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六年十月,天子禦駕駐蹕河間府,命兀良哈三衛出邊巡弋的敕令飛送大寧。
大寧都指揮使遣人通知兀良哈大小頭目,天子有旨,韃靼新敗瓦剌,北行之路不通,轉而向東奔竄,極有可能犯邊。
“遇有敵來犯,可出塞擊之。”
簡言之,不來則罷,敢來,通通拍死。
朵顏,福餘,泰寧三衛頭領接到敕令,均大喜過望。
阿魯台是不是真犯了失心瘋,他們管不著。天子這道命令,當真合了他們的心意。
外出交易的商隊被搶,壯漢們早憋了一肚子火氣。無奈朝廷大軍集結邊衛,魏國公治軍極嚴,無令不敢擅動。否則就是違抗皇命,掉腦袋的罪名、不違抗皇命,違抗軍令的帽子壓下來,也是吃不了兜著走。
打個比方,兀良哈壯漢們一見定國公就發怵,像是兔子見了老虎。換成魏國公,也好不到哪裏去。
今上靖難時,朵顏三衛同魏國公交過手,戰後得出結論,皇帝大舅子手黑程度直逼定國公。非必要,絕對不能惹。
天子令三衛出邊迎敵,無異於解開了壯漢們頭上的緊箍咒。
當真是大喜啊!
“本失裏不足為懼,還比不上鬼力赤。”朵顏衛同知哈兒歹同鬼力赤阿魯台都交過手,對韃靼十分了解,“阿魯台倒是難對付。”
“不然。”乞列該到京城一趟,長了見識,又得了孟清和青眼,在泰寧衛大小頭目中,地位直線上升,說話也相當有底氣,“現在的阿魯台早沒了往日風光,否則也不會輕易被馬哈木打敗。”
“你是說?”
“阿魯台是狡猾,卻要看和誰比。殺了鬼力赤,擁立本失裏,如果繼續向大明稱臣,還有轉圜餘地。殺了大明使節,惹怒了大明天子,才是自絕前路。”
乞列該一邊說,一邊伸出拳頭,攥緊,鬆開,再攥緊。
關節發出哢吧哢吧的聲響,讓帳篷裏的壯漢們控製不住的熱血衝頭。
“韃靼新敗,倉皇逃竄,我等以逸待勞,若無一場大勝,難免讓那群女真人看扁!”
乞列該的話,觸動了壯漢們最敏-感的神經。
身為大明金牌打手,最強外援,哪怕為了豐厚的賞賜,也不容許有人挑戰自己的地位。歸附大明,同樣精於騎射的遼東女真各部,自然成了壯漢們的眼中釘。
女真想崛起,勢必要讓大明朝廷看到自身價值。要錢沒錢,要技術沒技術,隻有上馬打仗的本事還能拿得出手,即使總體實力比不上兀良哈,為了部落的發展,也必須硬著頭皮競爭。
雖然女真部落的人口是個硬傷,但論凶狠悍勇,絲毫不弱於蒙古騎兵,足以引起朝廷重視。
建州衛,毛憐衛,虎兒衛6續開始嶄露頭角。天子下令征沙漠,遼東總兵官特意舉薦嗬哈出等人,憑孟善的麵子,魏國公徐輝祖也不會把人晾著。積極點,上下活動活動,進不了中軍,得個前鋒也不是不可能。
“對,不能讓這群女真看遍了!”
拉出女真做靶子,乞列該的話馬上得到共鳴。
朵顏衛都指揮同知哈兒歹當即下令,召集衛中官軍,派出斥候,一旦發現韃靼騎兵的蹤跡,立刻出擊。
“天子令我等出邊迎敵,,我等必要取得一場大勝!”
福餘衛都指揮使僉事安出-拔—出馬刀,惡狠狠道:“韃靼搶了我們的鹽巴茶葉,殺了兀良哈的勇士,此仇必須要報!”
“報仇!”
“殺死本失裏,生擒阿魯台!”
群情激奮,頭目們很快散去,迅速召集麾下勇士,做戰前動員,布置作戰任務。
送上門的人頭,不砍白不砍!
