸-騰。


    南京


    西暖閣內,朱棣正翻閱朱高煦遞上的災後安民十則,不時點頭。


    站在禦案前,朱高煦和朱高燧輕易不敢探頭。久久等不到老爹發話,兄弟倆心中愈發沒底,壯著膽子瞄一眼,暗暗鬆了口氣。老爹沒黑臉,心情似乎不錯。


    “這份奏疏是誰寫的?”朱棣掃過朱高煦和朱高燧,表情威嚴,語氣肅然。大有小子敢說謊,立刻上鞭子的架勢。


    “回父皇,此乃興寧伯所提。兒臣同三弟一並整理,請教過夏司徒,方呈送父皇禦覽。”


    “興寧伯?”


    “正是。”


    放下奏疏,朱棣捏了捏眉心,“讓你們隨興寧伯學習,頗有益處,長進了不少。”


    “謝父皇。”


    “暫且退下吧。”朱棣放下手,道,“朕北巡時,你二人隨扈。”


    “遵命!”


    朱高煦和朱高燧齊聲應諾,很是興奮。


    隨扈北巡,是不是意味著,出征沙漠,自己也有份?


    好事,天大的好事啊!


    身為皇子,民-政-經-濟-要有建樹,戰功更是資本。若能在征沙漠中立下戰功,像父皇早年一般生擒韃子統帥,那是何等的榮光,做夢都會笑醒。


    心中再興奮,也要控製好表情,萬一惹得父皇不順眼,改了主意,讓煮熟的鴨子飛走,就太冤枉了。


    朱高煦和朱高燧想到一處,互看一眼,齊聲道:“兒臣告退。”


    先撤,去坤寧宮見母後,遞個口風,再不必擔心父皇改口。


    目送兩個兒子離開,朱棣哼笑一聲,鼻孔噴氣,又開始手癢。


    站在一旁的白彥回立刻打起精神。


    回到南京,白彥回就頂替侯顯留下的空位,在永樂帝身邊伺候。小心觀察天子的表情,白公公決定,閉嘴,不出聲。


    朱棣又拿起朱高煦呈上的奏疏,看到一半,眉頭皺了起來。不是為奏疏的內容,而是為此次征沙漠的主帥。


    永樂帝從沒想到,手下人才濟濟,也會為帶兵的總兵官頭疼。


    原本,他屬意成國公朱能,剛露出點意思,朱能告病的條子就送到了五軍都督府。


    朱棣沒轍,病了,自然沒法帶兵。


    隨後,他的目光又落在定國公沈瑄身上,不料沈瑄也送了病假條子。原因?舊疾複發。


    朱棣掀桌,這是要鬧哪樣?


    張輔,柳升,李彬等將領挨個過篩子,無一能讓朱棣滿意。戰鬥力有,聲望卻總都差了一截。


    淇國公邱福主動請命,無奈朱棣真不敢用他。


    靖難的教訓告訴朱棣,淇國公忠心有,本領也有,可運氣卻不太好,性格也有些剛愎自用,遇事很容易轉不過彎來。讓他領兵征沙漠,萬一遇上圈套,一腳踩進去,很可能站不起來。


    南京的將領篩選完,朱棣的視線轉到北京。想到在順天練兵的大舅子,頓時猛拍大腿,著啊,舅子可用!


    當初靖難,自己都差點栽到他手裏,不用他還用誰?


    未免再出現如成國公定國公一般情況,朱棣直接下達敕令,堵住徐輝祖所有退路。


    敕令送到北京,徐輝祖沒找任何借口,痛快接下征夷大將軍印。


    自今上登基,除順天練兵,徐輝祖未有任何功績。為魏國公府,為不落中山王英名,便是天子不提,他也會主動請命。


    />


    主帥問題解決,朱棣又開始任命副將,敕令下到國公府,令沈瑄督左軍,孟為副。


    永樂帝表示,不做主帥,副將不能再推。朕還沒有老眼昏花,告病無用,老實給朕到北邊打仗去。


    “臣領旨。”


    兩人接旨謝恩。


    站起身,孟熟練遞過紅封,道:“勞煩白公公。”


    白彥回接過,順手塞進袖子裏,笑道:“咱家還要到新城侯府宣旨,國公爺伯爺留步。”


    “白公公慢走。”


    送走了白彥回,孟看向沈瑄,“國公爺,這下怎麽辦?”