按照興寧伯的話來說,挖坑填土,落井下石,正當時!
兀良哈的舉動很快傳到朱棣耳中。
對壯漢們的表現,永樂帝十分滿意,特意遣人前往北京,告知徐輝祖,必要時,可派步騎支援朵顏三衛的行動。
“若大勝,不問繳獲,隻以首級論封賞。”
宦官懷帶天子手諭匆匆離去。
立在一旁的孟清和不免咂舌,這是無論搶多少,都不必上交朝廷,全部自己消化?
據悉,本失裏腦袋缺根筋,搶劫手段卻是一流。如果擾邊的主力不是阿魯台和馬兒哈咱,而是他,兀良哈肯定要大發一筆。
這就是所謂財運來了,擋也擋不住?
撓撓下巴,著實是羨慕啊。
朱棣不知道孟清和正想什麽,如果他知道,估計會相當無語。
以孟清和如今的身家,還需要羨慕本失裏手中那點東西?
不怪朱棣眼光高,此時的大明,完全就是站在金字塔頂端的高富帥。在高富帥的朱老四眼中,韃靼手裏那三瓜兩棗不值得惦記,掉到跟前都未必樂意彎腰撿。
所以說,孟伯爺身居高位仍然仇-富,不是沒理由的。
給兀良哈下了命令,朱棣心情大好,轉而向隨扈官員問策,雲南按察使陳敏言奏請增設學校一事,如何處置才最妥當。
隨扈
官中,戶部尚書夏元吉官職最高,也是典型的實幹型人才,對陳禦史所奏之事,早已有了腹案。朱棣視線看過來,當即開口道:“臣以為,陳禦史所奏合乎民情,合朝廷教化之功,可從之。”
朱棣沒有馬上點頭,又接連詢問了胡廣,楊士奇等人,得到的答案大同小異,都認為在雲南增設儒學是有益於社稷的大事,當準。
原本楊榮也該在隨駕名單中,可惜運氣不好,早前以父病為由從麻煩中脫身,開創永樂朝停薪留職的先例,不料想烏鴉嘴成真,小病成了大病,進而一病不起,楊侍讀不得不上了丁憂的奏疏,為父結廬守孝。
但事有兩麵。
錯過了隨扈北巡的機會,卻減弱了永樂帝對他的厭惡。他日起複,七成可能會升上兩級。
胡廣等人各抒己見時,孟清和一直保持沉默。不是他沒有想法,恰恰是他想得更多,也更-深-入。
京城遞送的奏疏中,永樂帝為何偏偏將陳敏言的奏請單提出來?若說沒有其他意圖,孟清和敢馬上去和國公爺比武。
陳禦史在奏疏中說,自洪武中,西南諸省設學校,教養生徒,令州縣諸生習經義識教化。並令當地布政使司一如中原,逢三年開科取士。然西南之地遠離京城,多以土人為官,創製學規隘陋,儒師校官學問膚淺,容止粗鄙,不稱其職。能中舉之人,鳳毛麟角。
“臣請朝廷別選明禮儀,識經義,明行修之士入學授課,庶幾教育有法。蓋以宣揚教化,令土人識天子之明德。”
陳禦史的上疏有理有據,合乎朝廷教化邊民的基本政策,送到京城,未隔夜就發往行在處。
如果永樂帝不是刻意提出此事,孟清和還不會想太多。
想起楊鐸提及西南事將了,再結合沈瑄的隻言片語,腦海中瞬間閃過一個念頭。
西南,儒學?
天子削減平王俸祿,貌似就和他在貴州私設學校有關。
永樂帝對士大夫們的不滿已經積累到一定程度,肯定要爆發出來。陳敏言的上疏,八成就是個引子。
孟清和頓時一個激靈。
瞄一眼永樂帝,難怪國公爺和他說,西南的事不必操心了。永樂帝想收拾誰,即使是親生兒子,也隻能乖乖洗淨脖子等著挨刀。
如果沒猜錯,他該怎麽做?繼續保持沉默,還是適時的遞把刀子?