    “十二郎所指為何?”


    沈瑄挑眉,無辜狀。


    孟氣結。


    都學成國公裝病了,在他麵前裝傻?


    沈瑄揮手,示意親衛退下,房門關上,俯身捏了一下孟耳垂,“十二郎不必擔憂,不是中軍便無礙。”


    “國公爺之前不是說,功勞過甚?”捂著耳朵,孟眨眼。


    沈瑄沒有馬上為孟解惑,而是將人拉到懷中,輕輕撫過他的頸項,掃過桌上的藥碗,“今日的藥,十二郎還沒用?”


    “……”這有必然聯係嗎?


    “十二郎先用藥,瑄再為十二郎講明,可好?”


    “……”能說不好嗎?


    孟撇嘴,想起身,背後的手臂卻更緊了些。


    瞪眼,不讓他起來,怎麽喝藥?


    “無妨。”


    沈瑄輕笑,端起藥碗,送到唇邊,含了半口,托起孟的下巴,拇指擦過唇緣,哺進了他的口中。


    整碗藥喝完,孟竟沒覺得苦,反倒是耳根發熱,腦袋差點成了一團漿糊。


    自靖難以來,這是第幾次?


    想了兩秒,脖子紅了。


    “十二郎。”


    低沉的聲音流過耳際,孟無意識的應了一聲。


    “有言功高蓋主。”


    孟打了個激靈,瞬間清醒。


    “更有言,過猶不及。”


    “過猶不及?”


    “瑄雖數次立功,當下卻非急流勇退之時。”


    “國公爺隻是試探?”借此向天子表明立場?


    “是。”沈瑄啄了一下孟的額頭,“十二郎聰慧。”


    摸摸額頭,孟默然。比起經曆過洪武年-政-治-鬥-爭,又是在永樂帝身邊長大的侯二代,他的那點心思完全不夠看。


    “再者,”沈瑄頓了頓,垂首,溫熱的氣息拂過孟頸側,“瑄不欲再同十二郎分別,相思數月之久。”


    轟!


    孟伯爺滿臉通紅,頭冒熱氣,三花聚頂。


    侯二代如此了得,當真hold不住。


    兩相對比,究竟誰才是大明土著?!


    永樂六年八月,明軍整裝待發,時刻準備進軍草原。


    瓦剌突然先明朝一步,率兵攻打韃靼。


    雙方在唐努山下交鋒,瓦剌首領馬哈木親率三千騎兵,打敗了阿魯台的鐵杆郭爾羅斯部,殺死三百餘韃靼騎兵,砍-下-人-頭,燒毀帳篷,放言同本失裏和阿魯台勢不兩立。


    消息傳到明廷,朱棣立刻下旨封馬哈木為順寧王,賜金印襲衣,賞金五十兩,銀一百兩,寶鈔五百錠,茶磚十斤,胡椒十斤,絹兩百匹。支援瓦剌糧食一千石,鐵器五百件。明擺著告訴瓦剌,明朝正準備收拾韃靼,本失裏和阿魯台蹦躂不了幾天了。想多撈些好處,就放心大膽的向前衝吧。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雖說瓦剌稱不上是明朝的朋友,但拉一個打一個,臨時團結過後收拾,永樂帝用得行當熟練,且屢試不爽。


    此時的韃靼已是腹背受敵,按理說,但凡有點腦子,就該加緊跑路,找地方藏起來。事實卻證明,沒有最蠢,隻有更蠢。擁立本失裏,是阿魯台平生最嚴重的錯誤。


    跑路期間,本失裏不隻截殺瓦剌隊伍,還把一支到草原上交易的兀良哈商隊給搶了。


    本失裏炫耀戰利品,阿魯台當場吐血。


    這廝究竟長沒長腦袋?


    肩膀上頂著的是石頭嗎?!


    兀良哈被惹怒了,遣人進京向永樂帝告狀,“陛下,要為臣做主啊!”


    壯漢們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請求立刻出兵,滅了丫的。


    孟剛巧進宮授課,第一時間獲悉此事,也有點傻眼。


    先是大明,再是瓦剌,然後是兀良哈。能得罪的一個沒落,全得罪一遍。


    韃靼實在英勇,本失裏簡直太有性格,完全是狂奔在作死的大路上,打死不回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自遠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自遠方並收藏清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