在場眾人,好像都沒意識到天子的根本意圖。還是說,心中有了猜測卻故意裝傻?
在場之人,明麵上都是皇帝的鐵杆。永樂帝要向士大夫開刀,基本不會朝他們下手,或許還能借機解決幾個對頭。以這幾位平日裏的作風,未必不會揣著明白裝糊塗、
但似乎,夏元吉和楊士奇等人可以裝糊塗,孟清和卻不行。
比起明哲保身,不如爽快給皇帝遞刀。
想繼續立足朝堂,就必須有敵人。沒有敵人,也要為自己樹立起敵人。
滿朝都是朋友,人人都說好話,是想作甚?
學習王莽?
再者言,他和官集團的關係已經是水火不容,多增加幾條裂痕,更利於抱緊朱棣大腿。
想到這裏,孟清和上前半步,道:“陛下,臣有言。”
“講。”
“臣以為,學校者,人才之所出,必師範得人,而後學有仰賴。今四夷平定,八方來朝,仰慕我朝明者不知凡幾。西南邊陲之地,雖士子有向學之心,然學規簡陋,師資平庸,不副其所望,縱學有數載,亦難成才。徒耗費時光,辜負朝廷興學教化之美意。”
話到此處,孟清和頓了頓,朱棣頷首,夏元吉楊士奇等人也麵露讚同之色。無論對孟清和本人是什麽看法,這番話都說到了眾人心裏,相當符合實際。
“繼續講。”永樂帝道。
“是。”孟清和清了清嗓子,“幸甚,陛下聖明,擇英才巡察四方,上奏學校諸事。”
之前是擺事實將道理,這句話就是明晃晃的拍-龍-屁,還拍得相當自然。
朱棣被拍得很舒服、
夏元吉和楊士奇八風吹不動,胡廣金幼孜卻是嘴角-抽-動。
自永樂三年,翰林院一直忙著修書,對孟伯爺的種種壯舉,多是耳聞,不得親見。現如今親眼目睹,不得不承認,單是這拍龍-屁-的功-夫,尋常人都要學上一段時間,還未必能得其精髓。
孟清和不在意旁人怎麽想,宦官和錦衣衛之友的戳都蓋了,佞臣?小意思!
“臣以為,學校之重,首重學官儒師。學有明師,縱陋室亦可成飽學之士,出翰墨之才。”
朱棣終於笑了,“以爾之見,儒師當如何擇選?”
“回陛下,臣聞山水之間有名宿。”
“哦?”朱棣又習慣性的開始敲手指,“爾言以朝廷征兆?”
“臣以為,可布告天下,示民以朝廷增設儒學,廣征儒師之事。”孟清和道,“布告當言學子求學之心,朝廷廣宣教化之意,應征者,必為高清明之士。”
說者似不覺,聽者的表情都有些微妙。
應征的就是高士,不應征的是什麽?
“還可令民間推舉,將宿儒
儒德才之名列於布告之上。”是真的民-意-推-舉,還是錦衣衛-暗-箱-操-作-,單看朱棣意向利。
夏元吉楊士奇等人倒吸一口涼氣。
推舉?還要列名?
黑,當真是黑!
朝廷征辟為官,不應召,還可說是淡泊名利。
民-意-推-舉,廣布天下,若是置之不理,沽名釣譽四個字百分百砸在頭上。更會被人懷疑一身學問的真實性。
確有實才的話,為何不應召?又不是到朝廷做官,而是到儒學中教書育人,教化蠻夷。功在千秋的好事,卻要推拒,除了才學不佳,怕漏了底子,還有什麽解釋?
黑成這樣仍不算完,孟伯爺仍在繼續挖坑。
“若仍有清高之士,其俸米可歸於學中,以獎勵聰慧勤奮之學子。”
清高?不沾染銅臭?
好,不給你發工資,改作學生的獎學金,保證兩袖清風,還有什麽話好說?
到儒學中不認真授課,無異於自毀長城。
抨擊朱棣?百姓的口水就能把人淹死。這般為民著想的聖德之君還要抨擊,簡直沒有良心!
“臣以為,西南之外,北疆亦需大量儒師。”
比不過士大夫們的清高,那就比挖坑埋人的手段。必要時,坑可以挖得深一些,再埋上幾根竹刺。
用名聲壓著你,民意推著你,繼續頑抗,一句“名不副實,沽名釣譽,假清高”,坑也坑能死你!
所以,乖乖響應天子號召,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吧!
這是陽謀,明擺在台麵上。
“儒學之外,還可設武學,算學,醫學等。君子六藝,武並修,不可荒廢其一。太--祖高皇帝有言,日月重開大宋天。臣請陛下繼往開來,複我漢唐雄風,威服海內,懾北虜南夷,創不世之偉業!”
無論臣武將,聽到孟清和最後一句話,都會不由自主的熱血上湧,絲毫沒有意識到,結束語有些跑題。
“好!”朱棣猛的一拍桌案,激動之情溢於言表,“即從卿之言。”
孟清和的話讓朱棣十分滿意,遠遠超過預期。
真如議中施行,不說天下人才皆入甕中,也能將多數士大夫套牢。
看似有些荒謬,但在萬事皆有可能的大明朝,孟伯爺遞出這把叫做“名聲”的長刀,不用磨,已足夠鋒利。
朱棣當即命楊士奇,胡廣和金幼孜三人將孟清和所言歸納總結並加以潤色。上閱無誤,即刻送往京城,抄錄下發各府州縣,張貼衙門,令專人宣告鄉裏。
楊士奇三人接旨,嘴上感謝天子賦予“重任”,心中都在苦笑。
主意是興寧伯出的,卻經他三人歸納潤色。消息傳出,興寧伯被口誅筆伐,他們一樣脫不掉幹係,受到的抨擊甚至會更加強烈。
興寧伯的名聲眾人皆知,再壞又能壞到哪裏?他三人卻是正經科班出身,不被口水淹死也好不了多少。
天子是故意的?
胡廣金幼孜皺眉,不敢抱怨朱棣,隻能瞪向罪魁禍首,以眼殺人。
楊士奇對孟清和拱手,“伯爺大才,下官佩服。”
能讓謹慎的楊士奇說出這番話,孟清和都吃了一驚。不管有沒有引申含義,都不打算計較。畢竟這三位也算是被他坑了一回。
雖說,他的確不是故意的。
永樂六年十月,天子北巡途中下旨興辦學校,令民間舉薦賢才。
同月,流竄到克魯倫河一帶的韃靼騎兵被兀良哈斥候發現。
兀良哈三衛大小頭目一點也不含糊,確定不是疑兵,也不是埋伏,抄起刀子,帶著集結的部落勇士就追了上去。
雙方在克魯倫河邊展開大戰。
被發現的韃靼騎兵是本失裏和阿魯台所部,馬兒哈咱和脫火赤的隊伍早同兩人分道揚鑣,沿哈密邊境北行。
如果馬兒哈咱和脫火赤沒帶著隊伍離開,兀良哈三衛還要掂量一下,是不是先找機會偷襲,削弱一下對方的力量。現如今,根本不用這麽麻煩。
大寧雜造局改進的虎蹲炮往馬背上一架,連發-弓-弩-和手臂長的短銃在奔馳中-疾-射-而出。
壯漢們穿著皮甲,揮舞著馬刀,呈衝鋒隊形,如鋒利的鑿子一般,狠狠鑿入了阿魯台的前鋒隊伍。
戰馬狠狠的撞擊在一起,刀鋒-擦-撞,激起陣陣刺耳的嗡鳴。
鮮血很快染紅了河岸。
兀良哈驍勇,阿魯台狡猾。雙方打得難解難分。
交戰正酣時,兩支千人的騎兵突然出現在戰場-側-翼。
一支是韃靼預先埋伏的騎兵,另一支卻是從開平衛趕來增援兀良哈的隊伍。帶隊的,正是在羽林衛比武中大放異彩的涇國公嫡孫,陳紀。
另一處戰場上,明軍的大炮終於推到漢陽城前,朝鮮之戰即將進入尾聲。
與此同時,天子禦駕從河間府出發,繼續北上。目的地卻不是北平,而是中途改道,直奔大寧。
大寧都指揮使遣人通知兀良哈大小頭目,天子有旨,韃靼新敗瓦剌,北行之路不通,轉而向東奔竄,極有可能犯邊。
“遇有敵來犯,可出塞擊之。”
簡言之,不來則罷,敢來,通通拍死。
朵顏,福餘,泰寧三衛頭領接到敕令,均大喜過望。
阿魯台是不是真犯了失心瘋,他們管不著。天子這道命令,當真合了他們的心意。
外出交易的商隊被搶,壯漢們早憋了一肚子火氣。無奈朝廷大軍集結邊衛,魏國公治軍極嚴,無令不敢擅動。否則就是違抗皇命,掉腦袋的罪名、不違抗皇命,違抗軍令的帽子壓下來,也是吃不了兜著走。
打個比方,兀良哈壯漢們一見定國公就發怵,像是兔子見了老虎。換成魏國公,也好不到哪裏去。
今上靖難時,朵顏三衛同魏國公交過手,戰後得出結論,皇帝大舅子手黑程度直逼定國公。非必要,絕對不能惹。
天子令三衛出邊迎敵,無異於解開了壯漢們頭上的緊箍咒。
當真是大喜啊!
“本失裏不足為懼,還比不上鬼力赤。”朵顏衛同知哈兒歹同鬼力赤阿魯台都交過手,對韃靼十分了解,“阿魯台倒是難對付。”
“不然。”乞列該到京城一趟,長了見識,又得了孟清和青眼,在泰寧衛大小頭目中,地位直線上升,說話也相當有底氣,“現在的阿魯台早沒了往日風光,否則也不會輕易被馬哈木打敗。”
“你是說?”
“阿魯台是狡猾,卻要看和誰比。殺了鬼力赤,擁立本失裏,如果繼續向大明稱臣,還有轉圜餘地。殺了大明使節,惹怒了大明天子,才是自絕前路。”
乞列該一邊說,一邊伸出拳頭,攥緊,鬆開,再攥緊。
關節發出哢吧哢吧的聲響,讓帳篷裏的壯漢們控製不住的熱血衝頭。
“韃靼新敗,倉皇逃竄,我等以逸待勞,若無一場大勝,難免讓那群女真人看扁!”
乞列該的話,觸動了壯漢們最敏-感的神經。
身為大明金牌打手,最強外援,哪怕為了豐厚的賞賜,也不容許有人挑戰自己的地位。歸附大明,同樣精於騎射的遼東女真各部,自然成了壯漢們的眼中釘。
女真想崛起,勢必要讓大明朝廷看到自身價值。要錢沒錢,要技術沒技術,隻有上馬打仗的本事還能拿得出手,即使總體實力比不上兀良哈,為了部落的發展,也必須硬著頭皮競爭。
雖然女真部落的人口是個硬傷,但論凶狠悍勇,絲毫不弱於蒙古騎兵,足以引起朝廷重視。
建州衛,毛憐衛,虎兒衛6續開始嶄露頭角。天子下令征沙漠,遼東總兵官特意舉薦嗬哈出等人,憑孟善的麵子,魏國公徐輝祖也不會把人晾著。積極點,上下活動活動,進不了中軍,得個前鋒也不是不可能。
“對,不能讓這群女真看遍了!”
拉出女真做靶子,乞列該的話馬上得到共鳴。
朵顏衛都指揮同知哈兒歹當即下令,召集衛中官軍,派出斥候,一旦發現韃靼騎兵的蹤跡,立刻出擊。
“天子令我等出邊迎敵,,我等必要取得一場大勝!”
福餘衛都指揮使僉事安出-拔—出馬刀,惡狠狠道:“韃靼搶了我們的鹽巴茶葉,殺了兀良哈的勇士,此仇必須要報!”
“報仇!”
“殺死本失裏,生擒阿魯台!”
群情激奮,頭目們很快散去,迅速召集麾下勇士,做戰前動員,布置作戰任務。
送上門的人頭,不砍白不砍!
按照興寧伯的話來說,挖坑填土,落井下石,正當時!
兀良哈的舉動很快傳到朱棣耳中。
對壯漢們的表現,永樂帝十分滿意,特意遣人前往北京,告知徐輝祖,必要時,可派步騎支援朵顏三衛的行動。
“若大勝,不問繳獲,隻以首級論封賞。”
宦官懷帶天子手諭匆匆離去。
立在一旁的孟清和不免咂舌,這是無論搶多少,都不必上交朝廷,全部自己消化?
據悉,本失裏腦袋缺根筋,搶劫手段卻是一流。如果擾邊的主力不是阿魯台和馬兒哈咱,而是他,兀良哈肯定要大發一筆。
這就是所謂財運來了,擋也擋不住?
撓撓下巴,著實是羨慕啊。
朱棣不知道孟清和正想什麽,如果他知道,估計會相當無語。
以孟清和如今的身家,還需要羨慕本失裏手中那點東西?
不怪朱棣眼光高,此時的大明,完全就是站在金字塔頂端的高富帥。在高富帥的朱老四眼中,韃靼手裏那三瓜兩棗不值得惦記,掉到跟前都未必樂意彎腰撿。
所以說,孟伯爺身居高位仍然仇-富,不是沒理由的。
給兀良哈下了命令,朱棣心情大好,轉而向隨扈官員問策,雲南按察使陳敏言奏請增設學校一事,如何處置才最妥當。
隨扈
官中,戶部尚書夏元吉官職最高,也是典型的實幹型人才,對陳禦史所奏之事,早已有了腹案。朱棣視線看過來,當即開口道:“臣以為,陳禦史所奏合乎民情,合朝廷教化之功,可從之。”
朱棣沒有馬上點頭,又接連詢問了胡廣,楊士奇等人,得到的答案大同小異,都認為在雲南增設儒學是有益於社稷的大事,當準。
原本楊榮也該在隨駕名單中,可惜運氣不好,早前以父病為由從麻煩中脫身,開創永樂朝停薪留職的先例,不料想烏鴉嘴成真,小病成了大病,進而一病不起,楊侍讀不得不上了丁憂的奏疏,為父結廬守孝。
但事有兩麵。
錯過了隨扈北巡的機會,卻減弱了永樂帝對他的厭惡。他日起複,七成可能會升上兩級。
胡廣等人各抒己見時,孟清和一直保持沉默。不是他沒有想法,恰恰是他想得更多,也更-深-入。
京城遞送的奏疏中,永樂帝為何偏偏將陳敏言的奏請單提出來?若說沒有其他意圖,孟清和敢馬上去和國公爺比武。
陳禦史在奏疏中說,自洪武中,西南諸省設學校,教養生徒,令州縣諸生習經義識教化。並令當地布政使司一如中原,逢三年開科取士。然西南之地遠離京城,多以土人為官,創製學規隘陋,儒師校官學問膚淺,容止粗鄙,不稱其職。能中舉之人,鳳毛麟角。
“臣請朝廷別選明禮儀,識經義,明行修之士入學授課,庶幾教育有法。蓋以宣揚教化,令土人識天子之明德。”
陳禦史的上疏有理有據,合乎朝廷教化邊民的基本政策,送到京城,未隔夜就發往行在處。
如果永樂帝不是刻意提出此事,孟清和還不會想太多。
想起楊鐸提及西南事將了,再結合沈瑄的隻言片語,腦海中瞬間閃過一個念頭。
西南,儒學?
天子削減平王俸祿,貌似就和他在貴州私設學校有關。
永樂帝對士大夫們的不滿已經積累到一定程度,肯定要爆發出來。陳敏言的上疏,八成就是個引子。
孟清和頓時一個激靈。
瞄一眼永樂帝,難怪國公爺和他說,西南的事不必操心了。永樂帝想收拾誰,即使是親生兒子,也隻能乖乖洗淨脖子等著挨刀。
如果沒猜錯,他該怎麽做?繼續保持沉默,還是適時的遞把刀子?
在場眾人,好像都沒意識到天子的根本意圖。還是說,心中有了猜測卻故意裝傻?
在場之人,明麵上都是皇帝的鐵杆。永樂帝要向士大夫開刀,基本不會朝他們下手,或許還能借機解決幾個對頭。以這幾位平日裏的作風,未必不會揣著明白裝糊塗、
但似乎,夏元吉和楊士奇等人可以裝糊塗,孟清和卻不行。
比起明哲保身,不如爽快給皇帝遞刀。
想繼續立足朝堂,就必須有敵人。沒有敵人,也要為自己樹立起敵人。
滿朝都是朋友,人人都說好話,是想作甚?
學習王莽?
再者言,他和官集團的關係已經是水火不容,多增加幾條裂痕,更利於抱緊朱棣大腿。
想到這裏,孟清和上前半步,道:“陛下,臣有言。”
“講。”
“臣以為,學校者,人才之所出,必師範得人,而後學有仰賴。今四夷平定,八方來朝,仰慕我朝明者不知凡幾。西南邊陲之地,雖士子有向學之心,然學規簡陋,師資平庸,不副其所望,縱學有數載,亦難成才。徒耗費時光,辜負朝廷興學教化之美意。”
話到此處,孟清和頓了頓,朱棣頷首,夏元吉楊士奇等人也麵露讚同之色。無論對孟清和本人是什麽看法,這番話都說到了眾人心裏,相當符合實際。
“繼續講。”永樂帝道。
“是。”孟清和清了清嗓子,“幸甚,陛下聖明,擇英才巡察四方,上奏學校諸事。”
之前是擺事實將道理,這句話就是明晃晃的拍-龍-屁,還拍得相當自然。
朱棣被拍得很舒服、
夏元吉和楊士奇八風吹不動,胡廣金幼孜卻是嘴角-抽-動。
自永樂三年,翰林院一直忙著修書,對孟伯爺的種種壯舉,多是耳聞,不得親見。現如今親眼目睹,不得不承認,單是這拍龍-屁-的功-夫,尋常人都要學上一段時間,還未必能得其精髓。
孟清和不在意旁人怎麽想,宦官和錦衣衛之友的戳都蓋了,佞臣?小意思!
“臣以為,學校之重,首重學官儒師。學有明師,縱陋室亦可成飽學之士,出翰墨之才。”
朱棣終於笑了,“以爾之見,儒師當如何擇選?”
“回陛下,臣聞山水之間有名宿。”
“哦?”朱棣又習慣性的開始敲手指,“爾言以朝廷征兆?”
“臣以為,可布告天下,示民以朝廷增設儒學,廣征儒師之事。”孟清和道,“布告當言學子求學之心,朝廷廣宣教化之意,應征者,必為高清明之士。”
說者似不覺,聽者的表情都有些微妙。
應征的就是高士,不應征的是什麽?
“還可令民間推舉,將宿儒
儒德才之名列於布告之上。”是真的民-意-推-舉,還是錦衣衛-暗-箱-操-作-,單看朱棣意向利。
夏元吉楊士奇等人倒吸一口涼氣。
推舉?還要列名?
黑,當真是黑!
朝廷征辟為官,不應召,還可說是淡泊名利。
民-意-推-舉,廣布天下,若是置之不理,沽名釣譽四個字百分百砸在頭上。更會被人懷疑一身學問的真實性。
確有實才的話,為何不應召?又不是到朝廷做官,而是到儒學中教書育人,教化蠻夷。功在千秋的好事,卻要推拒,除了才學不佳,怕漏了底子,還有什麽解釋?
黑成這樣仍不算完,孟伯爺仍在繼續挖坑。
“若仍有清高之士,其俸米可歸於學中,以獎勵聰慧勤奮之學子。”
清高?不沾染銅臭?
好,不給你發工資,改作學生的獎學金,保證兩袖清風,還有什麽話好說?
到儒學中不認真授課,無異於自毀長城。
抨擊朱棣?百姓的口水就能把人淹死。這般為民著想的聖德之君還要抨擊,簡直沒有良心!
“臣以為,西南之外,北疆亦需大量儒師。”
比不過士大夫們的清高,那就比挖坑埋人的手段。必要時,坑可以挖得深一些,再埋上幾根竹刺。
用名聲壓著你,民意推著你,繼續頑抗,一句“名不副實,沽名釣譽,假清高”,坑也坑能死你!
所以,乖乖響應天子號召,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吧!
這是陽謀,明擺在台麵上。
“儒學之外,還可設武學,算學,醫學等。君子六藝,武並修,不可荒廢其一。太--祖高皇帝有言,日月重開大宋天。臣請陛下繼往開來,複我漢唐雄風,威服海內,懾北虜南夷,創不世之偉業!”
無論臣武將,聽到孟清和最後一句話,都會不由自主的熱血上湧,絲毫沒有意識到,結束語有些跑題。
“好!”朱棣猛的一拍桌案,激動之情溢於言表,“即從卿之言。”
孟清和的話讓朱棣十分滿意,遠遠超過預期。
真如議中施行,不說天下人才皆入甕中,也能將多數士大夫套牢。
看似有些荒謬,但在萬事皆有可能的大明朝,孟伯爺遞出這把叫做“名聲”的長刀,不用磨,已足夠鋒利。
朱棣當即命楊士奇,胡廣和金幼孜三人將孟清和所言歸納總結並加以潤色。上閱無誤,即刻送往京城,抄錄下發各府州縣,張貼衙門,令專人宣告鄉裏。
楊士奇三人接旨,嘴上感謝天子賦予“重任”,心中都在苦笑。
主意是興寧伯出的,卻經他三人歸納潤色。消息傳出,興寧伯被口誅筆伐,他們一樣脫不掉幹係,受到的抨擊甚至會更加強烈。
興寧伯的名聲眾人皆知,再壞又能壞到哪裏?他三人卻是正經科班出身,不被口水淹死也好不了多少。
天子是故意的?
胡廣金幼孜皺眉,不敢抱怨朱棣,隻能瞪向罪魁禍首,以眼殺人。
楊士奇對孟清和拱手,“伯爺大才,下官佩服。”
能讓謹慎的楊士奇說出這番話,孟清和都吃了一驚。不管有沒有引申含義,都不打算計較。畢竟這三位也算是被他坑了一回。
雖說,他的確不是故意的。
永樂六年十月,天子北巡途中下旨興辦學校,令民間舉薦賢才。
同月,流竄到克魯倫河一帶的韃靼騎兵被兀良哈斥候發現。
兀良哈三衛大小頭目一點也不含糊,確定不是疑兵,也不是埋伏,抄起刀子,帶著集結的部落勇士就追了上去。
雙方在克魯倫河邊展開大戰。
被發現的韃靼騎兵是本失裏和阿魯台所部,馬兒哈咱和脫火赤的隊伍早同兩人分道揚鑣,沿哈密邊境北行。
如果馬兒哈咱和脫火赤沒帶著隊伍離開,兀良哈三衛還要掂量一下,是不是先找機會偷襲,削弱一下對方的力量。現如今,根本不用這麽麻煩。
大寧雜造局改進的虎蹲炮往馬背上一架,連發-弓-弩-和手臂長的短銃在奔馳中-疾-射-而出。
壯漢們穿著皮甲,揮舞著馬刀,呈衝鋒隊形,如鋒利的鑿子一般,狠狠鑿入了阿魯台的前鋒隊伍。
戰馬狠狠的撞擊在一起,刀鋒-擦-撞,激起陣陣刺耳的嗡鳴。
鮮血很快染紅了河岸。
兀良哈驍勇,阿魯台狡猾。雙方打得難解難分。
交戰正酣時,兩支千人的騎兵突然出現在戰場-側-翼。
一支是韃靼預先埋伏的騎兵,另一支卻是從開平衛趕來增援兀良哈的隊伍。帶隊的,正是在羽林衛比武中大放異彩的涇國公嫡孫,陳紀。
另一處戰場上,明軍的大炮終於推到漢陽城前,朝鮮之戰即將進入尾聲。
與此同時,天子禦駕從河間府出發,繼續北上。目的地卻不是北平,而是中途改道,直奔大寧。